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信息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文化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是融合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内容产业),经由市场化运作而发展起来的.信息文化产业既致力于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更致力于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诸多特点.目前,信息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的龙头产业,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欧阳红 《海峡科学》2004,(12):20-22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岳阳市气象信息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系统地盘点了其发展、扩张、做强的策略,认为岳阳气象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将继续呈良性发展,并从多角度阐述了细分市场,研制开发个性化信息产品,科学规范设置信息工作平台的信息产业发展思路;指出争取政策支持,扩张信息领域,打造气象文化,拓展服务领域,增加科技含量,是气象信息产业扩张的有效方略.提出了铸造综合平台,打造气象信息产业品牌的整合方向,从而实现气象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魏晓燕 《广东科技》2009,18(23):42-44
台湾是全球第三大信息产品生产地,多项信息产品的产量都高居世界第一位.信息产业在台湾被称为"资讯产业",是台湾产业发展史上发展最快、影响最深远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激光技术是光电技术中发展最快、效能最好的新兴产业之一,是二十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及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它与信息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首先表现在"信息存储"和"信息传输"上.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信息的创造、分配、传播、使用和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推动工业与农业发展的引擎。可以说,信息化已深深植入了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特别是当前金融、钢铁与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以信息为主导的。掌握了对信息的获取、运用与传播的能力,就掌握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理论视角下的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和基地建设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空间结构标志,也是经济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有利的空间结构形式.近年来,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增长48.3%.建设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是大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大连成为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建设步伐;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的建设可以促进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与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两区一带”建设.  相似文献   

7.
广东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同时也是广东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广东的信息产业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也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配套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宝鸡钛产业信息服务平台(BTISP),为宝鸡钛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撑,更好地服务于宝鸡钛产业的未来发展。方法从适合宝鸡钛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入手,将有赏服务与免费资源整合,将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整合,为宝鸡钛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与市场动态,因为信息资源本身就是企业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果列举了宝鸡构建钛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的部分应用实例,指出了宝鸡钛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相关措施。结论信息是发展的阶梯,通向未来的桥梁。宝鸡作为全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研发与生产基地,钛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更应该高瞻远瞩,不仅为宝鸡钛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也应该为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参考。因此,对于钛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不断改进、扩展与完善,未来依然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建设将是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广东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同时也是广东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广东的信息产业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也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配套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通过信息产业技术和产品,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制造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系统集成改造,形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生长,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质和量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提升建立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信息产业较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尤其在信息制造业领域产值已跻身全球首位.中国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已由一个新兴产业门类发展为中国的先导、支柱、基础和战略性的产业.2009年底中国信息制造业收入占信息产业收入的68%,远远高于全球总体33.7%的水平.中国信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技术缺失导致中国信息制造业处于全球信息制造业产业链低端,受金融危机等外在影响严重,且主要利润都掌握在外资手中.因此未来中国信息制造业发展主题将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行业内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进步、产品更新、网络演进、应用创新等关键要素的变化,欧洲国家近几年来高度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将提升国家经济水平与信息消费培育相结合,推进各项举措促进经济增长.总体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将信息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作为培育产业、激发需求的优先选择,特别提升宽带网络在信息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扩大宽带服务作为优先工作;二是将信息技术纳入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总体战略布局,加快信息通信技术驱动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创新,塑造长期竞争优势;三是通过激励市场需求与引导社会应用并举的方式,加快形成信息消费产业竞争优势,加强新兴信息产品与服务的培育引导,在多个领域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激发民众消费意愿,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产业是一种知识产业,发展信息产业可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从微观上来看,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单位产品价值构成中的物质、能量消耗的比重降低,信息的比重增加.从宏观上看,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信息产业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增加,从事信息工作的劳动者在社会劳动就业者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因此发展信息产业不仅本身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可以渗透到其他产业之中,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并促进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提高和升级.  相似文献   

15.
前言 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目前,信息产业仍然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为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土地、厂房甚至资金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改变了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国际竞争力.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知识经济是以数字化信息革命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直接导致的结果.这是因为,高科技产业主导着一国经济的产业发展方向,高科技产业的成功发展不仅可以改造传统产业,而且能生成新的产业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同时,高科技产业具有成长快速、技术含量高、产品对社会经济活动影响面广等特点,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潜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物流是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之下,有形物品从产出源地到最终消费地的流动仓储活动,现代物流产业是一种技术密集的新型服务行业.港口城市拥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诸多优势,探索港口城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把握港口城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对于特定港口城市现代物流产业的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物流产业的衍生过程、内部结构和产业特点,而后分析了港口城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条件和特征,最后,结合青岛实际提出了青岛港口城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陈荔  周峰 《科技资讯》2009,(14):248-248
西部开发是我国重要国策,而信息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对西部地区整体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信息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宁夏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利用PEST方法对宁夏信息产业的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寰、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宁夏信息化发展的策略,以期为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是珠海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多年的发展中已形成集群化的产业规模,但由于珠海的产业体量及自身发展问题,优秀人才多向广州、深圳等地流失,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人才不足以满足产业发展,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该产业的实际需求,形成人才需求与人才输出不匹配现象。该文基于珠海产业岗位群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输出现状、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建立循环反馈模型,更准确地预测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岗位发展需求及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技能特点。  相似文献   

20.
江苏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省制造业第一大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信息产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到2010年将达到12000亿元.今后,江苏信息产业在发展规模基础上,着力点放在提高水平上,重点是提升“三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