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杨家沟滑坡是崩滑堆积体沿基覆界面滑动的小型土质滑坡,其运动形式为牵引式滑坡。在强降雨的诱发作用下,滑坡前部首先产生强烈变形并滑动,致使滑坡后部因失去支撑而开始缓慢变形,严重威胁坡脚居民和潆盘公路过往行人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该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其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桩板墙+地表截排水+裂缝夯填"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兰草滑坡地质环境及滑坡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区地质背景条件,滑坡规模、性质、成因机制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得出兰草滑坡在暴雨、地震等状态下稳定性极差,在自然条件处于暂时稳定状态的结论;该结论可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家岩滑坡是滑坡堆积体沿基覆界面滑动的小型土质滑坡,其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型。前缘修筑公路开挖坡脚形成临空面,在强降雨的诱发作用下,滑坡后缘首先发生下错,局部表层滑塌,致使前部推移,进村公路半幅塌陷,严重威胁坡脚居民以及进村公路上过往行人及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已有变形破坏特征,对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挡土墙+裂缝夯填"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某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是一个滑坡多发区,滑坡的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介绍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工程地质概况,分析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和监测变形特征.运用Geo-Slope软件,考虑该滑坡的实际受力和三峡水库库水位的变动,对不同工况下的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该滑坡在工况2条件下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其他工况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滑坡有可能发生整体失稳,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坡滑坡是三峡库区典型的非涉水覆盖层滑坡,于2017年6月17日发生变形破坏,造成前缘道路中断和多户房屋墙体开裂。为避免后部及前缘区域邻近滑坡群被激活而加剧变形,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勘探、现场监测、室内试验和模型计算,从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及触发因素,并考虑人为活动和极端降雨在内的两种工况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坡滑坡属于浅层多级滑面顺层岩质滑坡,该滑坡变形的外因主要是持续性降雨/强降雨和人类活动,库水位升降影响甚微。在水蚀作用下,薄层堆积体下砂岩、砂质页岩及炭质页岩层面的强度弱化是该滑坡变形的主要内因。稳定性计算结果也表明,人类活动促进了滑坡的形成和发育,极端降雨显著降低了滑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抗滑桩板墙+截排水工程”工程治理方案。相关结论对于库区非涉水滑坡的形成机理分析及工程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滑坡位于四川成都龙泉驿区,因修建厂房开挖山体形成陡坡,在暴雨作用下,表层松动岩体沿下覆泥岩顶面产生整体高位滑坡,威胁下方厂房及工人生命安全。通过现场地质调查表明,滑坡边界条件及坡体地裂缝展布受早期构造结构面控制,通过地质力学分析该滑坡侧缘、底面边界分别受两组剪性结构面、一组张性结构面和层面控制。滑坡表面宏观变形迹象明显,通过野外定性判断和计算分析表明滑坡天然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暴雨、地震工况处于不稳定状态,提出清除表层松动岩体辅以地表截排水的治理建议。采用的地表变形迹象与结构面地质力学配套分析方法,对于确定类似岩石滑坡边界条件、成因机制分析和稳定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师刚强  李豪 《科技资讯》2012,(18):52-53
贤令山滑坡为粤北山区典型的土质堆积层滑坡,总结该滑坡的发育特征并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对于粤北山区同类滑坡具有借鉴意义[9]。本文从滑坡空间形态、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滑坡变形特征、滑坡成因机制分析等多个方面揭示了贤令山滑坡的基本特征,采用剩余推力传递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自重条件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自重和暴雨条件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汉源新县城有色金属厂滑坡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滑坡的区域地质环境及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滑坡形成原因及变形破坏机制,利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分析滑坡的稳定性,为滑坡灾害的防治与治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某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调查,在室、内外试验及破坏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滑坡滑动的成因,并通过计算,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小湾子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滑坡体的范围、规模、滑坡体结构、变形特征、成因机制及目前稳定状态,对滑坡变形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确定滑坡的稳定性结果,为滑坡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同时提出可行的治理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梅子坪滑坡的变形机制与其稳定性,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对梅子坪滑坡进行了分区,并对滑坡影响因素、变形机制、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梅子坪滑坡下伏反倾岩体在构造作用下,产生弯曲—拉裂变形破坏,使得上部土体浅表层发生蠕滑—拉裂破坏,在A区表现较为明显;在暴雨作用下,梅子坪滑坡A区后缘裂缝扩大,A区坡体最终将沿着粉质黏土夹碎石浅层滑面发生失稳破坏;梅子坪滑坡目前整体基本稳定,A区存在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该滑坡位于四川省的北部,属盆周中、低山区,处于大巴山歹字型构造中段的南侧,川东北油气田构造带的中心地段。