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诗歌是纯雅文学,与经国伟业相联系,相比之下,小说则地位低下,属街谈巷议、稗官野史之类,难人大雅之堂。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古代读书人所瞧不起的小说不仅逐渐位居文坛中心,而且由发生学意义上的“俗文学”升格为“纯文学”,担当起启蒙之使命,获得了现代“纯雅”文学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诗歌是纯雅文学,与经国伟业相联系,相比之下,小说则地位低下,属街谈巷议、稗官野史之类,难人大雅之堂。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古代读书人所瞧不起的小说不仅逐渐位居文坛中心,而且由发生学意义上的“俗文学”升格为“纯文学”,担当起启蒙之使命,获得了现代“纯雅”文学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问:革命歌谣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过去的革命歌谣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诉说劳苦大众苦难的;二、与地主、反动派作斗争的;三、反映解放区人民生活和建设的。 问:有人说,现在年青人文化水平提高了,比较喜欢看表现手法、意境新的新诗,对通俗的歌谣认为没有什么看头,对吗? 答:俗文学与雅文学是创作风格的区别,而不是高低之分。作品质量的高低,要通过对具体的作品的分析,而不能只看形式。雅文学有名著名篇,俗文学也有不朽之作。至于有人  相似文献   

4.
一、雅与俗的辩证关系。所谓俗文学,是指那些大众的、通俗的、普及性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学创作.宋元以来的南北戏曲和地方戏,当然包括在其中.但南曲和北曲,也不尽是普及性的俗文学,还有一部分属于雅文学,如《汉宫秋人《西厢记入《赵氏孤儿八《牡丹多人《长生殴入《桃花扇》等等。中国戏曲与传统的诗、词、散文不同,很难划分出雅文学与俗文学的严格界限。这是因为中国戏曲来自民间又逐渐进入上流社会,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戏曲,在封建社会不仅是演给文人雅士们看的艺术,也演给不识字,不读书的广大民众、老弱妇孺看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确具有很浓的俗文学色彩,但不能据此而将其简单划归俗文学之流。金庸创作有其鲜明的美学特征:1.具有极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2.显现出浓郁的人本主义美学观;3.叙事风格则刚强坚劲,是传统父权文化的隐喻。金庸创作已将俗文学与雅文学的概念界限模糊化,并更多地表现出雅文学的高品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的文学史观历来有雅俗之分,似平凡俗皆不登大雅之堂,以至把文学(包括诗)自然分成了雅文学与俗文学,时至今日虽已进入雅俗共赏的民族文化交流共识的时代,这雅与俗之分争,仍没有个了结。其实,从文学的源流考究,俗早于雅,雅源于俗,雅俗相互影响,推动和发展了我国文学,这似乎已是无需论争的课题了。《诗经》、《乐府》以及后来的五、七言诗和词、曲,首先都是来自民间的俗文学。不仅体裁、格律、语言为俗,就是题材的大多数也源于民间世俗场景,其中不少更是很有代表性的民间风俗。可以说民间风俗  相似文献   

7.
元代文学的整体性研究在 2 0世纪虽未充分展开 ,但学界已对若干课题作了初步探讨。人们注意到民族文化融合、政治文化中心转移、崇尚文儒的国策、民族和阶级矛盾、商业经济、娱乐文化、东西方交通和国家开放等文学发展背景方面的因素。对文学性质的研究 ,人们主要从俗文学兴起、少数民族文化为文坛注入新的因子等方面考察。元代文学的特征 ,一般被归纳为传统文学的衰落和俗文学的兴盛、各种文学样式都得到了发展、传统的雅文学产生新变等。学界普遍将元代文学分为前后两期 ,但对分期断限和各期面貌、特点的认识稍有出入。元代是古代文学发展转型期的最后阶段 ,从此俗文学成为古代文学史的主流。这一点也得到普遍、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消长过程乃是雅文学俗化和俗文学雅化的双向互动过程,雅与俗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相互转化.中国当代雅文学的萧条,是市场经济尚未完全确定的"前状态"的结果.随着这种"前状态"的结束,雅文学将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分为雅文学和俗文学,我们在教学中应正视古代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上的雅俗之别,应该认识到"俗"与"雅"的分类只不过是相对的划分。对于俗文学的教学应该处理好三个层次关系,在审美情趣上应力求高雅,在艺术形式上应力求通俗,追求雅俗共赏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自1900年发现敦煌遗书后,一门新兴的学科即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但最初并没有“敦煌文学”这一概念。从20年代末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长时期内,一直流行的是“敦煌俗文学”之概念,研究范围也多限于变文、典子词、俗赋、诗歌等类。这一概念在强调敦煌遗书中俗文学作品之重要性上虽有一定作用,但毕竟不能囊括敦煌遗书中的全部文学作品。当我们细审敦煌遗书时,不难发现,其中与俗文学相对应的雅文学作品相当多,遗书中大量存在的重要作品,诸如书、表、状、牒之类及寺院中流行的燃灯文、礼佛文、修道文、  相似文献   

