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软钢圆盘电极转速对阴极电流密度的影响,推演出一个消除了溶解氧浓差极化对阴极过程影响的动力学电流密度与电位的关系式,扩大了塔费尔区的范围。用此法测定了软钢在加有钼酸盐和亚硝酸盐缓蚀剂并为空气所饱和的低硬度水中的腐蚀速度。结果发现:两种缓蚀剂有协同效应,在它们的用量各占一半时,钢的腐蚀速度最小。  相似文献   

2.
热浸镀锌钢板钼酸盐复合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方法研究钼酸盐与丙烯酸树脂复合钝化膜在3.5%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采用中性盐雾试验和盐水浸泡试验检测试样耐腐蚀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钝化膜的微观形貌.与未经钝化的热浸镀锌钢板和经铬酸盐钝化的热浸镀锌钢板相比,钼酸盐与丙烯酸树脂复合钝化的热浸镀锌钢板抗腐蚀性较好,其腐蚀电位更正,...  相似文献   

3.
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CO_2 及H_2 S/CO_2 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模拟油田腐蚀环境中,通过高温、高压、CO2和H2S/CO2腐蚀实验及电化学测试,研究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CO2腐蚀环境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超级13Cr的均匀腐蚀速率呈稍微上升的趋势,点蚀轻微;在H2S、CO2共存条件下,超级13Cr的均匀腐蚀速率变化不大,点蚀严重,当Cl-的质量浓度为160g.L-1时,其最大点蚀深度可达28μm.超级13Cr的点蚀电位明显高于普通13Cr的点蚀电位,温度升高、Cl-的质量浓度增大和H2S气体的存在降低了超级13Cr的点蚀电位,而CO2对超级13Cr的点蚀电位影响不大;在N2、CO2环境中,超级13Cr的回复电位都在钝化区间,且回复电位较高,具有良好的再钝化能力.H2S气体的存在同样使超级13Cr的回复电位和点蚀电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Fe-Cr合金的钝化膜和点蚀发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AFS和FPMA以及旋转圆盘—圆环电极等方法,对三种Fe-Cr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钝化和点蚀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铬的作用和溶解机理,并据此提出了两种点蚀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5.
磷化/钼酸盐后处理的热镀锌钢板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热镀锌钢板先磷化再用钼酸盐溶液进行封闭后处理,通过塔菲尔极化和电化学阻抗测量研究其在5%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并与单磷化的热镀锌钢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磷化的热镀锌钢板再经钼酸盐封闭处理后,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均明显增强,腐蚀保护效率显著提高,发挥了单磷化膜和单钼酸盐膜耐蚀性能的协同效应,电化学阻抗值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在5%NaCl水溶液中浸泡的初期,低频扩散阻抗值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大,表明复合膜具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6.
C和Ti双注入H13钢抗腐蚀钝化层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多次扫描电位法研究了金属Ti与C双注入抗腐蚀和抗点蚀钝化层生成的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腐蚀坑,发现注入层表面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钝化层.这种钝化层既能抗酸性腐蚀,又具有优良的抗碱性点蚀特性.测量结果表明,在C注量不变时,增加Ti注量可使抗腐蚀特性增强;而在Ti注量不变时,增加C注量可使抗点蚀特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形貌分析研究了真空条件下2205双相不锈钢在Na Cl溶液中的点蚀和再钝化行为。结果表明:(1) 2205双相不锈钢在真空度为60 k Pa的50 g/L Na Cl溶液中的临界点蚀温度和再钝化温度均在55℃~60℃之间;(2)随着Na Cl浓度(50 g/L~300 g/L)的增加,2205双相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和再钝化温度变化不明显,但其击穿电位和再钝化电位的值均减小,更容易遭受点蚀破坏;(3)在温度低于临界点蚀温度的30℃下,2205双相不锈钢在不同点蚀发展程度下(强制回扫电流密度0. 01 m A/cm2~5. 00 m A/cm2)均具有良好的再钝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几种钼杂多酸盐作为水质缓蚀剂。缓蚀试验表明在pH为8.0—8.5时12-钼磷酸钠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另一方面,钼杂多酸盐的缓蚀能力和缓蚀机理既不同于单钼酸钠,也不同于单钼酸钠和磷酸盐的简单复合,故钼杂多酸盐有可能广泛地应用在工业上。从极化曲线和pH电位滴定结果,提出了钼杂多酸盐的缓蚀机理的初步见解,即钼杂多酸盐在碳钢表面形成Fe_n[PMoxOy]型或M_n[PFeMoxOy]型络合物保护膜。  相似文献   

9.
以镍盐为促进剂,以有机酸为添加剂,在钼酸盐溶液体系中,在热浸镀锌钢板表面制备出黑色钼酸盐化学转化膜。用电化学技术评价了转化膜的耐化学腐蚀性能,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转化膜动电位极化曲线阳极分支呈现钝化状态,电化学阻抗谱为单一容抗弧。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钝化膜均匀致密。EDS分析显示,钝化膜主要由Mo、P、O、Zn、Al等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常温电化学实验和高温挂片实验,研究了模拟给水弱氧化性全挥发处理AVT(O)溶液中SO2-4含量对T23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并采用电化学动电位扫描、交流阻抗技术、电子扫描显微(SEM)及X射线衍射技术(XRD)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SO2-4和OH-在金属表面存在竞争吸附,阻碍了OH-对金属的钝化作用,促进了金属的点蚀;常温条件下,SO2-4为侵蚀性阴离子,随着SO2-4浓度的增加,T23的点蚀诱发敏感性升高,T23电极的Ecorr降低,Icorr升高,腐蚀加剧;高温条件下,随着SO2-4浓度的增加,材料腐蚀加剧,但不引起材料表面钝化膜成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C和Mo多重离子注入H13钢的腐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C+Mo+C注入结构和相变,用多重扫描电位法研究了其抗腐蚀特性,得出了抗腐蚀相生存的条件,以及这些相对抗腐蚀特性的作用,并对其改性机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C+Mo+C双注入H13钢中,可有效地提高H13钢的抗性,并能提高点蚀电位,使之更耐点蚀,三重注入生成了含Fe2Mo,FeMo合金相和MoC,Fe5C3,Fe7C3,Mo和MoO等的表面钝化膜,这种钝化膜的存在可提高H13钢的耐腐蚀性和抗 蚀特性,其抗腐蚀和抗点蚀特性优于单注入和双注入,这种多重注入最可贵之处在于既可提高钢表面的抗点蚀特性,又能提高钢表面的抗腐蚀特性。  相似文献   

