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奂《诗毛氏传疏》是清代《诗经》学研究的代表作,其主旨为探明《毛诗》古义,尤其擅于考证《诗》中之礼。陈奂精通礼学,在注《诗》时经常对郑玄等前儒礼说进行驳正,对《仪礼》仪节进行考证,并根据《毛诗》对先秦逸礼进行发掘。他在疏中提出了诸多礼学观点,如《诗》可以补礼之阙、春秋有变礼、礼尚养老等。其解礼的总体特点一是重视文字训诂,二是擅于以经解经。  相似文献   

2.
在解说《诗经.国风》诗旨方面,魏源《诗古微》颇具新颖独到之处:一是注重《诗经》诗篇本意的探讨,否定《毛诗》美刺说,大胆解说爱情诗,有助于恢复《诗经》的文学审美;其次,魏源论诗注重地理风俗视角,但没有停留在泛论层面,而是和具体诗篇的诗旨分析密切相连;同时,魏源没有古今汉宋的门户之见,在吸收《毛诗》合理因素的同时,大胆采用三家诗说,广泛吸收宋儒诗说,可谓融贯群言,兼采各家诗说。  相似文献   

3.
《律吕正声》梳理了《尚书》《礼记》《乐记》《毛诗》等儒家经典关于乐舞的记载,采纳了韩邦奇的乐舞思想,系统地记述了先秦至明代的乐舞文化。本文旨在通过对《律吕正声》中乐舞的剖析,进一步阐释我国古代雅乐舞中蕴含的"人道"、"政道"和"阴阳变易之道"。  相似文献   

4.
《毛诗正义》是《诗经》学史上的精典,汉学《诗经》解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韩宏韬博士的《〈毛诗正义〉研究)》又将《诗经》学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毛诗正义〉研究》围绕着《毛诗正义》的本质和特征,以问题组织章节,并立足文献,将问题置于经学史、文学史和初唐时代的背景中进行考察;考索了《毛诗正义》的作者和分工问题、体例问题、经学成就、文学思想等,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和富有创意的新说。  相似文献   

5.
《毛诗谱》三卷久佚,幸赖唐孔颖达采其文字部分入《毛诗正义》,故《毛诗谱》文字部分得以留存至今。近年,郑玄的《毛诗笺》、"三礼注"之注释语言作为研究汉末语言的重要语料逐渐为学界重视,并已经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但《毛诗谱》文字部分的语言研究论文尚付阙如。笔者近读《谱》文,发现其诸多复音词颇可补《汉语大词典》词条、义项之阙漏与书证不足、偏晚之弊,遂以札记形式条陈于后,以窥其语料价值之一斑。  相似文献   

6.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刘操南1、绪言《毛诗·周南·关雎》是列入《诗》305篇中的第一篇,也是“周南”和“风”的第一篇。它和“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和“颂”的第一篇《清庙》,古称“四始”。这样的编次,司马迁曾说是...  相似文献   

7.
《乐记》是七十子后学公孙尼子关于《诗》乐的论著。公孙尼子几乎完全忽略了诗乐的娱悦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全副精神所关注的是诗乐的道德意义。故而提出了“音与政通”“乐以象德”的《诗》乐理论,以《雅》《颂》之创制,旨在节制人情,导引人心,使社会秩序化、道德化,并对《风》《雅》《颂》的音乐形象与道德内涵作了描述。反映了战国儒家学派中兴起的以道德教化拯救颓世的思想潮流。同时《乐记》也披露了关于《诗经》音乐形态的信息与不同于《毛诗》的《诗经》传本信息。  相似文献   

8.
袁燮的《絜斋毛诗经筵讲义》解读《诗经》颇有特点,这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受众意识。袁燮给皇帝讲解《诗经》,是要尽可能地启沃国君。他讲解《诗经》都是采用三段式的结构,语言简洁明了,并采信《诗序》与古注。  相似文献   

