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我国各省(直辖)市的2003年度经济数据,选取18个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资本类、人力类、知识类、制度类和生活类共5类经济类别指标;再对经济类别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我国3类不同的地区经济类型;在阐明聚类结果的直观意义后,利用实例进行判别分析,以确认聚类效果.聚类结果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镇化的内涵,从城镇发展、经济发展、服务功能三个维度建立城镇化发展的指标体系。针对目前测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来测度城镇化水平,通过研究山东省十七个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出此方法对于解决综合测度问题是合理的和可行的,最后对城镇化水平的排名的合理性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加快推进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相关分析,从甘肃省农业经济数据库中挑选出能反应农业GDP水平的15个评价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80个县市的农业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GDP和各影响因子建立回归方程,从而分析出最能决定甘肃省农业GDP的要素成分,认为甘肃省农业GDP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甘肃省农业用地面积和农业设施投入的影响;以甘肃省80个县市农业GDP数据和甘肃省县市行政区划图为基础,通过计算局部G i系数及局部莫兰指数,绘制甘肃省农业GDP热点分布图,认为甘肃省农业GDP也存在很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及较大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灰色聚类分析将我国财政部1995年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指标10项分成5类,对比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得出:评价企业经济效益,考察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5项指标即可得大概.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7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综合考虑影响碳排放的各种因素,选取了GDP、城市化率、第二产业比例、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5个影响碳排放的指标,利用基于空间邻接关系的空间聚类方法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聚类后的每个区域的碳排放指标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消费碳排放指标值相似的省份,其空间分布具有相邻的特点;2)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总体上呈现出北部地区高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最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聚类后的每个区域影响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有所不同.上述分析为有效分区管理和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内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以省内17地市的旅游收入指标为测度旅游经济差异的变量,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和塞尔指数,定量评价了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趋势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体区域绝对差异增长的同时,鲁东、鲁中与鲁西3大区域问的差异不断扩大,但各区域内的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对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影响,最后简述促进山东省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将人口分布的传统分析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相结合,借助GIS技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之间人口数量差异明显;人口密度在地级市之间和不同县级行政单元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人口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2)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各地市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的增长都十分明显;全省人口空间分布较均衡,但呈现出不断集中趋势;人口分布趋同趋势先减小后增强等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8.
依据2005年和2006年的有关经济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西部12个省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模糊分类,初步划分出8种具有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特征的类型。该方法比传统的聚类方法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获得不同的聚类结果,而且分析结果更贴近我国西部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活四方面选取17项指标构建了评价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变量对福建省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即城镇化水平高的县域之间相邻,城镇化水平低的县域在空间上也相邻:同时福建省区域中心城市对其周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湖南省各地级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选择了涵盖23个指标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功能互补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方法,对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不含湘西自治州)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影响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7个主要因素,从而将13个城市划分为4大类,并提出了符合各城市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理论基础上,基于1996-2005年人均GDP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对福建省的县域经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选取山东省2004—2019年绿色物流发展的相关数据作为变量,建立山东省绿色物流效率评价体系,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计算不同指标的权重,根据权重分析各个指标对山东省绿色物流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山东省绿色物流效率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能源与环境建设投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经济投入、发展势头略逊于能源与环境建设投入,但发展成效依旧十分明显;(3)物流设施投入及运营管理发展效果相差不大,但对绿色物流的发展依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及可获得性原则,从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3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40个县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悬殊,空间分异格局特征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沿海高于内陆、沿交通线地带城镇化发展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最后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影响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聊城市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8km×8km网格将聊城市耕地分为136个采样点,调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4种土壤养分的含量。采用地统计分析与空间自相关的MoranI系数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研究表明,土壤耕层养分含量变化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随机性因素如灌溉、施肥、耕作措施、种植制度等人为活动引起,空间相关性很弱。4种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总体上呈现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在40km范围内,4种土壤养分的MoranI系数均为正值,表现出在此范围内空间呈正相关。有机质对尺度的响应较其他3种养分更为敏感,全氮和全磷的MoranI变化趋势类似,而全钾在64km范围之外的MoranI系数表现出在0值附近的波动性,可能与地方农业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17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基础、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和社会环境等5个方面的24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划分为强、较强、一般、较弱和弱5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竞争力区域差异明显,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弱的态势.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two 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DPCA)算法与近红外人脸识别方法, 提出一种双向2DPCA算法和双向对称2DPCA
算法, 得到了识别率更高的人脸识别方法, 解决了环境光照对人脸识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依据安徽省经济实际,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4方面构建安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安徽省土地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内17地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09年安徽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度增加了2倍多;(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淮河以南相对较高,淮河以北总体上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合肥、马鞍山和芜湖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生态经济分区,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上,从生态经济学原理出发,选择了37个适合山东省生态经济系统分类的特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把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分成3个生态经济大类,7个亚类.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生态经济类型区划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生态经济区划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各生态类型区的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指导山东省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GIS支持下的山东大汶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山东大汶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及人为干扰状况建立了该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因子权重,提出了生态环境脆弱指数模型,获取了该流域的脆弱度,从而为该流域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