12.
向镍基耐蚀合金中添加Ti、Fe元素,采用手工电弧炉熔炼制备新型Ni-Cr-Mo-Cu-Mx耐蚀合金,用化学浸泡法、电化学法(极化曲线法、循环伏安法)对其耐晶间腐蚀和耐点蚀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Ni-Cr-Mo-Cu合金中加入Ti元素可以增强其耐晶间腐蚀能力,减弱其耐点蚀的能力;加入Fe元素会降低Ni-Cr-Mo-Cu合金耐晶间腐蚀的能力,但提高该合金耐点蚀的能力;实验合金晶间腐蚀与点蚀的电化学行为和特征与其浸泡腐蚀的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Cl~-质量分数对304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线性极化技术和动电位循环伏安法2种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温度和氯离子的质量分数对304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二者对点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氯离子质量分数的增大,304不锈钢点蚀坑的孔径和数量均变大,电流密度也变大,击穿电位Eb负移,钝化区变窄,因此二者的升高使钝化膜的修复能力变差,点蚀敏感性增加.同时得到Eb与温度、Cl-质量分数都呈线性关系:温度每升高10℃,Eb向负方向移动约30 mV.Cl-质量分数每增加0.5%,Eb向负方向约移动10 mV.Eb-Ep随着温度或C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变大,但其与温度或Cl-质量分数并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用丝束电极研究亚硝酸钠对低碳钢缝隙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5%NaCl溶液和5%NaCl+5%NaNO2溶液中,采用丝束电极技术测量了低砖、钢缝隙内、外的自腐蚀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亚硝酸钠对低碳钢缝隙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NaCl溶液中,缝隙内的碳钢为阳极、缝隙外为阴极;随浸泡时间增加,腐蚀不均匀性增加.加入5%NaNO2后,缝隙内外的腐蚀电位都正移,电位差减小,碳钢的腐蚀速度显著降低.亚硝酸钠使碳钢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有效抑制了碳钢的缝隙腐蚀.  相似文献   

15.
Pitting corrosion and crevice corrosion behaviors of high nitrog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HNSS)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and immersion testing methods in chloride solution, respectively. The chemical constitution and composition in the depth of passive films formed on HNSS were analy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um (XPS). HNSS has excellent pitting and crevice corrosion resistance compared to 316L stainless steel. With increasing the nitrogen content in steels, pitting potentials and critical pitting temperature (CPT) increase, and the maximum, average pit depths and average weight loss decrease. The CPT of HNSS is correlated with the alloying element content through the measure of alloying for resistance to corrosion (MARC). The MARC can be expressed as an equation of CPT=2.55MARC-29. XPS results show that HNSS exhibiting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enrichment of nitrogen on the surface of passive films, which forms ammonium ions increasing the local pH value and facilitating repassivation,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molybdenum and nitrogen.  相似文献   

16.
若干无机缓蚀剂对混凝土中钢筋的阻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含NaCl介质溶液的浸泡实验,利用电化学实验检测技术,观测和比较了NaNO2等8种无机缓蚀剂添加于混凝土中对钢筋的阻锈作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NaNO2等缓蚀剂对钢筋明显的阻锈作用,在pH=9.50%,含10%NaCl的混凝土模拟液中,外加NaNO2后,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可下降至未加缓蚀剂的1/6,缓蚀剂的加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钢筋耐点蚀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钼酸钠与羟基羧酸盐对碳钢孔蚀的协同缓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钼酸钠与酒石酸钠、柠檬酸钠、水杨酸钠、苹果酸钠、葡萄糖酸钠的联合缓蚀作用,结果表明,钼酸钠与羟基羧酸盐对NaCl体和涨碳钢的小孔腐蚀具有良好的协同缓蚀效应。  相似文献   

18.
C和金属(Mo,Ti)离子双注入H13钢抗腐蚀纳米丝状结构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多次扫描电位研究了金属Mo和Ti与C离子双注入和2种元素注入的顺序对抗腐蚀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抗腐蚀纳米相生成的条件,首次观察到细丝状纳米碳化物镶嵌相的形成,以及这些相对抗腐蚀特性的作用,并对其改性机理进行了讨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抗腐蚀的纳丝状纳米碳化物镶嵌相与双注入的注入次序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相仅出现在碳为最后的双注入中,特别可贵的是这种细丝状纳米碳化物镶嵌相也能有效地提高抗点蚀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揭示微生物腐蚀的机理,文中采用腐蚀电位法、极化曲线法、电化学阻抗法、环境扫描电镜法对低碳钢Q235在灭菌海水、接种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海水中的不同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SRB的海水中,低碳钢的自腐蚀电位向负相有较大的偏移,最终在-740 mV左右逐渐稳定;与在灭菌海水中的腐蚀相比,低碳钢在含SRB海水中的腐蚀电流密度变大,极化电阻减小,腐蚀速度加快;经微生物腐蚀后,低碳钢表面出现了大量的腐蚀孔,发生了严重的孔蚀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