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庚款留美发端考--梁诚首倡庚款留美计划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美国退还部分庚款用于培养赴美中国留学生的起因,一直众说纷纭,而庚款退还及庚款留美的真正倡议人梁诚及其重要作用,却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推动庚款留学计划成为现实的最初努力,正是来自这位晚清的留美幼童.通过考证,明确了梁诚首倡以庚款兴学方式实现美国退还多余部分庚款的历史事实,阐释了梁诚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冯继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199-200
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具有深远的意义,后来虽遭中途夭折,却仍然影响和带动了中国继续向西方学习,留美幼童还首倡了庚款留学,促成近代中国第二次大规模的留美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3.
对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兴学运动中的作用,胡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从留学教育与国内教育、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角度,阐述留学教育一定要以“为己国造新文明”为目的,“留学当以不留学为目的”,由此提出了“慎选留学”和“增设大学”的建议.胡适的观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起点。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新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管理的出现,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留学教育的推行,使中国近代教育主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1917年以后,中英之间的庚子赔款历经缓付、停付、退还三个时期,为使英国决定退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中国民间与政府两方面积极交涉,民间最早,也最为活跃;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据理力争,利用一战契机,赢得协约国广泛同情,为中国缓付庚子赔款,乃至以后列强退换庚款奠定基础。中英庚款几经波折,经过双方有识之士积极努力,终于在1922年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是中西文化反差的必然产物,其本质是中国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单向文化交流.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留学教育经历了艰难的起步和潮涨潮落的曲折变迁,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在论述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演变历程的同时,对这一时期留学教育的发展也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紧密相关。近年来,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以下简称"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外交工作大局,为持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研究了当前总体发展现状,提出了推动"提质增效"打造留学中国品牌,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来华留学人才,加强"中外融通"培育友华世界公民的新时代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指向。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是在双方内在利益驱动和外部环境许可下而产生的行为,主要有三条交流渠道,即政府、法国天主教和中法民间人士分别组织的教育交流,三者相互补充和促进.中法合作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为平等管理模式;在资金投入上,前期中法合资,中方经费困难;后期靠庚款;在教育模式上,以法国为样板.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对中国的高等教...  相似文献   

9.
容闳是“中国人而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的第一人,他积极倡导“教育救国”,主张教育西化,最早组织幼童赴美留学,筹办新式教育,被誉为近代“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10.
留学族群视域中的新月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现代中国留学族群和留学文化的全新视域中,分析了新月派作为"后五四时期”美英留学群一个次属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的相关性质、取向、品格和历史地位.作者强调指出新月派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派别,而是一个以五四前后美英留学者为主体的留学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美英留学教育和文化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新月派思想、文化、文学的选择,而且赋予新月派乃至整个现代中国文化文学非常明显的多源与多元互动展开的倾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比较详实的史料叙述了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两场考试的全过程.首次披露了考选第二批留美庚款生初试录取名单及复试后录取的游美肄业馆高等科学生(亦即备取生)名单.  相似文献   

12.
早在耶鲁大学读书期间,容闳的心中就已萌发科教兴国思想。毕业后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容闳科教兴国思想的第一步——幼童赴美留学计划终于实现。虽然容闳的留美教育计划中途夭折,但他提出的科教兴国思想产生的历史影响十分深远。容闳也非常重视在国内大力兴办教育,在他的影响下,广大爱国华侨纷纷回国捐资兴学,发展教育事业,有力促进了侨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的时间坐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是从何时开始的?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分期问题的进一步考察和研究,论述了把1582年利马窦来华作为中国近代科学史起点的理论原则、历史依据和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于华侨史的研究关注较晚,大约起步于民国时期。此后的研究成就体现之一是对华侨贡献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国革命与抗战、经济建设、教育建设和侨乡建设四个方面;之二是对华侨国外生存状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华侨同化、华文教育、国外待遇及政府政策四个方面。至于其中所存在的诸如研究理论、内容、史料、研究人员等方面的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一方面 ,科学技术曾推动了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另一方面 ,东欧、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没有追赶上现代科技革命潮流 ,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竞争中处于劣势 ,从而导致失败。文章认为 ,2 1世纪社会主义的命运在于同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 ,中国担负着振兴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 ,唯有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才能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前进报》是在1925年旅居前苏联的中国人所办的苏联境内第一份中文报纸,是在五卅运动的激励下,旅苏华侨要求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的言论工具.《前进报》抨击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侵略行径,坚决支持国民党的三大政策,反对国民党右派,提倡以世界革命来推翻帝国主义,向华侨介绍了苏联及其革命经验,报道了大量的中国革命消息.《前进报》在启迪华侨的革命思想、宣传中苏动态、动员华侨参加革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和汉族一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3个方面论述了历史上少数民族的科技贡献,提出应加强保护少数民族科技和工艺成果,对某些已失传而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复原,研究汉语或国际学术用语中所采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成分。调研全国习用的生活、生产及食品中少数民族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李约瑟难题Ⅱ":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成效较高,而现代科学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从"元气说"的角度看,气既是自然物质的本原,也是人类精神的本原;既具有多元性与连续性,又具有应变性与感应性。这使中国科学技术及其思维范型的适应能力、同化能力与扩展应用能力较强。同时,元气说也是现代科学的思想宝库。因此,我国应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青年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在中国的兴起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高飞先生的《近代中国青年形态研究》一书即是运用青年学理论研究中国近代青年的一部力作。该书最大特色在于以青年教育为线索 ,来凸显近代中国青年形态的演变。在研究框架和理论上 ,却又突破了青年教育史的窠臼 ,把对教育法规的文本研究转向对实际操作的探求 ,把单一的制度、运动史还原为有生气的社会史 ,对于开创近代青年形态研究不啻为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