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论人在现代社会的贬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化的社会,普遍的物化贬损了人的尊严,人成了商品和器物性的存在,人的精神维度日渐衰弱;普遍的异化使人沦为客体性的存在。人的生命在现代社会发生了贬值。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贵刊上期刊载的《美国式正当防卫》一文写得非常深刻和精彩,美国的自我防卫,代表着美国的精神,只有一个高度尊重个体的国度才能孕育出这样的精神。在我们的生命和尊严面临威胁和挑衅时,为什么被逼到墙角、面临生命威胁时才能享有自卫权?对此美国人的回答是:尊严同生命一样重要!捍卫荣誉和尊严同样享有自卫权,因为没有尊严的生命是卑微的,只有拥有尊严的生命才能创造出一个伟大的国度和伟大的文明!邓玉娇所面临的挑衅并不危及生命,但是荣誉、尊严、人格却被无情地践踏,如果所有中国人面临这样的威胁时都只是一味忍让,那么这个民族将是没有希望的!太原读者高锐(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3.
读者圆桌     
《世界博览》2009,(15):3-3
贵刊上期刊载的《美国式正当防卫》一文写得非常深刻和精彩,美国的自我防卫,代表着美国的精神,只有一个高度尊重个体的国度才能孕育出这样的精神。在我们的生命和尊严面临威胁和挑衅时,为什么被逼到墙角,面临生命威胁时才能享有自卫权?对此美国人的回答是:尊严同生命一样重要!捍卫荣誉和尊严同样享有自卫权,因为没有尊严的生命是卑傲的.只有拥有尊严的生命才能创造出一个伟大的国度和伟大的文明!  相似文献   

4.
认为孙惠芬的小说《生死十日谈》的意义是在心理学的荒芜之处探寻心灵,为每个乡村个体生命寻找存在的理由,真诚地呈现了乡村个体的精神空间。作家用独特的视角和温暖的讲述为乡村个体生命代言,为每个自杀的当事人及其亲属写下各自的故事,呈现了乡村人的尊严、活法和信仰。甚至可以说,是孙惠芬的书写让世人知道他们曾经存在过。这是孙惠芬作为一个作家对生命和尊严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生存困境、精神奴役和生命悲歌三方面论述萧红小说的女性书写,分析萧红小说表现出的生命悲剧意识。萧红对女性生命存在的深层思考,在今天仍有普遍意义,促动着我们对于女性人生价值的反思,对人间温暖和生命尊严的渴求。只有女性的真正解放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美学应该关注人的存在 ,人的生存状况 ,美不过是人追求超越肉体自然生存状态的一种精神标识 ,美学只不过是对人的精神存在方式的一种诗性表达。美学是人的诗学。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德育对生命的本质关注。它不仅体现德育使命对主体当下生活世界的人文关怀精神,而且在哲学视角,也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在价值世界的确立中实现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美学应该关注人的存在,人的生存状况,美不过是人追求超越肉体自然生存状态的一种精神标识,美学只不过是对人的精神存在方式的一种诗性表达.美学是人的诗学.  相似文献   

9.
道德内化和人的主体性相辅相成。人的主体性的确立是道德内化的前提条件,是道德内化的原动力,人的主体性决定道德内化机制的动作效果。而人的主体性又在道德内化中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主体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主体能力的不断扩大,主体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道德内化进一步弘扬了人的主体性,维护了人的尊严和权利,使人们更加自由、平等,更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刘福政 《科技信息》2007,(13):50-51
张爱玲的小说中,作者不仅将宗法社会男性“伟岸”正统的肉体之身描述成发育不全、肢体残疾的身体障碍,贬抑为没有生命意义的行尸走肉,而且还将宗法社会赋予男性正统的精神身份贬斥为狂嫖滥赌、昏聩丑陋、猥琐无能的精神残废。作者通过对男性外貌、形体动作、语言等的怪异书写,鲜活的刻画出了一批丑陋、委顿、可笑、粗鄙、庸俗、浮浪的男性形象,张扬着作家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白先勇与西方人道主义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其中朴素的人本主义观念直接形成了他以人为核心构筑自己艺术世界的文学观,存在主义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涵使其在创作中执著于对人的生存形态的关注和思考,并由此体现出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使其创作始终流注着一股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也使其小说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具有民族的传统色质。  相似文献   

12.
身体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包括了维护身体形式上和实质上的完整性和有限制自由支配身体的排他性权利。对于胎儿已戚人形的身体,应由其出生后获得权利能力的自然人来追溯行使身体权;对‘于尸体则认为是身体权客体的延续利益,不应再尊有身体权。对于侵害身体权的赔偿应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财产损害赔偿为辅,以达到维护民亨主体人格尊严,保障其人格利益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生命观是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知,是人对其对生命过程、生命存在、生命关系及生命意义等问题的思考。本文关注的永宁纳人经由人、家和万物的生命“体认”,形成其生命观念。对生命的认知所形成的观念又“体现”、践行于日常生活,形成纳人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而在现代旅游的背景下,纳人以其身体策略来对抗“凝视”的权力,是其能动的生命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祁太秧歌是山西晋中一带民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小戏,其中许多关于描述婚姻家庭冲突的剧目,结合乡土社会民众生活史,可以发现其内容蕴含着底层社会女性对于男权的勇敢反抗以及对幸福婚姻的追求,传达着女性尊严的话语权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人本主义关照.  相似文献   

15.
“游”作为一种生命动势和审美的节律呈现,体现着中国古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中国美学之“游”带有身体之游和精神之游的双重体验特征,既是精神的,更是身心共融的.生态思想关注人的生存,直指当代境遇下生命的存在关系,它与“游”性体验共同体现着生命的自由构建.同时,“游”性体验所蕴含的本性解放与整体观念,以及它所塑造的理想人格和呈现的大爱之境都体现着深层的生态意蕴.  相似文献   

16.
冯烨 《科技导报(北京)》2020,38(15):101-110
 采用高新医疗科技实施的微创整形美容及相关"微整形",须在一定的伦理向度内健康运行。保障并促进求美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拥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安全性,是微整形首要遵循的奠基性伦理规约;维护和提高求美者的生命尊严和社会尊严的人道尊严性,是微整形应实现的目标伦理规约;良好的社会规范性是微整形公正、民主、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伦理规约。三大伦理规约协同遏制微整形种种伦理风险和失范现象的产生,促进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好地惠益求美者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劳动尊严是《法哲学原理》尊严观的核心思想。在劳动尊严的前提下,黑格尔讨论了劳动尊严与人类尊严、等级尊严及个人尊严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劳动尊严原则与现实的矛盾。但是,他把直接自然的物质需要和物质生产劳动意识化了,把劳动的尊严稀释为理智反思和自由意志的尊严,他的劳动尊严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体育发展的新特点及相关的体育道德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人类生活将会呈现出不同于工业社会的国际化、个人化、无体力劳动化等5个特征,从而使以人为主体的体育活动也在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等方面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这也带来了相关的体育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