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现在,西方的文学思潮如烟花般在人们的视野中绽放,让人目不暇接。从浪漫主义传统中走出来的唯美主义也在文学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而戈蒂耶是继法国哲学家库辛以后,第一个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身体力行,积极付诸实践的人。在戈蒂耶的诗歌中,我们能发掘出典型的唯美主义的特点。并且,他在诗歌中所运用的如雕玉般细腻的创作手法及其表现出的震撼的感官效果,把唯美主义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新浪漫主义"是创造社文学探索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从尼采、弗洛伊德的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等三个方面将创造社对"新浪漫主义"的译介和尝试进行了梳理.创造社的"新浪漫主义"是该社同仁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文化思潮移植嫁接到中国本土的结果,由于背负着沉重的时代情和缺乏坚实的工业依托,表现出不纯粹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3.
《梅雨之夕》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有着与主流文学不同的特质:全篇采用意识流手法,运用精神分析,传达出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下的焦虑,表现出现代文学所具有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创作实践上,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的作品也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作品对中国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美学观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审美客体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它必须保持"受观"的特质,通过对<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一旦"受观性"丧失,则审美客体的"美"便削弱直至消失.同时通过对"受观物"之特性的分析可以溯清王尔德审美艺术观重要的一环,即"美"在于艺术性和无功利性的"受观".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中表现出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态度既跟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同时也受到王尔德自身经历以及西方传统悲剧思想的影响。这种悲观色彩具有因悲而美的唯美主义特质,在对黑暗现实拷问的同时,也显露出作者意图超越现实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唯美主义思潮自传入中国后,不仅在文坛留下深刻印记,更在都市日常生活领域有着广泛的传播。中国的唯美文人们用衣饰服装等塑造自我的唯美主义形象,通过书籍的装帧和插画传达自我的唯美主义体验,在电影与画报中表现审美和享乐主义的态度,张竞生更是试图用唯美主义来改造社会生活。这些日常生活领域的唯美主义实践,不仅扩大了这一艺术思潮的影响,而且也反映出唯美主义和都市文化之间难以割舍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黄伟琳 《科技咨询导报》2013,(35):239-239,241
浪漫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富于主观色彩,回归自然,这一切都在南国楚服及其装饰手法中强烈地反映出来。楚服的浪漫主义特质源于楚人崇尚自然,锐意创新的民族精神和巫道骚一体的审美关照方式。通过装饰手法解读楚服的浪漫主义特质,在民族文化传统的雪泥鸿爪中,可以寻觅到浪漫主义的新脚注,开拓新的设计思维,并让设计在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中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9.
法国作家扬·盖菲雷克的<野蛮的婚礼>把西方当代的著名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入文学创作中,对作品主人公的"无意识","俄底普斯恋母情结","梦"以及病态心理进行心理学分析,用艺术形象诠释了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也展示了一幕病态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10.
郑鑫  陈宇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20(4):99-102,106
漆艺是传统与现代、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绿色环保、经久耐用的特质,独特的审美与文化传承效应,使漆艺在现代室内环境装饰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漆艺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作为环保装饰材料直接髹饰"和"漆艺作品陈设"两种途径来实现的,能起到平衡、点睛室内环境,隔断、装饰室内空间,烘托、调节室内氛围等效用。  相似文献   

11.
《八骏图》是沈从文1935年创作的一篇小说,在这篇作品中沈从文很好的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对人性的丑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本文旨在分析精神分析学在小说中的体现,以及小说的其他一些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2.
沈从和张爱玲的小说在现代学史上独树一帜,其作品所表现的核心内容都是人性,所不同的是,前表现人性的美与善,后表现人性的丑与恶,且都把这些人性的表现推向了极致。本从作的出身,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方面入手,探讨沈从和张爱玲的作品在表现内容上的异同,从而揭示学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3.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曾大胆直言"为艺术而艺术",倡导艺术无道德、唯形式至上的艺术追求。其作品在唯美的表象之下,蕴藏着深刻的道德忧思。本文以王尔德小说、戏剧和童话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为切入点,旨在探究王尔德唯美主义旗帜下的道德回归和重建。  相似文献   

14.
在创作实践上,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的作品也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作品对中国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某种意义层面上,视政治、道德等社会功利目的如魔鬼,惟恐避之而不及的唯美主义者们其前身就是唾弃"纯美"、"纯艺术"而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功利主义者。仅举王尔德为例,在他的童话作品《快乐王子集》中,就可以明显发现"文艺功利主义"思想的痕迹:现实主义的取材,个人道德臧否观点的介入,形式美在内容美前的逊位……无不隐含于他的作品中。两种文艺思想的冲突,唯美主义者的痛苦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柳宗元律诗作品"峭"之语感特征的成因做了发掘。认为诗人自身的某种性格特质或心境或外在环境的影响在律诗的写作里绝不是决定其作品特征的仅有要素。在这种特殊诗体的写作里,诗人唯有获得这一诗体艺术的表现自觉和相应的驾驭能力,才有可能让自己内在性情里某种特质与诗语表现之间达成相对的默契。而柳宗元受"苦吟派"影响下形成的情景搭配的出新能力恰恰是形成柳诗之"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早期写的有关"爱"与"美"的小说价值在评论界早已认可,但从艺术的直觉性来分析其早期小说却寥寥无几.其实王统照在早期凭着自己一时的直觉,所写的这些珍贵的作品,从西方理论家"直觉"的角度来分析,有着独特的价值所在,这就是小说所具有的审美情愫和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阐释,认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婛、塔贝和叙事者“我”依次是作者本我、超我和自我的再现。  相似文献   

19.
屈原作品表现出了诗人强烈的人格意识。屈原生活在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最为频繁活跃的战国中后期,从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圣贤意识、历史意识等思想意识可以明显地看到南北文化的精神特质在屈原身上的体现,战国"士"文化精神以及血缘、家族、宗法观念对屈原人格意识的生成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20.
在其生命大书《无名书》中,无名氏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融合西方和印度文化的精华,构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化;以这样的文化建构,来阐释人类的"天命",解决生命的终极追问。这种对超历史的生命永恒价值的追寻,使得无名氏作品的浪漫精神和20年代的崇尚激情的浪漫精神产生了质的区别,我称之为"神圣浪漫主义"。这样的神圣浪漫主义精神特质使得《无名书》超出了一般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了广博而深远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