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直接综合有向网络的无向综合有向化法。该法是先将有向网络当作无向网络,由在{0,1}域上解无向不定矩阵方程得到所有无向完全关联矩阵A_α,再按给定的有向条件将无向A_α化为有向A_α。它能系统地得到满足给定独立矩阵B、Q或可化为B或Q的函数的全部有向网络,且简便可行。用该法直接综合了两个有向单触点开关网络,其中一个与文献[3]用变换序列法得到的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碧痕营穹窿内220余条节理的观察、统计、分析,该区发育NWW-SEE与NNW-SSE至近SN向、NNE-SSW向与近SN向、NNE-SSW向与近EW向及NNW-SSE至近SN向与NNE向等四套共轭X节理。在此基础上对节理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能发生了NW-SE、NWW-SEE、NE-SW及NNE-SSW向四次应力作用,其中NW-SE向、NWW-SEE向为两期主要应力场,NNE-SSW向和NE-SW向可能为后期局部应力场。根据应力场演化分析,近EW向右行走滑断层形成时,它指示的主应力方向为NW-SE向,当近EW向和NE向右行走滑断层连接过程中,研究区从走滑背景转化为转换挤压背景,这过程中主应力发生逆时针方向旋转为NWW-SEE向,在此应力场背景下,形成了轴向为NNE向的碧痕营穹窿。  相似文献   

3.
重庆北碚鹰耳岩节理的构造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重庆北碚鹰耳岩节理的研究,建立该地区节理的认识和理解;对该地区的节理特征进行描述。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遵循共轭节理配套原则对重庆北碚鹰耳岩地区发育的次生节理进行分析,该区共发育5套共轭节理,分别是北东向和北西向节理、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节理、北北东向和南西西向的平面共轭节理。北东向和南西向节理、北西向和南东向的剖面共轭节理,分属为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3个构造期次。结合地质背景,推出该区节理的形成和发育受到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应力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胀限与变单向压力和初始含水率、三向膨胀率与变单向压力和初始含水率的关系,用"膨胀土三向胀缩测试仪"对广西宁明灰白重塑膨胀土进行了三向等压(27 k Pa)的情况下变单向压力(27~164 k Pa)的膨胀增湿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对比分析得出:胀限可与变单向压力的对数进行线性拟合,胀限由三向压力决定,与初始含水率无关;无论水平向压力还是竖直向压力,均会抑制该向的膨胀变形,该向膨胀可与该向压力的对数进行一次线性拟合;三向中任一向加压都会同时促进另外两向膨胀变形,该向压力越大,对另外两向膨胀变形的促进作用越大;相同压力条件下,三向膨胀率均与初始含水率呈一次线性负相关;当竖直向压力为水平向压力的2倍时,各向膨胀率与初始含水率关系曲线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各向异性前向扩散、后向扩散以及前后向扩散的基本原理,针对前后向扩散中的恒定参数使图像细节模糊的缺点,对前后向扩散中的系数自适应改变的前后向扩散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自适应前后向扩散在消去噪声的同时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且具有更高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6.
应用改进分形几何理论的结合部切向刚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有分形接触理论对2个机械部件粗糙表面相互接触形成的结合部的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存在违反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缺陷,以改进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在严格应用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基础上,推导出结合部总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法向载荷的分析解。数值仿真表明:结合部的切向接触静弹性刚度随着总法向载荷的增加基本上呈线性增加的态势,随着表面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减小而增大;在恒定法向载荷作用下,最初作用于结合部的切向载荷使得切向接触静弹性刚度最大,该刚度随着切向载荷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静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的增量加大。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粗糙表面的分形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如果一个有向Euler图的有向Euler环游是唯一的,我们就称之为唯一有向Euler图。本文直接由文 [1] 给出的唯一有向Euler图的充要条件,来证明关于唯一有向Euler图的构造定理,即定理设D是有向Eulcr图,则当且仅当D是由若干个有向回路在入度和出度都是1的顶点上逐个粘接而成时,D是唯一有向Euler图。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微观角度研究粗糙表面的法向接触特性,构建了一种具有圆锥微凸体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反双曲余弦应力进行定积分,获得了作用在单个圆锥接触区域的总法向弹性接触力;给出了圆锥顶点法向变形量与接触半径之间的拟合公式。数值模拟表明:反双曲余弦应力在锥尖处(接触区域的中心)有一个自然对数奇点,但作用在单个圆锥接触区域的总法向弹性接触力有边界;单个圆锥的法向弹性接触载荷随着半顶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结合部整体的法向接触载荷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减小而增大;当法向最大变形量明显增大时,结合部整体的法向接触载荷随着法向最大变形量的增加仅有微小的增加;半顶角越大,单个圆锥的法向接触刚度也越大;随着圆锥顶点法向变形量的增加,单个圆锥的法向接触刚度先略微减小,而后保持不变;法向临界变形量较小时,结合部整体的法向接触刚度随着法向临界变形量的增加而近似于线性增大;表面粗糙度越小,结合部整体的法向接触刚度增加得越明显;法向临界变形量较大时,结合部整体的法向接触刚度趋于不变。  相似文献   

9.
