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济南市山丘区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数量及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对TM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获得最新的土地利用数据,然后从土地利用数据中提取出旱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叠加功能,分析不同坡度、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和不同土壤侵蚀危险度条件下的旱地面积及分布;结合研究区具体情况,制定退耕还林还草原则,最后提出济南市退耕还林还草方案。本研究可以为济南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黄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研究.对L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判读,建立了反映黄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末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情况的110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数据库.对旱地的信息进行分层提取,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对旱地分布的生态环境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黄河流域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是非常必要的.根据黄河流域旱耕地分布的坡度大小与水土流失情况,提出了退耕压力分级方案,依照退耕压力大小来确定退耕的区域以及先后顺序,为定性定量研究黄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甘肃天祝县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管理的实践,在VB环境下利用GeoMap开发了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评价信息系统。设计了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评价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数据库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空间数据库组织、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可视化表达等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利用CeoMap可以实现退耕还林草项目评价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信息网格环境下的综合信任度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格环境下的实体动态变化使得在实体的可靠运行与资源合理使用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在动态网格环境下的安全问题,该文针对网格环境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评价动态实体信任度的模型。在给出了信任机制的几个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直接信任度、间接信任度、综合信任度构建了综合信任度评价模型(STDEM),并具体量化了各种信任度的评价参数,为网格系统中节点的可信性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案。通过仿真实验对STDEM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将综合信任度评价模型应用到了具体的数据网格系统中,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网格环境下的实体动态变化使得在实体的可靠运行与资源合理使用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在动态网格环境下的安全问题,该文针对网格环境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评价动态实体信任度的模型。在给出了信任机制的几个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直接信任度、间接信任度、综合信任度构建了综合信任度评价模型(STDEM),并具体量化了各种信任度的评价参数,为网格系统中节点的可信性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案。通过仿真实验对STDEM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将综合信任度评价模型应用到了具体的数据网格系统中,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王西伟  秦俊 《科技信息》2010,(28):I0082-I0082
本文分析了当前陕西退耕还林中经济林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经济林发展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吴起县不同退耕阶段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对三个不同退耕阶段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各阶段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探讨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对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前、退耕初期及退耕中期吴起县农地资源的直接经济产出价值和间接生态服务价值之比分别为:1:0.84、1:2.63和1:3.56.随着退耕工程的不断深入,农地资源总生态服务价值由退耕前的45 402.81万元增加到了退耕初期的81 603.81万元和退耕中期的164 925.46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农民脱贫增收。在生态建设中要努力实现治荒与治穷、环保与温饱的“双赢”。详细地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影响农民增收多方面的因素。提出要充分考虑经济林在退耕还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建设杏林带和林产品深加工产业,以产业化带动杏林带发展。形成城乡互动、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从科斯定理入手,利用"流域发展权"概念和博弈论基本原理,分析当前退耕还林中的地区利益分配问题.认为退耕还林成本应该更多的由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主要指东部地区)承担,而不是如目前,实际上主要由中上游地区(主要指中西部地区)承担.  相似文献   

10.
李积德 《科技信息》2013,(26):464-464
青海省乐都县中岭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如何有效增加退耕户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条件中主要是研究基于DEM数据的坡度和坡向对于退耕的影响,一方面在Arcview中分析林地、草地、园地、耕地在0°~6°,6°~15°,15°~25°,≥25°坡度的分布,并且主要分析了林地和耕地相互转化在不同坡度的分布,得出林地转化为耕地和耕地转化为林地的面积差一直在增大,因此要退耕还林,首先要退耕大于等于25°的坡耕地;另一方面在Arcview中分析林地、草地在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的分布,得出在林地转为耕地主要集中在阴坡和半阴坡,草地转为耕地要比耕地转为草地的面积要多,并且阳坡和半阳坡的比例要大.  相似文献   

12.
