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及分布的多样性,开展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及薄片观察分析,结合成像测井解释,总结栖霞组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空间特征,并对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展布规律进行分析,最后对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讨论。认为:(1)在石炭纪末隆起部位,栖霞组颗粒残影构造中-粗晶白云岩、砂糖状白云岩这些反映颗粒滩相沉积厚度明显较大,充分说明了二叠纪前古地貌控制了栖霞组颗粒滩相展布。(2)川西北地区栖霞组为相控白云岩储层,主要储集岩性为半自形-自形中-粗晶白云岩、它形-半自形细-中晶白云岩,颗粒残影构造明显,晶间孔隙发育,白云石化交代亮晶颗粒灰岩的过程,继承和调节原始颗粒灰岩粒间孔隙。(3)川西北地区栖霞组在深埋条件经历多期次热液活动,中-粗晶白云岩晶间溶孔及白云石晶面溶蚀孔洞发育。滩相白云岩叠加埋藏热液作用及构造破裂改造,优质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2.
根据川西北地区栖霞组野外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物性资料,研究了该套地层中白云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归纳并总结了这类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形成与演化过程。认为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以细晶白云岩、中 粗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为主,裂缝除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起到了连通孔隙的作用;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以裂缝 孔洞型和裂缝 孔隙型为主。这类储集岩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岩石学及稀土元素等特征,开展马家沟组中下组合白云岩储层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泥微晶、粉细晶和细中晶3种类型的白云岩;不同类型白云岩的稀土元素总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整体含量较低,平均值为13.75×10~(-6),Y/Ho平均值为38.4,主要与沉积与埋藏作用有关;白云岩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均与泥晶灰岩相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Nd_N/Yb_N的平均值为6.87,δCe值均表现为显著负异常;不同类型白云岩稀土元素Eu异常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泥微晶白云岩δEu值表现为微弱正异常,平均值为1.02,粉细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表现为微弱负异常,平均值均为0.96,且多数样品Y和La呈显著正异常,表明泥微晶白云岩形成于相对开放、低氧化性、低温度的局限台地环境,粉细晶白云岩形成于相对封闭、低还原性、弱—中等水动力条件的潮缘浅滩环境,细中晶白云岩形成于相对封闭、低还原性、温度相对较高的潮坪浅滩环境,且主要受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甘溪泥盆系观雾山组碳酸盐岩的阴极发光特征,应用方解石、白云石阴极发光强度主要受控于侠灭剂Fe~2+含量的原理,结合其它分析资料及野外工作,探讨了白云化作用、胶结作用及新生变形作用,并建立了该地区观雾山组碳酸盐岩的成岩序列。  相似文献   

5.
采自四川马角坝泥盆系观雾山组顶部的几个牙形石样品有Ancyrodella alata,Icruidus subterminus,Polyguathus alatus,P.asymmetricus,P.dubins,P.ovalis,P.of.Peiatus,以及P.rylus xylus等属种,大致代表了asymrnetricus下亚带,时代为弗拉斯早期。因此,观雾山组顶部已经属上泥盆统。文中简要描述了牙形石3属8种。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为了解研究区内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通过薄片观察、露头剖面及岩心样品的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有序度、稀土元素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得到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主要存在两种白云石化作用机制:准同生期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和热液白云石化作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是粉-细晶它形脏白云岩,而细-中晶自形-半自形白云石、细-中晶它形白云石和鞍状白云石均是东吴运动导致基性岩浆喷发而发生热液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热液白云石化作用的Mg2+主要来源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深部热液流体。  相似文献   

7.
