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研究了密集烤房散叶装烟方式的烘烤工艺。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阶段排湿和低湿烘烤工艺均利于烟叶水分散失,提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改善了烟叶外观质量,烤后烟叶上中等烟率显著提高了9.2%、3.6%,下等烟率显著降低了18.6%、11.4%,杂色烟率显著降低了52.4%、17.3%,烤后烟叶的均价上升13.6%、8.7%。因此,密集散叶靠背装烟方式采用阶段排湿和低湿烘烤工艺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质量,但阶段排湿烘烤工艺更适宜。  相似文献   

2.
初烤烟叶的变黄期是烟叶烘烤的后熟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烟叶变黄程度和烟叶质量的重要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出现烤黑烟或烤青烟的现象。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品种型号为云99烟草烟叶的腰叶初烤变黄期的适宜温湿度的条件,以期为提高烟叶的烘烤技术提供试验规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暗箱和电热式密集烤烟箱研究了郴州产区K326、云烟87、湘烟5号3个烤烟品种上部叶的变黄变褐特性、叶绿素降解特性、SPAD值与变黄程度、失水特性、形态变化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K326上部叶变黄速率较慢,叶绿素降解量为92.41%,失水均衡性为1.087,叶面积收缩率为33.615%,表明易烤性中等,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表明耐烤性较差;云烟87上部叶变黄速率最快,叶绿素降解量为93.94%,失水均衡性为0.502,叶面积收缩率为22.916%,表明易烤性较好,多酚氧化酶活性处于较低水平,耐烤性较好;湘烟5号上部叶易变黄,叶绿素降解量为93.26%,失水均衡性为0.664,叶面积收缩率最高,达到39.111%,表明易烤性较好,多酚氧化酶活性略低于K326,耐烤性一般。  相似文献   

4.
孙永军  王梅  刘建安 《科技资讯》2011,(24):125-126,128
2010年,针对密集烤房应用常规烘烤工艺所烘烤的烟叶质量不理想的问题,制订烘烤优化工艺措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与常规工艺评吸质量香气量增加,刺激性减小;中部叶糖含量提高,上部叶淀粉含量降低;中上部烟烤后烟叶上中等烟等级比例提高,下等烟等级比例降低。鉴于优化工艺表现出的明显优势,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合理制定德雪1号烟叶晾制办法、促进优质雪茄烟叶的生产,以德雪1号下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晾制方式下的晾制期间色素降解以及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对比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晾制方式下,德雪1号下部叶叶片失水都表现为先慢后快的变化规律,常规晾制方式下烟叶叶片失水较快而主脉失水较慢,晾房晾制方式下烟叶叶片失水较慢而主脉失水较快;常规晾制方式烟叶色素降解速度前期快、后期慢,而晾房晾制方式烟叶色素降解速度前期慢、后期快;与常规晾制方式对比,晾房晾制调制后烟叶糖含量高,总氮烟碱含量低。综上所述,采用晾房晾制烟叶水分代谢协调,色素类物质降解充分,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有利于提高德雪1号优质茄衣产量、改善调制后烟叶品质,可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定量检测不同产地鲜烟叶与烤后烟叶中淀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分析各糖类物质间含量相关性,比较烘烤前后各糖类物质含量变化,并研究不同产地鲜烟叶及烤后烟叶的糖类物质含量特性.结果表明:鲜烟叶中淀粉含量与烤后烟叶中葡萄糖、果糖及蔗糖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烤后烟叶中所有糖类物质含量均呈中等负相关;在鲜烟叶与烤后烟...  相似文献   

