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考虑各种碰撞过程对氦原子单电离三重微分截面的影响,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和共面等能几何条件下,电子碰撞He(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同时给出了直接碰撞过程、交换碰撞过程以及干涉效应对三重微分截面的贡献.结果表明,三种碰撞过程对He(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以入射能量为64.6eV、能量均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He原子电子碰撞电离过程为例 ,分析低能(e,2e)反应中的碰撞机制和交换效应 ,在回顾了中高入射能量下两种传统的碰撞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碰撞机制 ,从而成功地解释了三重微分截面的结构 ,特别是binary 峰和recoil峰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了He原子(e,2e)过程中剩余电子对核的有效屏蔽之后,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入射能为40eV时,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入射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结果表明:得到的理论曲线更接近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了He原子(e,2e)过程中,剩余电子对核的有效屏蔽之后,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入射能为40eV时,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入射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结果表明:该文得到的理论曲线更接近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考虑初道屏蔽效应,研究了低能电子碰撞H(e,2e)的反应过程.计算了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能量为27.2 eV的入射电子碰撞H(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将其计算结果与3C、DS3C和CDS3C模型所得结果及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DS3C模型能对上述碰撞过程成功描述,改善了与实验结果的符合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用修正后的BBK理论研究了共面等能几何条件下,电子入射离化氢原子三重微分截面的结构,讨论了低能(e,2e)反应中的Rutherford散射效应,揭示了(e,2e)反应中初通道相互作用强度是怎样随入射能的增加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标准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和修正后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Xe 4d轨道(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散射电子能量为1 000 eV,敲出电子能量为100 eV,散射电子角度分别固定在2°和8°.理论计算与Avaldi等人的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发现两出射电子之间的后碰撞相互作用很弱,考虑极化效应会造成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产生很大差别,同时,散射电子和束缚电子之间的交换作用在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虑初态He原子电子间的关联效应和末态出射电子与剩余束缚电子间的关联效应,计算和分析了在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能量为5500 eV的入射电子碰撞He原子电离激发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将计算结果与Dupre等人的实验数据及其它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能够定性地描述反应的过程,且初态He原子电子间的关联对TDCS的影响较弱,而末态出射电子与剩余束缚电子间的关联对TDCS的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9.
利用BBK模型对电子碰撞电离H(2s)过程进行理论研究,计算了对称和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的三重微分截面。除将部分结果与现有理论进行比较外,首次给出了入射能量为150eV共面不对称条件下的三重微分截面和H原子2s态的电子动量谱,从而为实验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初道屏蔽效应,计算了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碰撞He(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并与BBK模型计算结果、DS3C模型计算结果、已有的CCC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做了比较.表明,考虑初道的屏蔽效应成功地修正了BBK模型和DS3C模型,改善了与实验结果的符合程度.  相似文献   

11.
考虑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效应,计算了入射能量为5599eV时,敲出电子等能分享几何安排下的He(e,3e)反应的五重微分截面,并比较采用各种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下的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效应对He(e,3e)反应的五重微分截面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BBK模型对电子碰撞电离H过程进行理论研究,计算了对称和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的三重微分截面。除将部分结果与现有理论进行比较外,首镒给出了入射能量为150eV共面不对称条件下的三重微分截面和H原子2s态的电子动量谱,从而为实验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动力学和结构学两方面简单介绍了(e,2e)反应研究的意义及进展,并对(e,2e)谱仪的发展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将极化效应引入畸变波玻恩近似(DWBA)方法中, 得到修正的DWBA理论. 计算共面非对称动力学条件下, Ar原子2p壳层的三重微分截面, 结果表明, 极化效应在Ar(2p)电离过程中作用较大.   相似文献   

15.
基于CDS3C模型,研究了低能电子碰撞H(e,2e)反应过程.计算了能量为54.4eV的人射电子碰撞H(e,2e)反应的TDCS,将其计算结果与3C、DS3C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在碰撞过程中初通道存在一不可忽略的库仑场.  相似文献   

16.
电子碰撞Li+离子(e,2e)反应微分截面中的干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修正BBK理论,计算了能量为145.6eV的入射电子碰撞Li (1s),(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讨论了交换,关联与干涉效应及入射道库仑场对TDCS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e,2e)动力学实验装置,在不对称几何条件下,且入射电子能量相同时(E0=340eV),通过改变动量转移的大小,研究三重微分截面角关联曲线对称性的破坏.实验结果表明,当动量转移较大时,实验获得的三重微分截面角关联曲线峰位与动量转移(K)位置更接近,表明动量转移(K)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制约着三重微分截面角关联曲线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邹波蓉 《科技信息》2010,(4):129-130
考虑出射道三粒子之间的动力学屏蔽(DS)效应(简称DS3C模型),用DS3C理论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垂直于动量转移平面(即垂直于平面)几何条件下,入射能量为102eV电子碰撞He原子单电离的完全微分截面(FDCS),将计算结果与绝对实验数据及3C、DWB1-CM、DWB2-CM等模型的理论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S3C能够较好地定性描述垂直于平面的碰撞结果。说明入射电子能量较低时,对于非共面几何条件下的碰撞,出射道不仅要考虑核与电子、电子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也不能忽略出射粒子间的动力学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19.
讨论和比较了用不同理论方法导出卢瑟福散射公式;分析了低能电子入射单电离氦原子(e,2e)反应中的卢瑟福散射;尤其是通过卢瑟福公式给出了有效核电荷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不共面对称条件下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入射能E0=64.6eV,不共面对称等能条件下电子入射离化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所得结果与实验进行比较,符合较好.指出:对3C波函数进行索末菲参量的修正是成功的,这一修正使得BBK模型也能对不共面对称等能条件下的低能(e,2e)过程给出很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