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酸锌(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勇  关莹  孟庆龙 《松辽学刊》2007,28(2):80-81,84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配位聚合物[Zn(nicotinate)2(H2O)4]n,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单晶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属单斜晶系,C2空间群,a=1.4183(4)nm,b=0.68949(18)nm,c=0.8472(2)nm,α=90.00°,β=118.178(4)°,γ=90.00°,V=0.7303(3)nm3,Z=2,T=293(2)k,Dc=1.736g/cm3,μ=1.727 mm-1,R1=0.0363,wR2=0.0773.  相似文献   

2.
采用统计缩合法合成了2种新型两亲性3∶1不对称酞菁锌,1-(对羟甲基苯氧基)-六烷氧基酞菁锌(RO)6(HOCH2phO)PcZn(II)(R=n-C4H9;n-C5H11),并用UV-Vis光谱、元素分析、IR光谱和TOF-M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考查了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在DMF,DMSO及DMSO与H2O的混合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3.
掺氮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红外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俄歇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拉曼散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红外椭圆偏振光谱等设备,对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掺氮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红外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膜中氮含量随工艺中氮气/甲烷流量比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饱和.光谱中CH键吸收峰(2859~3100cm-1)逐渐消失,而且CNH键(1600cm-1)、C≡N键(2200cm-1)和NH键(3250cm-1)对应的红外吸收峰强度随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拉曼散射中G峰向小波数方向位移和峰值展宽的现象说明薄膜中形成了非晶的氮化碳结构,与原子力显微镜显示的薄膜中富氮的非晶纳米颗粒相对应.偏振光谱分析认为,富氮纳米颗粒的存在导致了薄膜在红外波段折射率由1.8降低到1.6.  相似文献   

4.
在Na_2O—CaO(MgO)—B_2O_3—Al_2O_3—R—H_2O体系中,应用水热晶化法首次合成了4种新型微孔硼铝酸盐.吸附性能的研究及孔径分布的计算表明这4种硼铝酸盐为新型分子筛类材料;结构中的硼经红外光谱研究,证明其存在状态为三配位和四配位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500℃且不同退火气氛(氮气、氧气)条件下,我们通过化学沉淀法成功制备了ZnO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PL)和拉曼光谱(Raman)研究退火气氛对ZnO纳米颗粒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得样品为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的ZnO.从Raman和PL光谱可以观测到,退火气氛对ZnO纳米颗粒的结晶和发光特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氮气气氛下退火得到样品发光特性较好,缺陷较少,文中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统计缩合法合成了三种含异硫氰基3∶1不对称酞菁锌配合物(RO)6NCSPcZn(II)(R=n-C4H9;n-C5H11;n-C10H21),并用UV-Vis光谱、元素分析、IR光谱和TOF-M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测定并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7.
Nafion(R)-TiO2复合膜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化学反应(in-situ chemical reaction)法制备了Nafion(R)-TiO2复合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衰减全反射法(FT-IR-ATR)和红外(FT-IR)压片法对Nation(R)膜及Nafion(R)-TiO2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首次用砂纸打磨的方法制备了Nafion(R)膜的粉末试样,并成功地应用于红外光谱的测试与分析.研究表明砂纸打磨的方法操作更简便,并且所获得的复合膜的结构信息更全面.Nafion(R)膜的孔腔内掺入了纳米级TiO2粒子,TiO2粒子的加入对膜的主体结构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用拉曼光谱在15℃~300℃观测了几种不同成分、不同粒径Pb1-xLaxTi1-x/4O3纳米粒子的铁电-顺电相变情况,讨论了掺杂效应和尺寸效应对居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E(1TO)软模解冻时能够观测到的最低频率均在50cm-1以上,呈现出典型的弱阻尼特征,掺杂效应导致的空位和微区成分的涨落使相变温度弥散.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d)水平上,对双核镉配聚物1[Cd2Cl4(Hbm)2](Hbm=1 H-benzimidazol-2-ylmethanol)及其5种衍生物([M2Cl4(Hbm)(Hbm-R)]M=Zn2+,Hg2+;R=-CH3;-NH2;-CN)的荧光光谱的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其基态结构进行全优化,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在B3LYP/6-311+G(d)水平上计算其吸收光谱;同时采用CIS/6-31G(d)方法优化其最低激发单重态S1的几何结构,并用TD-DFT计算其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电子在基态S0与激发态S1间的跃迁,主要是在卤素配体到金属离子之间的电荷转移;模拟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峰的计算最大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改变中心金属离子和咪唑环上的取代基可以调控发光材料的光谱波段.此外,运用密度泛函活性理论(DFRT)研究了它们的电子结构和反应活性,发现金属离子的亲电福井指数与分子的发射光波长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达0.993.这些结果将对苯并咪唑类电(光)致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以及其他电致发光材料的分子模拟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用三角对称下3d5组态离子的完全能量矩阵方法,通过理论模拟电子顺磁共振EPR谱,研究了Fe3+离子掺杂到石榴石晶体YAG(Y3Al5O12)和LAG(Lu3Al5O12)中形成的络合物离子(FeO6)9-的局域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杂体系YAG:Fe3+中络合物离子(FeO6)9-的Fe-O键长R为2.017 4,LAG:Fe3+中络合物离子(FeO6)9-的R为2.029 6,与相应的实验数据吻合.并且YIG(Y3Fe5O12)和Fe2O3光谱数据计算值与实验观测数据也一致.  相似文献   

