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有微表处技术指南中评价微表处路用性能的试验方法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影响了微表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为基础试验平台,通过室内加速加载试验研究集料级配、填料类型与用量和聚丙烯纤维用量等对微表处混合料抗滑性能和耐磨耗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粗级配微表处的抗滑性能相对较好,然而耐磨耗性能相对细级配微表处要差;适当增加水泥或添加矿粉都可以较大地提高微表处的耐磨耗性能;掺入适当比例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显著提高微表处的抗滑性能和耐磨耗性能.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了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可真实模拟轮胎与路面间的相互作用,快速和定量评价路面的表面功能.  相似文献   

2.
微表处技术是公路路面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措施,因其开放交通快、抗滑性能好、可修复车辙、有效防止地表水下渗、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等技术优点,近年来已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微表处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表处技术,成为目前在国际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修复道路车辙及其他多种路面病害的最有效、经济的预防性养护手段之一.近几年该技术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省市已在多条高等级公路上使用了该技术.但由于对微表处的应用范围、材料选择、技术要求、施工步骤和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缺少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国内在微表处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技术标准及国内施工经验,从微表处混合料的施工性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微表处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公路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车辙、网裂病害,采取预防性养护,2008年,甘肃省公路局下达兰州公路总段30万平方米的微表处任务,分别在巉柳、柳忠和兰临高速公路实施,笔者就微表处技术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应用,并对其施工工艺、技术应用、注意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微表处是目前改善路面表面功能及预防性养护最常用的措施之一。由于乳化过程弱化了沥青黏结力,极大影响了包括微表处在内的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的耐久性。为此,研究通过向改性乳化沥青掺加一定量水溶性环氧树脂来改善其黏结力;并采用"主驱动轮式路面材料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对掺加环氧树脂和未掺加的微表处混合料进行室内加速加载试验定量评价,比较二者的抗滑性和抗剥落性。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掺加可减小微表处抗滑性、抗剥落性的衰减速率,是改善微表处耐久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微表处路面高噪声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微表处路面技术的推广与发展。以"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为基础试验平台,自制搭建了一套用于测定室内微表处振动加速度及噪声的小型装置。通过该试验平台探究了级配、外加剂对微表处路面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集料级配,添加5 mm 0. 2%玻璃纤维或80目1. 5%橡胶颗粒均能起到降噪效果;但调整集料级配对微表处路面噪声治理更具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吕彦平 《科技信息》2013,(7):377-377
本文介绍了微表处技术在刘白高速公路的使用情况和分析了施工后的使用效果,并总结了微表处施工后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耐久性影响因素,采用湿轮磨耗试验分析了乳化沥青含量、水泥用量与含水率对不同配比混合料磨耗性能的影响作用,并对影响因素显著性进行了方差分析.确定了混合料耐久性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基于磨耗性能提出了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水泥用量及含水率.结果表明,在试验选用的配比条件下,沥青含量为6.5%、水泥用量为1.5%、含水率为9%时,微表处混合料抗磨耗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何小林 《科技信息》2013,(13):380-380,406
微表处技术是近年来在高速和一级公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路面养护技术,这项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目前已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通过平日的实际工作经验,分别介绍微表处在施工过程中的准备和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李霞 《科技信息》2013,(22):344-344
