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于课程文化的界定,历来侧重不同、说法不一.课程与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多是从课程是文化的载体及课程本身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两方面谈起,所以产生工具论和本体论两种课程文化观.显然,工具论课程文化观具有致命的弊端及局限,而本体论课程文化观以其体现的主体性、生命性、反思批判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等特征与品质,更适合当下的课程改革及人的生命主体的塑造.在本体论课程文化观下,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及课程评价文化都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认识悲剧,有以亚里斯多德等为代表的"认识论"和以叔本华等为代表的"主体论"的观点."文化-主体论",确立了从本体论上解读悲剧的双向视角,即从生命过程与历史进程的双向共振看悲剧的本质,从个体超越与社会制约的两极合力看悲剧的原因,从文化差异与人生态度的二面一体看悲剧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教学解读存在着工具论与本体论两种语言观。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工具论语言观在阅读教学中已经显现出了种种弊端,本体论的语言观以其语言与人的同一性关系弥合了文本的教学解读中存在的由于过于追求工具性而导致的语言与语文、与文本、与人的分离。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已经呈现出由语言工具论向语言本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刘苗苗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Z1):118-121
文章从比较教育之文化特征视角,对文化的定义及特征,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新时期比较教育文化观的发展,现存比较教育文化观的误区等方面进行了共时与历时的学理阐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是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文化观,这一文化观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实践活动中的诸多矛盾关系的反映而已。本文即从此视角出发,对文化本质进行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思考,认为文化具有主观目的性、客观实在性、社会历史性等特征,是诸种实践关系的思想结晶与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6.
文化本质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凡是超越人类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就是文化,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文化有广义文化观、中义文化观和狭义文化观之分。文化的本质是人类主体在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去适应、利用、改造客体即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同时对人心理社会自然产生影响的持续过程和相对稳定的成果。它是人与物、主体与客体、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课程理论是课程的基石和指针.在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课程理论,即工具论和目的论,人们很少从文化这个层面来讨论课程理论.本文运用"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课程文化的界定、课程文化的价值判断及课程文化的开发途径等方面,讨论和解构体育课程"文化主体"的定位,使"体育课程回归于文化",使高校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得以显现和扩张."课程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体育课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电影本体论讨论一方面从本质论视角提出电影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观点;另一方面从形式主义视角提出电影性的艺术形式本体论观点,分别从两个端点阐发电影性质或本质的本体论意义,但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因此,需要清理和辨析各自存在问题与不足,应该在属性论和构成论视角中,在电影内容与形式统一、审美意识形态性与艺术形式性统一的基础上,把握电影本体论及其电影性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原生论”“工具论”和“建构论”三种模式下族群性与文化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人类学视域下的族群建构与文化认同,认为群体认同实践整合过程突显行动者的能动行为抉择,指涉理性选择基础之上认同行为的动态、流变特征,从一般的情况来看,文化认同与族群建构之间呈现多样性的因果互构。  相似文献   

10.
汪逸芳的散文作品在主题上体现出了一个女性作家对女性意识和水文化的双重皈依.汪逸芳的女性意识从本质上说是无意识的,是其童年丧父的悲剧性生命投影的自然反映.对水文化的关注,是汪逸芳一切文学耕作最深最终的精神指向,她的文化观和她的个体生命体验是融为一体的;作为一个知性的现代知识女性,对人类文明整体进程的把握企图又使她在文化哲思中显示出寥远的历史感和相当的超验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文化创新之关键在于开发出新的最根本的人性本体与生活世界之原理,而儒学正逢其时。要创新和复兴儒学,需要深刻认识儒学之本。从中国文化之本源出发,可以引申出一个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创造理论:无极而太极的层级创化论。此亦儒学的基础及其开始。儒家的开发建立在周易哲学的创造思维与人性自觉的基础上。儒学为知本之学,亦为本体用之学。  相似文献   

12.
儒家心性论的理论旨归是天人合一,禅宗的心性论是教人顿悟成佛,天和佛分别是儒家和禅宗的最高哲学范畴,而禅宗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化佛教,其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就心性论方面说,儒家和禅宗既有不同特点又有相通之处,其最终的归宿都是指向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命本体的追求,都是通过对心性的探讨和实践,来实现生命的和谐与自由。  相似文献   

13.
从领域本体的结构和元素等层次,研究多粒度本体整合方法,开发出面向同一领域的本体整合工具系统.以两个电子类领域本体作为整合案例,分析OWL文件结构特征,抽取本体的主要信息以树型结构进行表示,通过元素层次和结构层次相结合的映射方法,同时采用相似度计算模型并借助本体词典Wordnet和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对领域本体进行整合操作,结果不仅实现了基于元素级层次的处理,而且实现了其语义层次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论争的焦点集中在本体论问题上。实践美学本体论固有其缺陷,但其功绩亦难以全盘否定;生命美学抓住实践美学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后,试图作一次美学理论的全面革新。但将立论基点从实践移到生命这一更具宽泛性和不确定性的范畴上,却只能视其为一次迂回。本认为,这次论争应尽快从对抗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时间本体缺少基本本体理论依据的缺陷,在分析了时间本体中的概念的公理后,提出了基于"角色"和"关系"构建时间本体的思想,明确区分出了角色概念,解决了潜在的语义混乱的问题.并用本体构建工具Hozo实现了时间本体,为语义网中网页的时间内容和网络服务的时间属性的表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将本体思想引入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进程动态地呈现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在描述个性化协同学习环境和本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构建了计算机学科领域本体核心分层结构,并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建立了课程本体模型,为个性化协同学习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人们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体悟莫不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过程,这是哲学自古代、近代至现代的三步曲。学者们对于法律文化的研究,在认识序次和认识深度上也大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文章拟从法哲学的角度,阐释笔者对作为“人的法的生活样式和生活价值”的法律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方法以《道德经》为例,应用文献材料分析解析方法,探究《道德经》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相互影响以及对于人们的启示。结果《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华武术的集大成者———太极拳自然会受到《道德经》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舍己从人之悟,天人合一之悟,静笃观复之悟及有无与耗散之悟四个方面阐述了《道德经》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结论道家思想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而太极拳的养生修行实践又正好印证了舍己从人、天人合一、静笃观复、有无与耗散等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