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于东西方文化、哲学、艺术背景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中西古代绘画艺术的对象、方法和立意都有着许多不同。本文从中西方关于绘画名作的比较中得出结论:中国古典绘画寻求的是“神似”,追求内在的气韵,多在迷朦的山水中寄托创作者的情致;西方绘画则注重建筑、人体,注重形似,渲染力度。  相似文献   

2.
对视觉空间的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界早就有所重视。视觉空间是反映现代中国绘画“写意”、“写心”、“传神”特征的窗口,是美感的载体,它包含着一种理念。它在中西绘画中都有各自意义上的独立存在。其视觉心理,一是倾向于客观,具有科学性;二是倾向于主观,具有浪漫性。艺术空间多向客观和主观两极发展。其视觉空间,一是追求纵深,再现“前前后后一连串的物象”;二是追求平排,表现物象时,“步步移”,“面面观”,观其内涵,略其形色。艺术空间多是“心”、“景”合二为一,“悟化”的结果。西方绘画,中国古代和现代绘画视觉空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西方、中国古代绘画视觉空间应包含于现代中国绘画视觉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3.
李星  乔兰 《科技资讯》2011,(10):226-226
现今,历史和社会进步使中西美术走向了融合,中西方艺术已经不可以简单的用历史、地理、文化等来区分,这种新世纪的变化使中西艺术出现了新的创作景观。又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境况,中西艺术的这种从古代向近代的变化展示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西绘画要有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不被吞并,又要有好的发展。这两点都是艺术存在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陈晨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3):149-152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绘画、书法等艺术体系的确立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中国的古代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中国艺术极其注重对境界的追求,以“境界”作为审美的最高层次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有极大的关联。从园林看,不论是上古的灵台,秦汉苑囿中的瀛海仙山或是中唐的“壶中天地”,园林实际上都是人们理想中的宇宙的艺术再现而已。当然本文并不是研究古代宇宙观的文章,只是以中唐以后的园林设计所反映的“天人之际”的宇宙观来看待现代室内外空间设计,进而倡导设计者继承古代空间设计传统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从西北雕刻看中国古代艺术之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刻的思考,更加确定了中国古代艺术是摆脱真实物象的纯意象的造型艺术,中国的艺术空间是存在意念中。中国艺术以线造型,西方艺术以体、面造型,中西方艺术中空间观念和造型观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 ,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作了比较。在内在因素方面 ,中西绘画艺术起源的文化背景不同 ,在空间事物的观察方式上不同。在审美追求方面 ,西方绘画重“写实” ,中国绘画重“写意”。在艺术表现方面 ,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作了比较,在内在因素方面,中西绘画艺术起源的文化背景不同,在空间事物的观察方式上不同。在审美追求方面,西方绘画重“写实”,中国绘画重“写意”。在艺术表现方面,表面形式和表面手法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西结合"是现代艺术家们不懈探索的艺术发展方向。潘玉良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坚持"融中西画于一治"。她在西方油画中融入中国艺术元素,在中国绘画中注入西方绘画技巧。以潘玉良三个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形成为线索,阐释了其中西结合艺术风格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世界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现代绘画的艺术主题是关注现代,探索艺术文化对西方社会状况的判断与表达方式。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呈现出表现形式上的平面性、绘画的空间与时间观念的革新、绘画形态的转变与选择等多元特征,并有了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西方绘画同属于平面造型艺术,在对待空间的问题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在平面中营造超出平面的更大空间.传统中西方绘画都在使用各种手法来解决画面的这一空间问题,但是由于中西方哲学思想、文化观念等的差异使之在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中又各显神通.二者各自空间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出中西方画家非凡却又不同的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雕塑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和艺术风格,反映在题材选择以动物而不是人物造型为主的特点上,与中国古代观念世界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从一般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以祖先崇拜为内容的巫觋宗教,视宇宙与人为一体的自然宇宙观,人鬼合一的知识信仰等等,都曾以不同方式对中国古代雕塑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些古老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不只是与古代雕像形成互动,而且还以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左右了数千年来中国古代雕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许洁 《科技资讯》2011,(34):62-62
中西宗教建筑根植于不同自然环境和文化土壤、政治背景,故各方面产生差异。本文通过中国和西方宗教建筑艺术的比较,从宗教信仰、宗教建筑语言要素、建筑空间尺度三个方面阐述中西宗教建筑艺术的不同特点,以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走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13.
从中西绘画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世界绘画领域里较为凸显艺术精神性的两个绘画典型。通过对这两个绘画群体的分析与比较,从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画家的人文品质,以及画家个体的心理特质三个方面论证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类似性,也证实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契合与共通。  相似文献   

14.
中西古典建筑审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古典建筑植根于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土壤、社会氛围,故而在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建筑空间布局上,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主张"天人合一";西方建筑中则体现"人天对立"的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在建筑用材中,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而西方传统建筑体现出以石为本位的风格。在建筑空间艺术上,中国重整体,西方重个体。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土壤、社会氛围使得中西古典建筑在各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建筑实际上就是一部国家、民族的文明史,而这也正是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大国令众多西方游客神魂颠倒之处,近年来的建筑,无论是公益性的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复制欧式建筑形式,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传统建筑是由古代原始人类穴居、巢居居住方式长期演化而成的土木建筑与悬空平台相结合的干栏式建筑,它以其浓郁的民俗文化美和独特的建筑造型美而体现出它独特的人文价值。土家族传统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有形载体,它的建造过程与空间营建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人化宇宙、法天敬祖的宗教哲学思想,其造型与装饰则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砖石材料构成的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西方砖石建筑(红色建筑)的分析,比较东西方建筑在色彩上的不同运用以及绘画艺术观念的差异给东西方建筑师带来的影响,以期给以后的设计以一定的启发,从而创造出开放型的、与社会同步发展并蕴涵传统意识的建筑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雕塑与建筑同属立体造型的艺术,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实体,起源很早。正如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言:"艺术肇始,雕塑为先"。雕塑是景观和建筑设计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可独立存在与被赏析,又可完全融入建筑整体设计并与之遥相呼应,二者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在视觉感受和空间关系上达到平衡。在学习建筑设计的同时学习雕塑,从雕塑艺术的角度上来看建筑形体塑造,从建筑相邻近的雕塑艺术语言中寻求建筑设计的突破点,使设计的建筑具有更高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8.
论中西艺术否定观的差异及其元思维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艺术形态和风格的差异是由中西艺术否定观决定的。中国艺术否定观对待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相通"、"合一",而西方则认定为"距离",这样的艺术观念差异从元思维来看,则又逃不过中国的"天人合一"和西方的主客二元对立的元思维底线。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国人以朴素的有机系统观看待宇宙,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分离,是相通无碍的.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儒、道、禅宗三家都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对中国传统诗学影响深远从这一宇宙观出发,认为艺术创造于物我互通、心物交感之中,而西方人则从主客二分出发,认为艺术是主体对客体摹仿的产物;中国诗学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去寻求艺术的美,而西方人则从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中去寻求和谐之美;中国传统诗学强调心与物相合,我消融于物,化入其境,西方人却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来分析事物,艺术创造中强调主观情绪和知性的介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绘画偏重于主观因素,并以诗画结合、形神兼备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力图创造出一种和谐美。古代西方绘画则是重色彩,追求真实的美感。到了现代,西方兴起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西方现代派绘画等等。纵观东西方绘画艺术发展过程,无论在客体对象表现,还是内在审美意象的追求方面,都体现出人类希望充分表达自我、追求和谐的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