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漠-黄土交错带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神木市、榆阳区和横山区樟子松林下7个土层深度(0~200 cm)的土壤,分别对其养分及颗粒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樟子松林土壤养分整体水平低,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3、1.76 g/kg及59.98、19.28、0.97、36.15、0.25 mg/kg,土壤pH呈碱性.由于影响土壤养分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土壤养分含量在区域上和剖面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粒度之间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大多数养分因子含量与细沙物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沙物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体上,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樟子松林土壤肥力质量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且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表聚性.  相似文献   

2.
旱柳是横山乡土速生造林树种,适应性强、抗性强、寿命长,林分能够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林分单位蓄积量高,栽培生产成本低等林学特征,在横山县碳汇林业发展中作用显著,应成为主要适选树种之一。一、自然概况横山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偏西,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的交错地带上,总土地面积4333km2。境内以芦河、无定河为界,西、北部为毛乌素沙地的南延区,明长城斜贯南北,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东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毛乌素沙地1965-2015年8期土地覆被动态变化信息,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模型,探讨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50 a来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1995年以前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处于中等强度, 1995年以后人类活动强度变为较高强度; 50 a来毛乌素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65-1990年为缓慢增加阶段,1990-1995年为显著增加阶段, 1995-2000年为缓慢增加阶段, 2000-2015年为迅速增加阶段;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趋势;通过人类活动重心模型计算, 50 a来研究区内人类活动强度迁移速度越来越快,主要与人类改造地表能力的增强以及生态保护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的形成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乌素沙地的历史已有几十万年,它处在年降水量一般在350mm~500mm之间,是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的地区。就降水和植被条件而论,该区不是沙漠形成和分布的地区。造成目前类似沙漠景观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该区砂岩风化产生的大量沙物质条件,其次是较强的风动力条件。根据毛乌素沙地形成的特殊成因分析,提出了治理毛乌素沙地的新思路,即除植树种草之外,更要注意以利用该区以南丰富的黄土物质改良沙地,这能够阻止大气降水通过砂层响深部的快速渗透,能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性,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物固砂,能够加速植被的恢复。由于该区紧邻黄土高原,采取以土盖沙的物质改良方式对解决该区沙漠化问题应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蒙陕交界地区风沙活动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描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基底地形之后,分析了流动沙丘分布规律与基底地形的关系。在明确沙地形成时代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沙漠与沙地分布范围上的稳定性,库布齐沙漠为扩展型的,毛乌素沙地属稳定型的。库布齐沙漠的风沙危害包含了直接与间接危害2种类型;毛乌素沙地风沙危害主要是沙丘再流动,有3种危害途径,最后,根据毛乌素沙地沙丘分布规律,分析了引起沙丘再流动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及其各自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方法.基于净初级生产力(NPP)首次构建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而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其1999-2018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并结合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及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揭示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最后分析其...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8年MSS及1987,1996和2007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借助GIS技术,对腾格里沙漠与毛乌素沙地南缘地带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气候趋于暖干化,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差异显著,表现出30 a来,毛乌素沙地南缘土地利用开发强度整体较大,高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带,在变化速度上,毛乌素沙地高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气象数据、MODIS遥感影像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 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上空不同海拔高度(500, 1000和1500 m)各季节沙尘暴的前向轨迹, 并与遥感影像识别出的沙尘信息进行比较, 识别毛乌素沙地沙尘暴的影响范围。结果显示: 1) 在过去的20年中, 共有143个沙尘暴月和387个沙尘暴日, 并且 2004 年以来, 毛乌素沙地发生沙尘暴的频率逐渐降低; 2) 季节性气候条件对毛乌素沙地沙尘暴的移动路径有很大的影响, 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较高, 秋季发生频率最低; 3) 受毛乌素沙地沙尘暴影响的国内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省北部、山西省北部、河北省北部和中部、山东省北部和中部、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以及东北三省, 国外受影响的地区有朝鲜、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与我国交界处, 受影响的海域有渤海、黄海北部和日本海西北部。遥感影像与HYSPLIT模型的比较提供了一种对沙尘运输、扩散和沉积过程进行验证和加深了解的有效工具, 研究结果可以为防灾减灾决策及沙源地治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对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1与国外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2和极大螺旋藻S3的淀粉酶(AMY)活性,及温度和pH值对其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1、S2和S3的AMY活性在25℃、pH5.6时分别为71.7U/g FW、44.1U/g FW和54.6U/gFW;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值均为pH5.6。我国特有的S1AMY对温度和pH适应范围宽,且在低温、高温、强酸和强碱下的活性比引进种的高。  相似文献   

