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曹丕《典论·论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首篇文学批评专论 ,开启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自觉的先河。笔者有感于目前对其论述不详 ,本文拟从文学批评意识、批评标准、批评方法、批评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寻绎 ,以期证明《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以及对当代文艺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 2 0集电视连续剧《弘一大师》的创意和内容提出了批评意见 ,主要原因是 :片名既为“弘一大师”,却化费了16集之多 ,描述他出家前如烟如幻的虚构情节 ,且有严重歪曲弘一大师之嫌 ;从整个内容看 ,篡改了弘一大师生活的那段历史 ,张冠李戴 ,移花接木。对佛教的内涵 ,编导本身既知之不详 ,却假借“弘一大师”之口误导观众。文章还在其它方面对该剧提出了异议 :如对人的称呼、弘一大师的扮相等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鲁迅翻译了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和评论文章,如雅各武莱夫的《十月》、法捷耶夫的《毁灭》、班台莱耶夫的《表》、淑雪兼打(今译左琴科)的《贵家妇女》、《波兰姑娘》,卢那卡尔斯基的《艺术论》、《文艺与批评》,布哈林的《苏维埃联邦从maximGorky期待着什么》等。1933年1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了苏联小说集《竖琴》,内收作品10篇,其中有7篇为鲁迅所译,涉及的作家有扎弥亚丁、伦支、斐定、雅各武莱夫、理定、左祝黎、英培尔。同年3月,良友又推出第二本苏联小说集《一天的工作》,9篇小说中有8篇为…  相似文献   

4.
陆机的《文赋》,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是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著作,也是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章学论著。在《文赋》里,陆机对文章家的修养、文章的构思、布局谋篇、文章的作用等都作了较系统的分析论述。他在序言里说:“余每观才士之作,偶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研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从这就说明《文赋》所论述的文章写作过程,是作者自己的写作实践和他人的写作经验的总结。作者亲身尝过写作的甘苦,  相似文献   

5.
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义不限于“批评文体”本身,而是可以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找到一种新的入思方式或新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任彦智  李艳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3):55-57,90
《文章精义》是宋元时期一部十分重要的散文理论批评著作,李耆卿散文理论在继承前人相关理论观点的同时也有创新,如文章繁简理论与文气思想联系在一起;强调后世文章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对四书五经的承袭,而且还存在新变;文意关系不主张先立意等。其散文理论针对元代的散文理论批评总是在总结前人的理论的同时又有了新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集电视连续剧《弘一大师》创意和内容提出了批评意见,主要原因是;片名既为“弘一大师”,却化费了16集之多,,描述他出家前如幻的虚构情节,具有严重歪曲弘一大师之嫌;从整个内容看,纂改了弘一大 师生活的那段历史,张冠李戴,移花接森,对佛教的内涵,编导本身既知之不详,却假借“弘一大师”之口误导观众。文章还在其它方面对该剧提出了异议,如对人的称呼,弘一大师的分相等。  相似文献   

8.
方卫平教授《中国儿童学理论批评史》是富有开创性的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儿童学理论批评发展史的学术作。本对该书的理论贡献、学术特征,以及史料价值作了较为客观、确切的评论。  相似文献   

9.
戴福发, 2000年6月毕业于福建省云霄师范学校,现任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上花小学校长。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且教绩卓然。潜心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实践与总结,大胆尝试“新思维、新表达、新感觉”之创新作文教学,硕果累累:所撰写的论文、随笔等散见于《中国教育资讯报》、《现代教育报》 《教师报》、《学习方法报》、 《素质教育博览》、《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快乐语文》等报刊或获奖;所指导的学生习作亦散见于 《少年素质教育报》 等十多种报刊并获奖。多次被评为县、镇、学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并被国内第…  相似文献   

