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意识形态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往往偏重于对文学的思想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的分析而忽视了文学的自律性,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特里·伊格尔顿将意识形态理论运用于文学形式、文学生产的分析,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意识形态批评的新视界,是在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相关阐释,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当代意义,揭示了文学作为话语实践的真实作用与审美效果.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本身就包含着建构、生产、批判、认同的运作系统.实质上,文学话语实践既起到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也具有批判、改造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反映”范畴的机械唯物主义规定,是我国当代文学反映论走向误区的一个根本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反映”是包含认识、情感、意志在内的综合心理过程,因此,重视文学的主体性问题,是文学反映论的应有之义。文学作为生活的审美反映,偏重于主体情感与对象形式的表现性关系,这就要求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的特殊性放置在情感论和形式论的范围加以深入探讨。这或许正是完善与深化文学反映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以审美特征论、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观点的审美文论,是新时期国内学人的重大理论创新。审美文论的确立与逐步深化,使文学研究由外部转向内部,由“工具论”转向“审美论”,由“他律论”转向“自律论”。文学重新回归自身。为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文学价值论旨在突破和超越文学认识论局限,从而对文学观及其文学理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文学价值论强化了文学的价值观的地位和意义;文学价值论对文学观的历史建构和逻辑建构,奠定了文学价值观的历史传统和系统结构基础,促使文学观更新和转换,推动了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6.
文学理论究竟应该叫“文学概论”还是叫“文学原理”,不仅是简单的概念辨析,而且历来成为主宰文学理论教学的两种不同观念。本文旨在探讨在这两种不同的教学观的指导下,文学理论教学显示出不同的追求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学理论的研究不仅能提升文学的理论地位,而且关系文学创作实践的成败兴衰.决定文学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因素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文学理论观.张永刚教授的<文学理论: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至少在三个方面体现了这种动态的、发展的文学理论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与"审美反映论"相联系,阐明审美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反映论的特殊形式,由此具体论述文学作品与艺术形态中的反映形态的特殊性和审美反映与一般反映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艺术反映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要继续深入研究能动反映论与文艺学的关系,解决艺术反映论理论上存在的诸种问题,这是目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艺术物化论和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物化原理初探成立随着艺术和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日益贴近,艺术的物化理论越来越弓!起当代美学家的兴趣.文艺作为人工制品,其性质不仅要靠反映论来说明,而且要靠直接同客体化的媒介、工具、操作技巧及形式创造相联系的物化理论...  相似文献   

11.
总结一个世纪以来文学理论的规律和特点,设计与展望其走向与前景,是当代众多理论家关注的热点。文学理论的未来对于不同的理论家来说,具有不同的可能性。世纪之交乃至对世纪的文学理论,大概在以下四个向度发展演进。关心文学的社会伦理价值20世纪的文学研究有两次重要转型:从文学外线研究转向文学本体研究;又从文学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从80年代起,文学理论的重心已从对文学的"内部"的关注转到对其"外部"联系的强调,这就是重视文学在历史、社会学及文化学背景中的位置。马克思主义批评电话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批评、女权…  相似文献   

12.
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周扬的一生是以"普罗文学"为己任的一生,因此,其文艺思想也深深镌刻着"普罗文学"之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世界观基础上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无不体现"普罗文学"在中国文艺史上的诞生、发展的轨迹。毋庸赘言,根植于"普罗",立足在中国现实的周扬文艺思想,因其在理论品格上的独立性,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中国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文学反映论经历了宽泛的社会联系的现象反映论、先在的认识论的本质反映论、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的文学反映论几个阶段。文学上的社会认识性的本质反映论,将文学引向了社会性认识的道路,悖离了文学作为艺术性、审美性精神产物的本性,产生了许多理论认识上的偏误和问题。艺术性、审美性才是文学最核心的本质,社会性认识的东西必须在其统摄之下,才能获得有限制的一定程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科学地在社会实践观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这是关于人的理论思想的革命性变革,是最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人本主义思想,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浅析了人类实践活动在定义人的本质和“以人为本”实践观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突出实践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科学地在社会实践观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这是关于人的理论思想的革命性变革,是最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人本主义思想,本文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浅析了人类实践活动在定义人的本质和"以人为本"实践观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突出实践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以群主编的《文学原理》、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等文学理论教材都是“照着讲”的教材,而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是“接着讲”的文学理论教材。“照着讲”的文学理论教材强调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突出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功利性;“接着讲”的文学理论教材强调文学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突出文学的学理性和审美性。两者之间的基本的概念范畴和主要的文学理论观念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文学概论课的拓宽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从1996年开始对这门课进行了拓宽与改造。经过几的努力,我们以文学概论课为基础,开设了文学鉴赏、中国文学理论批语史、马列文论等课程,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文学理论课程系列,我们还定期开展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系列讲座。通过文学理论课程系列的教学和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语的讲座,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及批评方法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陈怀志 《科技信息》2010,(4):160-160,162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文学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本文试图从"通变"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两者关系;"通变"思想的来源;文学历史建构中的继承和创新;通变观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刘勰的"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不是超然于世外的作家。其文学观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张扬文学本体性,致力于文学独立自由,拒斥政治,商业对文学的侵蚀。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五四文学启蒙,改造国民性的传统,把文学作为社会改造的工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其自由观与功利观分别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貌似对立,实现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