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锳同志的《诗词曲语辞例释》,是继张相先生《诗词曲语辞汇释》之后,新出的一本解释诗词曲语的专书,颇多创见。但也有个别训释可以再斟酌,现提出两条向大家请教。拿(81页)王书释为“犹云对付,动词”,并举了六条例证。其根据除在六例中似可解通外,主要是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奈”可释为“对付、处分”,而王锳同志认为“拿”与“奈”或即一声之  相似文献   

2.
一、释“如”、“小可如” 如,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以下简称《汇释》)释同似,欠妥,实则犹于也,意则犹胜也、过也。 《单刀会》三折:“疋马单枪诛鲁肃,胜如亲父刺颜良。”胜如,胜于,胜过也。《东窗事犯》二折:“休笑我哝,我干净如你!”哝,不洁也。今温州方言犹如此。干净如你,即比你干净。同剧三折:“臣性命不若如花梢滴露,风里杨花,水上浮沤。”不若,不及也。加“如”字,其不及更有甚之。《老生儿》三折:“俺两口儿大如你爷娘。”大如,大于也。《调风月》二折:“半良身情深如你那指腹为亲妇,半贱体意重似拖麻拽布妻。”  相似文献   

3.
《诗词曲语辞汇释》是研究古俗语词有极高造诣的著作之一,作者张相先生,字献之(1877——1945),浙江杭州人。这本书自1953年问世以来,一直得到国内外的好评。朱居易先生说这本书“对研究韵文者说来,是很有价值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4.
“劝、勉、勖、励、奖”辨释李宪国这几个词都有勉励义。《说文·力部》:“劝,勉也。”《礼记·月令》:“勉诸侯”郑玄注:“勉,犹劝也。”“励”,《说文·力部》作“”,训“勉力也”。帕尔雅·广诂》:“励,劝也。”又《广言》:“励,勉也。”《集韵·上养》:“...  相似文献   

5.
本讨论了《论衡》中的“忽”、“肯”、“独”、“犹”、“正”、“坐”、“劣”等七个词。补正了《汉语大词典》漏释、晚收义项。  相似文献   

6.
张相先生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的叙言中,阐发了他探求词义的五种方法:体会声韵、辨认字形、玩绎章法、揣摩情节、比照意义。此训诂五法,既是作者训诂实践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当时训诂方法研究的理论水平。这里利用当代训诂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阐述训诂方法与训诂原则二者的区别以及区别的意义,对张相的训诂五法,从理论上逐一加以剖析,从而总结出其得与失。  相似文献   

7.
枣庄方言古语词例释(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艮gn[k] 枣庄方言中,“艮”一般作形容词,其义有二:(1)(食物)坚韧而不脆,如:“这罗卜发艮,不好吃。”(2)说话生硬,或形容其性子直,如“这人说话真艮!”“这个人真艮!”“艮”有时亦作动词,如“艮牙”,即“硌牙” 《唐韵》、《韵会》、《正韵》拼“古恨切,根去声。” 《集韵》:“胡思切,音痕,元平声。” 《论文》:“艮,很也。从匕,目,犹目相匕,不相下也”段注:“会意。‘目相匕’即目相比,谓若怒目相视也,很之意也。” 《方言》:“艮、坚也。”注:“艮、皆名石物也。” 《广雅·释诂》:“艮,坚也。” 《广雅疏证》:“《说卦》传云:‘艮为山,为小石’,皆坚之义也。今俗语犹谓物坚不可拔曰艮”。 可见,艮之本义为坚,词义引申,为说话生硬,性子直。 杨雄《太玄经》:“象艮有守,”注:“艮、难也。” 《来生债》一折:“正末云:‘他也中吃,也中穿。’磨博士做咬银子科,云:‘中吃中穿?阿哟! 艮了牙也!”  相似文献   

8.
“柆、拉、啦”三字有无源流关系,在各类语辞书中一般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以前的语文辞书,均未见“啦”字;虽释“柆”和“拉”,但释义不全,且不注释“拉”与“拉”二字的源流关系。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一般不收释“柆”字,即使个别辞书(如《汉语大字典》)收释,也仅照引大徐本《说文》有误的释义。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虽然都收释了“拉”、“啦”二字,但也不训释二字的源流关系。本文拟利用前修之说,参以拙见,试释“柆”字本义以及考证“柆、拉、啦”三字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9.
“琅当”是个叠韵联绵词。它最早见于: 《汉书·西域传上》:“阴末赴锁琅当德,杀副以下七十余人。”又《王莽传下》: “以铁锁琅当其颈。”颜师古注曰:“琅当,长锁也。” 所谓长锁,即今之铁锁链。若以此释验于传文中,则殊为不辞。清·王筠曾指出:“说长锁固不误,然铁锁琅当相连,似不可如此说之。琅当,叠韵,盖形容拘系牵曳之状。”然王氏释为形容词,亦与文意相龃龉。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云:“以铁锁琅当其颈,犹言以铁锁锁其颈。”释为动词拘锁,最切。但此释并未引起后来注家的注意,而只沿袭铁锁链之说。  相似文献   

