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记录南京地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计12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秤锤树、榉树),省级保护野生植物10种,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生境种群数量及濒危原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活动等人为因素破坏干扰原生境为其致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太原武宿机场春季草丛昆虫和土壤动物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3月~5月份对太原武宿机场草丛昆虫和土壤动物种群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场生态系统中草丛昆虫种群和土壤动物种群的综合指标偏低.本次调查共获标本778只,属2门3纲,共10类群.其中蜱螨目、弹尾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类群;蜘蛛目、鞘翅目、蚯蚓、多足纲、直翅目和等足目为常见类群.草地生境及草丛动物的分布是吸引鸟类在机场栖息和摄食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该生境下的昆虫、土壤动物的种类及生物量对于机场鸟类的控制有直接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了解动物个体或种群对不同生境的适宜度,是持续开展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及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本文基于陆生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案例,分析了鱼类生境选择研究的难点;以生境适应性指数模型的出现及发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为主线,阐述了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该类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还论述了在中国横断山区开展鱼类生境选择研究的意义及限制因素,提出可选择环境相对原始、人为干扰较少、鱼类资源丰富和水文因子易于测量等条件的河段为研究区域,选择研究成果相对丰富的特有鱼类为对象,尝试开展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研究过程中,科学测量并对比河流同一季节或不同季节水文因子是提取生境适宜性指数的必要步骤,而相对稳定的生境适宜性指数则是开展鱼类生境适宜性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驯鹿(Rangifer tarandus)广泛分布于北极和环北极地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鹿科动物。在中国,驯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也是鄂温克族人民独有的经济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受栖息地变化和种群规模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中国驯鹿种群发展缓慢,种群退化严重。本文概述了中国驯鹿种群现状及驯鹿的分类与分布、种群、生境、食性和疾病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为促进中国驯鹿种群的健康繁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动物家域大小的研究是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一,对评价动物的生境质量、生境选择、栖息地负载量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对动物家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域面积的测算方法,但研究不同因素对动物家域面积的影响是更重要的生态学问题.文章综述了不同因素对动物家域面积影响的研究成果,包括性别、季节、种群密度、捕食风险、婚配制度...  相似文献   

