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英汉反语现象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皆普遍存在。反语,一般来说,表达的是与字面意义相反的语用意义,是一种迂回的表达方式。本文以Grice和Leech提出的传统语用模式以及Sperber&Wilson提出的认知语用模式作为反语研究的理据,并试图结合英汉范例对反语的语用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我们日常言语交际与解读文学作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前人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对转喻的理解,绘制词义变异的认知模型,即在同一认知域中,为实现灵活地指称B的目的,人们往往通过使用与B关系紧密的A,在心理层面上激发人们对B的想象和认知。通过分析《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转喻的认知心理机制,证实转喻在词义变异过程中发挥心理影响作用,证明所指与能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意义建构和理解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反语(irony)在修辞学、文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研究。本文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立场,从理解的角度,对日语交际中的反语的认知、理解情况进行研究。反语的表现特征,是内含的意思经常是贬义。这种特征为我们在用日语和日语母语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识别反语发话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反语发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话内容论及听话人以及另外其他人;一种是不指向他人而指向发话人本身。具体模式主要有表现否定态度,显示权力与地位,缓解紧张气氛,保全面子,以及幽默自嘲等这几种形式。掌握了这些情况,对日语学习及理解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是用最突显、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事物来代替与之相关或由该事物联想到的另一事物。省力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经济性”是人类行为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为了满足交际的“经济性”,人们通常选择简单的、易于理解的事物,来转指与之相关联的、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事物。这正是转喻工作机制的核心思想。转喻与人类心理认知机制的紧密联系使其反映和实现人类思维的“经济性”需要。  相似文献   

6.
都艳飞 《科技信息》2011,(36):I0071-I0071
反语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交际目的而使用的特殊语言手段。本文根据Muecke(1969)的反语策略总结了一些典型的反语策略,旨在进一步探讨反语生成和理解的本质过程,为反语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从语用学、认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反语研究进行了回顾。尝试运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探讨英语反语在实际使用中的语境动态顺应性,分析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反语类型,最后总结反语使用的语言顺应性,即反语的选择使用要顺应语言使用中的心理期待、符合社会规约及交际者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8.
李晓晖 《科技信息》2006,(2):303-304
反语即说反话,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反语可分为话语反语和情景反语.本文探讨话语反语,着重讨论言语交际重反语使用和理解和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莹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98-98,122
英语中也有反语的说法,但内涵比汉语要广泛。文章简单介绍了英语反语的概念和起源,分析了英语反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一是语言幽默风趣;二增加语言的讽刺意味;三有助于人们加深认识,增加理解  相似文献   

10.
反语是一种常用的表现讽刺和幽默的语言形式.本文以相关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反语的理解机制.理解反语应充分利用语境,包括各种语言及非语言的线索.反语理解是一个根据话语所提供的信息或假设去寻找话语的最佳关联性的推理过程.反语的理解还需要正确把握说话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称赞语研究中较为冷门的反讽性称赞出发,摆脱将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作为研究称赞语的套路,从西方修辞学角度对称赞语,尤其是反讽性称赞做出新的解读。揭示了称赞语的产生机制即称赞语发出的修辞动机是说服对方并实现自己的修辞目的。阐明了称赞语并不像传统认为的那样内在地包涵着礼貌性,而是超越礼貌或不礼貌,根据一定的修辞情境和修辞目的来调整策略,并试图对受众施加影响的修辞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丁二酮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二酮具有甜的、奶油、黄油香气,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化合物,广泛用于各种香精配方中.比较了氯化铁、硫酸铁、氯化铜和硫酸铜4种氧化剂氧化乙偶姻制备丁二酮的效果,其氧化效果的顺序依次是:氯化铁>氯化铜>硫酸铁硫酸铜.氯化铁效果最好,丁二酮产率在85%左右.用双氧水再生氯化铁时,加入浓盐酸最佳用量与氯化亚铁的摩尔比为1∶3.3,再生后的氯化铁氧化效果良好,可多次循环使用.该方法与传统的丁酮亚硝化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的优点,而且氧化剂可再生循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小.  相似文献   

13.
东西对现实世界有着清醒澄明的洞悉,他善于用委婉幽隐的反讽叙事来冲击悖立的本真生活。他的反讽叙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言语反讽、结构反讽和情境反讽。他的反讽叙事不仅揭示了生存的艰辛与苦难,颠覆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等神话,颠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直指我们的心灵,对中国人当下的人性给予了犀利深刻而又不失诗意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从语用角度论对英语合作原则的违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说话人在很多情况下故意违反英语合作原则。从出于礼貌、取得幽默效果和达到反语目的等三方面分析了运用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违反英语合作原则在语言交际中有丰富语言内容,具有增强表达能力,体现语言感情色彩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世纪末的小说总体上流露出一种反讽的情绪,主要体现在反讽的时代境遇、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当中。情绪化反讽在语言的狂欢中增添了文学的不确定性,却将小说停留在情绪化的平面,丧失了文学反思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的结构和人物性格中运用的讽刺技艺,充分显示了简·奥斯汀是一位小说大师。并以此对文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极端温度事件区域性的分析方法及其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61-2002年42年中国站点的日最高、最低温度资料,运用累积频率的阈值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以及全国的温度日较差极端事件的区域性特征.本研究中的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性指的是,当某单站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同时,全国其余各站也发生同一种极端温度事件的概率分布,即成片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尺度.对每个研究站点均可寻找出一个与基准站同时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高概率站群,近似地用面积指数来表征站点群的区域大小,以此衡量成片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大小.结果指出:我国东部地区的极端高温、低温事件的面积指数的大值区分布较为一致,我国华南地区、江淮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面积指数的大值区分别集中在江西省和湖南省的南部,江西省北部和长三角地区,陕西省和山东半岛以及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南部.即说明,无论是极端高温事件还是低温事件,上述地区的区域敏感性均较高,同时发生极端高温(低温)事件的区域尺度较大.四个区域的区域平均的差异表现为:在极端高温事件中,江淮地区的面积指数最大,华北地区的最小.在极端低温事件中,华南地区的面积指数最大,而江淮和东北地区的最小.同时,对温度日较差的极值事件分析可知,极端高值事件...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风洞测压试验,通过改变双并列高层建筑间的间距和风向角,分析双并列且高度不一的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单栋高层建筑周围加入施扰建筑形成双并列布局后,两建筑相对立面上的风压分布和风压值会发生较大变化。建筑表面的风压极值随着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风向角从0°增大至90°,其由自上而下逐级分布逐渐转变为从左到右的规律分布,正负风压极值分别出现在建筑立面左右边缘的拐角处;当风向角为90°时,两建筑立面间形成加速气流,在建筑表面形成较大的负压,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风性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变化使人们对知识分子的思考和感受表现出复杂的方面 ,而且在东西方历史上也始终贯穿着对知识分子的各种颂扬和批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在社会的整体中 ,知识阶层处于宗教与世俗这两端之间。知识分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普遍的价值和理想 ,就要排斥那相反的两端 ,但同时那些对知识分子的批评则也是立足于两端的立场上。此外 ,知识分子与这两端也不是绝对对立的 ,而是处于密切的联系、过渡和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20.
夸张是一种应用极为频繁的修辞格。尽管为了达到强调或滑稽效果有意言过其实,但是夸张手法的运用能更好地体现事物的本质,给人强烈印象,引起读者强烈共鸣、丰富的想象,使语言交际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以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达到幽默、讽刺甚至是反语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