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心理学研究作家的心理现象,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特殊的类型来研究,探讨他们与一般人之间的重要心理差别,以揭示其普遍的心珲结构形式和个体心理的创造功能,反过来它们又是怎样见之于特殊的个体心理和艺术活动的,引出和总结有关作家的心理特性和个体性的理论。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也即“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人的特性。人格心理包括了人格特质、人格倾向及人格结构、人格状态、人格类型等。无疑人格的一些方面或规律是人所共有的,但作家人格心理研究强调的是作家与他人的差异,即特殊性(这里说的是着重点,而非排除共同点)。审美与艺术所在的领域是与人类生存的个体性分  相似文献   

2.
人际敏感性是社会认知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者常从人格变量,低自尊倾向和人际知觉特性三种视角进行研究。本文围绕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对比探讨,并对人格视野下的定义加以详细阐述。众多研究表明,高人际敏感性对个体心理健康存在着负面影响,根据人际敏感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支持应适当降低人际敏感性更有利于个体身心发展。在此基础上,还从潜在机制、影响因素、研究对象和心理干预四个方面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现代独生子女人格形成发展中的7种类型的人格心理缺陷,至高至尊的心理倾向,自我中心的品行追求,博而难专的意愿志趣,怯懦脆弱的意志缺乏,执拗不驯的性格特征,孤寂冷峻的情绪类型,“望子成龙”的受动压力及其表现,并从社会环境,教育,个性社会化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热"是一个受到政府以及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公务员热"是招考制度、就业压力等宏观因素和个体理性选择的微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公务员热"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分析,进而从政府政策层面和个体行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认识主体的个性是在社会化环境中塑造而成的。化个性塑造的途径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其方式有经验的示范和理性的化训练等。化个性塑造最基本的中介是语言符号。化个性塑造的实质是个体心理机制与社会化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之间取得积极的平衡,从而自觉调节自我的态度和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的规范,并能充满信心去接受未来的挑战。可见,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的智能、体能、技能等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最起作用的内在潜能。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能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承受力,促使个性、人格、意志、情感等方面趋向完善、健康地发展。因此,重视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提高儿童心理素质,是家庭、社会、学校应该认真面对的问题,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层公务员能力结构是政府施发行为的坚实基础,是政府形象的直接体现。为提高政府的行政执行力,须正视和重视基层公务员能力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分析了基层公务员能力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基层公务员能力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格的发育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偏离正常或人格障碍是引起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归因方式、应对方式和防御方式是个体用于处理内外刺激的心理调节手段,都是个体人格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归因、应对和防御方式反映了个体不同的人格。重视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正是现代教育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个性,在广义上说,是个人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狭义而言,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由于个体之间在心理上存在较大差别,每个人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独特性和群体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才得以显示。正因为如此,个性研究一直为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所关注。近年来,研究学生个性的涵义以及如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帮助学生发挥自觉能动性,老师做到因材施教,已经成为教育界热衷探讨的课题。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教育注重培养、发展个性的取向都在逐渐加强。个性研究成果还表明,个性发展和形成取决于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生活条件等因素,其中教育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条件,而且是最有力的条件。这样,教育的发展个性的任务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了。  相似文献   

10.
当今乡镇基层公务员正处在公共责任压力增大、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加大,群体竞争加剧、心理疏导缺位的状况下,关注并深入调查了解广西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乡镇基层公务员增强心理疾病免疫力和心理困惑调适能力,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及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使其更好地为广西社会各界服务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心身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影响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同时,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损害相互影响。因此,提高个体心理承受能力,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从心理健康的评定标准到心理异常的具体表现,其中包括了许多相对独立的特性。因此,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生物遗传因子的作用,个体自我心理冲突,不良人格特征,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问题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导致个体心理异常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概括起来看,还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人格素养不但体现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个体人格方面的道德约束性,还体现未来社会职场所要求的在个性品质方面。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  相似文献   

14.
报复社会心理是在个体遭受打击、挫折、痛苦后,试图对社会无辜群体或生命体进行伤害或破坏以发泄私愤的一种综合性的、失谐的变态心理。报复社会心理的形成既有诸如社会大环境、个体所处的小环境以及个体的现实处境等客观的原因;也有诸如人格障碍、挫折所产生的的攻击驱力等主观原因,是主客观交互作用的结果。构建和谐社会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根本之策;完善社区心理服务和教育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中流砥柱;建立和谐家庭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基础工程;提升人格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具有引导人全面发展、提升人性及塑造个性人格的个体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是当代社会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6.
郑凤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3):69-72,124
和谐人格是德性人格、心理人格和社会人格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是个体与他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人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塑造和谐人格的过程.健康的文化环境,为塑造和谐人格提供有利的条件;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运行体制,为塑造和谐人格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塑造和谐人格构建了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17.
刘佼 《科技资讯》2014,(11):194-196
人格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人格特质反映了个体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大五人格特质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责任心和宜人性,人格特质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亲社会行为已引起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家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该研究目的:探索大五人格特质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关系。方法:以225名高职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和亲社会行为倾向测量问卷(PTM),探讨了五种人格特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结果:(1)外向性、开放性和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倾向显著正相关。(2)外向性、神经质、责任心和宜人性人格可以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倾向。结论:高职生的人格特质具有可塑造性,可以塑造高职生更加完善的人格特质。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可以为提高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2020,(2):20-29
政府数据开放是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议题。公务员是推动政府数据开放的关键主体,激励公务员的积极性对全面推进政府数据开放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社会技术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包含技术技能、基础资源、数据治理等技术因素和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因素作用于公务员推动政府数据开放意愿与行为影响的整合模型。基于公务员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与中介效应分析,探索技术因素如何影响公务员推动政府数据开放意愿与行为,为提出政府数据开放的管理实践启示提供微观层面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冯雄 《科技信息》2008,(1):29-30
公务员待遇终身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实质是特权私有化,在更为强调民主平等的当代社会,公务员待遇终身制所提供给部分人的特权,带来了诸多的消极影响,不仅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强化了整个社会的"官本位"意识,并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平.对于公务员待遇终身制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苏某高校781名大学新生人格特征调查研究,揭示不同性别、城乡、独生子女状况对心理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男生与女生在P(精神质)、E(内外倾向)分值上差异性显著,在N(神经质)、L(掩饰度)分值上差异性不显著。城乡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除了E(内外倾向)分值差异极其显著,其他三个量值无显著性差异。大学新生个性整体较为良好,个性较稳定,不同群体个性差异较大。学校教育应考虑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