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用灰色优势分析法分析了亚麻纤维的品质与成纱质量的关联程度,指出对成纱质量影响最显著的纤维分裂度,其次是纤维强力,而纤维长度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棉条制备、分梳辊速度及锯齿工作角度、纺纱杯速度与转杯纺工艺过程及成纱质量的分析及实验,得出了纺杯积杂、纤维损伤、纤维伸直度及成纱质量与诸因素的关系,并进一讨论了所得结果及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种特性不同的腈纶纤维的分梳性能及其成纱质量.实验表明,不同特性的腈纶纤维的分梳性能是不同的.随分梳辊速度的提高,纤维拉伸特性下降、长度减短;纺杯内的积尘量与纤维损伤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转杯纱的质量与纤维的分梳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周天胜 《科技资讯》2009,(8):248-248
介绍了圣麻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工艺中影响圣麻/棉混纺纱质量的因素,探讨了提高成纱质量应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纤维线密度及直径不匀率对成纱条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线密度及直径不匀率是影响纱线条干的重要因素.目前成纱条干的极限不匀率主要是根据Martindale公式得出的,该公式虽然综合考虑了纤维线密度及直径不匀率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但没有分别反映出二者对成纱条干的影响程度.因此,利用图像解析的方法,分析两组分纤维混纺对纤维线密度关系对成纱极限不匀的影响,得出当二者线密度系数约为0.2~0.3时,理论上可达到最小的条干不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FA601A型机纺纱器的输送管道为研究对象,设计五个新输送管道,通过纺纱对比试验,根据各方案成纱的“乌氏”质量指标及成纱结构质量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比较科学地得出6号管道的成纱质量最佳,反映在纺58.3 tex的成纱结构中,不规则纤维占54.0%,打卷纤维只占10%。其主要原因是6号管道符合以下设计原则:(1)提高输送管道进口段气流速度,使纤维脱离锯齿的过程中,增强头端弯钩的伸直度,同时有利于纤维的轴向流动;(2)减少输送管道出口气流方向与滑移面交点切线的夹角,可减少不规则纤维;(3)减少输送管道剥离区空间,可减弱该区涡流的产生,从而改善纤维形态。由此可见,输送管道结构对成纱质量有显著影响,而纤维形态是影响成纱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50年代末美国 Du Pont 公司提出利用缠绕方法纺纱到现在,喷气纺纱在设备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这种纺纱方法的加捻与成纱机理的研究却是非常少的。本文提出了喷气纺纱过程中假捻区捻度形成的一种机理,可以用来解释单、双喷嘴情况下的捻度分布情况。通过对村田(孪生双喷嘴)及 Du Pont(单喷嘴)纺纱原理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包缠纤维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由于村田原理喷嘴的安排使第1喷嘴与前罗拉钳口之间纱线的自转与气圈回转的方向相反,推后了边缘纤维被纱线夹持的位置,使较多的边缘纤维有可能在纱线中成为有效的包缠纤维。进而阐述了喷气纱的特点:毛羽的单向性、包缠纤维及纱芯捻度的不均匀性、单、双喷嘴成纱条件和成纱质量的区别,主要纺纱参数对纱线强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喷气纺纱是利用旋转气流作用推动纱条形成气圈运动,使头端自由纤维加捻成纱。本文采用本组研制的纱条气圈转速仪对喷气纺纱纱条动态气圈的转速进行了测试,并就改变加捻成纱过程中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气圈转速,探讨其与成纱强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型的脱胶工艺对亚麻纤维进行脱胶,利用方差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SEM观察雨露沤麻和化学脱胶后亚麻纤维的纵向结构和形态.实验结果表明,NaOH用量对亚麻脱胶后分离度和束纤维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对亚麻柬纤维强度影响显著;亚麻脱胶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氢氧化钠10g/L,时间90min,温度100℃;化学脱胶的亚麻胶质去除更彻底,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分离度更大,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方法分析了喷气纱、环锭纱截面内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通过转移指数的计算得出了涤棉混纺喷气纱中包缠纤维和纱芯的基本组成及涤纶纤维线密度对包缠纤维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亚麻漂白过程中提高亚麻纤维的白度、可纺性,研究超声波和 H2O2共同作用下对亚麻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麻纤维漂白过程中,使用超声波比未使用超声波的白度有明显提高,且纤维的长度、分裂度、短麻率都有较好的改善。在漂白过程中,处理温度50℃,时间15min ,频率40kHz ,H2 O2浓度15%时,对纤维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好。