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Al2O3负载Mn-Fe-K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技术研究了水中2,4-D、甲草胺和对硝基甲苯三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能。探讨了溶液pH值、不同臭氧投加量、催化剂用量、叔丁醇以及混合体系对有机物去除效能的影响。在同等实验条件下,催化臭氧氧化对2,4-D、甲草胺和对硝基甲苯的去除率分别为48.9%、64.0%和80.8%。随着温度、pH值(<9)、催化剂量的增加,2,4-D、甲草胺和对硝基甲苯的去除率均随着增大,但当pH值>9时,去除率随着pH值升高而有所减小。加入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后各去除率均降低,表明其催化臭氧氧化过程均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混合体系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硝基苯为目标反应物,对臭氧/分子筛氧化和单独臭氧氧化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与单独的臭氧化相比,臭氧/分子筛氧化工艺可以提高水中硝基苯的降解效果.在该实验条件下,单独臭氧氧化和臭氧/分子筛氧化对硝基苯的去除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pH值的升高越来越大;此外还考察了微波对臭氧/分子筛体系降解水中微量硝基苯的作用,结果表明微波具有明显协同臭氧/分子筛体系催化降解硝基苯的作用,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人工合成的硅酸铁促进臭氧氧化去除污染物的催化性能,采用静态实验考察硅酸铁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目标污染物的效能和催化剂作用机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铁催化剂,利用FT-IR、N2吸附/脱附以及表面零电荷点(p HPZC)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选取阿特拉津和硝基苯作为去除的目标污染物,通过改变臭氧投加量、催化剂投加量、不同p H值等实验条件考察催化剂对目标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当臭氧投加量和催化剂投加量分别为1.2和700 mg·L-1时,阿特拉津和硝基苯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7.4%和34.5%,硅酸铁存在下的臭氧分解速率常数是臭氧自分解速率常数的2.1倍,且硅酸铁在中性条件下对臭氧的促分解作用最明显;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和重碳酸盐对催化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催化臭氧氧化过程中铁离子溶出和硅酸铁在不同的p H条件下溶液残留的Fe3+均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硅酸铁催化剂的存在可有效促进臭氧的分解,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硅酸铁催化臭氧氧化过程主要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催化臭氧氧化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氧化效果,以FeOOH、MgO和CeO2为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滤后水中有机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可以明显地降低滤后水的UV254,但对滤后水的DOC降低并不明显,O3/FeOOH可以明显地提高对滤后水DOC的去除效果;O3与O3/CeO2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滤后水UV254和DOC的去除.单独臭氧氧化与臭氧催化氧化联用或是不同催化性质的催化剂之间的联用技术将是今后臭氧深度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臭氧/蜂窝陶瓷为催化氧化体系,研究了其催化氧化降解水中内分泌干扰物二苯甲酮的效能,并通过研究叔丁醇对催化反应体系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间接的推断了催化反应机理。探讨了该体系蜂窝陶瓷用量、温度、PH值、不同碳酸盐碱度和腐殖酸浓度以及催化剂多次使用,发现蜂窝陶瓷对臭氧氧化水中二苯甲酮具有明显的催化活性。该体系在本实验条件下,10分钟内,催化氧化二苯甲酮的去除率为64%,比单独臭氧氧化提高了19.3%。这种催化作用遵循羟基自由基途径。实验中发现低碱度和低浓度腐殖酸更有利于二苯甲酮的氧化去除。蜂窝陶瓷连续使用30次,其催化活性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室制备的纳米CuO为催化剂,对水中痕量的对硝基氯苯(pCNB)进行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效能研究。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溶液pH值、臭氧进气浓度以及叔丁醇等因素对有机物去除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米CuO对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的pCNB具有明显的催化效果,12min内,催化臭氧氧化对pCNB的去除率比单独臭氧氧化提高了28%。随着催化剂用量、pH值(3~11)和臭氧进气浓度的增加,pCNB去除率均增大。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的加入使pCNB去除率明显降低,证明在纳米CuO催化臭氧化过程中pCNB的降解主要是由于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负载于不同载体上的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臭氧化工艺,研究了催化臭氧化松花江水过程中有机物的去除与变化。经GC-MS检测,松花江原水中含有50种有机物,大部分为酯类。经单独臭氧氧化之后,水中仍剩余36种有机物,单独臭氧化对有机物总峰面积的去除率为23.5%。纳米二氧化钛催化臭氧化工艺能够大幅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特别是对酸和酯类物质的去除。二氧化钛的催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载体的影响,用沸石作载体时的催化臭氧化效果要优于用硅胶和陶粒作载体。以二氧化钛/沸石为催化剂时,催化臭氧化处理后水中仅残留20种有机物,对有机物总峰面积的去除率也高达62.5%。  相似文献   

