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获得高机械性能和高阻尼性能的阻尼合金的工艺方法.从CuZnAl合金系中选择一种机械性能较好的阻尼合金进行试验,并分析成型方法和热处理工艺对合金阻尼性影响,结果是适当的成型方法和热处理工艺使合金同时具有高的机械性能和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强化半导体器件用Al-Si合金微细丝的方法,分析了Si粒子的存在状态对合金机械性能、物理性能的影响,获得了高塑性变形能力和高拉伸强度的工艺,并讨论了强化后的微细丝与半导体器件焊接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合金成分、热处理工艺、磁化处理,及合金的微观结构等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Fe-Ga合金阻尼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通过不同的合金成分设计,热加工及磁化处理方法优化提高合金阻尼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8090Al—Li合金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8090Al-Li合金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后,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6种热处理状态合金的拉伸性能及其光镜,电镜组织,分析了分级时效与时效前预变形等的影响,对不同工艺参数,组织与性能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低频倒扭摆内耗仪采用受迫振动的方法研究了固溶温度对Fe-Ga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范围内,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的阻尼性能显著提高,并在100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固溶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合金的阻尼性能反而下降。通过研究固溶温度对不同成分Fe-Ga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合金的最佳热处理温度参数和最佳使用温度。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铝合金是多元Al-Si合金,本文在确定最佳成份及铸造工艺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机械性能影响的关系.对该合金经不同的固溶温度,不同的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溶后采用155±5°×6h时效工艺,合金可获得最佳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7.
FeCuNbSiB微晶软磁材料的成分,组织及热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中讨论了新型超微晶软磁合金-FeCuNbSiB合金的成分,组织及热处理工艺选择原则。通过实验证明了采用合适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可eCuNbSiB非晶转变为纳米级超微晶合金。该合金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磁导率,低矫无顽力和低铁损的优良综合磁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熔炼技术制备了Mn-Cu-Al阻尼合金,经840℃×0.5 h固溶处理后按不同温度、时间进行时效热处理,借助相关仪器分析了时效工艺对锻态Mn-Cu-Al合金的阻尼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Cu-Al合金在时效过程中发生调幅分解形成了局部富Mn区,冷却后获得马氏体孪晶,且随时效保温温度提高与时间的延长,硬度逐渐增大,阻尼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在430℃保温1 h,Mn-Cu-Al合金阻尼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Al-Si类亚共晶合金采用多元合金化,改进熔炼工艺,提高冶金质量,试制出一种铸态机械性能高、不经热处理而可直接应用的AlSiZnMgCuMn新合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退火温度等因素对Fe-Cr-Si-Mo、Fe-Cr-Co、Fe-Cr-Al铁磁性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在磁畴不可逆移动力理论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磁-机械滞后产生内耗的机理。在兼顾合金其它性能的同时,确定了合金具有高阻尼特性对应的退火温度及该合金的使用温度范围,为寻求高阻尼特性的铁磁性合金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含Mg量为5%和10%的铸造Al-Mg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SJAM添加剂,并采用特殊的金属型铸造工艺,研究了这两种合金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铸造Al-Mg合金中加入SJAM添加剂,可获得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耐蚀性,合金的韧性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不同挤压比成型的快速凝固AI-Li合金的拉伸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电子透镜和扫描断口分析表明,AI-Li合金是一种近乎脆断的断裂方式,其原因是δ相(AI3Li)和S^′相(AI2CuMg)不能很好地匹配。  相似文献   

13.
应用低频大应力扭摆内耗仪测量了Cu-14.43Al-3.4Ni(wt%)合金(铸态)的阻尼本领。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其阻尼影响显著,空冷处理后合金的阻尼值低,有少量γ_2相析出,中间停留温度(t_b)位于M_2点以上的分级淬火则可增大相变热滞,其阻尼值也成倍提高,但中间停留温度过高导致合金阻尼特性恶化。此外,还研究了分级淬火停留时间的影响。对该合金,本文提出的较佳热处理制度为:850℃ 10min—200℃ 60min—空冷,相应的阻尼值在40×10~(-3)左右。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将不同成分的Fe-(Cu-Nb)-Si-B非晶态合金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测试了纳米晶合金的磁致伸缩,并与相应成分的非晶合金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晶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均小于非晶合金,较小的磁致伸缩并不是产生优异软磁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的工艺,对镀液的稳定性和镀层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含Ni83.31%、Cu4.08%、P8.59%均匀无针孔的的镀层;镀层的结合力、耐蚀性良好;经热处理后镀层的硬镀达到993.4HV。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外高强、耐蚀Al-mg合金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工艺参数,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对Al-mg合金机械性能、特别是对其耐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P-B4C合金镀液的组成、工艺和镀层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镀液中的B4C微粒含量在10-15g.l^-1时,能获得性能较好的镀层,且具有特别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18.
化学镀Ni—Cu—P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化学镀Ni-Cu-P工艺及镀层性能。当温度控制在70-75℃、PH值控制在7.0-80添加剂B的含量为2.0g/l、CuSO4含量1-2g/1时,所得镀层性能最好。镀层经热处理后,组织和性能将发生变化。发现Ni-Cu-P镀层出现最高工的热处理温度为500℃,超过Ni-P化学镀层出现最高硬度的热处理温度。经过正确的热处理后,镀层硬度和耐磨性优于Ni-P化学镀层,且应用温芳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正交试验法对铜氟共同成型自润滑利材料的制作工艺和化学成分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低温烧结的方法以及适当调整化学成分可以获得性能极佳的铜氟共同成型自润滑材料.该材料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摩擦磨损性能优异、机械性能适中等特点,在摩擦系数保持低而稳定的前提下,磨损率仅为 DU 材料的二分之一,Deva 合金的二十分之一,可以在轻纺、食品、仪表工业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成果推广     
复合纳米稀土永磁复合纳米稀土永磁是一种新型永磁材料。其工艺过程是采用金属液态快速凝固技术制得非晶态或微晶态合金 ,再经过控制热处理获得的合金粉末。将这种磁性粉末配入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或橡胶 ,通过压制成型、挤出成型和注射成型等方法制成磁体 (也称为粘结磁体 )。这种稀土永磁合金中的显微组织特征是由晶粒度为纳米级的硬磁性相和软磁性相复合而成。其磁性特征是具有剩磁增强效应 ,即各向同性磁体其剩磁比Mr/Ms70 5 .经过材料基础研究、中试研究和开发 ,已能制备出高矫顽力和高剩磁两大类型纳米晶复合磁体 ,性能达到世界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