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效益好,销路广,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因此重迎茬已成为不可避免。从九三年部分市县的调查来看,德都县九三年大豆重迎茬面积已达50%以上讷河县在40%左右,绥化为20%左右,宾县为60%以上。重迎茬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一般要减产11-35%左右,其表明在如下几方面原因:(一)土壤养分失调。表现在土壤中水解氮和速效磷降低。平均每年减少水解氮20PPm、且养分消耗单一,使某些营养元素亏缺,而氮磷钾及某些微量元素的亏缺,使大豆植株矮小、瘦弱,营养不足、造成重迎茬大豆减产。(二)土壤生物活性减…  相似文献   

2.
大豆重迎茬专用肥的应用将是我县提高重迎茬大豆产量的最新技术措施。大豆重迎茬专用肥含有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又含有防地下病虫害的农药。具有较二铵价格低、降低成本,较重迎茬种衣剂减少拌种麻烦,省工等优点。1995年引进进行小区试验,效果明显。1996年在全县三个乡五个村1至2年重迎茬地块上进行了0.5-1公顷的大区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发现:处理亩施大豆重迎茬专用肥10—13.3公斤较对照亩施二铵10—13.3公斤增收31.55元;且对地下病虫害防效明显。试验表明:大豆重迎…  相似文献   

3.
孙吴县又是大豆主产县,农民种植大豆的热情很高,大豆播种面积2002年已达到全县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其中重迎茬面积占大豆面积的70%以上,迎茬面积占50%以上,扣除新开荒地以外,我县大豆已无正茬可言。部分山区地块重迎茬已达13~15年,与此同时,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大豆重迎茬问题。1危害问题1.1加重了病虫害大豆根蛆,大豆孢囊线虫和大豆根腐病是造成我县大豆重迎茬减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重迎茬年数越多减产越大。据推广站的西兴乡平度村调查根蛆蛹,重茬比迎茬多8头,在调查的几个乡镇中,所有地块都有根蛆,孢囊线虫,根腐病的危害。逊比拉河、辰清…  相似文献   

4.
高鑫 《黑河科技》2000,(4):36-36
本文叙述了高纬严寒地区张地营子乡大豆生产存在的种植比例不合理,重迎茬面积过大,品种非专用 工产品单纯播期不适时;病虫草害严重;“垅三栽培技术”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建立专用大豆品种示范区;认真抓好增产措施和大豆产品中工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五大连池地区大豆品质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重迎茬面积大,病虫害较重,选用早熟品种、晚熟品种播期拖后加之低温早霜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四个方面造成的。根据这些实际问题提出调整种植结构,避免大豆重迎茬;加强病虫害防治;常年一贯促早熟;建议农药厂家尽快生产出高效、无霉(或低霉)无残留、对后作无影响的农药和除草剂;科研单位要加速优质大豆五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农牧交错带蛋白饲料及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对大豆重迎茬种植减产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重、迎茬地块的增多,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呈逐年加重趋势。大豆发生根腐病后表现为发病植株矮小,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根和茎均变细,结荚数和千粒重减少,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8.
大豆生产中最忌重茬和迎茬,大豆重迎茬明显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其影响因素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主要涉及病虫害、生物障碍、自毒作用、生理等方面,这些研究结果对大豆增产、提质增效能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大豆重迎茬减产原因,讨论其相应措施,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一、特色粮油食品产业现状 1、占举足轻重的生产地位 近几年来,我市特色粮油作物麦类、薯类、豆类(大豆、蚕豌豆、红、绿豆等)、玉米、荞麦、苡仁米、莲籽及花生、芝麻等年均种植面积在7万公顷左右,占全市农作物年均总种植面积的11%以上,年均生产总量在18万t以上,其中特色粮食年均生产总量在17万t左右;占全市粮食生产总量187万t的9%以上,花生、芝麻年均生产总量在1.45万t以上,占全市年均油料生产总量20万t的7%左右;特色粮油农产品年生产总值(现市价)在3.5亿元以上,扣除总物化投入1.15亿元,收入为2.3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在45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高鑫 《黑河科技》1999,(4):36-36,
本文叙述了高纬严寒地区张地营子乡大豆生产上存在的种植比例不合理;重迎荐面积过大;品种非专用化;加工产品单纯;播期不适时;病虫草害严重;“垅三栽培技术”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建立专用大豆品种示范区;认真抓好增产措施和大豆产品深加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豆重迎茬种植与胞囊线虫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当地有代表性,不同轮作方式的地块,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大豆重迎茬种植与胞囊线虫病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单棉胞囊数显著增加,从而导致相应的大豆生长发育受抑制,大豆根瘤数,侧根数降低,地上部鲜重下降,营养源供应不足,使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显著减少,导致减产17.5%-40.92%,采用大豆种衣剂26号,1号和拦种剂HF-I号和HF-II号拦种,防效均在75%以上,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我市的主要作物,历年播种面积五十万亩左右。近年来,大豆几番提价使农民在安排种植结构上忽视了科学种田,助长了单纯追求种植价格高的品种的生产观点。到八九年播种面积巨增六十五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7.6%,导致重茬面积逐年上升。从近三年大豆质量上看病斑粒特别灰斑尤为严重,八七年发病面积318417亩,占大豆面积的62%,从库存质量看,八六年病斑粒平均14.6%,最高达25.1%,八七年病斑粒平均为10.8%,最高可达14.2%。虽说大豆连年丰产,但因发斑病逐年增多至使感染灰斑病10-15%的三、四等大豆由于拉形及比重和正常…  相似文献   