10.
沙漠砂对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腾格里沙漠砂和毛乌素沙地砂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测定的基础上,进行了沙漠砂配置砂浆和混凝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砂和毛乌素沙地砂可以作为工程用砂,用于抹面砂浆和一般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细骨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系统于2004年4—8月对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新疆杨牧草防护林内风速(V)、净辐射(Rn)、空气温度(Ta)及相对湿度(RH)等小气候要素进行多点连续观测和分析,以期为毛乌素沙地牧草防护林的构建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测点与林带距离的增加,防护林内风速和空气温度呈现"倒抛物线"型变化趋势,净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呈现"抛物线"型变化趋势.与旷野相比,防护林内平均风速降低了12.19%,且越是大风天气,林带的防风效应越明显,净辐射减少了28.25%,空气温度增加了4%,空气湿度增加了7.81%.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9-2019年4期TM/OLI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呼伦贝尔沙地南部沙带植被变化的时空差异特征,结果如下:(1)沙地植被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共占总面积的65.76%,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的沙带边缘以及外围的沙质平原上;中覆盖度面积占19.42%,主...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1—2015年GIMMS 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对毛乌素沙地周边地区相对湿度和植被指数变化进行研究。基于GIS与遥感基础,从时间性、空间性、稳定性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1—2015年,毛乌素沙地周边地区平均相对湿度整体表现为波动变化中存在下降趋势,但2006—2015年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其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沙地边缘相对湿度变率小于宁夏平原、黄河流经地段及东南部山地段。(2)近35年,毛乌素周边地区NDVI呈现增加趋势,2006—2015年NDVI值快速上升;其空间上呈现东部、东南部高,西北部低。(3)NDVI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效应。气候较稳定期(1981—1996年),NDVI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变化趋势一致;气候快速升温期(1996—2015年),退耕还林致NDVI值呈增加状态的同时也减弱了降水量与相对湿度的下降程度。毛乌素沙地周边地区植被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快速增温对相对湿度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最优平茬周期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针对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衰退问题,从防风固沙角度探讨沙柳林最佳平茬周期,为今后平茬作业提供理论依据。以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平茬后不同林龄沙柳林林内粗糙度和风速廓线与林后沙丘迎风坡粗糙度,分析确定出兼顾沙柳特殊平茬生态学特性和防风固沙效益的最佳平茬周期。试验结果表明:沙柳在平茬后第4a,林内粗糙度呈现最大值,地表比较稳定,之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沙柳林林后沙丘迎风坡的粗糙度在平茬后初期,地表粗糙度低于起沙时粗糙度,易发生风蚀现象,之后随着沙柳的生长,平茬后第3a开始,林后7H(H为沙柳平均高度)内地表粗糙度均大于起沙时粗糙度,沙柳林对林后迎风坡防护效果较好,而4a后,沙柳林防风能力下降,地表粗糙度下降,地表抗风蚀能力减弱。研究得出沙柳林最优的平茬周期为4年。  相似文献   

15.
榆林处于黄土丘陵和毛乌素沙地的交接地区,是一个能源重化工基地,这里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缓慢。在当前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大趋势下,榆林也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对榆林花卉业历史与现状的阐述,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一系列解决措施,以确保榆林花卉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充分发挥自然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靖边三道沟黄土剖面地处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存在良好的地质环境变化记录。为了探讨靖边地区黄土的来源、成因、风化程度,选取靖边县的三道沟剖面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剖面对比。其结果表明:(1)三道沟剖面常量元素百分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SiO2、Al2O3、CaO、Fe2O3、K2O、MgO、Na2O、TiO2,与其他典型风成剖面及UCC标准化曲线存在很好的对应性,佐证其风成成因。(2)三道沟剖面处在风化初期的去Ca、Na阶段,古土壤中元素迁移特征较黄土层中更明显。(3)根据元素比值的分布及示踪元素的分析,三道沟剖面黄土与武威黄土、洛川黄土、西风红粘土、下蜀黄土存在相似源区。(4)不同地区黄土在Na/K-CIA,Bc-CIA,Ki-CIA,Ba-CIA在对比分析图中分布不同区域,显示出风化程度的差异与季风变化存在相关性,其反映出的化学风化程度与CIA值、A-CN-K图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黄土电阻率与其压实特性间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黄土的电阻率与其压实特性间相互关系,首先分析了黄土的电阻率温度校正系数以及电流频率对电阻率测量值的影响,然后对不同条件下压实黄土的电阻率变化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表明:西安压实黄土实测电阻率的温度校正系数约为0.030~0.033℃-1.在2 000 Hz以下频率范围内,黄土电阻率随着交流电测试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并且趋于稳定。当保持含水率一定时,随着压实度的提高,黄土的电阻率降低;当保持压实度一定时,黄土的电阻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存在一个临界含水率,低于该值,压实黄土的电阻率随含水率增加迅速减小,高于该值,压实黄土的电阻率随含水率增加缓慢减小。  相似文献   

18.
真菌α-淀粉酶固态发酵工艺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米曲霉ZLF13固态发酵生产真菌α-淀粉酶的培养基要求及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麸皮和适量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1号复合无机盐,保持培养基水体积分数为60%~65%,控制培养温度30~34℃,发酵周期65~70 h.中试平均酶活力1 283 U/g.通过对其酶学性质的研究发现,米曲霉ZLF13所产真菌α-淀粉酶最适作用温度为55℃,最适作用pH值为4.8~5.4;65℃以上迅速失活.  相似文献   

19.
魏国 《小学科技》2010,(10):9-9
<正>向地下凿洞,每前进100米,地温就增加3℃。当钻到4000~6000米时,那里的温度已达180~200℃了。假如钻到地球中心,温度则高达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不同平茬周期的人工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的分形特征,阐明平茬周期对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平茬周期为3、5、7a进行定期抚育的沙柳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平茬周期沙柳林地0~50 cm土壤的孔隙结构参数及等温吸附曲线,采用Frenkel-Halsey-Hill模型计算孔隙表面的分形维数,分析了林地土壤各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孔隙表面分维数与各孔隙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该研究区的林地土壤孔径以中孔(2~50 nm)为主,有少量的微孔(≤2 nm)和大孔(≥50 nm);②不同平茬周期的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维数范围为2.4971~2.7797,平均为2.6849,可较好地描述林地土壤孔隙表面和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③不同平茬周期下林地土壤分形维数与各孔隙结构参数有密切关系,分形维数越大,孔隙表面越粗糙,不规整程度越高;④植被的平茬影响其再生复壮,针对沙柳为主要防风固沙树种的毛乌素沙地,平茬周期为5a时较适宜林地土壤发育并保持结构稳定.可见合理的平茬周期有利于当地人工林的生长和土壤稳定发育,因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沙柳人工林的管理和经营提供理论指导,促使沙柳人工林达到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