在亚麻纤维漂白过程中使用超声波不仅有效改善了亚麻纤维的可纺性,提高了亚麻纤维的白度而且有效地解决了亚麻纤维漂白过程中时间长、能耗大、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使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PLA/热塑性淀粉(PLA/TPS)和PLA/亚麻纤维(PLA/FF)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塑性淀粉或者亚麻纤维用量的增加,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所降低;而PLA的结晶速率呈现显著增大,并且晶粒细化;添加热塑性淀粉或者亚麻纤维,能够增加PLA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熔融涤纶对亚麻纤维非织造毡的渗渍效果,优化亚麻/低熔点涤纶复合材料板的层间黏结强度,分析了在非织造毡热压成型复合材料过程中温度和压强对亚麻/低熔点涤纶纤维涤纶渗渍情况的影响,通过测试非织造毡内层温度、材料剥离强度和剥离面形貌,研究了压强对非织造毡内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低熔点涤纶的流变特性,增大压强可以改善非织造毡内外温差;而在外表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快速提高其内部温度可以加快流动与浸透,缩短热压成型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Flax and hemp fibers were used as reinforcing materials to commingle with polypropylene (PP) fiber to realize the mixture of two materials at the stage of yarn.Meanwhile,PP filaments were introduced to produce a corespun yarn with flax/PP as core and PP filament as outer sheath.The commingled yarns were woven into 2D fabric which was used as the prefabricated material.The composite laminates were prepared by hot press technology.The effects of manufacture technology, yam structure,and fiber weight fraction on flexur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5.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亚麻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自制的Ti/SnO2-Sb2O3/RuO2/Ce和Ti/SnO2-Sb2O3/α-PbO2/β-PbO2为阳极,采用掺Ru活性炭颗粒作电极间填充剂的三维电极法,电催化氧化处理经预处理后的亚麻废水.研究了填充剂的用量、支持电解质种类和浓度、体系温度、槽电压、电解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反应条件.经先Ti基RuO2类电极,后Ti基新型PbO2电极的连续电解处理后效果为:COD,BOD5质量浓度均达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NH3-N质量浓度达一级排放标准,亚麻废水COD总去除率为97.4%,电催化氧化阶段COD去除率达93.6%.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初步探明,钾在成熟棉纤维(豫棉一号)的矿质成分中含量最高,且其分布是不均匀的。钾的积累在纤维迅速伸长期有一明显的高峰,对纤维细胞的形态分化有显著的影响,这可能与细胞伸长生长所需的压力势有直接关系。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纤维细胞的刺激作用也与钾有关。钾对纤维细胞生长的另一作用,可能是作为酶系的活化剂或离子环境的主要维持者而影响代谢。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兼具高性能和低比重,是轻质高强、轻质高模等高端装备轻量化的首选材料,是高性能纤维的典型代表,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国防与工业领域、科技与产业界的高度关注。从聚丙烯腈碳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能特征出发,介绍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的工艺流程、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从高强碳纤维被发明、高强中模碳纤维因需求牵引而研发成功、更高性能碳纤维的不断创新发明,直至进入新世纪后对高性能低成本化的重视,阐述了国际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技术发展的4个关键阶段;分析了国产碳纤维通过自主创新,建立以二甲基亚砜为主、包含其他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从高强和高强中模碳纤维、高模和高模高强碳纤维、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的国产化有序发展,展示了碳纤维国产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碳纤维制备与应用不断融合的现状。最后结合国际技术发展动态和中国碳纤维技术积累基础,提出了开展颠覆性技术研究的建议,认为新型聚丙烯腈成纤技术、原材料创新和碳纤维制备过程新型热源技术等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钢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与不同钢纤维长径比对混凝土基体抗冲击性能增强作用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3D有限元计算软件,采用损伤材料模型,数值模拟了钢纤维混凝土圆柱体撞击素混凝土靶板的过程.分析了不同初速条件下靶板破坏体积与冲击动能的关系,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分数越大,钢纤维长径比越大,钢纤维混凝土基体的抗冲击性能越好;同时也说明,损伤材料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混凝土类材料在冲击作用下的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纤维对纤维加砂压裂的影响,设计了大型可视裂缝模拟系统及相应的实验方案,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纤维加入方式、纤维浓度、温度等对纤维携砂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先加入纤维,再加入交联剂,最后加入支撑剂配置的压裂液携砂能力最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纤维质量浓度越高,纤维与支撑剂颗粒间摩擦系数越大,形成的网状结构越稳定,纤维的悬砂性越好,但温度大于80℃时,纤维携砂能力变差;增大纤维质量浓度,砂堤形态变平缓,堤峰向裂缝深部推移,支撑剂在裂缝深部的沉降量增加,有利于增加裂缝的有效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