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泰尔指数测度厦漳泉区域间2005—2012年的收入、消费、进出口、医疗、教育等指标相对于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以及变动趋势,同时选取厦漳泉各区域内部2012年的部分指标计算出其相对人口分布的泰尔指数值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厦漳泉区域间差异在总体上趋于缩小,但进出口总额不均衡的程度仍然比较大;就区域内部而言,各市辖区在绝大多数指标上占有优势,厦门市内差异显著大于漳州和泉州市内差异。建议厦漳泉区域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发挥市辖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厦门科技》2014,(5):1-4
“科技创新,信息先行”.根据《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精神,厦门市科技局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为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启动建设“厦漳泉科技基础资源服务平台”,并由厦门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承建.平台基于厦门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承建的“厦漳泉科技基础资源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为厦漳泉三地企业、高校院所、政府部门乃至个人提供免费又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和情报增值服务,是厦漳泉同城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海西旅游圈下的二级旅游区厦漳泉地区为案例地,采集Flickr网站2000-2018年间在旅游目的地范围内拍摄的10 645张地理标记照片,运用空间热点分析法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对游客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历时性分析,结果表明:厦漳泉地区呈现"大集聚、小分散"游客空间分布特征;厦漳泉地区游客到访旅游景区由单核向双核演变;不同季节游客到访景区点存在一定差异;游客日内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同城化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新概念, 是深化城市发展的城市相互作用模式。文章选取厦门、 漳州两市2003及2009年的3次产业产值为基本数据, 采用改进潜能模型从3次产业场强占比以及3次产业紧密 - 竞争腹地的角度分析厦漳同城化, 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场强占比表现为漳州市强于厦门市, 第二、第三产业场强占比则为厦门市强于漳州市, 表明了厦漳产业互补, 并在空间上展示了较好的耦合比例, 为厦漳同城化产业耦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漳州市第一产业紧密腹地在厦漳城市中占据较大的优势, 厦门市第二、 第三产业紧密腹地则是厦漳城市第二、 第三产业的核心; 厦漳城市产业互补, 为厦漳同城化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诠释了厦漳同城化的可能性及必然性, 并为厦漳同城化后的产业布局、 功能分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厦漳泉作为中国重要的次经济区域,必须依赖同城化,才能实现跨越发展。长期的行政分割管理导致厦漳泉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对三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能够对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力地提升厦漳泉经济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6.
基于潜能模型的城市同城化透视——以厦门漳州两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城化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新概念,是深化城市发展的城市相互作用模式。文章选取厦门、漳州两市2003及2009年的3次产业产值为基本数据,采用改进潜能模型从3次产业场强占比以及3次产业紧密-竞争腹地的角度分析厦漳同城化,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场强占比表现为漳州市强于厦门市,第二、第三产业场强占比则为厦门市强于漳州市,表明了厦漳产业互补,并在空间上展示了较好的耦合比例,为厦漳同城化产业耦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漳州市第一产业紧密腹地在厦漳城市中占据较大的优势,厦门市第二、第三产业紧密腹地则是厦漳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核心;厦漳城市产业互补,为厦漳同城化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诠释了厦漳同城化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并为厦漳同城化后的产业布局、功能分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厦漳泉城市群为例,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3个方面构建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突变级数法适用于城市综合实力值的评价;2)2003~2012年,厦漳泉城市群的城市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其中,厦门市城市综合实力最强,泉州市次之,漳州市最弱;3)在经济子系统上,厦门市处于领先地位,依次是泉州市、漳州市;在社会子系统上,厦门市与泉州市的突变隶属函数值较为接近,漳州市相对较低;在环境子系统上,漳州市表现出相对优势;4)政府应侧重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加快城市群内部快速交通通道建设,加快同城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通过规划体系的调控作用,引导城市群内各项资源合理分配,以促进厦漳泉城市群城市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典型扬沙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以期为沙尘气溶胶辐射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EDM 164型颗粒物监测仪对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数浓度进行外场观测,获得了典型扬尘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数浓度采样资料。结果与结论(1)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典型扬沙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1时(471μg/m3)和下午16时(500μg/m3)。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与大气压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关系(p<0.01)。(2)沙尘气溶胶数浓度主要分布在积聚模态内(97%),质量浓度主要分布在粗模态内(92%);沙尘气溶胶数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减少,质量浓度谱呈明显的双峰型分布,质量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粒径4.5和2.75μm处。(3)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可以用粗模态1和粗模态2进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2个模态的峰值所对应的粒度直径分别为2.75和4.5μm。  相似文献   

9.
