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特南曾提出“逻辑是经验的”这一惊世骇俗的论题。他主张,正如广义相对论揭示出非欧几何才是真正描述现实世界的几何学一样,量子力学也意味着量子逻辑才是隐藏在经典逻辑背后的“真逻辑”。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普特南口中的“量子逻辑”这一概念曾经历过重大的转变。但是概念的修正并没有帮助普特南成功地论证量子力学命题真值的实在性,并且他最后也不得不承认非欧几何与量子逻辑的类比是不妥当的。应该说,普特南的工作确实说明量子逻辑可以提供同样好的量子力学解释,不逊色于保留经典逻辑的解释;但量子逻辑并不是唯一的“真逻辑”,无论是否局限在量子逻辑的范围内,围绕着量子力学解释的逻辑系统都是支持着逻辑多元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量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根据逻辑哲学,量子逻辑可以定位于一种以非分配性为特征的非经典逻辑,它以量子力学家实际使用的科学推理为现实原型或经验基础;2.普特南从量子逻辑的产生而得出根据经验的理由,逻辑是整体可修正的结论。但他同时又主张逻辑联词的意义不变,因此陷入二难困境。3.根据量子力学几种不同解释来重新审视经验理由和逻辑可修正性论证,发现形而上学考量更不可忽视。4.对应原理具有消解普特南二难的方法论功效,量子逻辑对于经典逻辑的继承性与革新性同时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作为相关态解释的自然推论,量子测量的多世界解释理论从诞生以来即被边缘化。半个世纪以后该理论逐渐成为一个倍受争议和关注的理论热点,甚至也被称为新标准解释,这是值得深思的。本文详细探讨多世界解释对于哥本哈根解释的超越,重点分析多世界解释地位确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哈克在继承皮尔士、蒯因、普特南等人的思想基础之上,主张更加彻底的实用主义逻辑观,先后至少提出了五个主要论证:实用主义论证、演绎问题论证、发生学论证、认识论论证和历史学论证,分别给出了经验决定的不充分性、演绎的不可绝对证成性、形式化方法的固有局限性、认知主体理性的有限性和逻辑历史的曲折多样性等五个基本理由,从不同角度捍卫了逻辑的可修正性。  相似文献   

5.
意义概念和合理性概念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核心概念。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了意义的证实理论,并且试图将这样的理论运用于心灵哲学之中,他们还试图将合理性概念做理论化的处理。普特南指出逻辑实证主义者误用了意义的概念,没有认真地考察、研究语义学,忽略了意义概念的日常习惯用法。普特南认为逻辑实证主义重新解释科学的倾向恰恰是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出现失误的根源。他们对于合理性概念的处理也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沼之中,是一种自相反驳的方法。这样的分析是一种深刻的洞见。  相似文献   

6.
计算功能主义认为,精神状态和精神事件是一种依赖于特定的功能组织的功能状态,精神状态既可以在大脑的基础上实现,也可以根据具有生物学特征的输入和输出的参数和关系的计算过程来定义。普特南早期曾是这种理论的积极拥护者。他从心灵状态的可多重实现性出发批判了心脑同一论,并由此提出并论证了计算功能主义理论。然而,后来在思考意向内容的来源时,普特南发展出一种外在主义的意义理论,而这种外在主义很难和计算功能主义相调和。因此,普特南后期放弃了计算功能主义,并发展出了多种论证来反驳它。文章考察了普特南思想的转变过程及其对认知科学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外在主义者认为心理内容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它依赖于意向心理状态持有者所处的环境。在当代,普特南以孪生地球思想试验表达了意义不在头脑之中的外在主义理念,而柏奇的社会外在主义则更加深入地分析了心理内容或意义中所渗透的社会因素。然而,面对因果相关性、自知以及空概念的难题,外在主义者却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亨普尔科学解释模式的核心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释就是论证"为思想核心的亨普尔模式,是科学哲学中第一个系统的关于解释问题的形式理论。它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最本质的是难于阻止无关项进入解释的问题。本文指出,此一问题产生之根由在于严格的逻辑重建纲领,将解释与由普遍律导出被解释项等同。本文概括了亨普尔模式中这一难题的三种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本身所遇到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9.
