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玉敏 《甘肃科技》2003,19(10):141-142
目的:探讨超声与免疫学在肝泡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泡球蚴病患者进行B型超声检查。全部病例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均为阳性。结果:62例中血清学检查阳性,但肝脏没有形态变化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没有累及胆管和/或脉管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累及一叶肝组织脉管和/或胆管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累及两叶肝组织脉管和/或胆管或者两个肝静脉者5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病变沿着脉管及胆管延伸者8例。结论:超声检查对泡球蚴病有诊断价值,且操作方便,不失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本院从1985年至1995年10年内收住腹部外伤100例,其中肝外伤24例,占同期腹部外伤的24%;同时合并脾破裂者,死亡5例,占肝外伤总数的25.85%。此类重检者见肝脏成碎片,无法组合,成为肝静脉、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3.
裂头蚴感染人体致裂头蚴病在我国和东南亚一带相当普遍.裂头蚴在人体内移行及寄生部位多见于眼睑、颊面部、口腔、四肢和腹壁等部位,引起皮下裂头蚴病.也可移行至眼内及脑内,引起眼及脑裂头蚴病.在我国引起内脏裂头蚴病的较少见,仅占发病率的O.53%.而裂头蚴在体内移行致多发性肝脓肿至今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收集了细菌性肝脓肿16例,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资料表明: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并发症种类多,极易误诊.但经B超仔细检查、肝脏穿刺及实验室等检查是可以确诊的  相似文献   

5.
张华  苗重昌  刘永保 《科技信息》2013,(15):473-474
目的: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活体肝动脉解剖学分型及变异,为临床肝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通过16排螺旋CT对732例受试者行肝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解剖变异分型。结果:正常解剖型516例。肝动脉起源变异者217例,占29.6%。其中属于Michels分型中变异者有7种共132例,Ⅱ型53例,占7.2%,Ⅲ型39例,占5.3%,Ⅳ型8例,占1.1%,Ⅴ型14例,占1.9%,Ⅵ型4例,占0.5%,Ⅶ型1例,占0.1%,Ⅸ型14例,占1.9%;Michels分型以外者有95例,其中肝总动脉三分叉型40例,占5.5%,肝总动脉四分叉型2例,占0.3%,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型21例,占2.9%,副肝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型4例,占0.5%,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型12例,占1.6%,副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型1例,占0.1%,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型12例,占1.6%,肝总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型3例,占0.4%。多种变异共存11例,占1.5%。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复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有必要列为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尤其肝移植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脂肪肝患者中约40%为非肥胖人群,近1/5还是瘦子。脂肪肝又称为肝脂肪变性,是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内形成的一种疾病。正常的肝脏内仅仅含有小量脂肪,约占肝脏体积的4%~7%,这其中的一半为甘油三酯,也就是我们老百姓们所说的油,另一半为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有数据显示,肥胖者有一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脓肿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55例病人经B超和CT证实并定位肝脓肿。穿刺获得脓液后,置入导丝,再置入并保留口径较粗的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果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成功率为89.1%。平均愈合时间为(21±5)d。7例需再次剖腹进行手术引流。结论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创伤小,引流效果好。适用于病程迁延,重危与手术风险大的病人,可完全治愈单发肝脓肿病人,亦为需要两次手术引流的病人缓解病情,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并分析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88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同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88例患者中100%存在肝组织损伤,其中肝硬化6例(6.8%),慢性乙型肝炎轻度41例(46.6%)、中度28例(31.8%)、重度13例(14.8%).82例病理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中,炎症分级G≥2者59例(72.0%)、纤维化分期S≥2者41例(50.0%).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无关.随年龄增加肝组织纤维化呈加重的趋势(P0.01).结论: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脏组织学改变.血清HBV DNA不能反映肝脏损伤情况,年龄越大纤维化程度越重,特别是年龄≥40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脓肿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55例病人经B超和CT证实并定位肝脓肿.穿刺获得脓液后,置入导丝,再置入并保留口径较粗的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果 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成功率为89.1%.平均愈合时间为(21±5)d.7例需再次剖腹进行手术引流.结论 经皮肝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创伤小,引流效果好.适用于病程迁延,重危与手术风险大的病人,可完全治愈单发肝脓肿病人,亦为需要两次手术引流的病人缓解病情,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泽蛙不同生活周期的生理生态特征:①繁殖期(5月)的耗氧量最大;繁殖期(8月)次之;冬眠期(1月)最小、只占5月的39.38%、8月的54.20%。②肾上腺皮质细胞直径和核直径繁殖期较长,冬眠时显著缩短。③觅食期(10月)肝含水量最多,冬眠时肝含水最少。④与耗氧量降低相适应,冬眠时RBC数目、Hb含量,RBC直径明显低于繁殖期,觅食期。⑤冬眠时,主要能量供给为活动季节里积累在肝脏与脂肪体中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1.
李海珠  张俊一 《科技资讯》2013,(15):234-234
目的:对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40例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40例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严重腹部创伤的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后,32例治愈,占80%,其中2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出现肝脓肿、1例出现胆漏、1例出现胰瘘,经有效治疗后均未出现肝脏、脾脏、胰腺等手术并发症。8例死亡,占20%,1例死亡与严重脑挫伤,4例死亡于术后多器官并发症,3例死亡与脑部创伤合并呼吸道综合征。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临床效果肯定,安全性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已成功地治疗肝脓肿及肾囊肿[‘1。此疗法代替了传统外科开胆引流,而且疗效肯定。现对我院采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肾脓肿3例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3例均为1994年3月至lop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糖尿病11型病人。年龄为54岁一62岁,平均年龄为58.7岁。糖尿病病史为8-12年,近一周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波动在38℃-41℃之间,为弛张热型。其中2例为糖尿病合并肝脏肿,l例为糖尿病合并肾脓肿。均合并有糖尿病因症酸中毒及泌尿系感染。血液培养1例为大肠埃希…  相似文献   

