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为杉科Taxodiaceae台湾杉属Taiwania常绿大乔木,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产我国云南、贵州、湖北等省;缅甸北部有少量分布。台湾杉属仅有秃杉和台湾杉Taiuania cryptomerioides二种,台湾杉仅分布在我国台湾省中央山脉一带。秃杉染色体的研究工作,李林初先生曾在1986年作过。本实验以贵州雷公山产秃杉为材料进行了核型分析,并与云南产秃杉的核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秃杉针叶养分动态与施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表明,秃杉叶内氮、钾、镁、钙含量受季节气候影响有显著差异。生长期(7月)叶内氮、磷、钾、镁含量较高,萌动期(3月)含量较低。叶内氮、钾、镁含量与树高季节生长关系密切。土质疏松的林地施氮、钾、磷肥效果明显,使树高和胸径年净生长量增加20.1%~63.6%和33.3%~107%。土质粘重的林地施肥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兰州位于我国的中心,约占北纬36度03分,东经103度57分,拔海1508.53米。皋兰山是兰州四周环山中的最高峰,位居兰州市东南郊。在地形上,皋兰山属于分割黄土高原山岭的一部分,拔海高度约为2100米。由于地理位置及海拔的影响,兰州的气候属大陆性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为6.9℃,年平均雨量为338.6毫米,而61.61%集中在6、7、8、三个月,全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为58%,年蒸发量则达3,571毫米,风力为5.8米/秒。皋兰山山岭的顶部均为厚层的黄土所掩盖,其下则为第三纪红土层。因此,调查区的土壤,全由黄土母质发育而来,含多量钙质,属栗钙土类,PH值为7.6—8.1。调查区的植被,有如下的生志特点:(1)植物种属比较贫乏:全区植物只有41科,93属,124种;(2)群落外貌单纯:调查区内缺乏自然生长的乔木,植被主要由半灌木与草本植物所构成,属干燥草原区的灌木草本群落型;(3)植物具明显旱生形态:群落主要成分,很多是干燥草原区的代表种属,如锦鸡儿属、蒿属、菊属的小黄菊(Chrysanthemum neofruticulosum Ledeb.)、羽茅属、芨芨草等。它们都具有各种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特征。调查区植物群落,可区分为下列的四个群丛: 1.白药 黄花蒿 厚穗滨草群丛(Chenopodium album Artemisia annus Elymus dasystachys Association) 本群丛分布于皋兰山山麓的侵蚀沟谷内,约占海拔1510至1560米的地段。所在地气候与土壤特点是光线弱、日照时间短、风力小、大气相对湿度大与土壤潮湿。群丛优势种有白藜、黄花蒿和厚穂滨草三种喜湿耐阴植物。此外,伴生有灰绿藜、苦苣菜、苍耳、两栖蓼、扁蓄等草本植物。灌木则可见枸杞(Lycuim chinensis Mill)、紫金银花(Lonicera heteroloba Batal.)、裴氏金银花(L.ferdinandi.Fr.)三种。 2.篦叶蒿群丛(Artemisia pectinata Association) 这一群丛占据皋兰山北坡山麓海拔1510—1580米,坡度在15°以下的开旷地段。其环境条件,在北坡来说,主要表现于阳光充沛,温度高,大气相对湿度低与土壤干燥。群丛总夏盖度约为50%,而以篦叶蒿最占优势。常见植物有钾猪毛菜、灰蓬(Salsola arachnoides‘moq’Kung)、蒙古芯芭(Cymbaria mongolica Maxim.)、茵陈蒿、阿尔泰紫菀、小黄菊等喜光喜温种类。 3.小黄菊 供蒿-藓群丛(Chrysanthemum neofruticulosum Artemisia sacrorum var latiloba-Polytrichum sp. Association) 本群丛包括皋兰山北坡自海拔1580米以上一直至山顶(海拔2100米)的全部地段,为调查区内分布面积最广的群丛。其生态环境是阳光弱、日照时间短、蒸发量小、气温低;土镶为栗钙土,PH值在8.0—8.1左右,土壤风干含水量为5.2—5.6%。群丛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包括高度在10厘米以上的灌木、半灌木与草本植物,而以小黄菊和供蒿最占优势。本氏羽茅则为本属中的亚优势种。常见植物尚有野葱、青木香(Saussurea nigrescens Maxim.)、骆驼蓬、达乌里紫云英,多裂委陵菜、宿根亚麻、木锦鸡儿(Caragana frutex K. Koch.)等。第二层为地被层,主要由藓类和地衣所组成。此外,偶尔出现细叶车前(Plantago Lessingii)与鳞叶龙胆(Gentiana squarrosa Ledeb.)铺地生长。群丛总复盖度约为67%。 4.