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表明,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50%以上;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一般可提高肥效10%。发达国家复混肥施用量已达总施肥量的70~80%,而我国还不足10%。国产复混肥有效成份大多不超过25%,这种低养分、功  相似文献   

2.
一、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有机肥(农家肥)养分齐全,肥效持久,无机肥(化肥)养分单一,但含量高,见效快。两者配合使用能取长补短,提高肥效。据试验,猪、牛栏粪与氯化铵、过磷酸钙、氯化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等量化肥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技》2004,(10):53-53
一方面化肥产量年均增长5.9%还无法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因化肥养分利用率偏低,造成了大量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家倡议为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加紧缓/控释肥料的研究和推广速度。  相似文献   

4.
以棉养田在发展新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棉田目前占棉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以上,将棉秆、油渣作基肥还田,不仅能归还其生长期间所吸收的氮、磷、钾、硼、铜、铁、猛、锌等养分元素总量的95%,而且每公顷还可归还6t以上的有机物质给农田。实践证明,这项措施可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保护环境,对发展新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的意义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分作为动植物的生命元素,既是一种资源,也是环境污染因子,管理不善将带来严重的营养和资源环境问题。并结合近年来研究结果和文献资料,对我国养分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的重点。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养分资源利用的特点是:大量依靠化肥投入、养分资源利用不合理、其他养分资源潜力巨大但有待挖掘、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将会加剧养分流动与向环境的释放等;国际方面,在建立养分管理研究网络的基础上,加强了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并且在区域和流域层次上已经扩展到整个食物链,同时十分重视相关政策和法规研究。因此,建议我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要突破传统的农田范畴,以食物生产和消费及其环境系统为对象,以养分资源流动和调控为重点,从农田和区域的不同层次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青海省露地蔬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以"绿科50"甘蓝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不同比例(20%、40%、60%、80%、100%)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及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比例在20%~60%,甘蓝单球重、小区生物产量、小区商品产量及干物质量均呈增加趋势,分别提高了 2.04%~6.09...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土养分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素对水稻土养分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提出了养分可持续性指数较高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9):87-87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对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专家预测随着对粮食刚性需求的增加,化肥的生产将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资料显示,我国化肥氮素利用率只有30%~35%,大部分通过径流、渗漏和挥发等途径损失掉。由于化肥利用率低下,损失严重,既造成能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又导致环境恶化,此问题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化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是农业中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我国大量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施用每公斤化肥可增产粮食5~10公斤。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世界化肥肥效试验的统计与我国的结果一致。化肥是农民生产投资中最大的物质投资,化肥支出约占其全部生产性支出的50%。1995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 对粮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投入提高了我国粮食产量。然而, 近年来, 我国粮食产量并未随化肥/农药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由于片面追求高产, 化肥和农药等不合理投入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问题日渐严重, 粮食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因此, 通过挖掘作物自身潜力, 提高作物对养分、水分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肥料及农药用量, 改善作物品质, 实现作物高产高效势在必行, 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1]。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全省肥源、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不同土壤、主要作物、化肥品种需肥和肥效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化肥施用的现状、需求和特点,以全省农业区划为基础,参照全国化肥网制定的命名原则.我省可区划为8个一级区12个二级区(或称亚区),预算出各区的1990年化肥施用调整方案及全省2000年的化肥需求量及比例,为化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肥料、施肥都是千百万农民最关注也是最头痛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贡献占50%左右;在农民的生产投资中,化肥的投资也占将近一半。然而,我国当前化肥的利用率却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尤其是氮肥的利用率相差10%-15%。不仅肥料的经济效益降低,而且由于肥料的损失往往造成水系、土体和大气污染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磁化肥是以发电厂废物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填加一定量氮肥、磷肥及其他添加剂,经磁化后制成一种新型物理化学肥料。我们用不同类型的磁化肥,采用不同的施用量在棉花上做基肥试验,经1年和3个团场试验证明,磁化肥C—NP和C—P系列4个品种作基肥可以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与质量,转化增加土壤养分,为后作提供一定土壤肥力,与对照相比增产2.1%~8.21%,经济效益每亩增收15元~36.98元,马克隆值、单纤强力成熟系数均高于对熙。C—NP和C—P系列相比,C—NP系列磁化肥好于C—P系列。在中等肥力土壤中施C—NP系列磁化肥80kg作基肥可获110kg产量,比对照增产6.47%~8.21%,每亩增收26元~36.98元。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施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杰  陈然  杨士花 《科技资讯》2005,(22):121-121
我国现在水稻种植面积为32X106公顷,总产为191.7X106吨,单产为386.5公斤/亩。总面积、总产分别占世界水稻的21.2%和34.0%,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1.5%以上。这与我国的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化肥用量逐年加大,水稻品种优良及合理耕作有关。其中地力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基础,尤其是水稻三分之二养分靠地力提供,培肥地力更显得重要。目前广大农村“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入”、“重化肥轻有机肥”的倾向十分严重,普遍存在着施肥少,施肥质量差的问题。由于水稻单产不断提高,土壤输出的养分越来越多,地力在逐年下降,同时由于偏施氮肥,水稻生长过于繁…  相似文献   