本文针对微表处良好的性能和封层效果,为确保并改善路面性能、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微表处在昌金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提出微表处施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一些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其社会经济意义并指出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试验,探讨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干缩和耐久性能.研究表明,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桥梁、房屋建筑等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能获得环境与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提出钢桥铺面裂缝快速修复材料性能要求,采用粘度、拉拔、剪切等试验对修复材料进行性能试验研究.通过性能优化试验研究考察配比、温度及养生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裂缝修复材料CLK47,CLRB,CLEAI,CLEAII满足技术性能要求,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配比、温度、养生时间对材料性能、强度成长有一定影响.针对裂缝类型的不同推荐了相应的修复材料.通过对裂缝修复材料配比的微调可优化材料的粘度、固化时间,较高的环境温度和较长的养生时间对材料强度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冬季凝冰地区道路路面特殊的使用环境,采用等质量置换法将微表处集料中的矿粉置换为抗凝冰填料,制备成抗凝冰微表处.通过掺入不同掺量的抗凝冰填料,对比分析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抗凝冰效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抗凝冰填料的掺入对微表处的耐磨耗性能、抗水损性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对抗滑性能略有降低;微表处混合料中盐分的析出抑制了路面结冰,延长冰层的形成时间及降低冰层形成后的强度.与普通微表处相比,抗凝冰微表处具有较好的抑制凝冰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超硬含铝高速钢及其他难加工材料在工具行业的不断应用,对刀具的磨削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BN砂轮具有热稳定性好,化学惰性强,耐磨性好,磨削效率高,加工表面质量高,无烧伤和裂纹等特点,因此,运用CBN砂轮进行超硬含铝高速钢磨削加工将获得极优的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水平井由于井段长、地层非均质等原因出砂问题严重。常用的机械防砂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地层出砂的问题。实验研制出了一种密度低、流变性好的高性能环氧泡沫固砂体系,该体系的最佳配方为:浓度为60%的环氧乳液:起泡剂:泡沫稳定剂:固化剂:偶联剂:石英砂=20:0.1:1:3:0.4:100(质量比)。通过对温度、砂粒粒径等因素对体系的固砂性能和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泡沫固砂体系在60-90℃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固砂效果,固结体的抗压强度可达到7.0MPa,渗透率可保持4.0μm2左右,砂粒粒径对体系影响较大。对固结体的耐介质性进行了考察,表明体系具有较好的耐酸、耐油和耐水性能。通过可视化模拟体系注入、固砂、反排情况,该体系注入剖面较为均匀,在高渗带无明显指进现象,且对高渗带出砂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易反排,对渗透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制微机控制的带极堆焊设备和烧结焊剂,开展了75mm×0.4mm带极高速堆焊(HSW)工艺的研究工作.探讨了影响焊道几何形状和稀释率的因素及其规律.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满足工艺要求的最佳工艺规范参数的范围,利用这些参数进行堆焊,并对焊道进行了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焊缝性能满足要求,可以获得优质堆焊焊道.  相似文献   

17.
通过6根模型梁的三分点加栽试验,对高性能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掺加高效减水剂,粉煤灰、磨细矿渣的高性能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力性能,并将试验结果与有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计算值对比分析,验证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高强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104:99)对高性能混凝土梁的正截面设计计算的适用性,为大掺量外掺料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水陆两栖飞机高性能复合船型在规则波中航行时的耐波性能,开展数值计算和水池试验研究,得到水陆两栖飞机高性能复合船型在规则波中航行时的受力及运动响应。通过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水池试验结果可得,结果趋势基本相同,阻力平均值、纵摇双幅值、升沉双幅值和重心垂向加速度双幅值误差均在10%以内,表明数值计算精度较高,且研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热管的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纤维复合沟槽毛细吸液芯结构,对外径为8 mm、内部气体通道直径为4.5 mm的纤维复合沟槽的烧结式微热管(GF)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填充纤维的长度分别为2和5mm(对应的微热管分别记作GF2和GF5),并将GF与铜粉复合沟槽微热管(GA)进行对比.结果发现GF的传热性能更好:GF2和GF5吸液芯的平均孔隙率分别可达71.6%和76.3%,并能实现孔隙率的区域化分布;GF2的极限传热功率高达140W以上,输入功率为20 ~ 70W时,蒸发段、冷凝段热阻和总热阻都较低,分别稳定在0.04、0.03和0.07℃/W附近,具有很高的热传导率;输入功率为70W以上时,冷凝段及总热阻都有明显上升趋势,但总热阻仍比GA的低;热管蒸发段温度与蒸发段热阻关系较密切,而总热阻的变化趋势则与冷凝段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