以野外剖面实测与岩石学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主元素、痕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测试结果,对四川盆地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白云岩类型及其成因进行系统分析。该区主要发育残余结构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进一步分为粉—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和粗晶白云岩,其形成受控于埋藏过程。残余结构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由他形-半自形白云石晶体组成,具有较低的U/Th值和V/(V+Ni)值,Fe和Mn含量较高,Sr和Na含量较低,δLa正异常,δCe负异常,δEu无明显异常,δ~(13)C值变化不大,包裹体均一温度较低,δ~(18)O值明显偏负,形成于弱还原性浅埋藏环境下早成岩阶段A期;中-粗晶白云岩由他形白云石晶粒组成,具有较高的U/Th值和V/(V+Ni)值,Fe和Mn含量比细晶白云岩要高,Sr和Na含量也较高,δLa正异常,δCe负异常,δEu无明显异常,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δ~(13)C值变化不大,δ~(18)O值明显偏负,形成于还原性较强的深埋藏高温环境,应为晚成岩阶段A期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8.
白云岩以其次生晶间孔隙发育、易于形成高孔高渗优质油气储层为特征,长期以来受到地质学界的高度重视.早期白云石晶体自形程度及晶间孔隙的发育程度除受白云石化成岩流体的影响外,还受原岩储渗性能的控制.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岩主要存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3种成因模式和至少3期次云化.白云岩化并...  相似文献   

9.
川西北龙门山地区泥盆纪沙窝子组碳酸盐岩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通过碳酸盐岩各类特征分析,对其用途进行了探讨,能够有效提高碳酸盐岩资源利用效率。沙窝子组碳酸盐岩包括灰岩和白云岩,灰岩CaO含量50. 89%~55. 27%,MgO含量0. 12%~0. 99%,SiO_2含量0. 62%~3. 73%,SO3含量0. 02%~0. 087%,K_2O+Na_2O为0. 035%~0. 098%,可满足水泥、建筑、冶金等各类用途。白云岩Ca O含量28. 19%~35. 06%,MgO含量16. 27%~21. 12%,SiO_2含量0. 24%~7. 07%,SO_3含量0. 020%~0. 76%。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饱和抗压强度在35~75 MPa之间,压碎值8. 2%~10. 9%,坚固性指标2%~4%,碱集料反应14 d膨胀率为0. 009%~0. 014%;总α值为3. 50×102~3. 52×10~2Bq/kg,总β值为1. 62×102~1. 76×10~2Bq/kg;内照指数小于0. 08,外照指数小于0. 06;所有指标均符合建筑石料用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白云岩的成因,对50件白云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北美页岩(NASC)对分析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表明:白云岩样品的稀土元素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分配模式,稀土元素La异常值和Y/Ho具有负相关关系,稀土元素总量与Al含量呈正向同步变化关系而与Ca含量呈反向关系,指示其形成于湖相环境;同时还具有轻微的La正异常和Ce负异常,较高的Y正异常和Y/Ho比值说明白云岩化流体受到海水的影响;白云岩样品的Eu正异常和较高的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其受到热液的改造作用;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白云岩其形成于湖相环境中,成岩流体受到海水和热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地区三叠系和寒武系发育的白云岩存在显著的砂化现象,这极易引起隧道掌子面坍塌及支护结构大变形。以贵州五座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白云岩砂化规律及特征,提出砂化特征主要受岩性、地下水发育及构造特征、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影响较大。结果表明:(1)三叠系中统泥质白云岩全强砂化常呈现泥化状态,且砂化程度为泥质白云岩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白云岩;(2)白云岩的砂化程度受矿物成分、构造及地下水发育环境影响较大,构造活动加大了裂隙的延展度,而地下水加剧了泥质白云岩的岩溶程度;(3)根据现场围岩变形监测,分析了泥质白云岩砂化对老熊冲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泥质白云岩砂化条件下的加固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控制因素复杂,影响了正确认识储层分布规律。本文利用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的宏观与微观特征,结合测井等资料,分析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探讨其主控因素。茅口组发育中孔、中渗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和特低孔的裂缝型灰岩储层。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茅口组顶部的第三段,受沉积、成岩和构造控制明显。台地边缘高能滩核易形成孔隙型白云岩储层,构造发育区易于裂缝型灰岩储层的形成。台地边缘滩核及裂缝发育区带是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上宫金矿赋存于中元古代熊耳群弧陆弧火山岩建造,其成矿流体活动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以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矿物为标志,矿化温度分别集中在320 ̄380,220 ̄300,120 ̄200℃;不同期初矿物包裹体的形貌、流体成分等也有明显差异,中期流体的〔(K+Na)/(Mg+Ca)〕明显低,有利于金沉淀。从早到晚,成矿流体由变质流体向大气降水热液演变。矿田构造和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中生代华  相似文献   

14.
