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小艳 《科技信息》2009,(36):35-35
当前我国进入到了一个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时期,各种灾害和事故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也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然而,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与公民的期望、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研究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有助于明确责任的内容和范围,有助于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公共安全管理能力,从而推进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推进政府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18,(10):40-42
公共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频发和多发的趋势日渐明显,防护和控制难度加大,特别在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快速推进时期,给公共安全科技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发展工作,公共安全领域关键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安全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持续跟踪,分析总结了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发展现状,并重点梳理2016—2018年度"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研发方向、技术和内容,研究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发展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场突如其来的四川大地震,让人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力量,也使支撑这种力最的财政政策成为备受关注焦点.如何构建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筑起国家公共安全的坚固防线,是当前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分析我国当前财政应急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公共财政应急管理应树立风险和忧患意识,并试图从建立长效财力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应急管理科学化等几个方面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以使快速、高效、科学地建立起完备的公共财政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中国面临着公共安全风险的叠加和集聚。文章从广义的公众安全感视角出发,认为公众安全感体现在寻求保障、免受威胁、建立信任、呼唤秩序等方面,当前中国公众安全感的流失源于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失范、公众政治参与边缘化、社会组织发展梗阻、法制体系不完善、道德失范与信仰缺失、公共权力体系中的官员贪污腐败。通过综合分析主客观因素,提升中国公众安全感的可能路径有以下方面: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构建大安全防控体系、强化法治建设、构建多元化的公共安全协同治理体系、发挥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注重公众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5.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及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强,特别是《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中国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从公共安全科技发展、中国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两方面,介绍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天鸽”台风后加强公共安全科技保障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相似文献   

6.
公共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管理政策运行的基石。2006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首次将"公共安全"作为重点领域进行规划和部署,凸显了公共安全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改善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是政府实现其社会发展综合目标的手段,随着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改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政府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善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政府主要通过自身所具备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以及社会管理职能来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是指政府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对市场上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做出调整。为此本文以新经济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研究对象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政治领域主要存在民主、腐败以及政府公信力问题的公共安全风险,要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就必须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即通过完善民主政治,惩治腐败,以及提升政府公信力等措施来化解政治领域威胁公共安全的各种因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公共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首次把公共安全作为独立领域进行战略研究。国家为何会如此重视公共安全科技?如何促进公共安全科技体系的建设?公共安全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  相似文献   

11.
专题报道     
正编者按:公共安全是一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业,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依赖和企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公共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国家管理正常运行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纲要》)首次将"公共安全"作为重点领域进行规划和部署,提出了加强技术支持、提高防范能力、增强应急救护综合能力、加快公共安全装备现代化等的发展思路,并确定了系列优先主题。  相似文献   

12.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中国式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推进地方财政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地方债务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探讨了数字技术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主要风险,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运用数字技术应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风险:建立建全债务信息一体化系统,动态评估和预警潜在债务风险;构建财政重整计划体系,建立常态化的债务风险化解有效机制;探究区块链技术在债务评级中的应用,增强评级结果的可靠性;全面实施债务预算绩效管理,提高地方债务资金使用效果;运用数字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增强监管合力。  相似文献   

13.
界定社会力量的范畴,阐明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能够为社区矫正实践提供行动思路。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为例,分析并总结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实践成效及现实困境,并从转变公众观念认知、明晰各类主体职责、构筑多元平台载体、优化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并提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质效的优化路径,对于我国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并实现良法善治、法安天下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凸现,恐怖主义势力抬头,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和重大疫情时有发生。日益突显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给乡(镇、街道)政府一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对乡(镇、街道)政府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规范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管理,提高乡(镇、街道)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呼唤与之相适应的高效、公平、廉洁、开放的行政系统,以求实现市场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立法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建设》2005,(C00):10-12
“十五”初期,科技部针对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灾难为对象,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组织科研力量应用风险控制理论与技术,开展了专题研究,以解决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及应急关键技术,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和应急能力。课题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15家单位承担,在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以及辅助决策支持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7.
"非典"、"矿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面对一次次灾害突袭,我们该如何保障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对科技提出  相似文献   

18.
菅青 《安徽科技》2010,(12):19-21
从产业化的内涵来看,公共安全产业化是指形成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产品、服务或活动以及支撑这些产品、服务、活动的过程。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的实质是要打破社会公共安全行业非产业化运行的传统模式,以产业的理念来经营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产品、服务等,将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集成化等,使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产业。  相似文献   

19.
<正>习总书记指出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要为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安定有序,国家的长治久安,编制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2016年11月26日,国家应急管理领域的20余名专家学者与实务部门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社会安全与风险治理。针对目前社会安全与风险的形势和发展、理论与分析、应用与实践,专家学者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精彩观点。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于1986年提出。二十多年来,这一理论得到了不断地扩充和发展,在社会理论界、政策研究界和公众中的影响也与日俱增。本文希望透过风险社会这一理论视角来探讨和分析当前中国社会频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