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利于滑坡的产生及发展,同时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易在降雨、地震等不利因素下产生大规模变形,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现场调研滑坡区内工程地质情况后,利用传导系数法计算出坡体的稳定性系数,并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普格县姚家山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1):114-118
西南地区因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普格县姚家山滑坡体是一个老滑坡体因地貌塑造、降雨入渗、新构造运动等,产生局部复活后形成的新滑坡体。滑坡体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体系中段,受则木河断裂和螺髻山背斜控制,构成滑床主体的粉砂岩、泥岩及泥灰岩地层,遭受强烈的构造作用和风化作用影响,形成坡面堆积较厚的碎石土,且有完整的黏性土滑带。通过钻孔揭露新滑坡体的滑带埋深8~9 m,滑坡纵向长331 m,横向平均宽252 m,为浅层中型土质滑坡。通过对新滑坡体的滑坡体特征、影响因素、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详细研究,揭示了新滑坡的成因及形成机制,并分析了滑坡体的稳定性控制要素,为滑坡体的工程治理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古滑坡复活的工程地质要素分析,建立古滑坡复活成因机制评价基本思路。以甘肃罗峪沟古滑坡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数值模拟手段,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罗裕沟古滑坡的成因机制,其孕灾模式如下:坡体前缘开挖,形成高陡临空面→后缘拉应力集中,加剧裂隙节理扩张→强降雨水入渗,导致土体自重速增→触发古滑坡失稳。同时,利用雪橇模型对古滑坡的动力学特征进行计算,滑体的运动速度最大达到11. 56 m/s。利用有限元软件FLAC3D对古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计算得到其在自重+地表荷载和自重+地表荷载+暴雨两种不同状态下的位移图、应力应变等灾害特征,这些研究可为西北地区类似古滑坡的防灾减灾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皖南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密集,形成深谷陡崖地貌景观。复杂的地貌和地质条件,加上人们不规范的工程活动而引发诸如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和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宁国市松山滑坡是因工程切坡挖方而引起的大型滑坡。文章阐述了松山精坡的环境地质条件,重点对滑坡的地质特征、岩体结构、形成条件及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对岩土的工程性质进行了试验、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滑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滑坡的治理提出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该滑坡的地质环境、滑坡形态结构特征的研究,分析其形成条件及成因机制;在成因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为滑坡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并初步提出了防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成都凤凰山滑坡为地质原型,通过成因机制及数值模拟分析,再现了一个近水平层状的膨胀土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斜坡的失稳破坏主要受坡体内部发育的裂隙以及降雨入渗的影响,裂隙的发育使降雨入渗向坡体深部发展,并使土体的强度随降雨过程不断降低,而滑坡后缘裂隙的充水对坡体产生了较大的静水压力.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斜坡发生了类似于平推式滑坡的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8.
水泉沟西南滑坡是超深层特大型碎石土老滑坡,在前缘局部塌滑、冲沟加剧发育以及降雨等诱发作用下,其存在破坏失稳可能性,严重威胁舟曲县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该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其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表截排水+锚杆框架+谷坊坝”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闫川  王磊 《甘肃科技》2011,27(5):30-32
旺苍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历次经历构造运动,气候受季风气候控制,夏季多雨,加之受5.12地震影响,近两年来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愈加频繁。楼房岭滑坡作为一老滑坡,其左边界分布的数个浅塘对其变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塘水沿基覆界面下渗后在滑床面聚集,在软化滑带土,降低其抗剪强度的同时,使滑床面白垩系汉阳铺组泥岩发生泥化,进一步减小滑体与滑床之间的摩擦力,并在浮托力及滑体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该滑坡能在近似水平的滑床面不断蠕滑,对坡体上的民房持续造成破坏。通过稳定性分析,目前该滑坡处于蠕滑阶段,而排水成为了治理该滑坡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崩塌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后,在碎裂状结构岩体中产生了大量的这种地质灾害。以小金县三关桥村崩塌堆积体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分析崩塌形成机制的基础上,运用GEO-SLOPE软件对该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崩塌形成机制分为5个阶段:应力重分布卸荷回弹阶段—裂隙发展岩体碎裂化阶段—地震作用下地形导致加速度放大阶段—裂隙扩张连通阶段—岩体脱离物源,最终产生崩塌;有限元分析表明崩塌堆积体在天然工况下稳定,在加速度峰值为0.15g地震作用下开始失稳。分析结果可为其治理提供相关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