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氧化态Mo/γ-Al2O3与NH3的程序升温反应(TPR)制备了不同Mo担载量的氧化态Mo/γ-Al2O34催化剂,用XRD和EZXAFS方法分别研究了样品在氮化前后的体相结构及Mo原子局域配位结构,结果表明,在氧化前样品的Mo K边径向结构函数与非负载MoO3类似,样品中Mo以高分散的MoO3形式存在,氮化后样品的径向结构函数与非负载的γ-Mo2N基本相同,只是峰强度有所,表明样品中Mo主要以分散度较高的的γ-Mo2N形式存在,并且随担载量降低,γ-Mo2N的分散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Mo/LaHY分子筛的热稳定性及酸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浸渍法制备具有不同MoO3担载量的Mo/LaHY分子筛,在500℃温度下焙烧,并将质量分数wMo=2%担载量的Mo/LaHY分子筛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利用XRD,BET和NH3-TPD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分子筛的热稳定性及酸性.结果表明,担载了Mo的Mo/LaHY分子筛仍保持了LaHY分子筛骨架的完整性,MoO3进入分子筛孔道内与LaHY分子筛的质子酸发生作用,且随着Mo担载量的增加,Mo/LaHY分子筛的总酸量逐步下降.在800℃以下温度焙烧,wMo=2%担载量的Mo/LaHY样品中LaHY的骨架结构基本保持完整,当焙烧温度升高至900℃时,分子筛骨架发生崩塌.  相似文献   

3.
烟气直接还原脱硫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考察了Cr2O3、MoO3、WO3三种单组分氧化物催化剂,以及四种不同催化载体对SO2直接催化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的活性相差很大,WO3的活性最差,MoO3的活性最高;具有酸碱双功能的γ-Al2O3载体是催化脱硫的最佳载体.此外,制备了三种双组分金属氧化物负载催化剂,其催化脱硫活性顺序是:Mo—Co/γ-Al2O3>Mo—Fe/γ-Al2O3>Mo—No/γ-Al2O3;Mo—Co双组分催化比单组分MoO3具有优越性,在250—400℃范围内,SO2脱除率达90%以上,不仅催化脱硫活性比较高,而且催化剂不易失活.  相似文献   

4.
炭负载Co-Mo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射线衍射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对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Co-Mo/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微反装置、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空速下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柱状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担载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能力,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能很好地分散,因而只检测到部分活性组分很弱的衍射峰。在120℃和260℃条件下处理的催化剂表面物种主要是MoO3,没有发现含Co的物种和CoMoO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50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2。程序升温还原表征结果表明,Co-Mo/AC催化剂表面物种的还原温度低于Co-Mo/γ-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和加氢脱硫活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o-Mo/AC体系中,Co与Mo原子比为0.7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γ-Al2O3负载的Co-Mo催化剂;而Co与Mo原子比为0.2,0.35和0.5的Co-Mo/AC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却低于Co-Mo/γ-Al2O3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大比表面积γ-Mo2N催化剂合成条件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O3 和氮化气 (N2 H2 混合气 )的程序升温氮化气固还原反应合成了大比表面积的γ Mo2 N催化剂。氮化气空速及其组成、程序升温速率对大比表面积γ Mo2 N催化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提高氮化气空速、降低程序升温速率有利于高比表面积γ Mo2 N催化剂的生成。合成气中水的存在影响着产物的组成和BET比表面积的大小。XRD分析表明 ,当合成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时 ,产物中有金属Mo生成。在富氢氮化气氛下可获得大比表面积的γ Mo2 N催化剂 ;在乏氢氮化气氛下生成的γ Mo2 N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较小 ,且产物中存在一定量的MoO2 。采用两段升温程序 ,可得到比表面积为 16 5m2 /g的γ Mo2 N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混合法制备Co-Mo/MgO-Al2O3变换催化剂的XRD和TPR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混合煅烧法制备的Co Mo/MgO Al2O3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在2.0MPa及多种汽气比条件下与同类型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比较,达到德国催化剂K8 11的活性水平.对催化剂及参比样MoO3/Al2O3、MoO3/MgO Al2O3和MgO Al2O3等进行XRD或TPR表征,结果显示Co Mo/MgO Al2O3催化剂存在MoO3、CoMoO4、MgMoO4和MgAl2O4等物种,单纯的Mo在MgO Al2O3载体上分散度比在γ Al2O3载体上低,MoO3的结晶度较高,其还原温度提高;添加Co后,MoO3的分散度得到提高.在Co Mo/MgO Al2O3催化剂的TPR谱中出现属于MoO3(624℃)和CoMoO4(805℃)的两个还原峰,该催化剂对CO变换活性的提高与CoMoO4相的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双金属氧化物和氧化物载体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NiO,CuO或MoO3)在经改性所得复合载体(TiO2-γ-Al2O3,MoO3-t-ZrO2或NiO-t-ZrO2)上的分散作用,这些三地体系中实验测定的氧化物分散容量与研究负载型二元氧化物体系所得嵌入模型的估算值基本相符;样品的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与载体的表面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量和加料顺序以及焙烧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MoO3对HZSM-5分子筛酸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oO3担载量的Mo/ZSM-5分子筛催化剂,并利用XRD、BET和NH3-TPD及Py-IR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担载了Mo后的Mo/ZSM-5分子筛在773K温度焙烧下,仍保持了ZSM-5分子筛骨架的完整性,Mo物种已进入分子筛孔道.随着Mo担载量的增加,Mo/ZSM-5分子筛的比表面和总酸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MoO3、Si粉和Al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还原法制备了Al2O3-Mo3Si/Mo5Si3纳米复合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分析仪(L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热-热重分析(DTA-TG)等对复合粉体和球磨过程中粉体的固态反应过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MoO3-Si-Al混合粉体球磨5h后转变为Al2O3-Mo3Si/Mo5Si3复合粉体,反应为机械诱导的自蔓延反应.球磨20h后,Mo3Si、Mo5Si3和Al2O3的晶粒尺寸分别为27.5、23.3和31.8nm,产物具有纳米晶结构,粉体平均粒度为3.988μm,颗粒呈球形,分布均匀.DTA分析表明,复合粉体在机械化学反应过程中首先发生MoO3和Al之间的铝热反应,之后将发生一系列Mo和Si之间的反应,生成Mo5Si3和Mo3Si.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o/γ-Al2O3,Co/α-Al2O3和Co/SiO2催化剂上的甲烷部分氧化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只有Co/α-Al2O3是有效的.证明Co和载体的相互作用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与此耦合反应.Co和α-Al2O3的作用正好合适.此外,Co的担载量和催化剂稳定性关系很大,Co量过低则在反应过程中会因Co^D→CoAl2O4而失活,Co担载量过高则会导致严重结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