本氏羽茅 阿尔泰紫菀 小黄菊群丛(Stipa Bungeana Aster altaicus Chrysanthemum neofruticulosum Association) 这一群丛占皋兰山南坡除农田以外的全部地区。其气候与土壤条件,可归纳为下:日晒强烈、日照时间长、气温高;人为对自然植被破坏强烈,表土冲刷现象异常严重。土壤水分含量甚低,仅占风干重的1.88—3.41%,pH值为7.4—7.6。本氏羽茅、阿尔泰紫菀与小黄菊为群丛中的主要种类。它们对于干旱的环境均具有强大的适应力。其他常见植物有红砂、宿根亚麻、达乌里紫云英、骆驼蓬、供蒿、茵陈蒿、黄角蒿(Incarvillea lutea Bur.&Franch.)地肤等抗旱或耐旱种类。苏联猪毛菜(Salsola rutheniea Iljin)和灰蓬,常各成单纯小群丛,出现于山坡间。本群丛中缺地被层,无地上成层现象。群丛总复盖度仅为25—30%。由于南北坡取向不同所引起气候与土壤因子的变化,调查区植物群落,在分布、结构、外貌、种类成分及生长发育状况上,也随着发生很大的差异。海拔高度的改变,对气温、相对湿度,土温及土壤水分状况的影晌,也明显地反映在群落中各个种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上。随着季节的更换,群落中的种类成分,表现出比较显著的季相演替关系。作者等曾作北坡群丛春、夏和秋三季季相的观察与纪录。 相似文献
4.
从生境条件、种类组成、类型、外貌、结构、物种多样性和演替等方面系统地分析广西红树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广西红树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有白骨壤、桐花树、秋茄、红海榄、木榄、海漆、老鼠Le和银叶树8种。主要群落可划分为8个群系,15个群落类型。群落外貌由单叶、革质、中型叶的高位芽植物决定。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单层或两层。组成群落的红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较低。随着海平面的相对降低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红树植物群落具 相似文献
5.
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点,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对淀山湖浮游植物进行四季调查.调查发现浮游植物8门126属384种,群落组成以绿藻、隐藻、蓝藻和硅藻为主,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Uterm)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为淀山湖全年主要优势种,微囊藻属(Microcystis)藻类为夏季主要优势种之一.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01×10~6cells·L~(-1),且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别在0.31~1.59,2.22~7.98和0.17~0.82之间波动,指示淀山湖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好.通过聚类分析法将淀山湖浮游植物分为4个主要类群:类群Ⅰ位于中部及西南部(S3,S6,S7)区域,类群Ⅱ为湖东-东南(S1,S2)区域,类群Ⅲ为湖北-湖西(S4,S5)区域,类群Ⅳ为S,类群间差异与种群密度及优势种不同有关.根据历史调查资料,分析了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长期变化情况,为淀山湖富营养化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酸沉降是当今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中国南方已经成为继北美和欧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块酸雨集中分布区域.关于城市大气降水的化学性质在中国已有不少报道,但是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的大气降水化学性质的相关报导相对较少.本文初步分析了中国西南部偏远地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2004年大气降水的化学性质,发现雷公山区域2003-2004年的降水酸性较强,降水中Ca2 、NH4 、SO42-、NO3-是主要的阴阳离子组分,属硫酸型酸雨;降水各化学组分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酸性污染物来自中远距离传输,雷公山降水中碱性物质较少,是降水呈酸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9.