多世界解释在量子概率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对多世界宇宙图景和概率概念在不相容性、证据有效性、决定论等方面相矛盾的批判,多世界解释提出了一系列辩护。然而这些辩护并不牢靠,因为其策略回避了多世界解释最根本的问题,即概率不守恒,从而导致辩护不能彻底,只能转移、隐藏问题,并催生出多世界解释的其它困难。舍弃对多世界物理实在性的预设,回归原初的相对态解释,则能够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并更好的实现这一创造性构造的启发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退相干解释的"稳定性判据"被认为是解决测量问题的关键一环。作为该解释的最新发展,量子达尔文主义试图对稳定性判据做出解释。该主义虽然部分地被最新物理实验证据所支持,但仍无法彻底解决测量问题。2016年,测量问题的"新单子论"方案被提出,利用"知觉-能量原理"和"意志-能量原理"解决了测量问题中的明确结果问题和优先基矢问题。本文从新单子论的"知觉-能量原理"出发,在不涉及任何退相干过程的情况下,重新导出了稳定性判据所筛选的优先基矢。这一方面说明新单子论在本质上与量子力学、退相干解释相符相容,另一方面说明新单子论揭示了退相干解释背后更深层的物理学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11.
美国和英国的两位著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理论,认为构成灵魂的量子物质离开神经系统而后进入宇宙时便会出现濒死经历。根据他们的理论,意识是大脑内一台量子计算机的程序,即使人死后,这个程序仍可以在宇宙中存在。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一些人出现的濒死经历。这项与意识有关的量子理论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意识研究中心负责人和麻醉学与心理学系教授斯  相似文献   

12.
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近期著作已经越来越侧重对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在齐泽克看来,量子力学带来的观念冲击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借助经典物理学形成的现代哲学观念,因而也就不能对量子力学形成合理的哲学解释。主体在传统自然科学与量子力学研究中截然不同的地位实际上迫使哲学家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主体与真理。齐泽克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拉康精神分析的创造性解读,认为主体与经典科学观念都是在拉康意义上的象征界构建起来的,而量子物理的出现使得这种符号构建的虚假一致性凸显出来,因而谢林对"存在"与"存在根基"、拉康对"象征界"与"实在界"的区分可以作为理论参照点,实现对历时性宇宙诞生、共时性量子世界到经验实在的统一哲学解释。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句子的意义?真之条件意义理论主张利用句子的真之条件给出句子的意义,但这一理论遭到了福斯特等人的批评。福斯特等人认为,句子的真之条件不足以解释句子的意义。戴维森则认为,通过添加整体论、形式性的和经验性的约束条件,真之理论足以承担起意义理论的任务。然而,戴维森的解释方案失败了。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在整体论、形式性和经验性的约束条件基础上,增加关于简单性原则的知识,以确保从真之理论中推导出的所有T-语句都是解释性的,都可以给出句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萨维奇将确定性原则作为其决策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公理,以确保决策者的偏好具有一致性。然而,确定性原则遭到了阿莱悖论等诸多难题的挑战,致使期望效用理论的合理性遭到质疑。从认知的角度看,确定性难题可以由框架错觉、不恰当的问题情境、非结果主义推理方式等非理性因素所导致。从逻辑的角度看,确定性难题源于人们错误地将确定性原则当作了一个逻辑原则。因而,在运用确定性原则时,必须注意它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或者引入非线性的决策权重以建构起更加具有解释力的权重效用理论,从而实现对确定性难题的消解。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心灵哲学关于心物关系的讨论中,物理因果闭合性(任何具有原因的物理事件皆有其充足的物理原因)往往被视为一个教条性的原则。该原则之所以享有如此地位,是因为不少哲学家认为能量守恒定律为该原则提供了足够的支持,然而,通过严格检验按照这一思路提出的一些论证,发现情况并非如此。要从能量守恒定律导出物理因果闭合性,要么需要引入其他重要原则,要么需要调整此定律的适用范围,二者皆导致能量守恒定律失去确证作用。这一结论为物理因果闭合性的可接受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6.
工匠神在《蒂迈欧篇》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他以理念为模型制作宇宙,并使宇宙尽可能像其自身。关于工匠神的宇宙创生活动,存在字面解释和隐喻解释之争,从文本依据来看,字面解释更加合理。然而,基特对工匠神的疯狂性论证将字面解释极端化,这是对《蒂迈欧篇》中工匠精神的误读。工匠神并不疯狂地模仿理念的所有属性,他只模仿个别属性来制作宇宙,普遍属性则是在类比的意义上得以传承。工匠神也不能疯狂地创造万物,他将创造可朽物的任务传承于诸小神。因此,工匠神以制作与传承的精神创造宇宙。工匠精神不仅在柏拉图宇宙创生论中意义重大,而且对中国工匠精神2.0时代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们如何获得关于可能性的知识?”这个问题,模态知识论领域一向有理性论和经验论的二分。模态理性论者认为可能性知识来自于先天设想;模态经验论者认为可能性知识来自于后天经验。理性论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学界发现理性论面临两难困境:要么遭遇反例;要么解释范围过窄。理性论的两难引发了模态知识论领域的经验论转向。经验论路径下最受瞩目的理论是罗卡洛斯的相似性理论。然而,以相似性理论为例,本文将指出,经验论面临和理性论类似的两难困境。进一步,本文将论证,经验论的困境更糟糕:它比理性论的解释范围更窄。最后,本文将阐述经验论和理性论解释范围有如此差别的根源,并展望一种融合理性论和经验论的新模态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18.