7.
《应用科技》1999,(3):37
专利号:ZL96232552.X 目前几乎所有烟叶烤房使用的温度表均为普通干湿温度表.烤烟专用干湿球温度表根据烟叶烘烤工艺的特点,在温度表与湿度表之间的表盘上,鲜明标出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变黄、定色、干筋三段期温湿度线,使烟农一看便知是否应调节烤房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雪茄烟叶品质,改善德雪1号烟叶晾制质量,以德雪1号下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晾制方式下的晾制过程中烟叶颜色、呼吸强度以及影响颜色变化的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德雪1号下部叶晾制过程中晾房晾制烟叶变黄速度较慢而变褐速度较快;呼吸强度都呈现双峰变化规律,晾房晾制烟叶呼吸强度变黄期较低而变褐期较高;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烟叶抗氧化能力表现为变黄期晾房晾制较高而变褐期较低。综上所述,采用晾房晾制烟叶内部生理代谢旺盛,有利于改善德雪1号烟叶晾制后的烟叶品质,提高其在晾制期间颜色变化的协调性,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层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进行烘烤,运用自主设计智能化调控烤房内气流方向运动的设备,改善烤房内的温差、温度、相对湿度和冷凝水含量,进而减少烟叶霉变发生率,并与常规烘烤进行对比。在烘烤过程中的12~48h之间,调控密集烤房内气流运动的设备运行之后,烤房内温差快速下降,并在1.5℃以下的范围进行波动,始终小于对照组;处理组的低温层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下降,顶部冷凝水含量减少;处理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于48h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1.6%左右,且处理组的烤后霉变烟叶明显少于对照组。通过合理调控烤房内气流运动的方式,具有明显防控烤中烟叶霉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品种烤烟上部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脉失水干燥特性,为准确判断烟叶主脉在烘烤过程中的失水情况从而精准制定烘烤工艺提供科学参考。以红花大金元、云烟116及KRK26品种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分析烘烤过程中主脉失水及形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主脉含水量逐渐降低,并呈现快-慢-快的变化规律;硬度呈现出先变软后稳定而后变硬的变化规律;主脉横向、纵向及横切面积收缩率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纵向收缩率以及横切面积收缩率与主脉失水程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5)。各品种间烘烤过程中主脉失水速率表现为红花大金元最快,云烟116其次,KRK26最慢。  相似文献   

11.
混合能源密集型烟叶烤房烘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降低烘烤能耗与人力成本,本文采用煤、电、油作为供热能源,配套密集烤房作为试验烤房,与传统的单能源密集烤房进行烘烤对比试验,其中:两类烤房的鲜烟叶的装烟量为4500 kg左右,采用挂竿方式进行烘烤。结果表明:与普通密集烤房相比,混合能源密集烤房中1 kg干烟的能耗为2.2元,降低了0.8元。对两类烤房烘烤的烟叶进行评级,混合能源密集烤房的上中等烟的比例达81.46%,比普通烤房比例高出6.91%;混合能源密集烤房的1 kg干烟的收购均价为21.92元,比普通烤房高出0.43元。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生物炭在洛阳烟区烟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炭对烟株生长、烟叶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炭处理可促进采烤期烟株生长,表现为移栽后120 d株高增加了11.81 cm,茎围增加了0.74 cm,可采烤叶片数平均增加了1.21片,生育期延长6~17 d;(2)生物炭可以使烟叶均价增加1.10元/kg,上等烟比例增加3.39%,每公顷产值增加1 919.25元;(3)生物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烟叶钾和烟碱含量,提高烟叶填充值和弹性,改变单叶重和叶质重。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有机肥配施比例对烤烟产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烤烟K326施氮量、鸡粪有机肥配施比例试验表明:A282处理现蕾期、打顶期农艺性状最好,能够保证顶叶充分开面,倒2叶、倒4叶、倒6叶干鲜比性状最好,烤后烟叶工业可用性高。A2B2、A2B3处理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都较好,经济效益较高。施氮量、有机氮比例与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相关性并不一致。A2B3处理下部烟叶烟碱低,总糖适宜,糖碱比高;中部烟叶还原糖和两糖比较高,烟碱适宜;上部烟叶蛋白质和烟碱较低,有利于减少烟叶刺激性,其余化学成分较协调,各部位工业可用性较高。因此,采用施氮量9 kg·666.7m-2、配施鸡粪有机肥30-40%的处理组合较适合光泽县烟叶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4.
烟叶烘烤过程中呼吸速率和脱水速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叶烘烤过程中,点火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呼吸速率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变黄中后期呈现一个时间长,速率高的呼吸旺盛时期;定色前期呈现第二个时间不长,强度也相对较弱的呼吸旺盛时期,这两个呼吸高峰的演变除因外界条件的影响外,呼吸基质的变化也是主要原因,烤烟调制过程中烟叶脱水速率变黄前期脱水很少,之后逐步增强直至定色中期,这是第一次由弱变强的脱水过程,主要表现为叶肉细胞脱水,定色后期出现第二次强度较大的脱水过程,表现为维管束脱水。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山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不断生产出优质烟叶原料,对云南文山烟区气候因素、土壤养分状况及所产烟叶的质量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山烟区积温高,气温适宜,日照充足,降雨充沛;植烟土壤p H值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氮、磷、钾含量适宜,多数中微量元素含量适宜;有效硼含量偏低,有效硫含量偏高,应注意追施硼肥,控制硫肥;文山烟叶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较好,化学组成比例协调,符合优质烟叶标准。  相似文献   