10.
《赤魇》集包括《赤魇》《雪晴》《巧秀与冬生》《传奇不奇》四篇小说,陆续写于1945至1947年间.作为最后的湘西故事,多数论者认为这是沈从文创作的挽歌.然而与二三十年代的湘西故事对比,《赤魇》存在三个“我”的声音,即18岁的我、中年的我及30年代处于巅峰状态的我在文本中相互碰撞.这三者间的紧张构成《赤魇》集独特的审美风貌;而《赤魇》集背后的文化思考,也需从这三者间的互动中详加考虑,才庶几可以窥见其中的脉络与趋势.  相似文献   

11.
晋代杜预对“辅车”一词的错误训释流传甚广,影响至今。《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大大小小的辞书,乃至一些学校的权威教材,如王力《古代汉语》等概莫例外。作对这一错误训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辅”之本义当为绑在两辐间的直木,并指出了现行辞书中释“辅”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诗题"亚枝花"之"亚",历来释义不一。根据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与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的解释,结合元稹《使东川.亚枝红》自注,取其纵者而言,意为"低"、"俯"、"垂","亚枝"解为"垂枝"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13.
释“窈窕”     
“窈窕”,是我国古代诗文中的一个常用词。《辞通》[1]释为“①幽闲也。②有姿态也。③幽深貌。④深曲貌。”《联绵字典》[2]释为:“①幽闲也。②妖冶之貌。③深极也。④美貌。”《汉语大字典》[3]释为“①美好貌。②妖冶貌。③深远貌。”《古汉语字典》[4]...  相似文献   

14.
“乾知”出自《易·系辞上》,汉唐易学多以“知解”“知觉”释“知”,并未将“乾知”看作一词。阳明心学兴起后,浙中王门的王畿使用“良知”这一阳明学的核心概念解释“乾知”,提出“良知即乾知”这一命题。王畿此说的用意在于借助大生广生之“乾知”证明“良知”亦属实体性存在。也就是说,“良知”既是道德领域无善无恶的心性概念,同时也是具有超越性的、宇宙万物的终极实在。这一思路在阳明后学以及现代新儒家处引发了一定争论。如何界定“乾知”与“良知”的关系,折射出学者对“良知”概念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下心意” “下心意”一语此诗中有一例,焦仲卿送刘兰芝回家时于途中对她讲:“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下心意”,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下引余说同,简称“余释”)释为“低心下气”,这是以今语义释古语,非其语本义,且这样解释与焦仲卿话本意亦不合。焦仲卿不愿与刘兰芝离异,并肯定地表示“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还必相迎取”,很显然这在态度上不能算是“低心下气”,而是心地真诚,用意良苦。闻一多《诗选与校笺》(以下简称“闻笺”)谓“犹言安心”,新近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汉魏南北朝诗选注》(以下简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宋元间出现的“如积释锁”进行了探讨,分为3部分,对“释锁”的理解,对“如积”的理解,关于《如积释锁》与元裕细草问题,重点是对《如积释锁》这本书的研究以及对元裕细草可能形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宫室宫、室两词可以互训。《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郭璞认为,宫、室是“同实而两名”(见《尔雅·释宫》注)。古时候,“贵贱皆称宫室”(《尔雅·释宫》郝懿行义疏),帝王的住宅也可称室,平民的住宅也可称宫。如《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赵岐注:“巨室,大宫也。”《吕氏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二年第四期《辞书研究》上,刊登了朱方同志写的《“嵌”与“赤嵌”》的文章。文章对台湾的地名“赤崁”还是“赤嵌”的问题作了一番研究,摆出了很多确凿的资料,指出台湾无“赤崁”而只有“赤嵌”,其说甚是。文章又说:“‘墈’、‘坎’都是实有的汉字,字典里都查得到。以‘赤坎’为地名的,广东、福建沿海就有几个。‘崁’,却是个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台湾统治时五十年(1895—1945)中造出来的字,我怀疑这是日本人按照汉字的形声字构字法,自造的汉字。”  相似文献   

19.
《论语·先进》:“万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又曰“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未赢《集注云》:“如,犹或也。”朱注影响到现代许多古汉语教材以及文言虚词词赞。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P187注[15)云:“如,或者,下文‘如会同’的‘如’同,这两句是指周围六七十里和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此注有自相矛盾处,既讲“如”为“或者”,是一个表选择的连词,怎么又以表联合关系的“和”去对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呢,且释“方”为“周围”义亦有歧,是距鲁国有六七十里远的邻国,还是其…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叶的归属问题潘民中《辞源》释“叶”谓“春秋楚邑名”;释“叶县”谓“春秋为楚地”、《辞海》释“叶”谓“古邑名,在今河南叶县南,春秋楚地”。《叶县志》卷一《沿革》:“叶县春秋楚地。”《叶县地名考》曰:“叶县,春秋属楚。”将叶邑在春秋时期的归属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