秦九韶"历家虽用,用而不知"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书九章>所载之大衍总数术,是一项世界级的数学成就.然而在此之前,大衍总数术的发展情形并不清楚.秦九韶<数书九章>自序云:"独大衍法不载<九章>,未有能推之者.历家演法颇用之,以为方程者,误也."因此学术界粗略地认为,大衍术来自历家之方程,但又一致认为此方程并不是中国传统数学之方程.本文认为历家之方程即传统之方程,只是运算目的不同.并据此给出一种推测性解释:如果把此方程三横行布筭的最上面一横行删去,用辗转相除替代直除(两者相通),把左下角和右上角两数位置调换,并把运算之负数全改为正数(这不影响结果),那么它就是<数书九章>所载之"大衍求等术".如果再把两数做约化处理,那么它的形式与算法就和"大衍求一术"完全一样.同时,本文认为"约奇弗约偶"之奇偶即指元数的单双.提出元数约化法则,利用筭图优化历家之方程,是秦九韶之贡献.这样我们亦可了解大衍术在历算中的发展情况.另外,历家之方程在运算过程中可自然地得到一系列的渐近分数.由于这种算法既符合中国古代筹筭之过程,又无需用到比<九章筭术>更高深的数学知识,因此可以自然地解释祖冲之圆周率,以及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其他大量渐近分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概述一种反运气的德性知识论观点.这一知识论理论综合了反运气条件与德性条件,因此能化解与之相竞争的其它知识论观点所面对的困难,这尤其是针对稳健的德性知识论(robust virtueepistemology)而言的.具体来说,反运气的德性知识论能够解释知识对外部因素的依赖关系,也能够避免知识论意义上的“孪生地球”论证所提出的困难.自从盖梯尔(Gettier 1963)的著名文章挑战了知识作为“得到辩护的真信念”的三元定义以来,知识论学者对于提供知识的分析定义的前景越来越感到怀疑,尤其怀疑这种知识的分析能否有见识且不落入循环定义.我试图表明,应该追求的目标乃是对知识的一种有见识的分析,而不必一定是非循环的分析.尽管避免分析上的循环这一点也很诱人,但也并非所有循环的分析都毫无见识.哲学概念向来有可能交互定义彼此,因此从这些其它概念上我们也可以获得很多启示,而无需必要找到一条突破解释学循环的路径.盖梯尔反例明确提示我们,那种损毁知识的认知运气并不像传统上所理解的那样能由辩护条件来排除.一个人能有知识,就要求其认知成就不是偶然运气的产物.这是所谓反运气的直观.另一个显著的关于知识的直观是,知识要求认知成就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从认知能力获得,也就是说,这些成就应归功于相关认知能力的作用.稳健的德性知识论就立足于这种能力直观,更进一步提出认知成就不仅归功于而且就应产生于认知能动性,且满足这一点就同时满足了反运气的直观.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可以用知识论意义上的“孪生地球”反例来证明这一点.这一反例的核心在于,两个认知者分别在地球和孪生地球上具有真信念,也同等地归功于认知能动性的发挥,但却仍然在认知运气方面存在差异.按照这一论证,地球与孪生地球上形成的真信念可以表现同等程度的认知能力,却因为受认知运气的不同影响产生不同的知识论地位.反运气的德性知识论化解了这个困难:“S知道p,当且仅当,S的认知成就是安全的,体现了S的相关认知能力,且这一安全的认知成就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S的这些认知能力的作用.”首先,它用安全性原则把握知识的反运气条件,主张作为知识的真信念不能轻易为假;其次,它强化了认知成就的安全性要求,同时弱化了能力直观,即不要求认知成就产生于能力,而仅要求其可归功于认知能力,从而在强弱两方面都改造了稳健的德性知识论;最后,即便反运气的德性知识论未必是非循环的知识分析,它也依然有助于理解认知运气、认知能力与知识等概念间的相互关联,从而仍然是有见识的知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结构》(见本刊2004年第1期)一文中讨论的内容仅仅限于汉语中的单词型术语。然而,在一个术语系统中,绝大多数的术语都是词组型术语。我1986年在德国夫琅禾费研究院研制的“英汉数据处理术语数据库”GLOT-C中,词组型术语的比例占了75.17%。在其他的术语数据库中,也有同样的情况。为什么词组型术语会成为术语系统中全部术语的大多数呢?这是由“术语形成的经济律”造成的。因为每当出现新的概念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是重新造一个新的单词型术语来表示它,而是把原有的单词型术语结合起来,构成词组型术语来表示它。这样,虽然新的概念源源不断地出现,但是,术语系统可以在保持原来的单词型术语的数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把原有的单词型术语结合起来表达新的概念,从而保证术语系统的经济性,这就使得在一个术语系统中,词组型术语的数量占压倒的优势。