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iBr-H2O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流程是由运行参数不同的换热设备组成的,各换热设备的有效传热温差不但影响到整个流程的性能及设计过程中有效传热面积的确定,而且也影响到系统的经济性.将几个主要换热设备的传热温差、溶液浓度差以及发生器温度作为设计参数,并进行分析计算,以确定这些参数的适宜范围,为LiBr-H2O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LiBr—H2O喷射—吸收复合热泵装置热力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收热泵是回收低温位热能的有效装置.在吸收热泵的发生器和冷凝器之间增添了一个喷射器.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喷射-吸收式热泵系统.依据喷射器理论和吸收循环理论,对这种新型喷射-吸收式热泵的热力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系统的性能系数和喷射器的喷射系数.探讨了喷射系数、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和发生温度等对系统性能系数和(火用)效率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该新型喷射-吸收式热泵比常规吸收式热泵的性能系数有明显的增大,而系统的复杂性基本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吸收-喷射与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热经济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比较了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和双效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在热力性能和流程方面的差异,提出了两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并分别对余热型和直燃型冷水机组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指出余热型三压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比双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经济。当采用直燃型冷水机组时(相对价格比β〉β1),发现两系统在热经济性方面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以质量浓度为50%~57%,温度为28℃~37℃的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研究溴化锂溶液吸收制冷的传热传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溴化锂溶液浓度及降低溴化锂溶液温度,可提高传质推动力,进而强化制冷过程,但不影响过程阻力,获得的传质系数在10-6~10-7kg·m-2·s-1·Pa-1数量级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当前实际使用中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降膜吸收水蒸汽的基本特性,经过适当假设与简化,建立了有关溴化锂水溶液喷淋降膜吸收水蒸汽的物理模型。通过数学求解,获得了简单的数学表达式。由此表达式算出的结果与试验的实测结果相当吻合,从而证明了本研究所提出的物理模型能够相当有效地描述溴化锂水溶液水平管外喷淋降膜吸收低压水蒸汽的传热质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对一种蒸发吸收热交换式-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选择高压冷凝温度T8和蒸发吸收热交换器出口温差? ![]()
![]()
TEAX为自变量,研究了? ![]()
![]()
TEAX与中压节流温度T12的对应关系,分析了T8对?TEAX取值范围的影响;考察了循环中溶液放气范围的变化,分析了? ![]()
![]()
TEAX对制冷剂流量、循环制冷量和循环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高温发生器出口温度和? ![]()
![]()
TEAX一定时,存在最佳T8使循环利用效率取极大值;最佳T8随? ![]()
![]()
TEAX增加而逐渐增大,对应的循环利用效率极大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喷射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喷射制冷循环.该循环系统是在常规喷射制冷循环的喷射器和冷凝器之间增加了一个液体-气体射流泵,通过该射流泵可以降低喷射器的背压,提高喷射器的喷射系数,进而改善循环性能.针对此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并与相同工况下常规喷射系统做了比较,重点讨论了工质R134a发生温度和背压改变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新循环能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系数,使其比常规循环提高1倍以上.尽管新循环消耗的泵功会有所增加,但从的角度分析,新循环可以节约10%~24%的输入,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跨临界二氧化碳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提出一种新的蒸气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采用喷射器代替节流阀,以回收膨胀过程中的一部分动能,降低压缩机工作压比,达到节能的目的。针对这种新的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简单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进行比较,讨论了喷射器喷射系数及其效率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新循环能有效地提高跨临界CO2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蒸气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提出一种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该循环相对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改动较小,易于实现,钍对此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简单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作了比较,对7种不同制冷工质讨论了喷射器喷射系数及其效率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循环性能系数COP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新循环能有效地提高循环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10.
