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巧家盆地第四纪河流沉积和重矿物特征的研究,探讨金沙江下游巧家段水系的发展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6 Ma B.P.之前巧家盆地开启后,古金沙江巧家段南流水系也随之形成,并在盆地内发育了至少3期河流沉积,当时为宽阔的辫状河沉积环境,物源区位于巧家以北至四川西昌-昭觉一带的黑水河和西溪河流域,河流将玄武岩、灰岩、砂岩等砂砾携带至盆地中堆积,重矿物组合为锆石-绿帘石-金红石-电气石-角闪石-磷灰石;在0.5 Ma B.P.之前,由于云南高原的隆升使得古金沙江巧家段水系南流受阻,并在古水系支流的溯源侵蚀下被袭夺,造成巧家河段的倒转北流,金沙江贯通,巧家段水系物源区发生巨大变化,河流开始将金沙江中上游流域的板岩、千枚岩、片岩以及石英岩等砂砾带至盆地,重矿物类型中也开始出现石榴子石,在构造活跃期河流不断向西迁移并进行下切,形成了金沙江4级阶地。巧家盆地河流沉积与重矿物特征及相关年代的研究显示,巧家段水系的袭夺倒流,金沙江的贯通应发生于0.5 Ma B.P.之前。  相似文献   

2.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度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的差异,是揭示植被组织水平的生态基础,反映了生物群落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方面表现出的异质性。林芝地区是西藏原始森林的主要分布区,该区保留着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保持原始状态的森林,这些森林大多分布在我国及周边国家大江大河的上游,在维护江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川滇高山栎是世界上分布最高的常绿阔叶林树种,是青藏高原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硬叶栎林类型,大多分布在江河上游陡坡地带,是极好的土木保持和水源涵养林。  相似文献   

3.
川西雅砻江上游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砻江上游地区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区西北部,在中国植物区系划分中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中的横断山脉植物地区.该区域蕨类植物有20科,以世界分布型为主,共有10科,热带分布科7科,温带分布科3科.该区域蕨类植物有29属,划分为8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6属,热带成分8属,温带分布13属,中国特有分布2属.该区域蕨类植物有71种,其中中国特有分布34种,占该区蕨类植物总种数的47.89%,隶属于13科20属.该区域蕨类植物的区系特点表现为:优势科、属不明显,科内属、种贫;属、种的特有化程度高;植物区系交叉过渡明显.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产藤黄属植物13种,占中国总种数的65.0%,是中国藤黄属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因此是进行该属植物研究的典型区域.以文献和标本为基础资料,通过聚类和相似性分析,研究了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①藤黄属植物在云南的水平分布分区包括:滇东南至滇西南、滇南、滇东南偏滇南至滇西南、滇南偏滇西南和滇西南至滇西北独龙江等5个区.垂直分布分区为:丘陵至低山地带、低山至近低亚中山地带和亚中山地带等3个地带;②云南省藤黄属植物特有现象显著,其中,有8种(61.54%)属于中国特有分布区类型,5种(38.64%)属于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区类型;③藤黄属主要分布于600~1 500 m的滇东南、滇南至滇西南的低山和近低亚中山地带,属于热带分布区类型;④藤黄属植物在云南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替代现象;⑤与相邻省区的比较表明,云南藤黄属植物区系与广西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唐朝时期是四川地区少数民族重要的发展时期,其成员既有从先秦以来到隋朝时期就迁徙、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如氐人、羌人、蛮僚、磨些等民族;同时也有在唐朝时期才逐步形成并迁徙到这里的民族,如吐蕃人。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川西、川西南和川东南地区,如:羌人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上;氐人主要活动在川西北地区;乌蛮和白蛮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地区;僚人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周围山区及岷、沱二江中下游及渠江上游地区,以及盆地的南部,尤其是长江南岸地区;磨些人主要在今云南西北和四川西南的金沙江上游及雅砻江流域一带;吐蕃人到唐朝末年分布在今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部分地区;武陵蛮主要分布在川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马尾松适宜分布范围,探讨影响马尾松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马尾松潜在分布区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以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记录的马尾松分布数据为基础,利用MaxEnt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3软件探讨马尾松当前地理分布特征及其潜在分布区,并针对代表性浓度路径(RCP) 2.6及RCP 8.5两种气候情景下未来(2050年和2070年)马尾松适宜分布范围及主要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当前马尾松高适生区覆盖的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线以南。浙江、福建、江西、湖北西南部、湖南、重庆、四川东南部、贵州北部、广西中部、广东北部等地区为马尾松主要分布区,海南、云南及台湾等地为零星分布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马尾松适生区向我国北部地区迁移,包括河南西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东部、山西南部等地区,而在云南南部零星地区不会再有马尾松自然分布。在未来两种气候情景4个条件中,相同RCP情景下,不同年限各适生区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相同年限的不同RCP情景对应的各适生区面积变化存在明显区别,RCP 8.5的影响要高于RCP 2.6。影响马尾松地理分布的主导生物气候变量为年均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及平均气温日较差,且降水较温度的影响更大。【结论】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马尾松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分布区主要集中于当前分布区北部。应以当前马尾松适生环境为基础,针对当地气候类型、土壤条件等环境因素合理建立保护区,以便马尾松能够顺利适应新环境。  相似文献   