正因为词组型术语占术语系统的大多数,在我们研究汉语单词型的结构的同时,还有必要研究汉语词组型术语的结构。1.词组型术语的构成方式汉语的词组型术语是由汉语的词组构成,因此,我们首先要研究汉语中词组的构成规律。了解了汉语词组的结构,也就可以了解词组型术语的结构。词组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汉语词组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6种,它们同时也就是汉语词组型术语的构成方式,下面的例子主要是关于数据处理的词组型术语:①联合结构:词组中的两个词是并列的,形成一种并列关系。例如,字母/数字,输出/输入。②偏正结构:词组中的两个词,前一个是修饰语,后一个是中心语,形成一种偏正关系。例如,数据/媒体,一元/算子,对称/误差,多重/穿孔,实时/运算。③述宾结构:词组中的两个词,前一个是述语,后一个是宾语,形成一种述语对宾语的支配关系。例如,编制/程序,转移/指令,改变/转储,控制/操作,归并/排序。④述补结构:词组中的两个词,前一个是述语,后一个是补语,形成一种补充关系。例如,解释/清楚,读/出。述补结构的术语很少。⑤主谓结构:词组中的两个词,前一个是主语,后一个是谓语,形成一种陈述关系。例如,程序/检测,标记/读出,系统/测试,数据/处理,存储/分配。⑥重叠结构:词组中的两个词,后一个词是前一个词的重叠,形成一种重叠关系。例如,研究/研究,调试/调试,试验/试验。音译式和音译意译式的术语几乎都是单词型术语,很少有词组型的术语,这里不再讨论。2.汉语中语素、词和词组的界线黏附语素不能独立使用,不是词,自由语素可以独立使用,所以,自由语素同时又是单纯词。从语素的角度看,它是自由语素,从词的角度看,它是单纯词。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名称不同,实质则是一样的。在语素与词这两个集合之间,有一个交集 (intersection),这个交集就是自由语素,如果从词的角度看,它们又可以叫做单纯词。由此可见,语素和词之间的界限基本上是可以区分清楚的,黏附语素绝不可能是词,合成词也不可能是单个的语素,语素和词之间的交集,从语素的角度看是自由语素,从词的角度看是单纯词。然而,合成词和词组之间的界限就不是那么容易区分清楚了。从前面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与词组的构成方式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可列表比较如下: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与词组的构成方式的这种一致性,使得汉语的语法规则易学易记,对汉语的学习是有好处的,可是,这种一致性也往往导致合成词与词组的界限不甚分明,使我们难于判断一个结构究竟是合成词还是词组。如果一个结构由两个黏附语素构成,必定是合成词,不可能是词组。例如,“劳”是黏附语素,“损” 也是黏附语素,它们结合而成的“劳损” 必是合成词,不可能是词组。如果一个结构由一个黏附语素和一个自由语素构成,必定是合成词,不可能是词组。例如,“劳” 是黏附语素,“动” 是自由语素,他们结合而成的“劳动”必定是合成词,不可能是词组。含有前缀的“老师”,“老虎” 等结构,也必定是合成词,不可能是词组,因为前缀是黏附语素。含有后缀的结构“桌子”,“作者”,“忽然”,也必定是合成词,不可能是词组,因为后缀是黏附语素。但是,如果一个结构由两个自由语素组成,问题就比较复杂。如果组成结构的两个自由语素都是双音节语素或多音节语素,那么,它们必定是词组,不是合成词。例如,“模糊” 是双音节自由语素,“逻辑” 也是双音节自由语素,由它们构成的“模糊逻辑” 必定是词组,不是合成词。如果组成结构的两个自由语素,一个是双音节语素,一个是单音节语素,那么,就不容易判定这个结构是合成词还是词组。例如,“机器” 是双音节自由语素,“人” 是单音节自由语素,由它们结合而成的“机器人” ,有人认为应该是合成词,因为它表示一个整体概念。但是,“调” 是单音节自由语素,“程序” 是双音节自由语素,由它们构成的“调程序” 却很难认为是一个合成词,有许多人认为它是一个述宾结构的词组。可见,当构成结构的两个自由语素中,有一个单音节语素,就可能使合成词和词组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难于判定。如果构成结构的两个自由语素都是单音节语素,那么,合成词和词组的界限就更加模糊,更加难于判定。例如,当单音节自由语素“大” 与另外的单音节自由语素“会,军,陆,脑,好,红”组成“大会,大军,大陆,大脑”时,有人会认为前后语素之间结合得很紧密,应该是合成词。但是,当“大”与另外的单音节自由语素 “鱼,河,船” 组成“大鱼,大河,大船”时,可能就会有人觉得前后语素之间结合得不很紧密,它们不太像合成词,而似乎应该是词组了。