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从中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中可看出,译学界普遍认可文学翻译具有艺术性.但文学翻译作为翻译学科的一个分支,也不能脱离科学性这一属性的前提,它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插图是文学传播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明清小说、戏曲中保存着大量精美插图,他们与小说内容相配合,起到了"图文互补"的作用.插图利用静态的画面表现"一刹那",在具有艺术性本质特征的同时必须具有文学性特征,二者矛盾统一.正是凭借其所独有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征使其对文学传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文学反映论经历了宽泛的社会联系的现象反映论、先在的认识论的本质反映论、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的文学反映论几个阶段。文学上的社会认识性的本质反映论,将文学引向了社会性认识的道路,悖离了文学作为艺术性、审美性精神产物的本性,产生了许多理论认识上的偏误和问题。艺术性、审美性才是文学最核心的本质,社会性认识的东西必须在其统摄之下,才能获得有限制的一定程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朱淑真是我国女性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其诗词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她的文名在宋代并不彰显。本文从宋人口传、专集出版、选本、评论等几方面考究当时对朱淑真诗词传播与接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庄子》以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在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流传到世界后,在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天,我们从这一角度探讨这一传播过程,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可以使人们在语言文字的暗示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从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文学语言的艺术性来阐述文学语言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从而通过文学艺术的熏陶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学所要阐述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赖于历史学家们对历史记载的艺术性的表述,中国古代史籍中有许多篇章均体现了“文史皆长”的特色,亦如白寿彝先生归纳的五个方面:写人物、写战争、写场面、写语言、写世态。二是有赖于文学的补充,从文学中寻找和体会历史的生命力,其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那些能比较具体地反映一些社会现象和历史内容的文学作品,另一种是那些能够对历史人物的感情和心理进行细腻的描述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吴宓和梁实秋作为同门师兄弟,他们的文学思想却有诸多不同之处。吴宓重视"平民文学",强调文学的道德教化作用。梁实秋则倡导"知识贵族主义",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吴宓的文学观是以群体为本位的儒家传统文学观,而梁实秋的文学观则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学观。以二人为代表,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知识分子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他们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变形记>以大量的"意外"颠覆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显示出现代主义文学的反传统、反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产品既有科学性注入的一面,又有艺术性注入的一面。科学性与艺术性构成产品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整体。科学性是产品设计的首要因素,艺术性是产品设计的灵魂,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产品设计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相互交融可以实现产品设计的时代飞跃。  相似文献   

11.
古典文学的改编逐渐失去了中国传统特色,已直接影响了古代经典文学的艺术性。对古典文学的改编应在遵循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具有时代特色,以便让我国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更好地走向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文学素质,幽默给中国现代文学增加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形成了文学中新的美学风格。幽默给那些看似质朴的、简洁的或是复杂的、深奥的语言中注入了智慧的成分,使文学语言不再停留在文字的表层意义上,而具有了双重甚至是多重含义,从而也使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得到深化。作为文学素质的幽默就是人的思维、知识、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反映,特别是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不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的人是很难产生幽默意识的。中国现代作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丰厚的社会底蕴,“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又使他们受到外来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字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一件难事.古今中外许多翻译家和理论家提出不少切合本国语言实际和阅读欣赏习惯的翻译理论及其方法,有的侧重于忠于原著,有的偏向于富于艺术性的"再创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从比较文学译介学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之不可避免及其对于不同民族文学交流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包得行》是洪深于抗战前期创作的一部多幕话剧。该剧是抗战文学中较早出现的兵役题材作品,对役政作了全面、集中的反映,是兵役题材的集大成之作。同时,该剧较早地克服了抗战文学初期作品的公式化、概念化缺陷,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地方色彩,现实性与艺术性兼具,在抗战文学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以其优美形象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感染、教育儿童,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美的属性。作为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与美术活动二者的共性,以“文”导入,以“文”激情,不但能给予幼儿美的感受,起到导思、染情、添趣的教育功效,而且能有效催发想象,激活创作欲望,有利于教师从情感入手激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使美术教育从技能型转向审美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6日上午,韶关市作家协会与韶关市文艺批评家协会联合举办李锋长篇小说《残血》研讨会。研讨会在新华宾馆会议厅举行,来自市区、始兴县、仁化县、乐昌市、曲江区和广州、深圳的作家、文艺批评家近30人出席,就李锋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等创作特色先后做了研讨发言。对于这位地方实力派作家,韶关的文学批评家有责任在全国范围内推荐、介绍他的作品。这里撷取其中的一些观点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电视新闻叙事结构与特性入手,探讨了叙事的内在艺术性,并分析了具体的意识形态。对突显电视新闻叙事艺术性,提升新闻节目影响力,扩充知名度与认可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由佛经翻译的繁荣到明末清初科技翻译的普及,曲折多姿的千年翻译史基本上都是文化交流性质的翻译,极少纯文学性的翻译。文化文本的传播、文化元典的翻译影响较大,因为经书典籍可以作为实用性的工具通过传教士、汉学家们有选择性的节选、翻译加以利用而远播海外;诗歌之类高雅的文学经典作品的翻译则迟缓得多,往往经过或间接或隐曲的艺术变形、适应、迻译得以传承。这种翻译现象无疑是由为当下的时政服务的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通过简单对照文化元典的实用性选译和文学经典的艺术性适译,以及这种先后历程阐明翻译目的论规范下的翻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分别是司马迁的哲学观、历史观和文学观,文学观是主体,哲学观和历史观是两翼,它们是翱翔在文学自由王国的精灵.“究天人之际”的哲学观使《史记》具有形而上的超越品质;“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使《史记》具有深厚的历史感;“成一家之言”的文学观则赋予《史记》艺术性、审美性,三者异质同构,共同建构起《史记》文化意蕴的高楼大厦,使《史记》光芒四射、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传世的诗歌总集,在艺术性、思想表达、韵律美等方面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诗经中所描绘的意象也成为了后代文学创作的典范,如"鸟"的意象、"水"的意象、"树木"的意象等等。本文试对《诗经》中出现的"柳"意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