厦漳泉金三角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化辐射窗口,是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区域.改革开放40余年来,其创新发展成效斐然,成就突出,令人鼓舞.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法、归纳分析法和质性研究等方法,结合厦漳泉城市在"十四五"及其远景发展规划情况,探讨厦漳泉金三角国际化创新发展方向与路径意义重大.研究表明,厦漳泉金三角在历经"十年磨一剑"的城际化基础建设与融合发展之后,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国际化加速创新发展的美好时期.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物流一体化是促使区域物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使用SWOT方法分析厦漳泉产业环境、市场、经济等条件,强调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服务网络资源优化配置是厦漳泉大都市区应对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并提出同城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最后指出三市物流同城化协同发展对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华东高山大气背景地区的黑碳气溶胶分布、来源和输送特征,利用2017年12月~2018年11月福建武夷山背景点观测的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数据,进行不同季节黑碳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背景点的黑碳气溶胶日平均浓度为0.348μg/m~3,其日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单峰特征;月平均浓度范围为0.218~0.510μg/m~3,处于背景地区水平;季节特征变化明显,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另外,该地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一定程度上受到远距离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85年2月,国务院决定将福建南部厦漳泉三角地区辟为经济开发区.这个区域面积12607平方公里,占福建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79%;人口约一千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这里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达500余万人.一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春季沙尘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及对气候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区域气候模式RIEMS2.0中引入沙尘气溶胶的起沙机制,同时建立了与气候模式连接的沙尘气溶胶输送模式,并在辐射模块中加入沙尘气溶胶的影响,模拟沙尘气溶胶的输送、扩散、沉降等过程以及对辐射的影响.利用此模式得到了1998年春季3、4、5月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的主要源区分布、沙尘气溶胶的柱浓度分布、光学厚度等物理量及其辐射效应和气候效应.结果表明春季中国沙尘源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河西走廊地区以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附近,这些地区的起沙率大于5μg/(m^2&#183;s),最大为65μg/(m^2&#183;s);沙尘气溶胶柱浓度最大值达0.55g/m^2,出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相应的光学厚度最大值是0.50.沙尘气溶胶使得中国地区地面短波辐射收入平均减小了4.10w/m^2,地面长波辐射收入增大了,+0.46w/m^2,地面净辐射强迫为-3.64w/m^2,大气辐射收支与地面相反,净辐射强迫为+3.10w/m^2;同时沙尘气溶胶通过影响到达地面的辐射使得地面有较强的降温,整个模拟区域平均地面气温降低了0.24K,而北方地区地面气温降低了0.37K;沙尘对于降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小雨的影响上,沙尘气溶胶使得模拟区域内小雨减小了20%左右;另一方面,华北地区降水受沙尘气溶胶影响最大,总降水减少了13.8%,而全区域总降水只减少了2%.  相似文献   

14.
天津郊区夏季气溶胶谱分布特征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7月11日到8月14日, 在天津市武清区对粒径在0.02~1.00 μm范围内的气溶胶粒子谱分布进行了连续观测。在对气溶胶谱分布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和参数化的基础上, 研究了其日变化规律及其与风速、风向等气象条件的关系。在该粒径范围内, 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平均值为1.7×104cm-3, 体积浓度的平均值为59 μm3/cm3。气溶胶的数浓度和谱分布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粒子数浓度在道路交通的早晚高峰期间和午后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段出现峰值, 这与道路上机动车的排放和光化学反应中的气?粒转化过程密切相关。局地风速和风向对气溶胶浓度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 粒子浓度的高值均出现在低风速条件下, 与风向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这说明本地源排放是粒子的重要来源。粒子浓度随着风速增加而降低, 且在盛行南风时出现相对高值, 这说明当地受到来自南部较污染地区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卫星观测不仅能反映全球尺度的大气污染状况,也能从城市等区域尺度上监测大气污染物的变化.本文基于2004-2013年MODIS气溶胶标准产品,利用PM_(2.5)卫星遥感估算的统计模型,统计分析了郑州地区的PM_(2.5)质量浓度的年际及季节变化特点,有助于深入研究郑州地区细颗粒物污染水平变化.研究发现,在空间上,郑州地区PM_(2.5)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郑州市市辖区、中牟县、新郑市、荥阳市以及巩义市西北等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于登封市和巩义市南部的山地地区.