7.
山西五鹿山森林群落分类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法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进行调查,设置60个样地256个森林样方,运用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该区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并采用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五鹿山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WINSPAN将保护区的森林群落划分为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白皮松林、辽东栎林等15个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D、H'和J在描述群落性质时不具有严格的一致性,但都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群落多样性与植物生长型的关系得出,森林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水沙输移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通过对长江上、中、下游(以宜昌站、汉口站、大通站为代表)径流量和输沙量自1865~1985在记录的统计以及两者的相关分析,阐明了长江水沙输移的时空分布特征;径流量从上游向下游明显增加;输沙量洪季自上游向中游递减,下游较中游稍有增加但仍低于上游,枯季从上游向下游增加。这种分布特征受河道比降、河流类型、水流流速、沉积物粒径范围、降水的季节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对云南松林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土壤分布、坡向分布、坡位分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境内,云南松林水平分布范围北至28°23′33″N,南至23°01′20″N,东至97°46′39″E,西至105°54′05″E;垂直分布海拔跨度在710~3320m之间,其中分布面积最多的海拔区间为1500~2500m,占云南松林总面积的66.66%;云南松林下的土壤包括8个土类,其中红壤分布面积最多,占61.58%,其次为紫色土和黄棕壤;就分布的坡向而言,在阳坡的分布多于阴坡,前者占58.29%,后者占41.71%,但分布于阴坡的云南松林质量总体上优于阳坡,前者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9.1m3/hm2,后者平均为74.0m3/hm2;坡位分布方面,分布于中坡位的云南松林最多,其次为上坡位,下坡位的居第3,分布于山脊的居第4;从林分质量上看,山脊上的优于上坡位的,上坡位的优于下坡位的,出现了林分质量与立地质量相背离的情况,但下坡位到山脊受到的人为干扰不断减少.这表明在现存云南松林中,人为干扰因素取代立地质量等自然因素,成为影响云南松林质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采用陷阱法在辽宁省清原县大苏河乡大湖生态站选取杂木林、红松林和落叶松林3种森林植被类型收集地表蜘蛛。共采集成熟蜘蛛标本1825头,隶属于13科49种。调查发现:1)皿蛛科、漏斗蛛科及平腹蛛科是该地区的优势科,旋卷隙蛛Alloclubionoides circinalis及皿蛛科一未定种为该地区的优势种;2)3种森林植被类型的地表蜘蛛群落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杂木林中物种最丰富,分布有13科39种,红松林中分布有10科29种,而落叶松林中有8科28种;平腹蛛科在杂木林中最丰富,而在红松林、落叶松林中数量稀少;3)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杂木林中个体数量最多,红松林中个体数量最少,Margalef指数及Menhinick指数最低值均出现在红松林,而最高值出现在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环境指示生物,方形环棱螺在监测钱塘江水环境状况中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钱塘江不同流域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与其生存水域水质状况之间的关系,于2013年7月采用样带法对钱塘江上游、中游和下游10个采样点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同时对相关水域水样进行水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水体中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上游种群密度最高,中游其次,下游分布最少;钱塘江上游、中游和下游10个采样点不同水质指标有显著差异,水质指标COD、BOD5、氨氮、总磷、六价铬和石油类均是下游中游上游;同时,SPSS软件统计分析表明,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与水质指标COD、BOD5、总磷和石油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黄河中游地区古土壤分布特征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该区有过约50决温湿到干冷的古气候波动,形成了约50层古土壤,并将其划分为5个古土壤组合带。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选择。