跨临界CO2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跨临界CO2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喷射器工作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有助于改善实验系统的制冷性能。使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喷射器模型,同时考虑了系统稳态下喷射器出口干度和喷射系数的耦合关系。比较了不同的CO2冷却放热压力、蒸发温度、喷射器喷嘴效率和扩压效率等对理论循环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优化的喷射系数能显著改善制冷循环性能,蒸发温度和CO2冷却放热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比较大,系统性能系数和喷射器喷射系数对喷射器的喷嘴效率和扩压效率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传热传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溴化锂水溶液降膜吸收水蒸气过程传热传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型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蒸气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的实验装置.在与原系统最优充灌量相同的条件下,测试了不同喷嘴出口直径下新循环系统的冷却速度曲线和耗电量.结果表明,在出口直径d=0.3~0.4mm内,新循环系统有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合理的描述喷射器扩压室内的压力变化特性,对已有的跨临界CO2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做了改进,并对扩压室新定义了一种压力系数ηd。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该压力系数ηd 对制冷循环喷射系数和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其结果与常规的扩压效率ηk 的影响作用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所改进的热力学模型是可行的;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压力系数对相关重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压力系数的增大,喷射系数基本不变;COP、压缩机进口温度、喷射器的增压比和喷射器效率增大;压缩机出口温度和压缩比减小;当工作流体压力为9 MPa时,相关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该压力系数取决于系统喷射器扩压室进出口的压力,方便测量确定。研究方法能够为跨临界CO2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性能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NH-HO喷射-吸收复合式燃气热水炉系统研究及分析 《山东科学》2016,29(2):41-58
本文利用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构造出具有更高效率的喷射 吸收复合式燃气热水炉系统,选定氨水溶液为工质,建立了所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在选定系统合理匹配参数的基础上,计算了各换热器所交换热量的占比。结果表明,高温换热器吸收的烟气热量最多,其吸收的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40%以上;而低温换热器吸收的热量最少,一般不超过总换热量的25%。所设计系统在冬季效率也可达到110%以上,而夏季时效率更是可高达120%以上,可真正实现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水-溴化锂-硝酸锂三元工质与传统的水-溴化锂工质的单效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了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质后,系统的热力系数COP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它表征系统热力性能的经济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该新工质与传统的水-溴化锂工质相比,具有较好的热力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计算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对该计算程序的功能进行了演示。 相似文献
17.
对对象建筑及太阳能集蓄热系统进行TRNSYS模拟,分别得出房间逐时冷负荷及5,15,25 ℃等3种设计蒸发温度下,不同水箱容积与集热面积比(S)时,系统的发生温度、制冷量及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太原市的夏季气象条件下,对以R141b型制冷剂为工质的小型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当蒸发温度在5~25 ℃时,S值的最佳设计范围为0.015~0.030,且设计蒸发温度越高,S值应越高. 相似文献
18.
喷射鼓泡烟气脱硫(Ⅰ)—化学吸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该文阐述了喷射彭泡烟气脱硫的原理与喷射鼓泡反应器的结构,采用该反应器实验了湿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吸收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吸收浆液的PH值、气体喷射器的浸入深度L、气体压降△p、石灰的质量百分数浓度ω及石灰颗粒尺寸对脱硫反应过程和系统的操作有较大的影响。控制PH=5.5-6.5,L≤200mm,△p≤1800Pa,ω≤5%和使用200目的石灰颗粒,可达到90%以上的脱硫率和95%以上的钙利用率,以及系统 相似文献
19.
跨临界CO2制冷循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高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32(8):35-38
文中对理想的跨临界CO2制冷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性能计算,揭示了该循环的一些特点:对于一定的冷却器出口温度,对应一个使系统性能系数最佳的冷却压力,而且系统性能系数最佳时的冷却器出口温度与冷却压力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代数式表示;提高蒸发温度可显著提高循环的性能系数;当冷却压力较低时,提高循环的吸气过热度,可显著地提高系统的性能系数;冷却器出口温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当蒸发温度和冷却器出口温度较高时,减小回热器传热温差,可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和性能系数.这些结论,对于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运行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东南大学研制的双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为模拟样机,结合S.C.G.Schulz氨水系统状态方程,建立了该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两者取得了较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