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10):1741-1745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5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城市群内部城市为研究单位,采用基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研究手段,对5座城市群内部公路通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城市群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空间分布、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态等因素影响,通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呈现明显差异.宁夏沿黄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公路通达性总体呈同心圆空间结构且通达性较好;兰西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呈单侧放射状空间结构且通达性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稀土元素对水生态安全的影响,于2014年秋季对鄱阳湖5个代表性监测点的三角帆蚌及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分析三角帆蚌软组织及沉积物不同提取形态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三角帆蚌软组织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15.52 mg/kg,轻稀土元素更易累积,表明轻稀土元素对贝类的生物效应强于重稀土元素。沉积物样品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285.22 mg/kg,含量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呈现较强的陆源属性。各监测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4种赋存形态的平均含量: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酸可提取态,酸可提取态含量最低,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风险评估表明其均处于无风险或低风险水平。三角帆蚌软组织中大部分稀土元素与沉积物中可氧化态和全量显著正相关,表明三角帆蚌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可氧化态为主。  相似文献   

3.
利用隧道扫描显微镜在室温低真空条件下,在高定向裂解石墨表面对自组装L-胱氨酸及其脱水后状态进行探测.实验表明,吸附在HPOG表面的L-胱氨酸相对完全干燥的组装体表现出更加有序的吸附状态.通过比较含水和脱水样品的单体图形,分析了分子骨架以及内部二硫键的变化.疏水作用、针尖样品的作用以及分子间作用力是诱导样品有序排列的主要原因.高分辨的图形对于吸附在固体表面水溶生物样品的研究,获取分子内部信息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人体模拟消化液对建筑灰尘中Cu、Pb和Zn生物可给性的差异及健康风险评估中选择适合的体外消化方法提供依据,以贵阳市4个建筑工地的楼内、楼梯、建筑区门口、办公区、休息区、建筑区内道路、建筑区外道路、木材堆放区和金属堆放区共36个区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国际广泛应用的3种代表性in vitro方法(SBET、PBET、IVG+M),得到的建筑灰尘Cu、Pb、Zn的溶解态量和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对Cu、Pb、Zn溶解态量和生物可给性存在显著差异。在胃阶段,采用SBET方法得到的溶解态量和生物可给性最大,IVG+M方法最小;在肠阶段,采用PBET方法得到的溶解态量和生物可给性明显高于IVG+M。当胃液消化物进入肠液后,Pb和Zn在PBET和IVG+M中的溶解态量和生物可给性明显降低;但对于Cu,由于消化酶的络合作用,其在肠液中的溶解态量和生物可给性不一定低于相应的胃液。因此Pb和Zn在胃液中的溶解态量可代表其在消化道中的被吸收的最大值。以预防和保护为目的,在建筑灰尘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中,可用仅含有胃液的方法(SBET)评估灰尘Pb和Zn的生物可给性;但Cu的生物可给性则建议使用由胃液和肠液组成;且添加了相应消化酶的方法(PBET)进行评估。考虑到人群摄食情况,建议使用IVG+M的方法进行建筑灰尘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估;但摄食种类不同会造成结果的差异。3种方法使用的条件不同如胃肠液成分、摄入食物与否是3种方法之间得出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则主要是建筑灰尘来源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52L~41FD层段由3层风成沙丘砂、2层湖相沉积、2层古土壤和5层砂黄土构成. 分析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变化依次为Mn、P、Sr、Rb、Cr、V、Zn、Ni、Cu、Nb,各元素含量在砂黄土、古土壤和湖相沉积中表现为相对峰态,而在沙丘砂层段中则呈现为相对谷态;在垂直方向上,各微量元素含量随着各沉积相的多次更替,构成了10条峰谷交替的锯齿状形态的元素波动过程线. 结合研究区地理位置与微量元素特征,认为可用Zn(ppm)、P(ppm)为代表作为气候替代性指标,指示本区东亚冬夏季风变化. 据此划分出了8个冷暖波动事件:冷干事件,即C1(11 870~11 640 a BP)、C2(12 650~12 050 a BP)、C3(13 340~13 010 a BP)、C4(13 810~13 620 a BP), 暖湿事件, 即W1(12050~11870 a BP)、W2(13010~12650 a BP)、W3(13620~13340 a BP)、W4(14850~13810 a BP). 本研究与格陵兰GRIP冰芯和中国南京葫芦洞H82石笋之间较高的同步性,这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气候波动可能与格陵兰气候变化受相同的高纬动力驱动.  相似文献   