16.
龙岩市编烟机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烟草公司与福州革新厂、福建工程学院、河北青工厂3家生产商合作研制的编烟机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编烟机编烟过程中断叶0.5~2片,烟叶出烤后掉叶0.62~2.36片,解杆后断柄0.6~4.91个,编烟机编烟的烤后烟叶质量有所降低,对种烟效益有一定的影响。编烟机编烟对比手工编烟效率提高不明显,但降低劳动强度显著。福州革新厂、工程学院的编烟机后期性能不够稳定,后期故障发生较多,河北青工厂的稳定性较好,但编烟效果较差。总体上,各厂研制的编烟机性能较上一年有明显改进,农户的认可度提高,2010年可适当扩大示范规模。  相似文献   

17.
稻草覆盖技术在烟叶生产中推广情况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年多点调查分析、不同技术配套及不断改进完善等方法,充分发挥稻草覆盖优势,形成邵武烟区稻草覆盖技术的一系列配套措施.结果表明:与地膜覆盖相比,稻草覆盖改善土壤结构作用明显:在整个烤烟生育期能提供适宜烟株生长需求土壤温湿度天数增多;有利下部叶干物质积累,上部叶开面,根系的充分扩展:根茎病害的发生减少;烟叶烘烤特性较好,外观质量改善,化学成分更协调,中上部叶评吸质量更佳;用工及物资投入总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调制工艺对K326烟叶中致香物质的影响,提高烟叶质量,采用4种调制工艺(A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中度积累型,B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C香气前体物质深度转化、致香物质中度积累型,D香气前体物质深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测定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类胡萝卜素降解致香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调制工艺对不同部位烟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致香物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差异显著.下、中、上部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致香物质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烘烤结束阶段、烘烤中间阶段和烘烤前期阶段;下部烟叶采用香气前体物质深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调制工艺,中部烟叶采用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调制工艺,上部烟叶采用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中度积累型调制工艺,烟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致香物质质量分数最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工艺路径对烟叶基部处理的影响,为打叶复烤烟叶基部处理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以安徽皖南烟叶为实验载体,开展了烟叶基部正常打叶和烟叶基部把头线打叶回掺两种不同工艺路径对感官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均匀性指标、杂物指标以及经济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打叶路径下感官质量较好,尤其是口感特性提升明显;正常打叶对杂物的控制较好;正常打叶出梗率和成品得率较高.把头线回掺路径下均匀性指标较好;出片率相对较高.两种不同路径对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基本一致.工业企业应根据叶基部分重量占比情况和对相关指标的关注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工艺路径处理.  相似文献   

20.
云烟-12型4层与常规3层密集烤房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昆明、玉溪、曲靖、红河、楚雄、大理、昭通、保山、文山、丽江、普洱和临沧12个主产烟区的云烟-12型4层密集烤房与常规3层密集烤房的烤烟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云烟-12型4层密集烤房烤能为1.20~1.67 hm2/房,较常规3层密集烤房平均提高了24.47%;烘烤过程中2种烤房的平面和垂直干球和湿球温度差无明显差异;2种烤房的烤烟质量相当,但云烟-12型4层密集烤房的烤烟均价略高于常规3层密集烤房的烤烟;云烟-12型4层密集烤房的烘烤能耗较常规3层烤房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