11.
接受理论在中国的长足发展为我们重新认识文学主体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接受理论视阈下的文学主体之间形成的是交流对话者,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这一互动关系在“期待视野”和“隐在读者”的接受理论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实现。笔者在接受理论视阈下审视文学主体的关系,以期最终实现文学活动的优化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期待视野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重点指阅读)中,读者原先各种理想、经验、趣味、素养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的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德国的接受美学家尧斯认为,在文学史上,所有的“文学事件”,它们的“相关性”“基本上是以当代和其后的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由中国俗文学学会和北京大学主办的中国俗文学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暨“俗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作为连任的学会会长,陈平原教授回顾和总结了上一届学会的工作,并再次从文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角度阐述了他对中国俗文学的价值认定。谭帆教授、段宝林教授、金荣华教授、李祥林研究员、陈文新教授等作了重要发言,会议还提交了数十篇论文。  相似文献   

14.
天下文学气象万千,而接近文学的途径和选择的可能性自也多种多样。但从批评家与文学的独特关系上来说,他时常处于一个专门的观察家的位置。徐润润的新著《中国当代文学观察》(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出版),虽不以“观察家”自许,但却取了“观察”之意。所谓观察,其实首先包含了立足点或位置、视角或视野及至“期待  相似文献   

15.
从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来探究文学的发展演变,是他律思维模式下的文学史研究的主要操作方式。即使在研究中不持以单一思想决定论,这种操作方式也蕴涵着因果律的思维特点,在宏观视野下将文学演变看作思想史发展的一种表征,在微观视野中将作家的思想观看作具体文本的意蕴所在,从而在文学史叙史中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如果我们对这种思维观念不简单冠以“本质主义文学史观”的帽子,将由此操作方式而得的结果只当作众多理论假设中的一种可能,那么问题首先还不在于能否将文学发展当作思想史进程的一种结果,而在于文学的“思想性”是否与思想史中的“思想自身”具有同一性,比如:某一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是否对应于此阶段的思想发展?作家的思想是否与作品的思想同一?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叶舒宪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共刊发3篇文章。李祥林《多民族·小传统·形而下——对中国美学研究视野拓展的再思考》从“多民族视野:从中心到周边”,“小传统视野:从精英到民间”,“形而下视野:从文字到器物”三方面切入,对中国美学研究的视野拓展问题再作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说在古代属于俗文学的范畴。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使中国小说形成了雅与俗的对峙。但之后立即开始了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历程。经过 30年代的进一步交融 ,到了 40年代 ,雅小说与俗小说的界限便越来越趋于模糊 :一方面 ,越来越多的高雅小说作家追求通俗化 ;另一方面 ,通俗小说作家也开始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并十分重视汲取高雅小说的一些创作手法。这种雅俗融合的走向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李贽肯定文学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如下的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文学的独立,重释“文”与“道”的关系,提出了“凡艺之极精者,皆神人也”这一极为推崇文艺之价值的命题; 一是推崇俗文学,倡导传奇、戏剧、小说等新型市民文学,提出“时异势殊,则言者变矣”的文艺随时代发展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9.
爱情与婚姻是中西文学中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读者的“期待视野”为基点,分析中西文学中爱情婚姻观异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爱情与婚姻是中西文学中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读者的“期待视野”为基点,分析中西文学中爱情婚姻观异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