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以TBP从盐酸溶液中萃取分离锡与锌,发现如用煤油作稀释剂,则萃取过程会出现第三相。选用MIBK或癸醇作调相剂来消除第三相。作者解释了当用MIBK作调相剂,盐酸浓度大于7mol/L时,又会出现第三相的原因。萃取的最佳条件为:25%TBP-10%MIBK(或癸醇)-65%煤油;室温;6mol/L HCl;负载有机相中的杂质离子Zn~(2+)用6mol/L HCl洗涤,一次洗涤率达95%左右;负载有机相中的锡用0.24mol/L HCl反萃。实验比较了TBP萃取Sn~(4+)与Sn~(2+)的性能,解释了Sn~(4+)比Sn~(2+)略易萃取的原因。由于Sn~(4+),Zn~(2+)的竞争萃取,D_(Zn~(2+))随初始水相中[Sn~(4+)]的增加而减小,但当[Sn~(2+)]小于18g/L时,D_(Zn~(2+))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磷酸三丁酯的四氯化碳溶液对镨(Ⅲ)的硫氰络合物萃取的行为,研究了温度、溶液酸度、硫氰酸铵浓度、磷酸三丁酯浓度对镨(Ⅲ)的分配比的影响,于pH4—5,[NH_4SCN]>0.9M,确定被萃取物的组成为Pr(SCN)_3·4TBP。 在同样条件下,对Nd~Ⅲ,Y~Ⅲ的萃取结果表明,Nd~Ⅲ和pr~Ⅲ在不同pH的萃取行为几乎一样,当pH为3.6—4.5时,Y~Ⅲ和Nd~Ⅲ(Pr~Ⅲ)之间的分离因素D_(Nd~Ⅲ)/D_(Y~Ⅲ)=1.55。  相似文献   

3.
磷酸三丁脂萃取Pa(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BP(磷酸三丁脂)为萃取剂,苯为稀释剂,以233Pa为示踪剂,研究盐酸溶液中Pa(Ⅴ)的萃取行为。讨论了盐酸浓度、萃取剂浓度对Pa(Ⅴ)萃取的影响。同时萃取时间对萃取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常温下,以民用煤油作稀释剂,用磷酸三丁酯(TBP)萃取处理镀铬废水。经4—5级萃取,可使水相中Cr~(6+)由70mg/L降至国家排放标准以下。有机相用稀碱溶液经2—3级反萃取再生,Cr~(6+)完全回收利用,这对环境保护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从盐酸溶液中萃取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几种常用的萃取剂从盐酸溶液中革取In3~+的性能分析。发现在较高的盐酸浓度下,N235、TBP萃取In~(3+)的能力均较大,分配比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盐酸浓度随萃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初步探讨了N263-MIBK,N235-MIBK,N235-N263从盐酸溶液中苹取In~(3+)时的协同作用,发现对In~(3+)均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对于N263-MIBK,协萃分配比在N263和MIBK的浓度分别为0.08 mol/L,4.8 mol/L时达到最大,最大值为580。改变盐酸浓度和温度,协萃分配比亦有较大的变化,但协萃比变化不大。在盐酸浓度为4.5mol/L时,协萃分配比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文题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5%TBP-10%癸醇-65%煤油,3mol/LHCl,20~30℃。负载有机相中的杂质离子Zn~(2+),Cu~(2+),In~(3+),Pb~(2+)用约5mol/L盐酸洗涤除去。负载有机相中的Sn~(4+)用0.24mol/L HCl反萃。萃取及反萃取的理论级数分别为2和7级。  相似文献   

7.
以TBP(磷酸三丁脂)为萃取剂,苯为稀释剂,以^233pa为示踪剂,研究盐酸溶液中Pa(V)的萃取行为。讨论了盐酸浓度、萃取剂浓度对Pa(V)萃取的影响。同时萃取时间对萃取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性磷类萃取剂从卤水中萃取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回收卤水中的金属锂 ,在 Fe Cl3存在的条件下 ,通过实验研究中性磷类萃取剂萃取锂的效果 ,并研究萃取时间、温度、萃取剂浓度、金属盐 (Mg2 ,Na ,K )浓度、酸度对TBP-煤油体系从高镁锂比的模拟卤水中萃取锂的影响规律。在实验中向高镁锂比的模拟卤水中添加 Fe Cl3,比较了中性磷类萃取剂 TBP、 DBBP和 TOPO萃取锂的效果 ,结果表明 TBP对锂有非常显著的萃取效果 ,而 DBBP和 TOPO的萃取能力则很弱。 TBP-煤油体系萃取锂时较优的萃取条件为 :萃取时间约为 2 0 min,温度为 2 0~ 2 5℃ ,[Fe3 ]/[L i ]为 1.5~ 2 .0 ,TBP体积分数为 5 0 %~ 70 % ,Mg Cl2 浓度大于 3m ol/ L ,p H值约为 2 ,在萃取锂之前应先将钠盐和钾盐分离析出。  相似文献   

9.
低浓度含铬废水萃取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酸三丁脂(TBP)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研究了萃取时间、TBP初始浓度、废水中H+浓度以及盐析剂(NaCl)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TBP对Cr(VI)萃取速率较快,15min后基本达萃取平衡;TBP初始浓度及废水中H+浓度在较低范围内对萃取效果影响较大;加入盐析剂可促进反应平衡,提高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298±1K 条件下考察 TOPO(TPhPO,TBP,HEH[EHP],HDEHP)—煤油(苯,氯仿)—0.100mol·L~(-1)NaCl 体系对笨酚的萃取平衡。结果表明,苯酚在稀释剂/0.100m01·L~(-1)NaCl 体系中的物理分配性能为苯氯仿>煤油;对于同一种稀释剂,苹取效果为 TOPO>TPhPO>TBP>HEH[EHP]>HDEHP;对于同一种萃取剂,稀释剂的影响为苯>煤油>氯仿(TOPO,TPhPO,TBP)和苯氯仿>煤油(HEH[EPH],HDEHP)。  相似文献   