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协调效应、创新效应与开放效应5个维度构建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文化产业综合效应指数与各子维度效应指数,分析其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不同省份、不同层级与3大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发展障碍及制约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差异明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效应指数呈现“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空间格局;经济效应指数、社会效应指数、开放效应指数分布均呈现“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空间特征,协调效应指数呈现“中游地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的区域分布格局,创新效应指数呈现“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的分布特征;不同区域的发展障碍因素各不相同,经济效应、创新效应与协调效应是制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对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区内种子植物的科属组成、分布区类型、区系特征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研究区域的植物区系特征表现为:1)植物种类繁多,有野生种子植物74科、284属、664种;区系成分丰富,种子植物属具有13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分布变型.2)区系具有北温带性质,北温带属占非世界分布属数目的_87.18%;植物区系成分中混有亚热带、热带成分及寒温带成分,体现出"南北混合型"的特征.3)单属科和单种属较多,单属科39个,单种属25个,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33.78%和8.8%.4)山地森林草原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细叶云南松林(Form. pinus yunnanensis var. tenuifolia)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在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变种。多以天然林分出现,少有人工林。主要分布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田林、隆林、西林、百色、乐业、天峨、凤山、南丹等地;在贵州则以兴义、安龙、望谟、罗甸、册亨、平塘等县南部,以红水河、南盘江和北盘江下游的河谷山地为主(附图一),是贵州西南部边缘地区分布面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建国以来对金沙江中游川西南地区青铜时代大石墓考古调查、发掘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就其类型、年代、随葬品和文化内涵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认为金沙江中游青铜时代大石墓发展演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沙江文化"的发展过程,其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征。川西南地区作为古代重要的族群通道,是氐羌南下的最主要的通道之一。自古以来是藏彝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当地青铜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研究森林群落的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可以为森林群落演变趋势、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理论。格局分析的数量指标还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等提供可靠依据。因此,本文主要就实习地区云冷杉阔叶红松林的主要树种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地区树种分布规律及成因。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林的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其分布区内的森林资源中,均占优势,云南松在林业生产建设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利用400多块测树样地、12块皆伐测树样地、25000株样木和大量森林调查实测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云南松林分结构特点为林木组成单纯、林相整齐,是同龄的单层林。林木高度结构,为最高林木是平均树高的1.4倍,最低树高是平均树高的60%。成熟林分林木平均直径一般为24—28厘米。云南松林分的生长规律为具有生长较快,并采用经验公式求算材积生长与直径、树高生长的相关关系为V=-4.1976D~(1.9760)H~(0.8843)。同时初步提出各种成熟龄,为合理经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黔西南中低山丘陵喀斯特地区排冗河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化及剖面含量分布。结果表明:1)排冗河小流域内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元素含量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及以上;2)从土地利用类型看,土壤耕作层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大小顺序为:林地水田旱地,而容重大小与之相反,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水田林地旱地,氮素与磷素的含量与有机质的含量分布相一致;3)从空间分布看,土壤容重变化为:上游中游下游,孔隙度、田间持水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化趋势均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本研究为排冗河小流域土地资源管理和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镇湿地共有维管束植物243种(或变种、变型),隶属于55科,157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5种:双子叶植物38科,108属,167种;单子叶植物13科,45属,71种.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个类型,5个变型.其中世界分布区类型有42属:温带分布区类型共有66属;热带分布类型共有45属.温带地区类型占主导,温带成分较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