13.
杨健  王勇  潘红  吴先智 《大自然》2010,(3):14-1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主震区及地震造成的重大次生地质灾害区域,都与我国四川野生大熊猫生存、活动和繁衍的主要区域相重叠。地震爆发时,山崩地裂、岩体坍塌、巨石滚动、河流阻塞、森林和竹林被破坏等一系列自然环境的突然改变给大熊猫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危害,导致其生境面积减少6.5万公顷,损失比例达5.9%。其中,自然保护区内的生境面积减少近3.5万公顷,保护区外的生境面积减少近3.1万公顷,分别占大熊猫全部生境的6.0%和5.8%。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种子包衣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种子处理新技术,也可看成是大豆增产带有突破性的单项技术措施。目前,我国生产的种衣剂多为复合型。在种衣剂中均含有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和某些微量元素等,不同型号的种衣剂只是使用的药剂种类和数量上有所差别。l种衣剂的作用(1)能有效地防治大豆苗期病虫害,如第一代大豆抱囊线虫、根腐病。根潜蝇、蚜虫、二条叶甲等.因此可以缓解大豆重、迎茬减产现象。(2)促进大豆幼苗生长。特别是重、迎茬大豆幼苗,由于微量元素营养不足致使幼苗生长缓慢。使用种衣剂包衣后,能及时补给一些微肥,…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2012,(8):53-54
巴西:一部持续运转的拉美引擎巴西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转基因种植国。同时也是拉丁美洲的主要增长点。2011年巴西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3030万公顷,与2010年(2540万公顷)相比增长了约19.3%,增长率为世界第一,而这已经是巴西连续带动全球转基因作物增长的第三个年头。一、独有的转基因作物推广手段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技术是1995年引入大田作物的,到1997年全球种植规模发展到1100万公顷,1998年已达2800万公顷,预计2003年可达8400万公顷。1999年,美国的2900万公顷大豆中,有一半用上了经转基因工程制得的耐除草剂品种,3200万公顷玉米和520万公顷棉花中,转基因品种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加拿大的油菜,转基因品种已超过一半,1998年全世界的转基因种子销售额为15亿美元,占农用化学品销售额300亿美元的5%,预计2000年和2010年将分别达到30亿美元和2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安庆市油菜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市优势午季种植作物,近4年来,年均种植面积在10.53万公顷以上,年均总产量17.75万吨,分别占年均油料种植面积11.33万公顷的92.94%和总产量18.25万吨的97.26%。现已成为我市第二大栽培作物。当前油菜产业又受国家优惠政策保护、信贷支持、良种补贴扶持和优质优价利益驱动等有利因素影响,必将促进我市油菜产业大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因此,油菜产业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郑昭 《海峡科学》2005,(6):61-6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传统农业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农业生产总体发展仍呈上升势态。以花卉业为例,2003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43.01万公顷,比2001年加入WTO时增长74.84%,总销售额达353.11亿元,增长了63.60%;出口额达9676.6万美元,增长了20.91%。但应该看到我国花卉产品在出口量和值增加的同时,效益却远未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博览》2010,(8):12-12
尽管过去十年砍伐森林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森林面积依然在缩小。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全球每年森林砍伐面积有所减少,但仍然维持高位。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森林净损失面积每年达5.2万公顷,比上一个十年的8.3万公顷只少了3.1万公顷。南美洲和非洲的森林在过去10年内净损失面积最大,分别为每年4万公顷和3.4万公顷。  相似文献   

20.
尽管水稻在美国的谷类作物生产中所占的比例不大(约2%),但在出口方面却占有重要地位。在1970~1971年(贸易年)稻米出口156.4万吨,而国内食用稻米为70.6万吨,用于食品工业的稻米为22.9万吨。由此可见,美国的水稻生产首先取决于出口的需要。1970年和1971年美国水稻种植面积达735万公顷,产量分别为每公顷51.1和52担,计收稻谷375.8和382.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