9.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10.
朱熹对《诗经》的阐释继承了经学阐释中章句训诂的方法,但更为主要的是从身心上著切体认,发明义理,对《诗》采用心性体悟为主的心理解释方法,于此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采用了诗学鉴赏的方法,形成了以理学心理解释为主的,带有经学、文学方法在内的阐释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11.
谢建忠教授的大作《〈毛诗〉及其经学阐释对唐诗的影响研究》由巴蜀书社出版了(2007年12月版,34万字,责任编辑谢艺波)。这是一本研究《诗经》经义和唐代诗学的著作,也是一本功底扎实、理论深厚,充满创造精神的优秀的学术著作,将中国传统诗学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芦珊珊 《科技信息》2013,(16):167-167
托马斯·纳什的《春》以其语音美而著称。本文就其语音衔接手法作以分析,通过解读诗的语音格式来品味诗的内在美,并简要阐释诗歌表现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并浅析汉语格律诗的特点与其比较。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周代的作品。秦始皇焚书时,《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也遭到毁灭。汉初人根据口头讽诵,又把这部伟大作品用文字记录下来。但由于师传的不同、语言的时代差距和记忆的差错,很多地方用的只是同音字。当时流传的有《鲁诗》、《齐诗》、《韩诗》三种本子,合称为《三家诗》。它们的文字和说解互有出入。西汉中期,又有《毛诗》传世,《三家诗》便逐渐先后湮灭。所以《诗经》中出现大量的假借字是不  相似文献   

14.
《诗集传》是宋代诗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在宋代疑古风气影响下形成的,一方面反映了朱熹尊儒尚理的观念,另一方面体现了朱熹新的解《诗》方法,即"以诗解诗"。在尊儒传统、疑古风气以及朱熹自身读诗体会的影响下,《诗集传》对爱情诗的解读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一是与《毛诗序》相同,解为文王后妃之德或美刺诗;二是从诗本身出发,体味诗意,但又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把男女爱情诗解为"淫奔之诗";三是还原诗本意,肯定男女情思,不做过多的理学阐释。朱熹对爱情诗多变的态度也反映了朱熹本人思想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5.
"疏不破注"仅仅是经学注疏的一般原则。《毛诗正义》对《毛传》《郑笺》常有违逆,一切以实际需要为目的,学派观念并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6.
朱熹倾四十年之力而著的《诗集传》,是《诗经》研究史上第三座高峰,通行宋之后八百余年。朱熹以理学为指导,在义理解诗的基础上,尊重诗文本身,将义理与诗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阐释实践,是其诗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以往对《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以论《诗》、解《诗》材料为基本素材。而有关《诗》的编纂、传习、应用情况的记述,由于其主旨都不在于思想的阐发,因而多被作为辅助性材料来使用。在这种认识下,先秦时期可供思想研究的《诗》学材料十分有限。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赋《诗》、引《诗》的记载中分析、把握用《诗》者对《诗》的理解。此外,《诗》学思想的表达也并不局限于对《诗》的理解。引《诗》可以作为一种思想的纽带,将引《诗》所佐证的思想观念联结在一起,并由此组织起一个自由的《诗》学义理空间。引《诗》条目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独立的篇章中自由地表达其对社会秩序与价值的见解。这构成了《诗》学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南宋"甬上四先生"除沈焕外,都有自己的解《诗》之作。舒瞞所作《诗经》文献已佚。袁燮、杨简的《诗经》文献是他们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各自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载体。通过对《诗经》的解读,"甬上四先生"阐发了独特的思想,将《诗经》研究与心学阐释绾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1,论欧梅唱和诗的创作动机/吴大顺//学术论坛1期/S/OCI04032,《毛诗谱》的流传及其学术思想/郭树芹//社会科学研究1期//SOCI0403S13、情韵幽致一唱三叹:欧阳修《戏答元珍》解读/周蓬华//邢台学院学报1期/S/OCI0403S14、论欧阳修《新五代史》的编纂特点/宋馥香,王海燕//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期/S/OCI04045、论欧阳修《诗本义》的文学思想/谭德兴//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期/S/OCI04056、醉翁亭文化初论/裘新江//滁州师专学报1期/S/OCI04077、士子友谊与唱和诗:论欧梅唱和诗对元白唱和诗的继承与超越/吴大顺//怀化学院学报1期/…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首具有典范意义的现代抒情哲理诗,郑敏的《金黄的稻束》为读者提供了多条进入其知性世界的路径。通过对作品核心意象的理性梳理,在充分肯定其"情性"与"智性"高度和谐的特点基础上,分别从"苦难""静默"和"疲倦"三个角度切入,用以阐释通向《金黄的稻束》所指涉的知性王国的多种可能,意在说明这是一首可以以多棱镜的样式观照到生命永恒意味的成功的现代抒情哲理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