6.
研究狼爪瓦松提取物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菌效果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和氯仿相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各提取物对实验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差异较大,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液对伤寒杆菌的MIC为1.5 mg/mL,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痢疾杆菌的MIC为1mg/mL;各种瓦松提取液作用于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可导致菌体内有电解质渗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即瓦松提取液可能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以及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而抑制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生长,其抑制作用随提取液质量浓度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西区巴关河流域土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了攀枝花市巴关河流域土壤剖面样品,探讨了与工矿业活动关系密切的Cu、Pb、Zn、Cd、Ni、V、As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BCR法对V、Ni、Cd进行了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6个剖面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四川背景值及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除Pb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四川背景值及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上、中、下游土壤剖面各层的V、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上游土壤剖面各层V的残渣态占总量的百分比范围为86.79%~89.10%,中游为92.08%~94.87%,下游为89.21%~93.57%。上游土壤剖面各层Ni残渣态占总量的百分比范围为81.03%~86.39%,中游为83.23%~92.30%,下游为87.49%~89.77%。Cd的形态分布较为特殊,酸可提取态与可还原态占主要部分,上游土壤剖面各层酸提取态占总量的百分比范围为27.75%~41.69%,中游为4.76%~21.45%,下游为18.24%~46.61%,上游土壤剖面各层可还原态占总量的百分比范围为24.67%~54.29%,中游为18.31%~54.22%,下游为14.16%~31.18%,容易发生迁移转化,应严格控制其在土壤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城市住区热环境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和不同环境要素组合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探索有效的空间要素组合状况以达到生态节能的效果.方法根据住区建筑形态构成的典型性选取上海市3个行列式布局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ENVImet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分析夏至日室外热环境的影响要素和作用效果.研究住区不同空间要素组合与热环境的对应关系,从住区整体三维空间构成、建筑形态和绿化形态3个方面比较研究不同要素组合模式的生态节能性效果.结果建筑形态相比绿化而言对住区热环境影响更大,建筑三维形态可以解释空气温度差异的25%,高大乔木可以解释温度差异的13%,其蒸发蒸腾作用和遮挡作用带来的降温效果远优于草坪的降温效果.行列式布局街区建筑高度、形态、绿化的面积、形态等要素组合影响了住区空间气温.结论绿地组合模式与住宅组合空间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可有效改善住区热环境,提高节能效应.优化城市住区生态节能性空间结构,有效提升空间环境的节能效用.  相似文献   

9.
为资源化利用废弃河蚌壳,以其为原料,经去除角质层、分离珍珠层,得到棱柱层.然后机械研磨得到生物填料(HBLZC),并对其物相组成、表面元素组成、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及其亲水、亲油性等表面特性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生物填料成分为文石型碳酸钙,成柱状、长条状,有机物质量分数约为2.20%,热稳定性良好.表面元素Ca,C,O和N平均摩尔分数分别为12.10%,33.63%,51.35%和2.93%,其中有机物中C,O和N元素实际摩尔分数分别为54.49%,38.09%和7.42%.HBLZC粉体具有亲水、亲油的双亲性,对正庚烷浸润,对水的接触角约为32°.利用河蚌壳棱柱层为原料生产的生物填料在水性涂料和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将聚磷酸铵(APP)、磷酸三(β-氯异丙基)酯(TCPP)、氰尿酸三聚氰胺(MCA)、可膨胀石墨(EG)及EG与APP复合阻燃剂分别添加于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采用氧弹量热仪、氧指数仪、燃烧背温测试仪及锥形量热仪研究了阻燃RPUF燃烧热值(HoC)与氧指数、炭层阻隔作用及热释放等阻燃性能参数的相关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RPUF/APP及RPUF/EG/APP体系燃烧热值测试后残炭表面P元素的化学状态. 研究表明,各阻燃RPUF的HoC由低到高的顺序为RPUF/APP,RPUF/EG/APP,RPUF/TCPP,RPUF/MCA,RPUF/EG,其中RPUF/EG/APP的氧指数相对最高,炭层阻隔效应较好,热释放及质量损失相对最低,产烟量适中,综合阻燃性能最好. RPUF/EG/APP燃烧热值测试残炭表面五氧化二磷比例(57.9%)大于RPUF/APP(35.9%). 阻燃RPUF的HoC主要与体系元素组成及阻燃剂HoC的贡献有关,也与膨胀阻燃体系中组分的相互作用有关;而氧指数、炭层的阻隔作用、热及烟释放等阻燃性能主要取决于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情感地理学研究视角,运用调查问卷、认知地图以及情感分析等方法,分析游客情感体验的社会性特征、空间性特征和时间性特征。研究表明:游客内部个体差异和外部行为差异在情感体验各维度上都差异显著。在原位区和新建区空间中,游客的情感体验均表现出积极情感类别和消极情感类别共存的状态,但在情感体验类别、情感认知草图的类型及情感空间元素等方面两个空间均表现不同。以年份为时间尺度衡量游客情感体验,整体上表现为消极情感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弱,积极情感的强度随时间变动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但不同类别情感波动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认识浍河祁县段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状况及生态风险,采集12个表层沉积物(0~20cm)样品,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进行元素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分析,进而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段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Zn,Pb,Ni,Cr,Cu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存在一定程度的累积现象;各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受煤矿开采活动影响显著,在研究区河段内沿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风险等级;底泥沉积物中Zn,Ni,Cr主要以残渣态为赋存形态,Pb以可还原态为主,Cu的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比例大致相当,且占较大比重,各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从大到小依次为Pb,Cu,Zn,Ni,Cr。  相似文献   

