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了我校91级以来各届学生视力情况,并对学生视力下降的严重状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视力检测是体检中最为常见的检测项目,传统的视力检测方法需要医护人员自始至终参与到检测过程中,工作强度大,且医护人员在检测中无意识的暗示也可能对体检者的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CS-51单片机的视力检测仪的设计方法,该检测仪可需医护人员的较少的干预下,有效地辅助医务人员对体检者进行视力检测.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群体抽样调查,收集了山东省2588名男女中学生视力发展状况样本资料,结果显示,初中生视力低下率为62.14%,高中生视力低下率为86.75%,各学习阶段女生视力低下率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4.
对兰州市32774名7~18岁汉族学生视力进行调查研究,视力不良率为44.89%,其中小学生为34.97%;初中生为59.97%;高中生为71.46%。重度视力不良率明显上升,高达17.08%,而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作者认为,晚自习照明不足和持续视近的紧张状态,而又无望远的调节,是造成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和场所。并提出具体预防措施和保护方法,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率。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千余名大学新生视力数据进行的统计表明,学生视力普遍偏低,分析了他们视力偏低的原因,提出了学校如何保护学生视力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邢华平  沈自军 《甘肃科技》2007,23(11):227-227,197
目的了解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2006年9月新入校大学生的眼科情况,主要为视力情况的分析,以及视力不良的发病率。方法眼科常规的方法对3463名新生查远视力,色觉及眼表情况。结果:新入校的大学生视力不良发病率为73.64%,其中女生的发病率较男生偏低,色觉异常的发病率为3.06%,结论新大学生的视力不良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视力减退情况的分析钟桂兰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是关系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四个现代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的一件大事。为掌握中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找出视力减退原因,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做好学生视力的保护工作,我们在市卫生局,市教委和师大...  相似文献   

8.
低视力患者的视力储备与阅读速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视力患视力储备(acuity reserve,RA)与阅读速度的关系。方法:对12例低视力患使用眼镜式助视器或放大课本的方法,检测其在不同视力储备水平下的阅读速度。结果:对于低视力患,达到最大阅读速度时的视力储备范围为RA=2:1至12:1。RA为3:1时,平均阅读速度最快;RA为1:1时阅读速度明显下降。结论:充足的视力储备是低视力患顺利进行阅读所必需的。在处方低视力助视器时至少应保留的视力储备值为2:1至3:1,这对于低视力康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千余名大学新生视力数据进行的统计表明,学生视力普遍偏低,分析了他们视力偏代的原因,提出了学校如何保护学生视力和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四川师范大学随机抽样19-22岁龄段2328名大学生的视力与部份体育成绩的测试值。结果表明:视力不良率高达84%,其中重度视力不良率58%,重度视力不良对剖份体育项目成绩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have introduced a new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radial loads on both big and small journal bearings and axial loads on the bearing thrust of the bit under steady or dynamic load. Using this method .we perform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ith the .bit made of real cone on our test stand .We have obtained some data with the second cone of the bit of 8 XHP 5 -3 type under dynamic loads, 0n the basis of these data we concentrated on how to study the loads on journal bearings with the help of harmonic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Besides, we have found out that analysis of the density of the power spectrum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studying the load on the journal bearings and the tooth face structure of different cones.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hav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our experiments,made to study the change of the load distribution on each bearing when the second thrust is on load.  相似文献   

12.
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进行酸压施工设计,求解描述酸液浓度沿裂缝分布状况的对流扩散方程时,由于某些技术上原因均未考虑氢离子有效传质系数D_e随酸浓度C_D的变化规律。本文给出了在考虑D_e随C_D变化的条件下,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对流扩散方程的过程。给出了对流扩散方程差分格式稳定性的求证方法以及该差分格式的稳定条件,并进一步给出了利用此稳定条件选取合理计算步长进行计算的结果。 在进行数理推证时,充分考虑了每一个物理量的特征,从而使推证简化。展示了数理方法求解工程问题的一个途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实验结果,着重分析了单齿圈单牙轮钻头的运动规律。指出:牙轮绕牙轮轴的转动和钻头绕钻头轴线的转动都不是匀速的,而是变速的。此外,还简要分析了牙轮的受力情况及牙轮齿与钢井底的相互作用过程。文章结合实验结果,还分别讨论了单齿圈双牙轮钻头和单齿圈三牙轮钻头的基本运动规律。以往,国内外关于牙轮钻头运动学的文章大多假定钻头的转动和牙轮的转动是匀速转动。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为了真正掌握牙轮钻头的运动规律,我们拟实测钻头的转速和牙轮的转速,并从最简单的,既无移轴又无超顶的单齿圈等布齿的牙轮钻头入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巳跨入新世纪,全球化的浪潮正汹涌地激荡着世界的各个角落,新世纪的环保事业在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下,如何协调有效地发展,使广大公众的环境意识进一步地提高,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必要性的迫切性,接着论述了新世纪环境教育的内容应侧重以下方面:⑴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加强环境教育;⑵以生态伦理的培育来加强环境教育;⑶从环境消费的可持续发展观来加强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5.
四川的油气勘探开发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在四川盆地的不同构造,不同层位找到了许多油气田。目前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当以构造为对象的勘探工作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下一步工作应当怎么办?构造只占整个四川盆地很小的比例,在构造之外的广阔地区,是不是就没有获得工业油气的希望?针对四川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现状,本文着重指出,除了要用传统的概念(构造勘探)继续扩大油气资源外同时还应该用新概念在老油气区寻找新的油气田,即把视线扩大到构造圈之外的广阔地区。本文认为七十年代末期提出的成岩圈闭的理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回顾了“成岩圈闭”研究的现状,讨论了成岩圈闭形成的机理,成岩圈闭的分类、以及各类成岩圈闭的特征。在分析四川石油勘探部分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成岩圈闭的有利条件和寻找这种圈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长期的植被破坏和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壤环境的恶化是无容置疑的事实。问题是我们怎样做才能改良土壤,使其有良好的结构和最高的肥力,从而生产更多更好的第一性产品。我们知道,森林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植被类型,而且具有最高的种的多样性、复杂的空间结构和很高效能流程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本文就黄土高原土壤改良中森林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量子力学迭加原理,讨论了相干态与Fork态的迭加产生的压缩和反聚束效应.结果表明在一些迭加态中存在两个压缩区,两个压缩区之问的区域反聚束效应较强,压缩效应及反聚束效应的强弱与相干态的平均光子数|α|~2及Fork态|m>的光子数m密切相关.文章最后一节讨论了在实验室如何实现这一压缩迭加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精神对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培育企业精神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含盐多孔材料吸湿解湿性能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含盐多孔混凝土材料吸湿解湿性能的实验结果;应用吸附理论找出材料吸湿量随时间和环境温湿度变化的规律,其理论结果与实验一致;最后对如何制备价廉物美的建筑湿材料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0.
点距是显示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点距的测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法.作者在本文中探讨并总结了测量点距的两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