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6,(19):30-31
茶马古道——悠久的文化之道在西南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宋时,滇、藏、川的茶马互市频繁。明清茶马互市内容则更加丰富,进藏多是茶叶、瓷器、丝绸、布匹;出藏多是马匹、羊毛、皮张和药材。仅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6年),滇茶销藏就达3万多担,骡马成交上万匹。从云南、四川至西藏,往来商人的脚印、马帮的蹄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踩出了这条翻越横断山脉、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涉过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的茶马古道。推荐理由:1…  相似文献   

2.
罗强 《科学大观园》2014,(11):70-71
正一群山莽苍,雪岭连绵,在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之中,唐宋以来,就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之路——滇藏茶马古道。千百年来,从普洱到印度,单程数千公里,道路险阻,常消英雄之气;关山难越,每寒壮士之心。  相似文献   

3.
茶马古道     
随着驮马的铃声,普洱茶在茶马古道已经走了一干多年,是普洱茶促成了茶马古道,同时又是茶马古道成就了普洱茶。那么,何谓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在普洱茶的传播及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剑川寺登街     
车在莽莽群山中穿行,沙溪镇渐入眼帘。平畴沃野中黑潓江如一条绿色的腰带自坝子间穿过,这座古老的小镇,是茶马古道的交会地,被学界誉为茶马古道上仅存的古镇。小镇叫沙溪,镇上有街,叫寺登街;街上有寺,叫兴教寺。寺登街从历史深处走来"寺登"来源于白族话译音,意为寺庙所在之地。寺登街于2001年被世界建筑物基金会列入了"世界濒危建筑遗址目录",该目录指出,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走进寺登街,便走进了那段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人文维度--多侧面认识科学的人文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为”的和“为人”的科学,不仅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结果,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科学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表现形态上都与人文文化有相通之处,这正是科学与人文沟通与融合的基础。从科学的精神文化功能,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思维方法,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等方面阐述科学的人文特性将成为科学问题研究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6.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四川雅安出发,分两路对举世瞩目的茶马古道进行考察。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对茶马古道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7.
康定与锅庄     
蔡伟 《科学大观园》2009,(18):10-12
今天甘孜州的三大旅游品牌之一便是“康定情歌”,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虽然这首著名歌曲的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但作者却无人知晓。其实无论康定还是它的前身打箭炉(炉城),这里滋养和酝酿的历史从来就和情歌无关。是茶叶和商路的碰撞书写了这里的历史,而这些历史从上千年前的唐代至今依旧如从这里通过的茶马古道一样脉络清晰,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8.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直接作用于“人”自身,使人从“自然人”逐渐转向“技术人”,从而引发人类对其产生深度的人文主义焦虑。道家生命文化将“生命”与对“道”的追求关联起来,并更注重对生命的人文价值的追寻,因而可以为人类增强技术提供更具人文主义色彩的价值指引。在目的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养生”“心斋”等概念为HET在人类物质与人文层面提供了“目的校正”;在认识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中“真知”“物化”等范畴引导HET消解“是非之争”,打破“成心”;在方法论层面,道家生命文化以“道”为宗,以“以明”和“因是”为HET提供了方法论规范。总体上,从道家生命文化对HET进行人文主义审视,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从道家生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资源可以得出,对于HET,并不在于一味地摒弃此类技术,而是“人文地”引导技术服务于人类最为“本真”的需求,服务于人类自身成长尤其是人文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刊徽的主体构图是由三组线条组成的“文”字,代表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象征本刊是“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每一组又由三个线条构成,三组线条相互交叉、缠结,隐喻本刊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并且与本刊的副标题“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呼应。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是读者与作者问的桥梁,是学术文化传播的使者,强化学术期刊的责任意识,突出问题意识,广泛开展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是学术期刊应有的社会责任,《自然辩证法通讯》以“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为办刊宗旨,真正起到了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作用,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加强了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的关注。斯诺在剑桥大学发表的题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认为两种文化‘的对立,科学家和人文知识分子两大集团互不理解,  相似文献   

11.
自从有学者把文化分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两极,人们便不断地关注这两种文化,对两种文化的特征,作用及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分析科学与人文文化的特征,关系及建设现代文化的基本原则,认为两种文化是社会化文化整体结构的两大元素,  相似文献   

12.
戴建平  黄颖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6):105-106,112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之争是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论争的一个焦点,特别是20世纪末,爆发了席卷全球的“科学大战”。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论战的主线,就是后现代科学观和正统科学观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很多著名科学家和人文学者都卷入激烈的争论之中。这场论战不仅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也势必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保罗 《科学大观园》2011,(16):37-39
在北美圣劳伦斯河谷,一条水上毛皮古道重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是拜动物社会研究会与动物保护协会所赐,而这条毛皮古道在完成了一部辉煌的殖民史、开拓史、地理志的同时,也完成了一部掠夺史和血腥史。皮草的雏形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古人为御寒避体,发明了以野生动物毛皮制衣的方法,丝绸棉帛出现后,"原始皮草"作为不开化文化的一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平与发展”,“环境与发展”,这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如果我们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可能便于在更深的层次观察和理解这两大主题。因而我在这里提出生态文化问题,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当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整合思潮作了评析和反思。文章认为,当代西方人文主义者把人文文化看作是整个文化的基础,将科学消解于人文文化,或用人文文化来统一科学,其结果是走到了与科学主义正好相反的另一个极端;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汇合更重要的是文化精神上的汇合,它们应当汇合于既超越狭隘的科学主义,又超越陕隘的人文主义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文化问题的历史考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化和整合问题,已开始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浓厚兴趣。不过,国内文献上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斯诺(C.P.Snow)首先提出了科学文化同人文文化的概念,对于科学文化同人文文化相互不理解、相互对立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还没有谁比科学家兼文学家斯诺更早提出‘两种文化’的概念,这两种文化分别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按照这种说法,“两种文化”不过是1957年斯诺偶然提出的一个新命题,而与前此西方社会的整个社会思潮的发展绝无干系。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在我们看来,两种文化问题从一个角度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误区,透露了当代社会进步内在动机的某种深层的消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患者需要及医疗市场竞争需求,医院“人文管理”理念已成为现代管理者的共识,文章就“人文管理”与“人文服务”“医院文化”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论述,并阐述实现“人文管理”的基本途径,以达到维持医院高效运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哲学是当今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生长点。为推进科学文化哲学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将于2012年7月中旬在大连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科学文化哲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诚邀您参加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10):51-51
由中国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国际人文与科学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项目“理性、信仰与和谐文化建设”课题组承办的“第四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拟定于200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