借助赫兹点接触形成椭圆接触区域的计算机制,考虑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和法向预紧力,构建了直线运动滚动导轨副的运动结合部法向接触力学模型;采用第一类与第二类完全椭圆积分解算了椭圆离心率。给出一个滚珠斜向下压缩力与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的隐函数方程,并重点推出了单个滚珠法向压缩量、滚珠法向接触刚度、滑块总压缩量、滑块整体法向接触刚度的解析解。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单个滚珠的压缩量随着沟道曲率半径系数的增加而增加;滚珠的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单个滚珠压缩量的增大而向上凸弧式增大,但随着沟道曲率半径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滑块的总压缩量随着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或沟道曲率半径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预紧力、每列滚珠总数或接触角的增加而减小;当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远远小于最大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时,可视滑块整体法向接触刚度为常值;当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接近最大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时,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对滑块整体法向接触刚度有显著影响,滑块整体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的增加而迅速减小;滑块整体法向接触刚度随着预紧力、每列滚珠总数或接触角的增加而提升,但随着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或沟道曲率半径系数的增加而减小。结合部法向接触力学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分析直线运动滚动导轨副运动接触表面间的实际接触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的统一理论,采用直觉模糊集截集理论和模糊点xa与直觉模糊集A的邻属关系,并利用三值Lukasiewicz蕴涵,给出了(α,β)-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的定义,由此可以得到16种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研究结果表明:(∈,∈)-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和(∈,∈∨q)-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是其中两种非常有意义的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给出了(∈,∈)-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和(∈,∈∨q)-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q)-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的相关性质。该成果突破了对原有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的认识,从而为直觉模糊分析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入有向欧拉图的丁算子概念,它可将一个有向欧拉图约化为若干较小的有向欧拉图。利用此概念,我们给出生成有向欧拉图一切欧拉闭链的新方法,此方法比基于欧拉闭链与有向支撑树关系的用知方法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2.
板块运动的纬向重力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按照“纬向正常密度假说”的观点提出了“纬向密度异常”和“纬向重力”的概念,进而提出了板块运动的“纬向重力模式”,按照这一模式,纬向重力总是把地球物质从“纬向密度异常高”的地区推向、纬向密度异常低!”的地区,一方面,,纬向重力驱动岩石圈沿水平方向运动,另一方面,因纬向重力驱动软流圈物质沿水平方向运动而使得岩石圈沿垂直方向发生,同密度异常高地区的岩石圈会因软流圈物质的流失而下沉,纬向密度异常低地区的岩石圈会因为软流圈物质的补充而上升。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实现五大转变,即从传统模式向创新思维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单一知识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及从事后服务向事前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单摆的摆动过程中,其速度和加速度都将随时间变化。一九七八年高考物理试题第一题曾问及这一变化的规律。但是,应该指出:单摆的加速度一般分为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在它从最大位移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以及合加速度的变化规律是完全不同的。本文将着重说明这一点。这就表明,笼统地问加速度怎样变化、而不具体指明是切向还是法向或是合加速度的变化,是不够妥当的。  相似文献   

15.
