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波及四川、陕西和甘肃多个县市,绵竹市也遭受严重损失.建设部、四川省安排多批专家赴绵竹市开展震后房屋应急评估,涉及绵竹市市区的建筑、乡镇主要公共建筑以及部分工矿企业建筑.针对应急评估中所涉及的3 400多幢建筑,从结构体系、建筑使用功能等角度,对其震害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若干典型建筑的震害现象与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旭阳 《科技资讯》2009,(12):95-9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难空前惨重。受南京市房产局派遣,本人作为领队,历时三个月,先后参与了都江堰市震害房屋应急评估工作,参与了绵竹市震害房屋安全鉴定工作。这里就绵竹市的震害房屋安全鉴定工作谈一些思考,以供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震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2000余栋建筑的震害调研结果,综合考虑结构类型、设计规范体系和性能退化等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因素,对该市多龄期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统计都江堰市建筑构成情况的前提下,对不同结构类型、不同用途和不同建成年代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引入平均震害指数着重研究结构形式及龄期对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显著提高;由于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影响,2000年后框架结构震害大于多层砌体和底框结构.研究可为评估城市不同龄期建筑的抗震能力以及了解城市整体的抗震设防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绵竹市建筑震害分析和设计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绵竹收集的灾害调查资料,简要介绍汶川地震中绵竹市震害的基本情况,针对中小学建筑结构体系、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的楼梯间、混凝土预制空心板楼盖、圈梁和构造柱、强柱弱梁等问题,着重介绍震害的典型特征,分析建筑在地震中的破坏原因,并在总结震害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供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震突发性强,短时间内可造成严重伤亡和损失,需要进行应急响应和震害快速评估。针对中国震害评估中存在的空间对应性和时间有效性问题,总结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烈度的已有快速评估模型,提出了考虑震源机制解的带方向的地震烈度图快速生成方法。进而在应急评估模式下,针对不同的数据完备性,设计并开发了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的震害快速评估演进模型与方法,包括震害倒损房屋和受灾人口的定性与定量渐进评估,解决了时间有效性问题。以玉树地震为例,对倒损房屋和受灾人数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估;与国务院公布的受灾人数比对,误差为23.3%,符合国家减灾应急要求(误差<30%),表明本文模型合理、评估结果可靠,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中绵竹市水库土坝震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水库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损坏,典型震害包括裂缝、滑坡、渗漏以及泄水建筑物和附属设施的损毁等.依据绵竹市水库地震灾害的科学考察资料,初步分析了绵竹市21座高危险情以上水库土石坝震损情况;以绵竹市3座典型震损水库土坝为例,归纳、总结了震损水库的特点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根据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建筑震害调查结果,对城市多龄期建筑楼梯间的典型震害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楼梯间震害的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并按标准对都江堰市楼梯间的典型震害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市楼梯间的震害情况,同时从设计规范、施工水平和施工缝留置3个方面对汶川地震中楼梯间震害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都江堰市多层砌体结构建筑楼梯间震害较其他结构类型破坏严重,毁坏比例达7.6%;不同龄期建筑中,2000年后建成并按新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楼梯间震害较轻;由施工缝引起的楼梯间震害较为普遍,但正常施工的楼梯间震害较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石结构文化遗产建筑的历史震害资料分析,总结其震害特性规律,在考虑文化遗产价值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理论,探讨了建立石结构文化遗产建筑的震害损失评估模型,从而为我国石结构类文化遗产建筑的地震风险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源异构数据难于集成的问题,在城市震害单元化应急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震害单元化应急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Service GIS的数据集成框架,阐述了框架的概念、构成及运行过程等细节.该框架集成了已有系统的数据和功能,同时结合新的地震应急指挥业务数据,经服务层封装成可复用的Web服务后供应用层调...  相似文献   

10.
调查统计并分析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中铁路桥梁的震害情况,提出了适用于震后铁路桥梁震害的应急评估方法;基于铁路桥梁的地震易损性评价,选取了典型的震害影响因素;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用于计算混凝土铁路梁式桥震害指数的统计回归模型;提出了评价地震破坏等级的经验公式、经验系数及评判指数,并对铁路桥梁的震害损失比进行了专门研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震后铁路桥梁震害损失评价的过程和步骤.  相似文献   