8.
以阳离子蓝X-BL废水为目标污染物,考察臭氧流速、初始pH、Mo-Zn-Al-O催化剂投加量对臭氧催化氧化降解阳离子蓝X-BL脱色率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抑制实验初步探讨了臭氧催化氧化降解阳离子蓝X-BL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臭氧流速为200mL/min,pH为3,催化剂浓度为0.5g/L时,反应10min后阳离子蓝X-BL脱色率达到99.7%,TOC去除率达到65.1%;反应过程中臭氧在表面吸附后与表面的活性位进行反应,电子从Mo(IV)转移到臭氧,使臭氧分解产生大量单线态氧1 O2,从而氧化降解阳离子蓝X-BL.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原理,阐述了提高TiO2光催化氧化活性的一些途径,指出了TiO2光催化氧化的研究现状,如固定相光催化氧化的进展,纳米TiO2的制备、表征及应用,TiO2光催化氧化对处理有机污染物的作用以及TiO2光催化氧化的动力学研究,并指出了今后光催化氧化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蛰,可以预见光催化氧化将成为新型有效的水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文中将过氧化氢和蜂窝陶瓷作为联合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微量硝基苯,研究了过氧化氢和蜂窝陶瓷联用对臭氧化反应的催化效能,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溶液pH值、碱度对硝基苯氧化效率的影响规律,发现蜂窝陶瓷使用30次后的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涟水湘潭段水质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Thomas模型描述有机物降解规律;在重金属迁移模型中,考虑了流量、悬浮物含量和酸碱度的影响;并运用梯度法对二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优化估值。经检验表明,模型具有适当精度。  相似文献   

12.
染料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用GC/MS联用仪对染料废水进行分离,定性的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阐述了电化学还原一种和絮凝-生物氧化处理对染料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检测结果证明:电化学还原-中和絮凝-生物氧化处理对染料废水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为90%以上,97%的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相似文献   

13.
负载于普通载玻片的纳米二氧化钛/普通二氧化钛被用于处理甲基红模拟染料废水,实验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的二氧化钛,浓度为10~20mg/L的甲基红溶液中,放置3片纳米TiO2负载量为1.0mg/cm^2的载玻片,每150mL溶液中加入3—5mL ClO2和H2O2,紫外光照60min后,甲基红溶液脱色率达到99.2%.  相似文献   

14.
选取煤炭、石油、天然气3种呼和浩特市主要能源与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呼和浩特市能源消费量与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炭对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最显著,对氮氧化物的影响次之,对烟尘排放量的影响最小;石油和天然气用量对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较大,对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的影响较小.可见,呼和浩特市可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湘江湘潭段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种有机物配制成低浓度水溶液模拟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水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XAD-2树脂富集、二氯甲烷洗脱、K-D浓缩器浓缩与高灵敏度GC-MS联用仪检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湘江湘潭段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系统分析,共检出83种有机物并对其中45种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常温条件下,钢铁的表面形成黑膜.其发黑液的配方是二氧化硒、无机铜盐、醇类化合物和有机酸.应用时只需将金属浸人发黑液中,即可得到满意的表面质量.这种发黑方法将会随着节约能源要求的提高而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饮用水处理系统中活性炭柱上获得六株细菌(编号为菌株1#-6#)的活性和降解有机污染物效能.采用微电极呼吸速率法研究细菌的呼吸活性.结果表明,2#,3#和5#三株细菌在所有实验检测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呼吸活性;降解预氧化松花江原水中有机物静态实验表明,六株细菌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大不相同,其中2#,3#和5#三株细菌的COD<,Mn>去除率为34.72%-43.72%,TOC去除率为46.24%-57.79%,体现出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底物降解能力,即具有更强的代谢活性.此外,研究结果也证实了通过微电极呼吸速率测定法筛选活性菌株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用XPS研究了纯铜和纯铁在室温和300℃被空气氧化时的表面氧化产物及其在真空中加热时的热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它们的室温表面氧化物(Cu2O和Fe2O3以及二价铜比合物)在真空中300~350℃加热时可还原成金属,而高温(300℃)表面氧化物Cu2O和Fe2O3在同样的真空加热时则不能还原成金属,高温CuO只能还原成Cu2O.本文认为在"二维表面"内室温氧化物的热力学性质可以不同于本体氧化物.  相似文献   

19.
湘江长沙段浮游植物区系组成及水质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指示生物方法,通过调查湘江长沙段浮游植物区系组成,并结合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分析,对湘江长沙段水质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湘江长沙段3个样点的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3属61种.浮游植物在区系组成上以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裸藻(Euglenophyta)3个门为主,优势种类主要有硅藻门的直链藻(Melosira)、菱形藻(Nitzschia)和小环藻(Cyclotella),绿藻门的衣藻(Chamydo-monas),裸藻门的绿色裸藻(Euglena)等.所有采样点的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均超过富营养化指标.指示生物评价方面,藻商评价结果显示湘江整体上属富营养型;污染程度分带评价显示湘江长沙段整体达到α-中污和β-中污水平.此外在湘江各样点鉴定出多种耐有机污染和耐重金属污染藻类,显示江水受到有机物,很可能也受到重金属镉、锌和铜等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指示生物方法来评价湘江水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长期施用有机磷农药的土壤取样,通过驯化、富集培养,筛选到2株能降解甲胺磷农药的菌株HK-1和GLY-1.利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菌株在含1.5 g/L MAP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培养72h下的降解率,菌株HK-1和GLY-1的甲胺磷降解率分别为85.71%和80.25%.2株菌的遗传稳定性较好,对甲胺磷农药的耐受浓度为3 g/L,且可降解有机磷乐果和久效磷.菌株生长的最适甲胺磷浓度、温度、pH和接种量分别为1.5 g/L、25-30℃、7.0和4%-6%.两株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金属离子对菌株降解甲胺磷农药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通过Biolog鉴定系统,将HK-1和GLY-1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和特瑞特西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tritici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