11.
对采自黑龙江省各水系的鳑鲏鱼标本进行整理、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分布的鳑鲏属鱼类共有黑龙江鳑鲏(Rhodeus sericeus)、方氏鳑鲏(R.fangi)、彩石鳑鲏(R.lighti)和高体鳑鲏(R.ocellatus)4种,其中高体鳑鲏为黑龙江省鱼类的分布新记录;并对黑龙江省鳑鲏属鱼类的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八种未见报道的2:18系列钼磷稀土杂多化合物,它们的通式为Ln_2[P_2Mo_(18)O_(62)]·nH_2O其中Ln为La、Ce、Pr、Nd、Sm、Gd、Tb和Dy。用差热——热重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结构分析确认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杂多阴离子具有Dawson结沟,而稀土元素位于杂多阴离子的外界。本文还用循环伏安法对这些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使用简单的化学沉积法制备出直接生长在泡沫镍上的前驱体Co(OH)2,之后经程序升温得到Co_3O_4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制备的电极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生成了前驱体Co(OH)2和Co_3O_4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形貌为由纳米片组成的网状结构.该形貌结构易于电解质渗透和电荷转移,减小了电荷转移电阻,与前驱体Co(OH)2相比,Co_3O_4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在三电极体系下,电流密度为0.75 A/g时,Co_3O_4的比电容达到820.62 F/g,且循环稳定性较好,经过1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仍为初始比电容的95.6%.  相似文献   

14.
采用简单的水热-磷化热解法合成高性能的NiCoP/石墨烯(GS)复合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透射电镜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GCD)对材料的电容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粒径为10~20 nm的NiCoP纳米粒子均匀地负载在石墨烯上.当其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时,展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 A/g时,其比电容为896 F/g.5 000次循环后,其比电容保持率为87.9%.  相似文献   

15.
以Czochralski提拉法生长出一系列Er: LiNbO3晶体(Er: 1.0mol%, 2.0mol%, 3.0mol%),测量室温下的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比较不同Er3 掺杂浓度晶体发现,Er: LiNbO3晶体振动模的对称性及分布几乎不改变,但随着Er3 掺杂浓度的改变,其拉曼峰位轻微向短波数方向移动,拉曼光谱及荧光光谱强度也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有机碱1,8-二氮杂双环[5,4,0]+-7烯(简称DBU)存在下的醇溶剂中,以四-α-(3-吡啶氧基)-邻苯二腈与无水氯化钴为原料,通过模板法合成了四-α-(3-吡啶氧基)-酞菁钴[α-(PyO)4PcCo].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激光解析飞行质谱(MALDI-TOF)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不同pH值条件下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的第六跨膜区(TM6)及突变体TM6-R347P在DMPC,DMPG,SDS中的二级结构和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跨膜肽段均插入模型膜的内部并且形成α-螺旋结构;与野生肽段相比突变体α-螺旋含量较少,并且在膜中的位置相对较深,pH值依赖性减小,说明R347P突变影响α-螺旋的形成及在膜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对羟基苯甲醛与1,5-二氨基萘(NDA)发生缩合反应制得席夫碱B,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与席夫碱B反应,得到含磷阻燃剂R.采用核磁共振以及红外光谱技术对合成的R进行结构的表征鉴定.将R作为NDA的协同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考察固化物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R的引入使固化物的阻燃性增强,当固化物中磷质量分数达到1.5%时,固化物的UL-94测试达到V-0,极限氧指数为38.2;然而,随着磷质量分数的增加,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将用碳纤维制作的频率选择表面(FSS)创造性地应用于蜂窝夹层雷达吸波材料中,研究了碳纤维超表面的尺寸对整体结构材料的吸波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了碳纤维FSS的蜂窝夹层结构,在4~12 GHz的频率上,吸波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不同尺寸的碳纤维FSS对其影响的效果有所差别。在4~12 GHz频率上,随着碳纤维FSS的尺寸增加,材料整体的吸波能力得到提高,到达一定尺寸后,材料整体的吸波性能达到最强,之后碳纤维FSS的尺寸再增加,材料整体的吸波性能不再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一个手性席夫碱型液晶的变温红外及激光拉曼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变温红外和变温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了一个新的席夫碱型液晶化合物,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羰基和亚胺基团在红外光谱中对SB-SG转变较敏感,在拉曼光谱中,对N-SB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