对哲波山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初步的研究得出 :矿床次生晕中 Au,As关系密切 ,As是最佳指示元素 ;矿床原生晕特征在不同的成矿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热液成矿作用的早期石英 -毒砂 -黄铁矿阶段以富集 Au,Ag,As,Sb,Bi,W,Mo组合为特征 ,与岩浆演化关系密切 ,地表与之对应的氧化矿为“红矿”。成矿作用的晚期则富集 Au,Ag,As,Sb,Bi,B组合为特征 ,与其有关的热液流体为地下水热液 ,地表与之对应的氧化矿为“灰矿”。总体上分析 As,Bi,B,Ag为哲波山金矿床的特征指示元素 ,对“红矿”可增加 Co,Pb作为辅助指示元素 ;最后给出了哲波山式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安徽含山县小茨山下石炭统高骊山组10件泥岩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高骊山组泥岩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该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Ce_(anom)值反映出当时水介质处于还原状态;(La/Yb)_n值表明该区高骊山组上部的沉积速率普遍比下部低。根据四射珊瑚化石组合及其分布规律,将高骊山组自下而上划分出2个组合带(Arachnolasma intermedium-Yuanophyllum组合带与Lonsdaleia组合带)。通过分析高骊山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特征与古生物群的分布关系,认为风暴作用以及沉积环境是影响化石保存和古生物群发展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结晶白云岩的形成机制与白云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作为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作为重要储层的结晶白云岩(包括用以对比的原始结构保存的粒屑白云岩)的结构、元素构成、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碳、氧、锶同位素特征,以及结晶白云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讨论了这类白云岩形成的流体、温度和白云化机制,解释了结晶白云岩具有较好物性的原因。川东北飞仙关组结晶白云岩主要由细—中晶的平直晶面半自形—自形晶白云石构成,缺乏可进行均一化温度分析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具有低的锰、铁含量和较高的锶含量,显示较低温条件下海水或海源流体在白云化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结晶白云岩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说明先驱鲕粒灰岩的碳是其主要碳源,白云化流体主要是早三叠世印度阶晚期海水,其次是奥伦尼克阶海水,白云化作用发生时鲕粒灰岩处于埋藏深度<1km的埋藏阶段,40~60℃的温度主要由地热增温提供,台地内部埋藏环境的热对流模式可以解释川东北飞仙关组结晶白云岩的形成机制。开江—梁平台棚以东的孤立(或半孤立)碳酸盐台地具有陡峻的边缘,两侧同时对海水开放,鲕粒岩分布层位较低(飞1—飞2段)都有利于热对流作用,台地内较为发育的蒸发盐造成纵向热传导率的差异并加强台内热对流。在白云岩分布样式的控制机理上,由于高渗透率鲕粒岩仅分布在台地边缘,使得海水进入台地后的垂向对流大于水平对流,白云化作用发生在台地边缘,飞3段鲕粒岩没有足够时间完成白云化,台地边缘结晶白云岩的体积向上减少。另外,川东北还存在回流白云化作用和塞卜哈白云化作用,由此形成的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台地上部或顶部,保留有很好的原始粒屑灰岩与泥微晶灰岩的结构,具有与同期海水类似的锶同位素组成,稍低的δ13 C值和偏正的δ18 O值以及稍高的锰、铁含量,显示白云化流体是同期海水,白云化系统对大气环境相对开放,白云化流体盐度高于同期海水。由于结晶白云岩是在不对大气水环境开放、但对非同期海水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白云化反应的外来CO2-3较少,白云化过程岩石孔隙相对增加,储层质量较好。