13.
胶原酶灌注部分肝脏方法分离肝主质细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报导一种分离哺乳类正常肝细胞的新方法,其要点是精确安排操作的程序,在灌注前结扎肝脏的左叶和正中叶,使灌注液只在余下的1/3肝脏内流动。本方法快速、稳定,能在2小时内从大鼠的1/3肝脏(2—3克肝组织)分离出1—1.5×10~7个和肝主质细胞,存活率在95%以上。酶液(0.05%胶原酶)的用量为20~25ml,在同类实验中是最少的。  相似文献   

14.
<正> 腹腔脓肿是术后局限性腹膜炎的结果,位置通常与腹腔的感染来源有关。反复临床检查、体温测量、白细胞和血沉测量奠定了初步诊断腹腔脓肿的基础。随后用无创伤的 X 线检查如肺正、侧位片,腹部素片和透视下检查横膈膜运动,此种方法的准确性最高为30%。而作定位检查特殊方法,目前有三种,准确率占50~100%。  相似文献   

15.
探讨凶险型颈深部脓肿的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02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8例凶险型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凶险型颈深部脓肿患者中5例痊愈,3例死亡。结果表明:当颈部脓肿累及多个颈深筋膜间隙感染,或并发糖尿病、肥胖、脓毒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窒息等因素时,为凶险型颈深部脓肿;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啤酒对胃壁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刚断乳昆明种(清洁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10只)饲以标准饲料,强制以啤酒为饮料,B组(10只)饲以标准饲料,自由饮清水。经2周喂养后处死,取小鼠胃体部胃壁做SDH、LDH、ACP酶组织化学检测及HE常规染色。结果:(1)A、B组小鼠胃壁均无明显组织学损害。(2)A组肌间神经丛SDH强阳性(+++)者占总数的45.1%,中等阳性(++)者占54.9%;B组肌间神经丛SDH强阳性(+++)者占总数的41.5%,中等阳性(++)者占58.5%;(3)A组肌间神经丛LDH中等阳性(++)者为63.9%;阳性(+)者为36.1%;B组肌间神经丛LDH中等阳性(++)者占总数的67.7%,阳性(+)者占32.3%;(4)A组ACP显示弱阳性(±)者占总数的56.5%;其余为阴性(),占总数的43.5%;B组弱阳性(±)者占总数的57.7%;其余为阴性(),占总数的42.3%;(5)A、B两组尼氏体(Nissl'sbody)显示中等阳性(++)。结论:A组与B组对比,在小鼠断乳至发育成熟的生长敏感时期饮用啤酒,小鼠胃壁组织结构无明显组织学损害;小鼠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的有氧代谢和无氧酵解无明显变化;小鼠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无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7.
利用离体肝脏灌流技术测定了CL(二个实验组,CL给药量分别为1×10-8 mol和1×10-6 mol)对大鼠肝脏物质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L可使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液中尿素氮浓度下降,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给药后灌流的1、2、3、4 h内,与对照组相比,1×10-6 mol的CL使大鼠离体灌流的肝脏产生的尿素氮分别下降了14.79%(P>0.05),17.88%(P>0.05),26.79%(P<0.05)和29.95%(P<0.01). 1×10-8 mol的CL具有类似的效应.而CL对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液中葡萄糖的水平影响不大.CL可抑制大鼠肝组织中GPT的活性,灌流4 h后1×10-6 mol的CL使得肝组织中GPT活性下降了24.65%(P<0.05),但1×10-8 mol的CL仅使GPT活性下降7.50%(P>0.05).CL还抑制大鼠肝组织中G6PDH的活性,1×10-6 mol的CL可使肝脏中G6PDH活性下降36.04%(P<0.05),同样1×10-8 mol的CL对G6PDH活性影响不显著.提示CL可直接通过影响肝脏的氮代谢及相关酶的活性继而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时灰階B超发现10例肝脏小血管瘤病人(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在30~64岁,其中4例经CT检查,2例经外科手术,1例经肝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本病。全部病例经长期B超随访(最短的3年,最长的6年),B超所见肝内瘤体结节共16个,分布于肝右叶的有9例,于左叶的有1例。病灶最小的约1.0×1.7cm~2,最大的约3.0×5.0cm~2。强回声结节的9例,低回声结节的有1例。B超图象特点为肝内孤立性或多发性强回声结节,内部结构疏松呈小蜂窝状,边缘清晰、锐利,呈锯齿状或花边状。病灶对周围肝组织和肝内血管无挤压征象。长期B超随访观察,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二步原位灌注的方法分离得到大鼠肝脏,随后通过机械剪切,用0.2g/L链霉蛋白酶E,0.2g/L胶原酶Ⅳ以及0.1g/L DNaseⅠ消化和分散,筛网过滤、经130g/L 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后收集肝星状细胞,经台盼蓝染色后用细胞计数仪鉴定细胞存活率,α-SMA(平滑肌动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肝星状细胞纯度。结果显示,肝星状细胞的得率为每个肝脏3.5×107个细胞以上,肝星状细胞纯度为95%左右,肝星状细胞存活率为(97.0±3.2)%,满足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中误诊率高达70.6%.患者中血清铜蓝蛋白下降27例,占79.4%;24 h尿铜排泄量增加16例,占47.1%;血清铜下降18例,占52.9%;出现K-F环共27例,平均阳性率为79.4%.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