又如,表示陈述关系的结构“洗澡,鞠躬,游泳,理发”,看来似乎是合成词。可是,有时,其中的语素可以分离开来:洗澡——洗了一次澡鞠躬——鞠了一个躬游泳——游了一次泳理发——理了一次发这时,它们似乎又不像是合成词。究竟是合成词还是词组,难于判定。我们可以把语素、词和词组的区别进行比较: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①任何一个结构单元,可以根据“是否有意义”,“是否为最小单位”,“能否独立运用”,“包含语素数”,“包含单词数”等 5 个性质来鉴别。这5个性质之间的关系是逻辑上的合取关系 (∧),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单元,要同时根据这5个性质来鉴别,如果仅仅根据其中的某一个性质或者某几个性质,是不可能鉴别清楚的。②自由语素与单纯词的性质完全一样,它们在实质上是一个东西。③合成词与词组的前面4个性质都相同,只有最后一个性质(即“包含单词数”)不同,合成词只包含一个单词,而词组则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可是,由于自由语素同时又可以看成单纯词,因此,当合成词由两个自由语素组成时,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两个单纯词组成的,这样,合成词就变成词组了。可见,从理论上说,合成词与词组的分界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单词型术语中的合成词与词组型术语的分界问题也没有解决。这种理论上的缺陷,必然会在汉语术语数据库的开发的实践中,引起种种的矛盾和困难。特别是当我们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术语数据的时候,常常使我们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术语的数量与日俱增,如何从真实的科学技术文献中自动地抽取术语,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而要从真实文本中自动抽取术语,就必须对科学技术文献的文本进行自动切分,找出词与词之间的界限,这样的技术,叫做汉语文本的自动切分(automatic segmentation)。显而易见,在汉语文本的自动切分中,必须首先鉴别文本中的合成词与词组,词组需要切分,而合成词则不需要切分。合成词与词组的分界问题解决不好,将会给文本的自动切分带来巨大的困难。我们在术语的研究中,应该注意这个问题,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是现代术语学研究的一个难点。3.多个单词组成的词组型术语上面列举的词组型术语只包含两个单词,还有包含两个以上单词的词组型术语,这些词组型术语的结构就复杂得多了。有的词组型术语是由3个单词构成的。例如,“控制/转移/指令”,“字母/编码/字符集”,“大/容量/存储器”,“面向/对象/语言”,“自动/数据/处理”,“直接/插入/子程序”,“抽点/打印/程序”。“多数/决定/运算”,“条件/隐含/运算”,“二进制/布尔/运算”。有的词组型术语是由4个单词构成的。例如,“字母/数字/字符/子集”,“字母/数字/编码/字符集”,“连续/顺序/计算/装置”,“组/传输/结束/字符”,“二五/混合/进制/码”,“基数/减/一/补码”,“每位/一/芯/存储器”,“自动/送/卡/穿孔机”。此外还有由更多的单词构成的词组型术语,就不再一一列举了。这样复杂的词组型术语需要采用现代语言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分析,把它们的结构表示为树形图(tree graph),从而揭示其中隐含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使我们对于它们的结构获得比较清楚的认识。目前,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大规模的真实语料库中自动地提取术语(包括单词型术语和词组型术语),并进一步提取在术语中蕴藏着的语言知识和科学知识,已经成为自动知识挖掘(automatic knowledge mining)和自动知识获取(automatic knowledge extract)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这样的研究中,如何自动地分析词组型术语的结构,如何辨别词组型术语的几何歧义,是正确地进行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我们希望我国的术语学研究能够关心这些问题,把术语学研究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起来。注释: *冯志伟教授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