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部科技》2008,7(1):74-74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学科组和宿兵研究员学科组合作,在对抗HIV-1天然免疫分子TRIM5u的分子进化(该研究结果已在Gene杂志发表)与限制HIV-1感染和复制的机制研究中发现:在旧大陆猴平顶猴中,CyclophilinA的cDNA通过逆转座机制插入至TRIM5α基因座,形成了TRIM5-CypA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蛋白产物不能够限制HIV-1的感染和复制,这可能是平顶猴对HIV-1易感的重要分子机制。此项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天然免疫分子TRIM5u限制HIV-1感染和复制的作用机制,也为国际HIV/AIDS研究广泛关注的HIV/AIDS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建立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TRIM28和乙肝病毒(HBV)持续感染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在支持HBV感染和复制的人肝细胞HLCZ01中,过表达TRIM28抑制α-干扰素(IFN-α)的抗HBV作用,且降低了干扰素诱导基因(ISGs)的表达水平;而在细胞内沉默TRIM28则增强IFN-α的抗HBV作用,并且上调多种ISGs的表达.在HBV复制的HepG2.2.15中,也得到了类似的实验结果.在HLCZ01细胞内,TRIM28仅抑制IFN诱导的ISGs产生,但不影响IFN上游信号分子STAT1与STAT2的磷酸化水平.TRIM28的表达水平在乙肝病人肝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人肝组织,同时HBV感染HLCZ01细胞后,使得细胞内TRIM28表达水平上调.研究结果表明,TRIM28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来减弱IFN-α的抗HBV作用,并且HBV可能通过上调TRIM28的表达来实现其免疫逃逸,为研究HBV的慢性感染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SIVmac感染的食蟹猴、恒河猴外周血粒系统变化情况。方法 常规方法进行白细胞 (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DC)。结果 感染了SIVmac的恒河猴、食蟹猴其外周血粒系统变化与人类AIDS外周血变化相似 ,显现规律性的白细胞数量、形态变化。感染SIVmac病毒两周后 ,恒河猴、食蟹猴的白细胞总数开始下降 ,异型淋巴细胞数开始上升 ,随后白细胞总数持续回升至高峰 ,8周后白细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数下降 ,其中三只食蟹猴先后于 8周后死于病毒血症和早期死亡 ,余 1只猴白细胞总数于 12周后仍持续下降。结论 本文中描述的现象同人类HIV AIDS的诊断标准实验检查部分中提及的基本一致。另外 ,本实验还表明恒河猴、食蟹猴对SIVmac毒株的实验感染是敏感的 ,食蟹猴对SIVmac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清开灵注射液体外抑制HIV-1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体外抑制HIV-1的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QKL对H9/HIV-1ⅢB细胞(慢性感染HIV-1ⅢB的H9细胞)和MT-2细胞的毒性;采用荧光染料Calcein-AM标记的H9/HIV-1ⅢB细胞和系列稀释的QKL作用后.与MT-2细胞混合培养,2 h后在荧光下计数融合细胞数目,评价QKL对两种细胞早期融合的影响;用MTT法检测QKL对HIV-1ⅢB急性感染的MT-2细胞的保护作用;用HIVp24抗原试剂盒检测HIV-1ⅢB感染的MT-2细胞的培养上清p24抗原的含量,分析QKL对HIV-1复制的影响.结果:QKL对H9/HIV-1ⅢB细胞和MT-2细胞的CC50分别为1/50.76和1/36.97;抑制H9/HIV-1ⅢB细胞和MT-2细胞早期融合作用的EC50=1/235.29,SI=6.36;对HIV-1ⅢB感染的MT-2细胞保护作用的EC50=1/144.93,SI=3.92;抑制p24抗原产生作用的EC50=1/175.44,SI=4.75.结论:QKL体外有抗HIV-1活性,作用机制可能是多靶点的,可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和胞内复制.  相似文献   

5.
胆汁酸分子内氢键稳定性的分子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酸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不同种类胆汁酸在生理特性和光谱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大差异,这可能与其形成分子内氢键能力不同有关。用MM3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几种胆汁酸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可能性,并设计预优化法以配合计算。实践表明,预优化法与分子力学相结合是成功的。结果表明,(1)17R-7α-OH-胆汁酸的羟基难以与7α的羟基生成分子内氢键,而17S-7α-OH-胆汁酸的羧基可与7α位的羟基生成两个分子内氢键。立  相似文献   