11.
北川县城在汶川地震后变成一片废墟,本文以北川县城扫描获取的地面激光雷达数据为实验数据,在介绍地面LiDAR点云基本特征、面向对象方法思路的基础上,将面向对象方法引入到地面LiDAR点云建筑物提取中,从而实现了震害建筑物的自动提取。通过对比分析插值生成的特征的不同,构建适合于LiDAR点云震害建筑物提取的特征规则集,基于面向对象方法对北川地震遗址地面LiDAR数据进行震害建筑物识别,对结果进行分析,震害建筑物提取总体精度达92.3%,Kappa系数为0.873,提取精度满足地震遥感应急评估的需求,为震害评估增添新的可用遥感数据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到的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8年唐山地震的道路相关信息,运用线性回归构建道路震害指数评估模型,对地震发生后的道路受损程度做评估.同时,利用《中国震历》中实际地震发生时的地震震级、烈度、受灾总人口数等11项指标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后的物流优化模型运用前两个模型预测得到的道路震害指数和伤亡人口数推算出通行时间和通行成本,从而建立多目标规划.这样在地震发生后,三个模型紧密结合,能够使相关部门结合事先收集和震后采集的数据评估道路震害指数和预测伤亡人口数,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应急物流优化方案,快速高效地进行运输路线规划、物资调配等一系列救援活动.  相似文献   

13.
根据5&#183;12汶川地区地震灾害的现场考察和资料调研,首先介绍了汶川地震中四川电网的受灾状况,并对电网的地震受灾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就四川电网的震害原因进行了分析.汶川地震中电力设施震害的主要原因是地震烈度远超出抗震设计烈度,同时,电力设施的特点及其缺陷也是震害严重的原因之一.最后,建议对现有电力设施进行抗震性能普查,新建电力设施需进行抗震设计,进一步提高我国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框架柱试验结果的震害指数计算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研究结果和恢复力模型,对国际上较常用的3个震害指数计算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对3个不同轴压比框架柱试件基于不同震害指数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所选用震害指数模型在评估钢筋混凝土构件破坏状态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提出震害指数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绵阳地区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特征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绵阳地区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地震现场考察,收集了大量建筑结构震害资料,主要针对砖混结构、底框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类结构的震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为建筑工程抗震防震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多层砖混建筑的震害及特征,重点阐述了增设圈梁、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来提高房屋的整体性,以及对原有建筑的墙体的修复和加固,从而对原有的多层砖混建筑进行了抗震加固。  相似文献   

17.
北川县城在汶川地震后变成一片废墟。以北川县城扫描获取的地面激光雷达数据为实验数据,在介绍地面LiDAR点云基本特征、面向对象方法思路的基础上,将面向对象方法引入到地面LiDAR点云建筑物提取中,从而实现了震害建筑物的自动提取。按照LiDAR点云数据建筑物的属性进行特征插值分解,通过分析震害建筑物在不同特征上的表现,构建适合于LiDAR点云震害建筑物提取的特征规则集。基于地面LiDAR数据提取北川地震遗址震害建筑物信息。结果表明:震害建筑物提取总体精度达92.3%,Kappa系数为0.873,提取精度满足地震遥感应急评估的需求,为遥感震害评估增添新的可用数据源。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农户自建住房老旧且缺乏抗震措施,政府对农村存量危房改造、震后房屋应急评估工作高度重视,本文在农村危房抽查复核及房屋震害考察经历基础上,从调查原则、基本内容、工作方式、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对农危房技术鉴定工作进行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9.
根据都江堰市建筑震害调查结果,考虑城市空间演进及地震动作用空间差异影响,研究了汶川地震都江堰市建筑震害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首先,根据都江堰市城市区划及震害特点,空间上将沿远离山体方向划分为内环和外环两部分;然后,考虑抗震设计规范体系演进对城市震害的空间分布影响将建筑按照典型建设时期分类,对比研究了各时期建筑的震害在空间上的分布;最后,分析了城市空间演进、地形条件、场地条件以及与断层破裂距离等因素对震害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建筑的空间演进是影响震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都江堰市早期建筑平均震害指数最大可达新建建筑的6.5倍;地震动作用的空间差异也是影响震害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内环区域的平均震害指数可达外环的1.88倍.该研究为未来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以及震害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清水池的地震破坏状态,基于海城地震、唐山地震中较详细的水池震害资料,分析了水池的主要震害现象、特征,并找出了影响水池震害的主要因素.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震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各震害影响因素不同情况下的回归系数取值,从而建立了清水池震害经验统计回归模型.经计算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661,标准差为0.447.经回判分析,模型回判成功率为91.2%.对于模型中未考虑到的震害影响因素,根据实际震害经验,给出新增影响因素的建议系数.对汶川、玉树等地震中遭到破坏的清水池进行评估,结果与实际震害基本相符,初步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