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目前超长抗拔桩选型偏于经验的情况,结合上海软土地区某桩基工程,采用优化双曲线数学模型模拟桩顶位移曲线,并从有效桩长的角度优化超长抗拔桩选型。结果表明:超长桩承载力设计值受有效桩长影响,超过有效桩长的设计是不经济的。软土地区超长抗拔桩的最优选型是桩侧注浆直桩。该研究考虑了桩身发挥深度的影响,可为抗拔桩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黏性土地基中抗拔桩在不同倾斜荷载情况下的承载机理,开展了抗拔桩室内模型承载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抗拔桩承受倾斜荷载时,与竖向承载不同,呈现靠倾斜荷载一侧的桩周土体始终受压,而另一侧土体始终受拉的现象.达到极限时,仅靠荷载一侧桩周一定深度土体破坏,破坏区域在地表大致呈现扇形分布,其范围随荷载倾角增大而增大.此外,极限抗拔承载力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在此基础上,依据破坏模式建立了倾斜荷载下抗拔桩的计算模型及桩周土体的破裂面方程,并基于单元体极限平衡分析得出了抗拔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抗拔桩是工程中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基础抗浮技术手段,但抗拔桩的设计依据在理论上还很不完善.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在初步设计的旋挖等截面灌注桩抗拔承载力测试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修改等截面桩为增加两个支盘的削扩支盘桩;针对等截面桩的测试结果,在理论上分析确定了桩的侧摩阻力系数调整值为0.61,进而据此对削扩支盘桩的承载力进行了理论预估,并进一步对削扩支盘桩进行抗拔承载力与变形测试,获得了典型的U-δ曲线和δ-lg t曲线.对削扩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的理论预估和测试结果均表明,该桩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设计指标要求,也验证了该修正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砂性土中沉桩挤土对预制抗拔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开展了预制抗拔桩在非挤土、单桩挤土条件下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挤土程度、桩长及桩间距等因素对模型桩的抗拔承载力、桩顶位移及挤土范围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砂性土中不同挤土条件下,预制模型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与桩长呈正相关关系;在单桩挤土试验中,试验桩极限抗拔承载力显著大于非挤土条件下对应的数值,且随着桩间距的加大,挤土强度削弱,试验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随之减小,并逐渐接近非挤土条件下的承载力数值。  相似文献   

5.
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模拟退火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短桩复合地基可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潜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地基沉降.为了进行优化设计,在探讨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同时给出了两个优化设计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有效地保证设计方案技术上可靠,而且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最后讨论了设计计算参数对优化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螺杆桩在地下室抗浮中的应用,螺杆桩在均匀的黏性土层内具有良好的抗拔承载力,在底板沉降较小的前提下,抗拔桩采用板跨中布置的方式可显著减小底板的内力和变形,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重力式抗滑挡墙最优截面的模式搜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为了减少重力式抗滑挡墙的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以抗滑挡墙的几何参数为优化变量,以截面面积为优化目标函数,在满足抗滑移、抗倾覆和地基承载力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重力式抗滑挡墙的优化模型,并用Hooke-Jeeves模式搜索算法求解,并编制了优化设计程序.通过对某抗滑挡墙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对重力式抗滑挡墙进行优化,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可以明显的降低工程费用,在滑坡治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大直径扩底嵌岩桩在高层建筑中的抗拔承载力及影响因素,以深圳某高度为660 m的超高层工程为背景,采用自平衡法对3根大直径扩底嵌岩抗拔桩进行加载试验。在试桩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扩底抗拔嵌岩桩数值模型,并进行了三维有限差分数值计算及参数化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试桩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大直径扩底嵌岩桩的抗拔工作特性。同时讨论并分析了大直径扩底嵌岩抗拔桩的桩身轴力、桩身等直径段和扩底处侧摩阻力的分布特征,研究了扩大头周围岩体弹性模量、扩径比和扩底高度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径比的增大对大直径嵌岩桩的抗拔承载力影响较大,扩大头周围岩体弹性模量和扩底高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最优截面几何尺寸,建立了四边简支条件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优化参数模型和优化数学模型,通过对已建工程的优化设计分析,在给定条件下使造价减少24.7%,表明该方法优化效果显著,并且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截面优化设计工程.