13.
硅酸盐矿物表面特性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5类结构9种硅酸盐矿物表面的元素分布、价态及多价金属阳离子对于阴离子的相对密度,结合矿物的晶体化学特征和在阴离子捕收剂浮选体系中的可浮性的研究表明,矿物的结构特征与其表面元素质量分数、状态、表面电性及可浮性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5类硅酸盐矿物由于结构特征的差异,导致解离后暴露于表面的元素质量分数、价态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矿物表面电性及与捕收剂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类结构矿物在阴离子捕收剂浮选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浮选特征·较系统地研究了多种硅酸盐矿物浮选的晶体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态地层工作方法分析了湘中晚泥盆世锡矿山阶Yunnanella-Yunnanellina群落的生物组成、分异度、相对丰富度、空间分布及基底物质性质。据一些种群的大小频率直方图和生存曲线讨论了部分生物的生存特征、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文章还对该群落中生物的生态、营养结构及生境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相对极差、加权变异系数和Jenks自然断裂系统分类法等方法,分别对2001~2010年江苏全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内部以及13个地级市煤炭消费空间差异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煤炭消费的空间差异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绝对差异也在拉大;苏北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大,苏中其次,苏南最小;各地级市煤炭消费类型的划分与变化与全省的经济格局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具有单官能团的十二酸、十二胺和十二醇小分子,研究了—COO-,—NH 3,—OH基团模拟明胶与蒙脱土的插层相互作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各基团与蒙脱土作用力大小的相对顺序为—COO->—NH 3〉—OH>—COOH.  相似文献   

17.
镉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取决于它的化学存在状态,对镉在不同生物组织中的形态分析对理解在镉胁迫下生物组织的反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1~5].本研究工作利用HPLC-ICP/ESI-MS研究了经不同镉形态胁迫的Wistar rat体内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和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相对极差、加权变异系数和Jenks自然断裂系统分类法等方法,分别对2001~2010年江苏全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内部以及13个地级市煤炭消费空间差异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煤炭消费的空间差异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绝对差异也在拉大;苏北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大,苏中其次,苏南最小;各地级市煤炭消费类型的划分与变化与全省的经济格局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地区基于GIS的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从图斑、县、省三级不同空间尺度对2000年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计算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整个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各省区情况不同,其中:陕西、新疆生态承载力供给小于需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而甘肃、青海和宁夏生态承载力供给大于需求,处于生态冗余状态;西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生态承载力供给空间分异明显,呈东南、西北部较高,东北、西南、中部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地理单元的生态承载力供给差异也较大,表现为黄土高原中西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山地、天山山地和阿尔泰山地等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整体供给较高,而其他地区的则较低,其中:关中盆地、银川盆地和干旱区绿洲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供给最高,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腹地的广大戈壁、沙漠地区的最低,呈连片分布状态;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部由于景观破碎严重,生态承载力供给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表明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利用/覆盖及人类活动强度具有密切的空间关联与空间异质性;西北地区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供给和人口密度基于县级尺度的相关系数为0.66,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空间分布格局相似,表明西北地区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生态承载力偏向性.2000年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与局地性分布相符合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个地区生态承载力供需矛盾突出,处于生态不安全与不可持续性发展状态,而各省区、县及其内部生态承载力供需矛盾差异较大,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异.研究实践证明GIS技术的应用为空间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强冲击加载下样品表面与熔化相关的微层裂现象,本文发展了Asay-F-window技术,结合压电石英计和高速摄影等传统微喷测试技术,首次从实验上给出了熔化状态下Pb样品表面微层裂物质层质量、密度、速度和空间分布等信息,并近似给出了某特定时刻传统高速微喷物质与微层裂物质的整体空间分布图像,为熔化状态下材料微喷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