6.
<正>1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物学特点1.1动物分类学位置猕猴(Macaca mulatta)属于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猕猴属动物。猕猴实际上是猕猴属猴的总称,共有12个种、46个亚种。分布于我国的有5个种,包括恒河猴、熊猴、红面断尾猴、台湾岩猴和平顶猴。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桂林市HIV-1感染者中HIV-1流行毒株亚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集桂林市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样品42份,分离PBMC并提取DNA,用巢氏PCR方法扩增病毒env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桂林市HIV-1感染者样品分别属于4亚型:重组型CRF01-AE亚型4份、重组型CRF08-BC亚型15份、重组型CRF07-BC亚型8份和01C亚型3份。可见,桂林市HIV-1感染者中流行毒株主要为CRF-BC,应加强对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及时制定新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人干扰素α2a(IFNα2a)和胸腺肽α1(THYα1)联合使用效果远大于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本文通过DNA重组技术将两者构建成一个融合蛋白药物。首先,依据IFNα2a和THYα1的分子结构,设计了一个连接肽,将IFNα2a和THYα1相连,并分别位于该融合蛋白的N端和C端。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表达载体pCJ101质粒,获得的阳性克隆307在2×YT培养基小试中,产物变性复性后经DEAE-Sepharose柱层析纯化后,在SDS-PAGE上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0的谱带。经鉴定,融合蛋白中干扰素α2a的比酶活性为1.34mol/s·g;检测胸腺肽α1的活性,显示活性E玫瑰花结形成率达到20%。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中两种药物蛋白均较好地保持各自的生物功能,为继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观察Fractalkine从旧大陆猴向人猿超科进化过程中基因的进化规律,为研究Fractalkine基因的进化和免疫学功能演变关系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先用简并引物PCR(Degenerated PCR)法分别扩增Fractalkine的3个外显子,其产物经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后测序,然后用BioEdit,Clustal及DNAStar软件拼接、分析各物种间基因序列的差异.发现人猿超科较旧大陆猴Fractalkine基因除了有散在的点突变外,在其粘蛋白样区还有一明显的30个核苷酸的缺失突变,并对突变的可能机制及其对Fractalkine可能的功能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植物天然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很多植物病原菌严重地损害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植物与病原体协同进化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复杂高效的保护机制来抵御病原物的侵染。植物中抵抗外界微生物刺激所形成的系统被称为植物天然免疫系统,可分为两个层次。第1个层次是植物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触发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PTI),激活植物体中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使植物产生早期应答反应。PTI适应性较广,可识别和响应包括非致病菌的许多类微生物。第2个层次是病原菌产生效应因子抑制基础免疫响应PTI,而植物产生针对性更强的抗性蛋白(R蛋白)识别效应因子,并通过效应因子触发型免疫(ETI)来重建植物的抗性。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天然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认为随着对植物天然免疫系统研究的深入,应重视PTI和ETI的结合利用,有效扩大植物抗菌谱,改良植物ETI抗性。  相似文献   

11.
对白颊长臂猿和白臀叶猴的β-趋化因子受体CCR5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定,并与人、黑猩猩、大猩猩,恒河猴,食蟹猴,豚尾猴,阿拉伯狒狒的CCR5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这些灵长类的CCR5基因序列之间以及蛋白质序列之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采用PAUP3.1.1(简约法)和MEGA1.02(NJ法)对DNA序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这几种灵长类的分子系统树。两种方法得到的分枝结构完全一致,并且其主干分枝与公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甘肃省3名感染HIV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1病毒载量,探讨感染HIV儿童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CD4~+T淋巴细胞计数按照美国BD公司FACS Calibur四色流式细胞仪和相应试剂说明书进行,HIV-1病毒载量按照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NucliSens easyQ HIV-1 v1.1试剂说明书进行。结果 3名感染HIV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在目前中国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标准(350个/μL)以上,而HIV-1病毒载量治疗前平均在10~5IU/mL左右。其中两名儿童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3个月后,HIV-1病毒载量降至10~2IU/mL左右。未开展治疗的儿童其HIV-1病毒载量仍维持在10~5IU/mL。结论儿童一旦感染HIV,应尽早诊断和及时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HIV-1感染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AIDS发病机制中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宿主细胞之间的作用已经有很多报道,但对树突状细胞与HIV感染之间的作用了解较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IV-1能诱导树突状细胞分化,改编细胞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活化T细胞,而不同的DC亚群表达不同的甘露糖C-型凝集素受体(MCLRs)结合HIVgp120,从而促进病毒感染复制和扩散。  相似文献   