通过对不同跨度的组合空腹板进行优化设计,获得在给定条件下的最优截面尺寸和最优网格尺寸,并探讨了长跨比的影响,给出组合空腹板优化设计的几何尺寸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抗拔桩的受力特点,在弹性虚拟桩模型应变协调的基础上,引入桩端受力为零的假定条件,形成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组,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求解.通过编制程序求解基本方程,得到桩身轴力、桩侧剪力和桩身位移等分布特性,与相关文献的对比表明了该解法的正确性.重点分析了影响抗拔桩荷载传递特性的主要因素,如桩身刚度、桩长细比和地基土泊松比等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桩身刚度和桩长细比对抗拔桩荷载传递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该解法在理论上较为严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桩端后注浆技术是提升灌注桩承载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依托某工程实例,考虑了桩土耦合作用,采用库伦剪切接触本构模型,并优化了注浆体模型,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了桩端后注浆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规律.分析表明:桩端后注浆能提高钻孔灌注桩30%-50%左右的极限承载能力;只桩端注浆,桩身的承载力并不会提升太多,建议联合桩侧一起注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基础埋深不断增大,地下水的浮力也随之加大,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基坑上浮或影响地下结构正常使用。抗拔桩因施工时对桩周岩土体扰动较小,工艺简单,施工便捷,抗浮效果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抗浮工程中。目前,抗拔桩的力学特性、承载能力和变形特征等是现阶段抗拔桩在抗浮工程中的研究热点。主要从抗拔桩的作用机理、常见的破坏形式及极限承载力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梳理了抗拔桩在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抗拔桩在抗浮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抗拔桩在地下结构抗浮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介绍某桥梁工程采用后压浆技术对提高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可靠度,和提高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底桩侧压浆后极限摩阻力系数的方法;通过试桩设计、自平衡法加载试验,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按照设计规定的压浆量和压力进行,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经后压浆技术处理后,可以大幅度提高其承载力,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桩基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桩端采空区对嵌岩桩的设计(如承载性能和长期服役性能)提出的挑战,以杜家山特大桥采空区嵌岩桩为原型,进行缩尺模型试验,研究采空区到桩端不同距离以及采空区是否注浆的单桩承载力。计算比例参数,并选择合适的试验材料进行模型构建;通过多级荷载试验,获得采空区到桩端不同距离以及注浆后桩顶沉降、桩基础轴力、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特征;并对比分析了无采空区嵌岩桩的承载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采空区到桩端距离的减小,桩端持力层的承载能力减小,不利于模型桩的承载力;注浆后,桩端持力层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加,导致模型桩的桩顶沉降显著减少,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高压旋喷搅拌加劲桩与普通锚杆之间的异同及其工程应用情况。总结了江苏省靖江市某基坑工程旋喷搅拌加劲桩抗拔试验过程和抗拔试验加载-卸载曲线。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对单根加劲桩进行了荷载-位移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荷载传递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单根加劲桩周边土体的变形计算公式、土体剪应力的衰减模式;继而分析了单桩的影响范围,给出加劲桩最小间距确定方法来避免群桩效应。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能有效提高承载力,通过对桩端和桩侧的工艺改进和优化,确保注浆效果,增加桩端和桩侧的承载力,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桩身位移,进而达到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微型桩在输电线路杆塔基础中的应用问题,采用现场试验方法,通过对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单桩、群桩的抗拔、水平、抗压现场试验,研究其载荷-位移特性、施工工艺等,以期为微型桩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提供设计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二次注浆工艺能明显提高微型桩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带钢管的微型桩能显著增强其抗倾覆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后压浆技术在某体育场桩基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基桩的静载对比试验表明,采用桩端和桩侧后压浆技术,可提高基桩承载力44%以上,基桩的下沉量减小42.5%;根据应用结果,提出了适用的桩基后压浆施工工艺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采用后注浆技术,明显增强单桩竖向承栽力事实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把后注浆技术引用到桩基工程中,采取对桩端及桩侧实施压力注浆措施,解决桩底沉渣和桩侧泥膜影响桩基承载力的问题,从而达到增强桩基承栽力、缩短工期、减少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