10.
《唐诗品汇》《唐诗解》凡例在以阐明编纂体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涉及诗学批评的相关信息;《唐诗别裁集》凡例在阐述类目设置和选诗标准外,兼论诗歌发展演变、体式辨析、创作与鉴赏等内容。《读雪山房唐诗钞》七篇凡例不仅传递出明确的诗歌辨体意识,其内容表述亦条分缕析,反映出管世铭宏通的诗学理论。作为批评文体的明清唐诗选本凡例,其批评功能呈现出由兼论到专论的趋向,加之凡例具有不同于序、序题等批评文体的形态、功能,因而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和《天地之中说聊斋》是生态文化批评的代表作,前者对陶渊明的历史影响、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跨文化研究的典范;后者则聚焦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以生态文化批评的方法进行解读,为中国生态文化批评提供了跨学科研究个案。在这两部专著及近年来的一系列学术文章和访谈中,鲁枢元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文化批评观,这是建立在精神生态、乡土思考、传统文化和绿色话语之上的研究范式,推动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甄夫人的身世命运与孔融、刘桢、曹植等建安时代文学家均有关系,此文考述此问题,意在阐发建安文学盛衰绝续之因果。所谓建安文学.实际上是汉代文学最后之绝唱。曹操以汉丞相的名份,成为建安文学的倡导者;而其隐含的“魏武帝”本相,则成了建安文学的摧残者。文章进而论述甄夫人之死与《洛神赋》的创作两者之间的因缘关系,既批评历来所谓“君臣之义”说者的正统迂腐,亦批评指实“感甄”说者的庸陋,论文作者之意,是认为《洛神赋》的创作类似乎但丁的《神曲》,这是对所爱者超越世俗的精神上的景慕。并经历了从现实原型到理想女神的艺术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陈怀志 《科技信息》2010,(4):160-160,162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文学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本文试图从"通变"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两者关系;"通变"思想的来源;文学历史建构中的继承和创新;通变观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刘勰的"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14.
所谓传世秦汉文献主要是:传世秦汉传注资料、西汉扬雄《方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文章对散见于这些传世文献的秦系方言动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及方言材料作了详细的疏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对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丰富的中国古代物理成就的史料,是散见于大量的各门学科的古代文献中的,一直缺少系统的物理学专著。例如,战国前期兴起的墨家学派的主要著作《墨子》,虽然记录了不少这一学派的物理学贡献,一般认为,该书是中国古代物理学达到形成时期的标志之一,但是,它並不是物理学专著,书中还有许多数学、逻辑学和军事学等方面的论述。本文将考察源于多种古代著作的成语,对中国古代物理成就在汉语成语中的反映作一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诗歌的英文翻译散见于哈罗德·阿克顿和陈世骧合编的《现代中国诗选》、伦敦的《议程》诗歌季刊、利大英《中国现代主义诗人戴望舒其人其诗》、叶维廉编译的《防空洞里的抒情诗》、奚密编译的《中国现代诗选》、贺麦晓和齐特内尔编译的《中国现代诗歌之花——民国时期诗选》等诗集中,目前只有陈玉麟翻译的《戴望舒诗选》一本英文专集。各种版本翻译文本质量优劣各异。鉴于戴望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中的重要地位,其诗歌的英文翻译还有重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批评,到了30年代,才具备了独立的品格;走过了评介、作品论、作家论阶段,才形成了流派。李健吾的“咀华”独树一帜!1936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推出一本《咀华集》,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三集之一种,208页,八万余字。越六年,该社又推出《咀华二集》,为《文学丛刊》第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涉及语法问题的论述早就已经存在,不过这些语法分析往往散见于各种训诂学著作之中,没有明确的语法体系,除极个别的名称外,基本上也没有语法术语。《毛传》和《郑笺》中存在大量类似的语法分析,将《毛传》《郑笺》中的语法分析进行比较,发现郑玄对虚词、代词以及句法、句式等方面的认识较毛亨更为深入;同时,将两者加以比较,也可以看出部分语言现象从西汉到东汉的历时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王俊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1):116-118
在研究中国古史的过程中,顾颉刚对《史记》的评述多散见于他的随笔。虽然篇幅短小、主题细碎,但成果可观,涉及到《史记》的史料搜集、人物创作、文学性、历史观等诸多领域。其中许多创见独树一帜,对深入研究《史记》的精髓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批评了申小龙先生认为文字是“第二语言”、“学会约四千个汉字的学生就能读懂中国四千年的文献”的错误论述,提出要正确认识语言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语音和文字的关系,尤其是在认识这些问题和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有时间和空间观念,接着指出要纠正新闻语言和《语文》语言中脱离普通话口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