在时间上,2004-2011年整个郑州地区PM_(2.5)质量浓度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直到2011年达到峰值(108.59μg/m3).2011年之后,该地区PM_(2.5)污染状况有所好转,但仍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季节变化方面,PM_(2.5)高值通常出现在冬季(149.28μg/m3),秋季次之,春、夏季该地区PM_(2.5)质量浓度较低(81.71μg/m3).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卫星数据可以有效地分析郑州地区的PM_(2.5)时空分布特征,为该地区的PM_(2.5)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2014年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2平台,采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模型对2014年北京市35个环境质量监测点监测到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硫(SO2)质量浓度年均值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分布上,2014年北京市CO、NO2、SO2、O3、PM10、PM2.5这6类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位于1~3 mg/m3、17.22 ~ 105.4 μg/m3、14.27~25.75 μg/m3、27~ 81μg/m3、76 ~ 179 μg/m3、67 ~ 123 μg/m3范围内.由此可知,北京市2014年大气污染物年均质量浓度除PM10和PM2.5外的其余污染物质量浓度并不高,都在轻度污染范围之内;在空间分布上,除O3质量浓度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外,其余污染物均呈现南部、中部质量浓度较高,北部地区质量浓度较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选取厦门和漳州两市2003-2009年的经济数据,采用重心迁移模型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厦漳同城化,结果表明厦漳经济重心出现一定幅度的向北摆动,第一产业重心逐步南移,第二产业重心趋于偏北向移动,第三产业重心主要为东北向移,厦漳三次产业空间格局日趋合理,有利于厦漳两市产业互补,从而实现厦漳同城化。同时,利用产业结构协调指数分析厦漳产业互补程度,发现厦漳具备较好的同城化条件,更好的诠释厦漳同城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对黄河三角洲受堤坝影响区域和不受堤坝影响区域互花米草(SpartinsalternifloraLoisel)的根际细菌及环境因子进行了为期2年的监测. 受堤坝影响区域根际细菌相对丰度值显著低于不受堤坝影响区域根际细菌相对丰度值, 同一区域不同季节互花米草根际细菌相对丰度值也存在显著差异. 并且在受堤坝影响区域中,根际细菌相对丰度值最大值发生向海方向的位移,根际细菌相对丰度值与由海向陆的距离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着由海向陆的位移,根际细菌相对丰度值呈显著增加的趋势. 同时,随土壤深度增加,根际细菌相对丰度值逐渐降低. 根际细菌相对丰度值与总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5),与盐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5),根际细菌相对丰度值随着盐质量浓度的降低呈显著增加的趋势,而根际细菌相对丰度值与总磷质量分数无显著相关性. 研究对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特别是入侵物种生态演替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并为我国滨海地区互花米草的治理提供针对性措施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2月,对珠江广州河段浮游植物和相关理化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 结果表明:广州河段TN和TP含量丰富,中大码头TN和TP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92 mg·L-1和0.41 mg·L-1,黄埔港为9.59 mg·L-1和0.29 mg·L-1;Chl.a质量浓度较高,两站点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1.83 μg·L-1和72.33 μg·L-1,最大值达400 μg·L-1和190 μg·L-1. 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127种,主要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两优势种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4月份以前主要以假鱼腥藻占优势,之后以颗粒直链藻占绝对优势. 丰水期,浮游植物密度较低,枯水期,浮游植物密度较高. 总体上,中大码头浮游植物数量高于黄埔港;最高峰都出现在秋季,中大码头达2.88×107/L,黄埔港达1.37×107/L. 研究发现径流量和TP质量浓度对浮游植物密度有重要影响,此外,浮游植物种群变动还受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成都市2014-2016年逐时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和同期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成都市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降水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地区2014-2016年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逐年减少,气态污染物(SO_2、NO_2和CO)质量浓度呈波动式降低; 5种污染物质量浓度有明显的年内变化,重污染期均出现在冬季, 1月污染物质量浓度最高, PM_(10)变化幅度最大,最高达192.9μg/m3; 5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均存在明显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时段为09:00-11:00,其中PM_(2.5)、PM_(10)、NO_2和CO质量浓度日变化为双峰型, SO_2为单峰型.降水对污染物的清除效率总体上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暴雨中雨大雨小雨,对中雨清除率高于大雨清除率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连续性降水对污染物的清除率极大值出现在第2天,之后清除效率逐渐降低;单位时间降水清除效率中,阵性降水明显大于连续性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