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于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亲族聚居”的居处方式,社区文化建设落后等原因,我国农村的宗族活动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要正确治理农村宗族活动必须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以村民自治为主的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村民自治作为基层的草根民主的主体形式正越来越被认同并获得了许多推行的机会,取得了诸多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是,在村民自治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或实施上的困境。如,宗族意识和宗族势力问题、多数人暴政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村民自治有效性的争论等;而宗族问题是这些问题的核心。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村民自治中的宗族问题,就是本文所要加以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全。然而,二十几年村民自治制度实践的结果却导致了村民组织宗派矛盾突出、工作效率低下、制度虚构、自治空白等现象。如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有效发挥村民自治制度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宗族是我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宗族一旦被赋予种种文化内涵后一定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宗族势力是宗族和宗族文化偏离正常轨道的产物,对农村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政权及农村法制建设具有不利影响。正确看待宗族和宗族文化问题,对宗族在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中所起的互助作用要给予肯定;对宗族组织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行为要进行辩证分析;对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政治生活的不当干预要加以有效遏制。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步消除宗族势力存在的经济根源;及时掌握宗族和宗族文化动态,化解宗族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5.
实地调查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2镇17个村的村民自治状况,以"四民主"为框架,从政治发展视角进行了分析。在临夏州乡村,目前已普遍完成了6次换届选举,村民自治有序推进,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村民自治的规范制度与有限乡村资源发生背离;村民自治还不能得到村民充分认可;村民自治的理想价值还受到宗教宗族等因素的干扰;村委民主选举的规范性还需加强;村务民主管理基本环节缺失;政府影响村务管理自主运行现象时有发生等。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 ,即由村民直接参与决定同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村级公共事务。村民自治的发展充分调动了农民的政治积极性 ,提高了民主素质 ,成为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有了重大的发展,尤其是到1988年村民自治普遍推行以后,发展更为迅速.但是,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本文试从村民自治现象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对策出发,来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正确解读村民自治,客观地分析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政治绩效,出现了较高的村民选举参与率,初步建立了以村民为决策主体的民主决策体制,同时出现了多元民主管理主体和多样化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式。另一方面村民自治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村民自治政治绩效的提高。要提升村民自治的政治绩效,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利用多种渠道,提高村民自治主体的民主、法制意识和文化素质。要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提升其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要求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对村民自治的政治绩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的改革,促进了村民自治的发展,但也削弱了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税费的改革,村提留的取消。切断了欠发达地区村级组织的主要经济来源,导致了村委会运转普遍困难,村干部变得无所适从。同时加上税费改革配套政策的不完善,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公益事业落实困难,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处于失范状态。这进一步抑制了村民的自治意识。使得欠发达地区的村民自治在新的形势下陷入了新的困境。这都亟待重视与解决。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权利是宪法赋予的重要权利,而宪政的精义就在于“一切权利皆为可诉”,但长期以来我国在村民自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由于司法救济的缺失,使得国家在面对村民自治权利诉求的时候,显得捉襟见时,现实中村民自治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争议和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争端旷日持久,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村民自治的正常发展。实现村民自治,法治是前提,村民自治只有在宪政和法治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成功。这是因为,村民的自治权利作为一种宪法权利必须得到宪政和法治的保护.才能充分发挥其制约国家权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组织的运行状况关系到自治活动效益的发挥,关系到自治区域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和谐新农村的实现时限.罗布村村民自治在不断地实践中获得了发展,但是受传统文化、小农意识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决策不符合程序、营理不科学、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加速制度建设并实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肇始于八十年代初村民自治兴起的我国乡村政治文明建设,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政治文明建设在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制度的缺憾与村民民主意识的淡漠。因此,必须从完善乡村政治制度和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入手,推动乡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晓 《科技信息》2010,(20):34-34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把村民自治植入一个完善的法治环境中,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和保障村民自治逐步实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重要内容.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完善村民自治,解决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不和谐问题,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是当代中国农村村庄治理的基本形式,是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的近三十年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我们很有必要从村民主体这一角度从理论上重新审视村民自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进入“后农业税时代”的村级治理在村级组织的日常运转、村干部职能的转换、干群关系和村民的参与意识方面都面临着严峻挑战.直面挑战,国家应该在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理顺乡村关系,限制公权过大,激发农民的民主意识,从而促进民主化的村级治理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8.
试论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认为村民自治因其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而能促进农村謦会的稳定。它能增强农村资源动员能力、减少村民的非制度化参与、约束村组干部的不良行为、有效抵制乡镇过度提取。文章还强调,只有解决好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立法推动和农民自身实践的双重作用下,这一基层民主制度在推动中国式民主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产生于特定的时期(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在特定的背景下(农民独立的经济地位确立后,要求维护其自身利的经济利益)源于农民自发性的制度创新,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国家层面的政治制度,如何看待目前村民自治制度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情况及其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都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因此,有必要结合中国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的实践对此作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82年《宪法》与1998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自从这个制度实施以来,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新农村的建设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贿选现象严重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笔者从对“贿选”概念的界定起,通过分析贿选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治理贿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