原始结构保存的粒屑白云岩是在对大气水环境相对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白云化反应的外来CO2-3较多,白云化过程岩石孔隙增加有限甚至减少,白云岩为差储层或致密层。开江—梁平台棚以西的镶边陆棚飞仙关组虽然也发育高能环境的鲕粒灰岩或其他高能环境的粒屑灰岩,但形成优质储层结晶白云岩的条件差于台棚以东的孤立(或半孤立)碳酸盐台地。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豹斑灰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之上广泛分布着一套特殊的岩石类型——“豹斑灰岩”.以钻井岩心及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为基础,以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数据为依据,对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的豹斑灰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豹斑灰岩由白云岩斑块加宿主生屑灰岩所构成;豹斑灰岩是由于白云石化不均匀引起的;豹斑的形态与栖霞晚期发生的暴露有关,生屑灰岩暴露地表后遭受溶蚀作用,所形成的缝洞系统控制了豹斑灰岩的分布形态.“豹斑灰岩”的成因是由于白云石化流体自下而上运移,在向上运移通道末端形成以交代作用为主的斑块状白云石,其形成时期应为成岩之后的浅埋藏时期,且白云石化流体可能与热液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川西北剑阁地区马儿岩剖面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古沉积环境意义,为川西北地区中二叠世古环境演化的研究提供信息。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结合主元素、痕量元素测试分析等方法对马儿岩剖面栖霞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进行讨论。陆源Al_2O_3和TiO_2含量较低,两者具强烈正相关;ΣREE与陆源Σ(Al_2O_3+TiO_2)具强烈正相关,指示栖霞组沉积水体较为稳定且不受陆源碎屑影响;古水深指标Sr/Ba、1000×(Sr/Ca)的平均值分别为6.89、8.40,指示栖霞组为离岸较近的海相沉积环境;古气候指标MgO/CaO平均值为0.06,指示气候环境较为潮湿;古氧相指标V/(V+Ni)为0.35~0.79(平均值为0.52),V/Cr平均值为0.95,Ni/Co比值为5.51~7.42(平均值为6.47),U/Th比值为0.33~2.57(平均值为0.93),指示整体处于贫氧—富氧沉积环境;平均古水温为28.2℃。研究区栖霞组碳酸盐岩沉积于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贫氧—富氧环境,从栖霞组到茅口组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古水温、盐度和含氧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龙门山造山带盆山转移时期流体特征,揭示了造山带内和盆山间流体流动转流,盆山转移时期所形成的变质流体为多相盐水流体,形成于变形的初期,流体形成温度为138.5-273.5℃,压力为22.5-27.0MPa,流体的盐度变化较大,介于5.1%-33.98%间,从早期到晚期流体的盐度具有由高到低再升高的特征。流体的δ^18O介于0.19‰-9.14‰间。在造山带内部,流体以侧向迁移为主,水压力裂隙将不同层位发生侧向迁移的流体连通,集中向一些部位迁移聚集形成复杂的流体运移网络系统,盆山间具有明显的压力梯度,温度梯度和地形梯度,在盆山接合部位,流体从造山带内向盆地迁移。  相似文献   

20.
川西北地区控矿断裂的分形特征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断裂构造是控制川西北地区金矿形成与分布的主导因素。运用分形方法定量计算了该区金矿化异常和控矿断裂体系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球化学数据二维空间序列的R/S分形方法可以较为精确有效地厘定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数维D值的大小能表征控矿断裂体系的复杂性。金矿化带整体上受NW向断裂控制,但放体则产出于NW向断裂与NE向断裂的复合部位。根据对三个矿化区断裂体系分维特征与金矿发育特征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