11.
在硫酸铵存在下,乙醇水溶液能够分为醇/水两相,在分相过程中,C2H5OH+2与[Sn(SCN)5~6][(5~6)-4]-生成的[C2H5OH2]1~2[Sn(SCN)5~6]三元缔合物能被乙醇相萃取,使Sn(Ⅳ)与Mo(Ⅵ)、Ga(Ⅲ)、Ce(Ⅲ)和W(Ⅵ)离子分离.该方法在微量锡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磷酸三丁酯萃取富马酸和从盐酸溶液中苹取Sn~(4+),三烷基氧化磷革取苹果酸、琥珀酸,二丁基亚矾从天然磷矿的盐酸分解液中萃取盐酸和磷酸为例,进行了萃取过程盐析效应的研究。提出了盐析剂浓度对被萃物分配比或萃取率经验公式,并用文献中的数据对此经验公式进行了检验,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云顶山虎榛子灌丛群落学特性及生物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云顶山海拔1700米处的虎榛子灌丛的生物量用多种回归模型进行了预测,选出最优回归模型为:虎榛子(枝)=2.1206(D~2H)~(0.5976),(叶)=0.2638(D~2H)~(0.6144),(根)=1.7739(D~2H)~(0.5469);土庄绣线菊模型形式与虎榛子相同,其余灌木和草本植物用收获法测定。最后得出,在6月虎榛子灌丛的总生物量为6.245吨/公顷,其中灌木层生物量为6.105吨/公顷,草本层生物量为0.14吨/公顷。此外,用相关指数来检验曲线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而不采用在类似的研究中用相关系数来检验曲线回归这一不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紧束缚近似下,利用Koster-Slater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硅中代位式三原子集团D_3~0(S_3~0,Se_3~0,Te_3~0)和四原子集团D_4~0(S_4~0,Se_4~0,Te_4~0)的电子结构。给出了D_3~0和三种不同对称位形(C_(3e),C_(2h)和C_1)下D_4~0杂质能级计算结果。还预言了一些杂质态在缺陷集团处的波函数。随着杂质中心上原子数目的增加,施主束缚能变浅。看来,实验观测到的与硫族中心有关的待定施主能级不是非最近邻原子构成的集团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烃基锡氧化合物的结构。方法通过(ArCH2)2SnCl2在硝酸银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进行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合成了4个新型十核环状有机锡氧梯形化合物{[(ArCH2)2Sn(O)]5(O2N)}2[Ar=P-ClC6H4(1),p-FC6H4(2),o-ClC6H4(3),o-FC6H4(4)],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p-ClC6H4CH2)2Sn(O)]5(O2N)}2(1)的晶体结构。结论在此化合物中所有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 purification process for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 (MG-Si) in which Si is alloyed with tin (Sn) and CaO-SiO2-CaCl2 slag is used to remove boron (B) impurity. Acid leaching was performed to remove the Sn phase after slag refining to recover high-purity Si from the Si-Sn alloy. The effect of refining time was investigated, and acceptable refining results were realized within 15 min. The effects of slag composition and Sn content on the removal of B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creasing Sn content favors B removal. With the increase of Sn to 50% of the alloy, the final B content decreased to 1.1×10-4wt%, 93.9% remov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日本沼虾表皮蛋白(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cuticle proteins,MnCPs)表达模式与表皮组织差异的关系,根据日本沼虾表皮组织转录组测序结果,从头胸甲中克隆到1个含几丁质结合-4(chitin_bind_4)结构域的表皮蛋白(cuticle proteins,CPs)基因,命名为MnCP-2,经BLAST检索,MnCP-2与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ABM54465.1)有50%的相似性.以健康幼虾(体长3.0~4.0cm)的头胸甲、尾扇、游泳足和步足4种厚度存在差异的表皮组织为材料,分别提取C期、D_(0-2)期、D_(3-4)期和A期的RNA,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MnCP-2在蜕皮周期不同阶段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nCP-2在头胸甲、尾扇和游泳足中表达水平的峰值出现在D_(3-4)期,而在步足中则出现在D_(0-2)期.提示MnCP-2编码的蛋白可能在新外表皮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在表皮组织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表达可能是导致表皮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与李代数的交叉与渗透是近年来有限维代数表示理论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用Hall代数的方法实现李代数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按照Asashiba的思路,本文利用Tubular代数的根范畴的Ringel—Hall李代数与2-Toroidal李代数的同构对应.在T(2,2,2,2),T(3,3,3),T(4,4,2),T(6,3,2)型Tubular代数的退化合成李代数上构造商代数.并证明它们同构于相应的D4,E6,E7,E8型单李代数.而且李运算完全由Hall积给出.作为例子文中还通过计算系数给出D4型单李代数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亚砜类萃取剂萃取青霉素G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亚砜类萃取剂石油亚砜和二异辛基亚砜萃取青霉素G的性能。在平衡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宜的革萃和反萃条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萃取串级和工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由石油亚砜、二异辛基亚砜与稀释剂磺化煤油组成的萃取体系对青霉素G的革取性能均优于现有的醋酸丁酯体系,且二异辛基亚砜体系比石油亚砜体系更好。由于它们的低水溶性,因此不必从废酸水中回收革取剂,使操作简化、能耗降低。实验中还发现,当亚砜、胺组合使用时,有明显的协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