南大港湿地是河北省面积较大的湿地之一,调查研究表明其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分析了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结构及特征,简述了该区的植物资源,为了解、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提供一些重要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0.
11.
拓石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1994,(4)
“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一曲高亢而深情的苗歌,又把我带回久远的回忆。记得,雷公山与我相识,是在一次风雨交加的勘探路上。那天雷公山雄奇高大的身影,全隐没在一片述迷蒙蒙的烟雨水雾中,虽美,却如雾里赏花,难识其本来面目。而对雷公山的一点真知,却是以后的事了。雷公山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海拔2100多米,相对高差1000米左右。山势巍峨峭拔,雄伟壮阔,被人称为“雷电之源”,故得名“雷公 相似文献
12.
2003至2004年对贵州草海水禽繁殖区水生植物群落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初步调查,共记录草海簸箕湾水生植物35种,分别隶属18科23属。草海水禽繁殖区水生植物群落按其生活特点可划分为3种类型,即浮水及浮叶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以和挺水植物群落。同期多样性指数比较,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在水禽繁殖区内有提高,在繁殖区外有所降低。其原因是由于建立水禽繁殖区后,使得水生植物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因素减少,对水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南明河贵阳城区段8种水生高等植物群落:沉水海菜花群落、亚洲苦草群落、黑藻群落、竹叶眼子菜群落、龙须眼子菜群落、菹草群落、满江红群落、浮萍群落。发现水生高等植物31种,隶属2门、17科、24属。植物区系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50%和16.7%,其它分布类型较少。 相似文献
14.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1987年从贵州雷公山引进秃杉,经过几年的试验,引种繁殖获得成功.本文对秃杉繁殖技术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细致地论述了秃杉繁殖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对秃杉面积扩大具有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秃杉在豫南显示了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引种潜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海拔山区引进秃杉进行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山区引进栽培秃杉成活率高,生长快,9年生的秃杉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到8.9cm、8.7cm、0.0296m3,比马尾松分别提高了1.53倍、1.32倍、2.69倍,比柳杉提高了1.05倍、1.04倍、1.14倍,比杉木提高1.14倍、1.07倍、1.35倍。秃杉在高海拔山区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抗寒抗旱性强,无病虫害发生,完全适应在高海拔山区栽培,是马尾松、柳杉、杉木的理想替代树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的植被资料是滇东北亚高山草场10个样地记录96种的牛毛草群丛(Achnatheretum Chingii)。这一研究表明用模糊聚类分析的两个群落类型分别与用传统的法瑞地植被学派方法划分的两个亚群丛相一致。以模糊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和极点排序法分类这一植物资料时,模糊聚类分析的结果比聚类分析准确。同时,使用C.M.Technologies计算机,模糊聚类分析的运算时间只需5分钟,聚类分析约6分钟,极点排序法7分钟。因此,模糊聚类分析应用于植物群落的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植物群落内光照、土壤肥力、气温、地温、空气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认为植物群落内部微生境的特点与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更新和演替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加强对植物群落内微生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渤海天津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赤潮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2年5月-2003年9月对渤海天津海域赤潮监控区进行了网采浮游植物的生态学调查,天津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37属68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共24属51种,占总种数的75.00%;甲藻7属11种;其他6属6种为少量的蓝藻、黄藻和金藻,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圆筛藻属的种类是该海域的全年优势类群,在群落总细胞数中的比例平均高达63.41%。浮游植物群落以大型细胞硅藻.甲藻占优群落为主,其平面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搬迁移民或当地居民是否得到合理的生态补偿是自然保护区顺利建设和实现保护目标的关键环节,尤其是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本文以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提出了一套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保护区居民生产用地的损失补偿,还以生态足迹为基础,计算了林产品、水产品、薪柴、牧草等生态系统为保护区居民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与保护区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差距较小,客观反映了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该方法解决了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补偿标准过高,而仅以生产用地损失作为补偿标准过低的矛盾,可为其他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