对我省退耕还林与发展畜牧业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退耕还林(草)形势,对我省的退耕还林(草)、畜牧业发展条件与模式提出了个人观点。认为贵州省耕地形势严峻,农业基础薄弱,种植业结构相对单一。大面积退耕后将造成全省饲料粮及粗饲料供给紧张,对传统畜牧养殖业造成冲击。国家退耕还林(草)政策对恢复或重建已退化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应积极引导农民通过退耕还林,推广种草养畜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达到建设畜牧大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陕北地区退耕前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地区1986—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库的基础上,分析其土地数量变化和转移矩阵,并从气候、人口和政策方面揭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如下结论:1)1986—1995年,陕北地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不大,发生土地转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陕北北部,年降水的增加趋势是导致沙地-低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中覆盖草地转移的主要原因,而人口快速增长则是草地-旱地转移的主要驱动因素;2)1995—2008年,陕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剧烈,有林地和中覆盖草地面积显著增加,旱地面积大幅减少.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缓解了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而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的问题,同时又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封山育林、封禁还草等多种模式,直接导致了旱地-有林地、旱地-草地、疏林-有林地和沙地-草地的转移,与此同时,年降水的增加也有利于封山育林和封禁还草成果的巩固.退耕还林工程作为1995—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效地促进了陕北地区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加快榆林区域蚕桑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业作为榆林市的区域特色产业,正在成为南部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各级结合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围绕如何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确保退耕还林地退得下,稳得住,把桑树定为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大力发展以桑、草复合水平沟栽培技术为重点的生态桑园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5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税收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影响税收收入的8个变量中提取3个公共因子,并根据因子得分进行综合评价,再根据公共因子以及综合因子得分对个案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14个市州分为三大类。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庆阳市、天水市在综合评价中位居前三,且兰州市单独成一类,类中心落入第一因子—经济发展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退耕还林农户在采用果树新品种时的行为决策逻辑,为引导退耕经果林换种,促进后续产业持续发展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退耕农户技术禀赋对采用经果林新品种行为决策影响机理的理论分析,利用川渝397份退耕柑橘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IVTob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技术禀赋的退耕农户在换种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原因。【结果】 退耕农户的经果林管理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且农户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对退耕农户换种与否有正向影响,技术水平越高,换种可能性越大;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对退耕农户换种时期、换种强度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技术水平高的农户,在采用新品种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追新”特征。【结论】 通过实施相应的举措提升退耕农户整体技术水平,对于推动果树品种更新换代,促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择河北省坝上高原沽源县对农民生态工程认知和成效评价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在5个自然村进行人户问卷调查和村民集体座谈,将调查结果加以分析、综合,得出以下结论:退耕还林还草、围封禁牧和季节性休牧、荒地造林种草是当地主要的生态工程类型.根据实证调查认为,生态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限制牲畜数量,围封禁牧与休牧是农民优先选择的生态措施;农民希望政府再延长退耕补助期限.笔者提出了若干关于当地生态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能反映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或重建过程,也能为评价人类利用土地及其管理方式的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长期以来,有关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土壤动物群落变化及其演变机理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通过综述退耕还林区土壤动物和土壤因子及地上植被之间的互动效应和演变机理,分析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以及...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容许流失量研究三峡库区相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内不同地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并用这一综合指标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采用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容许流失量这一综合指标能够分析相同侵蚀类型区内的土壤侵蚀程度,并可以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水土保持作用;植物篱水土保持措施确实能够显著的降低土壤侵蚀的程度;退耕还林以及退耕还草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果;由于观测时间、降水历时和降水强度等因素限制,土壤侵蚀模数在人工降水条件下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能在侵蚀趋势上反映各个区域的侵蚀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攀西地区干旱河谷退耕还林中,从国外成功引进红树莓。在普格县五道菁、盐源县枚雨、西昌市安宁基地重点对红树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基本掌握了Willamette、Meeker和Yeastill在退耕还林中的最适生长与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