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照春 《科技信息》2012,(3):462-462,483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算例.研究抗震设防烈度的改变对土建造价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抗震设防烈度情况下土建造价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设防烈度为6、7度时,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房屋平方米造价比全框架-剪力墙结构节省15%~30%,而在设防烈度为8度时,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房屋平方米造价和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平方米造价几乎接近,从这个角度分析,在设防烈度8度区应昼避免采用底框-抗震墙这种结构形式,抗震性能不好,又不省钱,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后,受影响的部分地区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设防烈度调整后大部分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需要进行抗震加固。以地震时正在修建的某大跨度体育教学训练中心为背景,针对该地区设防烈度提高的特殊性,对其设防烈度提高前、后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采用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软钢阻尼器抗震加固方案进行了动力分析,评价了不同软钢阻尼器加固方案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1)软钢阻尼器的设置对于调整结构的水平刚度,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改善结构的减震性能具有重要作用;(2)软钢阻尼器宜布置在层间位移角较大的楼层,即结构刚度变化较大的相邻楼层;(3)软钢阻尼器的数量及布置方式有优化解等结论,为该工程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可供同类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优化的思路及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同类规范在处理各设防烈度区设计用地震作用相对水准与相应抗震措施严格程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实质性差异,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对结构抗震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不同设防烈度区的结构具有基本一致的强震反应性态,以8度0.30g区二级抗震等级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完成了若干结构算例在罕遇地震水准的多条地面运动输入下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对结构在强震下的反应性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中国规范延性抗震设计措施的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现行设计用地震作用相对水准不变的条件下,采用适当优化“强柱弱梁”措施及其他抗震构造措施的做法,可以使各设防烈度区结构在罕遇地震下保持基本一致的性态控制水准.  相似文献   

5.
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与低设防地区或不需要设防地区的建筑在施工技术措施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建筑钢筋用量、混凝土强度、模板安装、箍筋形式、混凝土浇筑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必须努力提高9度抗震设防区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于述强  肖光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28):7439-7442,7448
地震作用是影响结构连续倒塌的重要因素,首先分析了地震作用的特点,比较了抗震设计和抗连续倒塌设计的要求及方法,进而为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建立了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分别为6度(0.05g)、7度(0.1g)、8度(0.2g)的4个典型四层框架,依据GSA准则采用静力线性方法分析了结构在底层柱破坏下的抗连续倒塌能力。计算结果表明,6度和7度抗震设防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相对非抗震结构提高不大,8度设防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建筑震害调查表明,一栋抗震性能优良的建筑除了需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概念设计.本文通过高设防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工程实例,阐明了抗震概念设计的思想、方法及其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高层建筑设计施工规程(报批稿),从变形限制条件出发,引入相互作用影响系数,针对抗震墙及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分别推导出确定抗震墙适宜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可适用于:①刚性地基情形;②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③考虑结构-桩-土相互作用;④考虑避免共振效应的措施。公式反映了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建筑总高度及地基土条件等影响因素。计算结果可作为高层建筑抗震墙布置的参考依据。文末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9.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建筑的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原因.地震灾难警示人们:防震减灾任重道远,刻不容缓.从上个世纪开始,各国的专家、学者对抗震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进入90年代,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已提到各国建筑设计的历史日程.特别是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区(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其以上的地震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0%),并且城市用地紧张,市区地价日益高涨,促使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所以高层抗震设计设防更是工程设计面临的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IBC地震参数Ss、S1、PGA,UBC地震分区系数,GB设防烈度及各规范相应场地类别进行分析探讨,将IBC和UBC地震计算参数和分区系数与GB规定的有效峰值加速度及抗震设防烈度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其对应关系,以便在海外工程前期项目中能根据标书采用的美标参数快速确定相应的GB抗震设防烈度,为项目工程量及概算造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工程勘察中有关抗震的问题如地层剪切波速的经验确定、场地类别划分、抗震设防烈度确定等问题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震灾害资料的分析发现,在经过高烈度地震后所保留下来的砖混结构房屋建筑,除了地基、结构布置及施工质量是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外,其建筑和结构的构造措施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作者主要就砖混结构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强度验算与构造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量化单体建筑的抗震韧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组装的通用型功能损失量化方法和对应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为建筑构件定义一种基于概率的功能损失,以考虑构件功能损失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确定性。使用树状层级结构组装构件的功能以获取建筑的功能损失。使用基于修复方案的建筑震后功能恢复模型获取建筑功能时变函数曲线。基于蒙特卡洛法给出单体建筑抗震韧性量化的计算方法。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一幢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公寓建筑的抗震韧性进行了评价,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韧性提升方法对该建筑抗震韧性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合理地评价建筑的抗震韧性,案例建筑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韧性较好,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对建筑抗震韧性有较大影响;不同韧性提升方案中,提高建筑构件抗震性能和优化建筑震后修复策略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冰 《科技信息》2011,(27):307-307,303
早期的工程设计人员认识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并不是随机发生,而是基于一定的概率,并不一定所有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都可能经历地震作用的危害,尤其是遭遇罕遇大地震的概率则更小,因此对所有建筑都采用高的抗震设防是很不经济的。由此,工程设计人员逐渐的提出不同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并根据结构的功能对结构的重要性进行划分,按照不同的设防烈度和重要性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这些研究可被看做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基础。之后的数年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都逐渐的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大环境问题,即针对不同结构使用期对应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它是选取结构计算所用地震动加速度的基本依据。阐述了研究其设防烈度选取的必要性,同时介绍和分析了当前2种不同的基本烈度评估方法,对其中一些结论提出了异议,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以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5·12”四川大地震中,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学校和医院影响最大。学校房屋倒塌导致师生集中伤亡,而医院瘫痪则大大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更无法承担抢救伤员的任务。目前我国的建筑抗震要求是抵御八级烈度地震,而汶川当地的建筑抗震要求也是抵御八级烈度地震,可是此次地震烈度却达到了十级,因此,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结构的延性与结构的强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地震力降低系数对设防烈度地震作用的整体降低实际上决定了结构的屈服水准和对结构延性需求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祝红山  林凡伟 《科技资讯》2014,12(16):123-124
本文介绍了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电力行业《火力发电厂土建设计技术规程》(DL5022-2012)等的规定,如何准确地判别电厂中各种建(构)筑物重要性分类及抗震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18.
平立面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结构计算通用软件,对一平立面均不规则的L形框架结构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对斜交L形结构以及正交L形结构设抗震缝和不设抗震缝两种情况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的计算分析,得到相应各种情况下结构构件内力。通过对比分析,对平立面均不规则的框架结构的抗震缝设置及结构内力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平立面均不规则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进行了某框架-核心筒超限高层基于抗震性能的设计分析。多遇地震下,进行反应谱分析与弹性时程分析;设防烈度地震下,进行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复核;罕遇地震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发现结构潜在的破坏机制,针对性地加强薄弱部位,改善结构抗震性能。该工程通过三个水准地震作用分析,基本实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能力谱原理的多自由度体系延性折减系数计算方法,然后依据我国抗震规范按照不同高度、不同设防烈度设计了三组九个RC框架结构,并采用Pushover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延性折减系数、超强系数和强度折减系数.发现高烈度区的结构,在相同高度下具有较低的储备强度,而在相同设防烈度下,结构越高强度储备越低.根据研究结果,指出了我国现行抗震规范下RC框架结构地震作用取值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对规范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