15.
化肥进行科学的混合施用,不仅能提高肥料中养分的有效性,而且能改善肥料的理化性状,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从而使作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产高效.但是化肥混施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沼肥和化肥两种肥源种植白菜,讨论其对白菜品质和土壤的影响.实验采用盆栽法,设置对照组、复合肥组和沼液组.实验结果表明,沼液能促进白菜的生长.采收后,对各组白菜品质及土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施用沼液相比于施用化肥使白菜总糖含量增加了131.12%,有显著性差异(P0.01);还原糖含量增加了50.84%(P0.05),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39.09%(P0.05);2沼液种植,白菜中硝酸盐含量比化肥种植降低4.03%;3施用沼液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化肥后土壤全氮增加3.89%,低于施用沼液后增加的9.31%,施用化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1.46%,高于施用沼液后土壤铵态氮降低的1.21%,施用化肥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18.45%,低于施用沼液后增加的21.91%.施用沼液与施用化肥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施用沼液的土壤各养分含量都略高于施用化肥的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7.
桉树施用腐植酸专用肥的营养效应及肥效的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等价投入的常规化肥为对照,开展腐植酸专用肥施肥试验研究。通过专用肥对林木生物量、林木营养以及肥效持续性等方面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所研发的桉树腐植酸专用肥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并能促进林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营养元素利用效率,有效改善树体营养状况。与等价投入的常规化肥相比,施后27个月,林分地上部生物量提高了30.2%-81.1%,营养元素的积累速率提高幅度为4.2%-32.2%,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可提高14%-27%。特别是以HA基肥专用每株500g+微生物菌剂10g做基肥,追肥以HA追肥专用2号每株450g的效应最好。此外,在肥效的持续性上,常规化肥的肥效在林木3a生时已基本消失,而腐植酸专用肥的肥效可以持续4—5a,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养分供应,这对防治地力衰退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西省原平高产创建玉米示范区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存在土壤养分偏低、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失调、化肥配比不合理、施用方法不当以及秸秆还田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建议今后在加大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大有机肥的施用量,调整化肥施用比例及方法,适量增施微量锌肥,推进示范区持续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安徽科技》2011,(Z1):21-22
一、课题实施背景肥料养分投入特别是化学肥料的使用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农田养分资源利用重视化肥的投入,忽视土壤和有机养分资源的利用;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强调单个作物的施肥推荐,忽视肥料使用的宏观调控和田块尺度的精确施肥,导致安徽省麦稻产区肥料利用效益不高、环境与农产品质量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养分资源综合运筹技术已成为安徽省麦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上,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土壤中所含氮、磷等元素的丰缺情况,确定合理的氮磷施肥比例,再按所用各种化肥中含氮磷成分的数量来计算各种化肥合理的配合比例,因土、因作物合理施肥,避免盲目施肥,是提高施肥增产效果的有效途径。当前,市面上化肥的种类比较多,各种养分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合理的氮磷施肥比例和所用化肥中各种养分的含量来正确计算出各种化肥合理的配合比例,做到合理施肥,提高肥效。现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介绍~种简单便捷的计算方法,供应用参考。现以小麦田施肥为例,说明如下。小麦施肥合理的氮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