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麦"精英"神经科学家彭科娃的科研不端案是近几十年来丹麦科学界情节最严重、影响最大的科研不端案件,是世界范围内因科研不端行为本身而不是因滥用科研经费、滥用职权被判刑的极少数案例之一。文章对该案的调查处理及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经验总结,希望能对我国科研不端案件的调查处理与科研诚信建设实践提供经验借鉴。文章主要总结了三方面的经验:(1)通过对调查过程的分析,指出案件调查过程遵守权责明确、程序正当的原则是案件处理成功的重要原因;并指出这两点对我国科研不端案件调查的借鉴意义;(2)分析案件全面调查结果对丹麦科研诚信建设的影响,指出面对重大科研不端事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3)分析案件全方位调查对哥本哈根大学的影响,找出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科研不端事件之后科研诚信建设的不足和改进重点。  相似文献   

2.
科研诚信专员的设立是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至今,世界主要国家的大部分大学均设立了科研诚信专员,对科研诚信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或负责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咨询、建议、受理,科研诚信的宣传教育等事宜。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科研诚信专员制度进行研究,可以对我国科研诚信的制度化建设提供借鉴:(1)设立常设的科研诚信专员(专门岗位);(2)落实“三公开”要求;(3)推进科研诚信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历经十年的巴尔的摩案经历了调查主体、调查文本、调查结论的同步变化,第一阶段的1986年沃利茨委员会和艾森的调查只是科学家内部学术争端的调查,并没有人提出科研不端行为的指控。第二阶段的1987-199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三次调查经历了主体、文本、结论的同步变化,调查主体先后有迈尔斯小组、戴维小组和新组建的美国科学诚信办公室,调查文本先后有Beta-1试剂作用的夸大、17页实验记录和1号笔记本日期的真实性,调查结论从科学错误到严重错误,直至科学不端行为。第三阶段的1994年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调查草案再次判定科研不端行为,1994-1996年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上诉委员会受理上诉后判定认为,金西·凯利没有不端行为。纵观十年调查,调查具体文本的转换影响着调查结论的反复,它是自然建构的;调查主体的变化直接影响调查结论的反复,政治介入是科研不端行为调查程序成熟的阶梯,这是社会建构的阶梯作用。今天不再需要这样的阶梯,但不可否定这一阶梯在在其建构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2021年1月联合工作机制通报曹雪涛院士等“图片误用”处理情况为标志,惩治问题研究行为已经成为中国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的重大挑战,亟待学理和政策的共同突破。第一,中国须明确“零容忍”问题研究行为的立场。应借鉴近年欧盟不可接受研究行为、美国有害的研究行为的性质判断,反对问题研究行为误导为“诚实的错误”;第二,借鉴2018年《管理和调查潜在违反澳大利亚负责任研究行为指南》,建立科研行为四构成要素新框架——科研规范行为、轻微问题研究行为、严重问题研究行为和科研不端行为,建立判断严重问题研究行为的“负面影响重要性”和“重复犯有”标准;第三,落实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惩治“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的战略性部署,惩治时区别对待轻微和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惩戒严重问题研究行为时遵循零容忍但谨慎一票否决原则。  相似文献   

5.
自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首个联邦部门规章于1989年制定并实施,直至统一的联邦法规——《关于研究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于2000年12月6日公告生效之前的12个年头里,美国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政策法规中,有关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一直是“各自为政”、“争执不停”。研究结果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和机构关于不端行为定义的争议与统一过程,蕴涵着并影射出联邦政府关于科研不端行为政策的演变轨迹和统一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考察发现,国外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孕育期的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的科学史记载、萌发期的科学规范与职业伦理探讨、发展期的公共政策与科研诚信分析、成熟与国际化时期寻求综合防范及全球合作等4个阶段,且每一阶段各有其认识论前提、理论视角和方法论特殊性。这既有助于我们系统把握该主题下的历史脉络及其逻辑关联,又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料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研诚信范式"是在批判继承"默顿范式"、"科研过程诚信"以及美国国会CRI相关思想基础上而得以确立的。作为一种培育负责任研究行为的伦理文化环境,科研诚信具有科学家个体与科研机构或组织等双层内涵,并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在认识论上不仅能合理解释和预测科研不端行为的演变机制,而且在方法论上能正确引导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的相关政策设计以及科研人员的行为,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的四届世界科研诚信会议,逐步形成了科研诚信的全球共识及其实践的国际拓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措施包括建立全国失信行为数据库、"低质量"期刊黑名单以及将科技部列为负责规范学术不端的部门。中国要对学术不端下重手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近日发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期加强科研诚信。这些举措涵盖了科研的各个方面,从经费、人员聘用到同行评议均有涉及。在该政策下,中国科技部将负责监管、调查和处理自然科学领域的不端行为。此前该职能是由各  相似文献   