14.
杨欣  危英  李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0):12827-12834
基于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分析金银花不同溶剂提取物及主要成分抗RNA病毒蛋白酶的活性。利用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构建金银花小分子配体库,采用药物分子设计模拟SYBYL 2.1.1软件分析金银花与HIV-1蛋白酶和Cathepsin L蛋白酶结合情况。通过荧光法验证金银花不同溶剂提取物(水提物、30%醇提物、60%醇提物和85%醇提物)抗HIV-1和Cathepsin L蛋白酶的活性。收集金银花22个化学成分,其中21个活性成分与HIV-1蛋白酶有较好的结合,金银花抗HIV-1蛋白酶活性强于Cathepsin L蛋白酶。金银花水提物、30%醇提物、60%醇提物和85%醇提物具有抗HIV-1的活性,IC50分别为0.14、0.015、0.05、0.121 mg/mL,其中30%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抗HIV-1的活性。金银花不同溶剂提取物未发现有强烈抑制组织蛋白酶的活性,实验结果和计算机筛选结果具有一致性。初步明确金银花抗HIV-1蛋白酶和Cathepsin L蛋白酶活性,为抗病毒药物的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尚红等2004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艾滋病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目前正以每天1.4万人受感染的速度扩大流行。据专家估计,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到2010年我国HIV感染者将达1000万人,形势十分严峻。该课题由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97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等共同资助,首次对我国艾滋病病毒生物学特征、机体遗传背景和免疫状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定义了HIV-1特异性CTL可识别的HIV-1P15的位点并明确了我国HIV/AIDS患者对HIV-1肽的识别情况;在国际上…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是一种泛素样蛋白,在调节机体天然免疫和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SG15在针对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的抗病毒研究已有文献报道。除此以外,最新的研究表明ISG15分子会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作用下失活,从而抑制其抗病毒功能。因此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除能直接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以外,同时也会提升ISG15分子水平,继而间接提升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感染风险。该文介绍ISG15抗新冠病毒的过程,重点介绍ISG15抗冠状病毒作用的特异性,此外,总结新冠病毒通过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阻断ISG15介导的天然免疫实现免疫逃避的机制,并罗列了潜在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抑制剂。本文从ISG15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角度,总结抗SARS-CoV-2药物的最新进展,并对相关药物的研发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非洲绿猴具有不同于食蟹猴和恒河猴等猕猴的生物学特征,如脂质代谢、自发性高血压、SIV 感染不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等,本研究拟对食蟹猴和非洲绿猴肠道细菌的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随机选取 SIV 抗体阴性的成年食蟹猴和非洲绿猴各 12 只,排除肥胖和疾病个体,收集其新鲜粪便样本,按 200 mg每份等分后进行液氮速冻,-80 ℃ 保存。 其中 1 份进行肠道细菌的实时定量 PCR 分析。 结果 与食蟹猴相比,非洲绿猴双歧杆菌、乳酸菌以及肠杆菌相对含量显著偏低( P<0. 05) ,而普氏菌以及丁酸盐产生菌 ———普拉梭菌和真细菌相对含量更高( P<0. 05) 。 结论 非洲绿猴产丁酸盐的细菌相对含量更高,反映出其肠道免疫细胞稳态和黏膜完整性具有不同于食蟹猴的进化适应特征,为深入研究非洲绿猴对 SIV 感染不致病的相关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体E(LY6E)是细胞膜表面的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phatidylionositol,GPI)锚定蛋白,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在HIV-1感染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明确.本实验构建了LY6E过表达的Jurkat稳定细胞系Jurkat-LY6E,并用anti-CD3和anti-CD28抗体刺激该细胞系活化后检测相应细胞因子表达,实验结果表明,LY6E过表达的Jurkat细胞系产生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系Jurkat-p WPI;而利用HIV-1假病毒感染Jurkat细胞,结果表明LY6E并未对HIV-1复制产生明显影响.综上所述,LY6E分子可以促进T细胞活化,但并不能影响HIV-1假病毒在T细胞中的感染复制过程.  相似文献   

19.
观察Fractalkine从旧大陆猴向人猿超科进化过程中基因的进化规律,为研究Fractalkine基因的进化和免疫学功能演变关系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先用简并引物PCR(Degenerated PCR)法分别扩增Fractalkine的3个外显子,其产物经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后测序,然后用BioEdit,Clustal及DNAStar软件拼接、分析各物种间基因序列的差异.发现人猿超科较旧大陆猴Fracta-lkine基因除了有散在的点突变外,在其粘蛋白样区还有一明显的30个核苷酸的缺失突变,并对突变的可能机制及其对Fractalkine可能的功能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国恒河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型部分基因进行携带情况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方法对华南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繁殖的30只谱系清晰的中国恒河猴(Macacamulatta)的32个MHC I型分子位点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的32对引物中,中国恒河猴可检出携带23个MHC I等位基因,但基因携带频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由3.57%至82.14%不等。结合遗传谱系分析,判断A1*21和A2*05之间以及B*04和B*30之间可能就是连锁的。结论中国恒河猴携带能控制病毒复制的MHC I型基因位点的频率较高,其基因携带频率与已发表的印度恒河猴携带频率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促进中国恒河猴在AIDS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为建立携带特定MHC I基因实验猴小种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