6.
构建任意生境破坏结构下集合种群动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生境破坏的空间结构对集合种群全局密度及局部密度的影响.该模型不仅包括了生境破坏的空间结构,而且能够描述集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模型结果表明:生境破坏的空间结构复杂地影响着集合种群的全局密度和局部密度;生境破坏的混合分布增大了集合种群灭绝的风险;生境破坏的聚集分布降低了集合种群灭绝的风险.在生境破坏比例较小或较大时,集合种群全局密度和局部密度随生境破坏比例的增加而加大,随生境破坏聚集度的增加而减小,且生境破坏比例对集合种群动态的影响要大于生境破坏聚集度的影响.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即生境破坏比例在55%左右时,生境聚集度的增加可能会使集合种群的全局密度和局部密度都减小.此外,发现集合种群的局部密度存在一个阈值,当集合种群局部密度低于此值时,集合种群将无法续存.这意味着在生物保护中不能仅仅考虑生境的恢复、斑块的质量,还需要考虑生境破坏的空间结构和被保护物种的局部密度.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崖柏(Thuja koraiensis)属狭窄地域分布种,由于生态环境变化、人类过度采挖,导致其种群呈衰退状态.通过对朝鲜崖柏生境条件、土壤特性、伴生树种等调查,分析其种群退化机理;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人工引种栽培等措施,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路网密度的增加和气候环境恶化,使得低能见度雾环境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影响日趋严重。从高速公路雾环境行车致危机理、雾区能见度监测预测、雾区管控与安全保障等方面对高速公路雾区行车管控与保障技术的中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表明:高速公路雾环境行车安全研究已经从早期的气象角度研究雾的生消和物理化学特征,发展为材料、光学、交通、气候、电子、视觉心理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涉及范围更广、研究领域细分度更高;雾的致危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雾区危险性分级、驾驶视觉心理、驾驶行为、车辆行驶状态变化规律和能见度与交通事故的相关性分析等方面,但尚不够系统全面;雨雾、冰雾等共生性气候的危险等级判定研究还相对缺乏;雾区监测预测理论、监测手段等都有了显著进步,但气象和交通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微路段和微区域精细化监测预报;特别是团雾路段的实时监测预警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中国研发的雾区智能诱导警示系统设计理念较国外更先进,与我国国情结合更紧密,但依然存在系统使用耐久性差,安装维护成本高,缺乏国家和行业标准,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建议今后努力方向:加强从气象、交通、控制等领域对高速公路雾区行车安全,尤其是多气候耦合路段行车致危机理研究;倡导气象部门和交通部门进行深入协同联动;强化微路段微气候分级分段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深入分析雾区诱导机理;加速研发低成本、耐用的雾区诱导设备;从系统论与控制论角度,构建雾区路段分级诱导联动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9.
岭南稀有濒危植物的形成及其生物地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地区稀有濒危植物135种,对其系统学、区系地理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例证了8类可能的物种形成方式,包括地质的、气候的、特殊生境的、避难所性质的、自然杂交形成的、边缘效应形成的、土著区系分化产生的以及由于生境片断化造成的等,与稀有濒危植物形成的致濒机制密切相关.另对各类稀有濒危植物的特有现象分析还表明,它们存在3种基本的复合模式,即:“濒危 区域特有”、“濒危 狭域生境特有”、“濒危 广域星散分布”等.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连香树自然种群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天然连香树的地理分布、种群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讨论,试图揭示其致危机理。连香树星散间隔分布形式、种群规模较小和对生境的特定要求,反映出该物种正处于濒危状态。应借助于人为帮助,将不同种群的连香树引种到合适的生境中,扩大其种群规模,促进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以利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计划烧除的概念及应用,分析了计划烧除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总结了3S技术及模型法在林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计划烧除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影响以积极影响为主,计划烧除能够改善某些珍稀野生动物的食物质量与数量,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创造适宜的栖息环境,达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但计划烧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和食物资源造成破坏,因此,进行计划烧除时,需要合理平衡其对不同野生动物种间关系及种群数量的影响.2)3S技术及模型法是研究和管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有效手段,利用3S技术可对计划烧除前后动物生境信息进行监测记录,模型法可模拟野生动物生境特征及计划烧除后对生境的影响,将3S技术和模型法相结合,更有助于实时、高效、精准分析火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多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将对计划烧除应用于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科学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2年8月,对浙江省玉环县漩门湾湿地公园潮间带互花米草滩涂和自然滩涂生境进行了调查,以研究潮间带湿地受互花米草入侵、污染等外界干扰后大型底栖动物的响应机制.本次调查共获得40种大型底栖动物样本,其中软体动物18种、节肢动物13种、环节动物4种、脊索动物3种、星虫动物和线虫动物各1种.互花米草滩涂和自然滩涂生境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22.6 m-2,39.23 g/m2和1 052.8 m-2,19.19g/m2.在同一离岸距离条件下,互花米草滩涂生境的生物多样性高于自然滩涂生境.研究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滩涂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自然滩涂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严重的干扰;2)入侵近20年的互花米草滩涂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同区域中自然滩涂生境;3)互花米草有净化海水环境的功能;4)工业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影响沿岸环境,最终也影响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佛坪保护区GIS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基于GIS技术的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通过GIS管理系统在保护区科学研究。巡护监测、森林防火、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利用GIS卓越的可视化技术和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得到适宜动物生存的空间区域、生境质量等级分布等信息,准确地预测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人类活动干扰的分布特点和干扰强度的差异,使管理人员直观地了解野生动物种群动态以及栖息地干扰现状等.文章亦根据佛坪保护区的应用经验讨论了GIS技术在保护区信息化管理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和应用前景,可为其他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应用GIS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两物种竞争模型出发,提出了集合种群上3物种的食物网机制,构造了一个捕食者和两个猎物(似然竞争)受生境破坏影响的新模型;基于微分动力系统的数值模拟和网格模型的元胞自动机模拟,研究了生境破坏对集合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发现:集合种群似然竞争模型系统对生境破坏非常敏感,生境破坏导致了更不稳定的动态,而且发现具有较小捕食者侵占率的猎物受生境破坏影响较大,进而表明了猎物对捕食者的敏感度与受生境破坏的影响之间存在负藕联关系;适当的生境破坏有利于劣势物种的生存;捕食者通过猎物受到生境破坏的间接影响,而且在生境破坏生态过程中捕食者是脆弱的.该研究结果为物种续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胚胎工程在家畜繁育中的应川主要是利用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胚胎分割和胚胎克隆等方法,使家畜加速繁殖,遗传改性和增强抗逆性。这一新的应用将引起场畜牧业生产技术的革命。1.胚胎移植。是指从供体、雌性动物体内取出由受精卵发育成的早期胚胎,再移植到假孕的受体动物体内,由受体动物妊娠产下幼仔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在利用优良种畜对家畜种群进行遗传改良及增加珍贵危畜种头数有重要意义,并可从无妊娠能力的母畜获得后代,扩大其遗传影响力,从成熟前母畜获得后代,缩短世代间隔,加快遗传改良。目前,国际上已相继在兔、绵羊、山羊…  相似文献   

16.
囚徒困境博弈是研究生物进化博弈中合作维持机制的一个主要理论框架。空间结构能够促进合作行为的维持。基于集合种群理论建立空间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研究了生境丧失对合作和欺骗行为及整个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生境丧失有利于合作的维持,并且随着生境丧失的加重,在种群灭绝之前种群数量有一个临时的增加,这说明行为策略的多样性是生物面临多变环境的一种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结合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分析对下沙新城区城市化进程中典型生境斑块内野生荠菜种群的数量特征、生殖分配及生活史对策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伴人植物成功入侵城市斑块生境的机制.研究表明:斑块间种群数量特征发生明显的变异(p0.01),月份间也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同一时间水平上种群所处的物候期不一致,生殖分配也有所不同.正是由于这些变化,荠菜这类伴人植物才能成功入侵到城市化的斑块生境中;同时这些变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8.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密度初步分析魏辅文,王维,杨光,胡锦矗四川师范学院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四川动物1995,14(2):66~70.利用分层抽样粪堆计数法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生境中林后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内林口密...  相似文献   

19.
综述长白山区牛皮杜鹃分布、生境、遗传多样性、形态、繁殖等研究现状.结果显示:牛皮杜鹃为杜鹃花科常绿杜鹃亚属常序杜鹃亚组,国内分布以长白山高山苔原带为主,吉林省二级保护植物,濒危种;气候变暖及雪斑线上升引起牛皮杜鹃种群沿海拔上移、扩张,群落内物种间竞争显著;土壤动物对牛皮杜鹃及群落植物凋落物分解作用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地带牛皮杜鹃遗传差异较大;有性、无性繁殖均可获取种源.建议加强牛皮杜鹃繁殖研究;开展以小叶章为代表的草本植物种群快速扩张引起的牛皮杜鹃种群衰退研究;建立长期样地,监测牛皮杜鹃种群变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滨海湿地鸟类等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尤其以鹭科鸟类为主,研究动物多样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鸟类繁殖生态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探讨滨海湿地鸟类食物链的污染物转移与富集规律,建立鸟类物种及性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分析鹭科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濒危物种的致危机制,以期促进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