9.
因传统防卫方式的失效,美国政府开始转向和尝试以制度化的公共政策来应对日趋严重的科研不端行为.这种制度性转变的策略,呈现出早期的伦理政策化和法律化,与后期的政策法律、伦理、教育、训练、研究、技术等相结合的特点和趋势,并逐步形成科研不端行为的综合防治策略与机制.其具体表现为:制定和实施完备的政策饭嫣逑?设立和运作良性的层级监管机制;规定统一的举报和查处程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证科研诚信、防治科研不端行为、营造培育负责任研究行为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实施系统有效的教育、训练和研究体系.这种系统和制度化的科研不端行为综合防治策略,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是首先建立起解决科研不端问题的协调系统的少数国家之一。奥地利科研不端治理体系经历了从科研伦理到科研规范、从分散应对到集中治理、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强化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以点带面、有法可依、有组织有秩序的综合治理体系。其中有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科学界定科研不端概念事关科研不端治理能否精准展开。通过政策考察、案例研究和逻辑语义学分析,发现国内外政策中的科研不端概念既存在内涵上的逻辑不严密问题,也不断遭受到新出现的外延和对外延扩大解释的冲击。由于现有科研不端概念存有难以调和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基于现实需求和语义学规范对概念予以立体重构。导致科研不端发生的原因是科研不端内涵的本体,造成了或将要造成某种不利后果是科研不端外延的本质,两者在科研人员学术自由权的维度内得以统一。将“不正当行使学术自由权”作为属,将“不构成犯罪”作为种差,可以构建出“属-内涵——种差-外延”相对应的科研不端概念。  相似文献   

12.
论美国"科学不端行为"定义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全球范围内较早和较为系统开展科学不端行为定义研究的国家.1989年美国公共卫生局颁布了第一个正式科学不端行为定义,引发了贯穿整个90年代的持续争论.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批评上述定义基础上提出了"三种行为框架"的定义建议.1993年美国研究诚信委员会针对1989年的定义转而提出"主要原则加例子"的定义建议.直到1999年美国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颁布基于1989年定义基础上改进的"研究不端行为"定义,才结束了持续争论.纵现这场争论,科学界认识到不端行为的危害性和定义的重要性,政府机构的积极推动,构成了美国定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频频爆发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术期刊作为诚实记录学术成果的载体,应在维护科研诚信、防止学术不端发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国际出版道德委员会(COPE)的指南及规范,分析论文发表中可能存在的严重道德问题。建议我国期刊要遵守国际出版道德规范。筑好防止学术不端的防线,做负责任的学术期刊出版。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诚信的体制化——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愈来愈引起各界关注。在此背景下,研究诚信的体制化显得至关重要。作为应对此类问题的专门机构,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的成立背景、早期发展和主要工作对我国相关领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研究诚信和研究伦理的体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中,“非法定”认定引发了对于科研诚信规范适用的哲学思考。我国科研诚信规范常出现渊源混淆错配、体系脆弱单薄、适用思维断裂等薄弱之处。鉴于法律与应用伦理的可通约性,科研诚信规范完全可以实现法哲学嬗进。基于我国科研事业极强公益属性、学术共同体自律性羸弱、既有宣示性政策缺乏实效性,科研诚信规范应当实现全面法治化。科研诚信规范领域已经出现诸多立法化表征。有必要以分析实证主义法哲学为路径,严格“以规范为准绳”,实现“有规范可依,有规范必依,违反规范必追究,执行规范必严格”,适用位阶原理,运用法教义学与体系解释方法,确保认定的法定性与唯一性,以实现科研诚信治理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保护是科研不端法治化治理的应有之义。科研不端中隐私权主体是不端嫌疑人,涉及到其与不端行为相关的信息性隐私和自决性隐私,对其隐私权保护的阻却事由包括公共利益、知情权和权利放弃等。不端嫌疑人作为完全性公众人物和有限性公众人物时,隐私权受到不同的但强于普通不端嫌疑人的限制。结合案例和研究结果为科研不端中的隐私权构建出恰当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理解,文章基于10个代表性国家的科研不端政策,探讨了科研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界定方式。研究指出,科研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可根据不端行为与知识生产的关系分为两类,而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方式则可分为窄定义、宽定义和开放定义三类。美国的FFP定义在国际上不具有广泛性,而中国的开放定义也并非孤案。最后,文章就如何完善中国的科研不端政策,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社会学越轨理论中的社会反常论与文化传播论系统分析了科研不端行为。前者认为普遍性规范没有充分实现与科学共同体的分层导致科研不端行为发生;后者表明在一定的社会道德环境中,科研不端行为必然被科学家在其社会化中学到,从而可能导致不端行为传播。  相似文献   

19.
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法,将其运用于科研诚信建设为记录科研过程提供了新的可靠路径,提升了科研成果评价的公正性,能更好地实现“重在预防”.区块链运用于科研诚信建设符合科学技术“为善”的初衷,科研诚信的特殊性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科研诚信建设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决定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科研诚信建设完全可...  相似文献   

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针对区域特点和学科发展,用"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新观念,组建一流的科研梯队,促进优势学科发展;加强科研基地和研究机构建设,构筑基础研究工作平台;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营造优良的科研环境;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集中优势,多学科配合,抢占基础研究制高点,争取原创性科技成果,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