 选粉机内颗粒的重力分级对后续离心分级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颗粒在选粉机重力分级区内的运动特性,在对颗粒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y向和x 向颗粒运动方程,通过理论分析探索了颗粒在y 向和x 向的运动特性。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考察重力分级区内气流速度在y 向和x 向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粒径颗粒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重力分级区内气流速度在y向上递增,颗粒在y 向做速度不断增大的变加速运动;气流速度在x 向上由返料锥近壁端向远壁端递减,颗粒在x 向做速度不断减小的变减速运动。研究结果可为选粉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西兴城钓鱼台地区海岸基岩500多组节理产状的观测,运用构造解析方法,结合岩体的新老关系、节理空间组合特征,分析了节理的产状、分期及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并对节理构造破裂古应力场进行了反演。研究区节理面倾角较陡,共发育三组平面X共轭剪节理,按其展布方向分为:NW-SE与NEE-SWW向节理组、NW-SE与NWW-SEE向节理组、NW-SE与NE-SW向节理组。节理所处的古应力状态以走滑型为主,正断型次之。根据岩体侵位顺序,将构造运动分成五个阶段,对应的古应力场分别为NE-SW向拉张;NW-SE向挤压,NE-SW向拉张;NNE-SSW向挤压,NWW-SEE向拉张;NNW-SSE向挤压,NWW-SEE向拉张;近E-W向拉张,初步推断上述五个构造阶段均属于燕山期。  相似文献   

17.
王峥 《科技信息》2009,(32):102-103
现代农业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现代农业发展状况使得农业生产体现这样的转型和变革:生产领域向二产、三产转变,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企业化、合作化转变,产品质量向无害化、标准化转变,物质装备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变,管理体制向高效科学转变,同时呈现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川东南桑木场背斜沙溪庙组野外出露岩石节理的观测、统计,通过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遵循共轭节理的原则,对野外所观测到的300多条原始节理产状数据运用玫瑰花图法,进行空间几何特征的分析与描述,得到节理发育的优势产状。对此进行节理的配套与分期,得出该区共发育三套X型共轭剪节理,分别是近EW向与NNW向、近SN向与NEE向、NNE向与NWW向。最后利用赤平投影的方法分析应力场演化特征,表明该层位在沉积到发生形变至今共经历了三期构造运动:NW-SE向挤压、NE-SW向挤压、近EW向挤压。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普光天然气管道悬索桥动力性能,完成了在天津波作用下的单向和三向一致激励地震时程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横向地震波激励下,普光天然气管道悬索桥的地震响应主要表现为桥身的横漂和桥塔的横桥向振动,顺桥向和竖向振动效应很小。在顺桥向地震波激励下,悬索桥的各个部位的位移和应力都明显比横桥向地震波激励下的位移小。在竖向地震波激励下,悬索桥的地震响应主要表现为桥身和桥塔的竖向振动,顺桥向和横桥向振动效应很小。对于桥身结构,横桥向的地震波所产生的震害最大,其次为竖向的地震波,顺桥向的地震波所产生的震害最小。对于主塔结构,顺桥向地震波激励下其位移时程曲线波动最大,但顺桥向地震波激励下的主塔应力时程曲线低于横桥向的地震波激励下的应力时程曲线。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法向载荷和切向载荷联合作用下粗糙表面的接触问题,建立了一种同时考虑微凸体弹性接触和塑性接触的接触界面切向载荷-位移新模型。对弹性接触的微凸体,采用Hertz弹性理论描述法向接触载荷-变形关系,采用Mindlin微观滑移理论解描述切向载荷-位移关系;对塑性接触的微凸体,采用Abbott和Firestone塑性接触理论描述法向接触载荷-变形关系,在切向采用Fujimoto模型的切向载荷-位移关系。利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整个粗糙表面切向载荷-位移关系。将模型与仅考虑微凸体弹性接触情况的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不同模型参数对切向载荷-位移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微凸体弹塑性接触的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粗糙表面切向载荷-位移关系;微凸体高度分布密度函数的方差增大,相同平均接触距离下,切向载荷-位移关系受塑性接触微凸体的影响增大;方差相同时,平均接触距离增大,切向载荷-位移关系的斜率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