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三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认识过程模式,这就是“实践——认识——实践”。毛泽东同志指出,人不可能一下子认识客观规律,只能通过不断实践来修改我们的主观认识,使之不断逼近真理。如果从现代科学角度来分析一下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认识模式,可以发现,“实践——认识——实践”的反复循环正好相当于控制论中著名的负反馈调节原理(图一)。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历来哲学必须回答的课题。建国以来,我国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百余篇论文。综合和整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开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关于如何理解自然概念、自然分类和人工自然的问题 1.关于自然概念 自然概念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基础范畴。纪树立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揭示的是“人化自然界”,是“人的属人的本质”。现实的自然界只能是“在人类历史中生长着的自然界,也即在人的实践中不断形成着的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他认为,马克思断然否定了那种“抽象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李昌同志于1964年6月间向哈尔滨市部分科学技术工作者与哲学工作者作的一个报告的记录。虽然这个报告距今已近一年了,但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今天读起来仍然很有启发。现在我们征得李昌同志同意,把它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跃进”期间学术界的“下乡上山”运动,是“反右”运动所引发的强化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重要措施之一,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知识分子工农化”思想。其基本方针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以思想改造为纲”,通过与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期造就出“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本文对此运动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5.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院青年副总工程师胡又牧同志写的这篇文章,虽然长一些。但是很值得大家认真读一读。胡又牧同志在硫化胶乳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经过了曲折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打开科学思维的钥匙——毛泽东哲学思想。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概括科学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关于胶乳硫化和成膜过程的新理论,在科学实验中得到了初步的验证,也开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并对胶乳应用研究的许多课题提出了新的研究途径。这个生动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胡又牧同志活学活用毛泽东哲学思想来解决硫化胶乳问题的一些经验:注意分析历史经验,注意揭露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勇于提出独创的新见解,着力分析客观过程中的矛盾,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分为二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6.
这里辑录了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科学实验的一些论述,供大家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科学实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之一的思想时作为参考。辑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以及阐述毛泽东同志这一思想的有关重要文件中的论述。第二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论述。除了收集直接论述科学实验的文句以外,还有一些一般地论述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文句,因为与我们在这里关心的主题有较密切的关系,也收集了一部分。材料查索的工作做得还不完备,材料的挑选、编排与说明也一定存在缺点和问题。现在作为草稿在这个内部刊物发表,是为了便于征求更多同志的意见,以便在大家的帮助下编出一个比较完善的辑录。辑录的工作得到李国秀等同志的许多帮助。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特别是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内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世界的发展趋势看,“新的产业革命”将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出现新的飞跃,我们需要研究这个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客观上把我们摆到了与国际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相竞争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更高的起点上来进行布局。面临这些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研究我们的发展战略,部署好我院的科研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科学院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人民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对于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常用“腐败”、“不端”、“越轨”、“失范”描述,虽然不能尽达其意,但也能明其所指。将学术、教育问题一并讨论,乃是基于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都是指向学术圈、文化人、知识分子。但是,本文在此无意讨论知识分子的个人学术品质、道德、良心和责任,而是要揭示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所隐伏的时代性根源和现代性特征。“知识分子”概念是西方社会理论特别是现代性研究理论中一个学理性概念,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知识分子,但二者之间无疑又有许多共通之处。从历史角度看,有知识分子倾向与…  相似文献   

9.
冯必扬同志对我们在《为什么中国古代哲学家没有发现三段论》一文中提出的有关发现三段论两个必要条件提出了质疑。使我们高兴的是,冯必扬同志与我们对同一问题感兴趣,并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它。可是,在冯必扬对我们的观点质疑时,是曲解了我们的观点后,再予以商榷的。我们有必要澄清这些问题,以利于把研究引向深入。针对我们提出的“严格区别同一性和类属性”是发现三段论的必要条件之一,冯必扬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主编寄语]在中国,知识分子不管是搞人文的还是科技的,大多生活清贫。我们理应给他们更多褒奖、支持,而不是揭发、打击。我们在把这期《科技观察》的主题定为“科技反腐败”时,犹豫了很久。对于官僚们的腐败,我们深恶痛绝,因为他们以“公器”窃取“公共利益”,给社会造成极大伤害;但是科学研究上的腐败,则大多是出于私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名与利,造成的社会伤害往往只是隐性的。但是,知识分子是社会道德良知的“守望者”和“传承者”,不是见不得光的“老鼠”,既然真的存在问题,那让我们就把“事实”与“真相”放着阳光下,让世人去评说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关键问题是关于在近现代时期“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魏源-李鸿章-郭嵩焘问题”.这个系统性问题包括了“是否需要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谁”、“向西方学习是战略性的、长期的任务还是战术性的、短期的任务”等7个子问题.这个问题由魏源首先提出,经李鸿章深化,至郭嵩焘而达到了对这个问题分析和认识的最高潮.最后论及了这个问题和“李约瑟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和自然界     
关于人和自然界以及关于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关系的问题,乃是哲学和社会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几百年来,一些学者和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用了很多心血。在哲学思想史和社会学思想史中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有一些理论是与自然界孤立地把人看作彷彿站在自然界以外和自然界以上的个别生物。自然,这些理论在把人与自然界割裂开的时候,就不能解决关于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献珍等同志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合二而一”的。本文想从脊椎动物的进化来说明不是“合二而一”,而是一分为二的。姚伯茂同志引证了恩格斯的一段话来为杨献珍同志辩护,认为恩格斯讲的“亦此亦彼”就是“合二而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论述“亦此亦彼”的一段话,正是谈的脊椎动物的进化。  相似文献   

14.
读了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朱照宣教授的短文“为了三十年后……”激起了笔者近一个时期以来的同感,很想补充几句。代表“有方向有大小的量(vector)”这个概念的术语,几十年来有“矢量”和“向量”两种用法,带来诸多不便,引起“马拉松”式的争论,未得结果。这在过去没有统一的名词审定机构的情况下,给这类跨多个学科的术语的统一带来困难,是可以理解的。名词委员会成立以后,我们办公室的同志认为我们应该有责任解决这个问题,并且也有较好的条件。这是因为:一,这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科学的基本词,影响大(统一了能影响一串);二,目前混乱状况比较严重;三,不论统一到这两个词中哪一个,都不会造成新的混乱(人人都理解)。为此我们曾由下到上多次组织协商讨论,均未能统一。在已公布的数学、物理以外的学科中涉及这个词时只能随便用。有的学科反映说“两个婆婆让我们听谁的”,也有的学科说“我们无所谓,只要统一成一个就行了”。“矢量”与“向量”之争个人认为并非主要是“科学性”差异之争,而是有一部分人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所带来的困难。作为审定委员,肩负着统一名词的历史重任,应该从全局出发,必要时要割爱(不仅仅是这两个词)。如果保持物理与数学各行其道,派生出的词定将五花八门,三十年后岂不愈演愈烈,统一起来更加困难。后代有理由抱怨我们,正像我们现在认为三十年前如果统一了,就不致发展到现在,不统一的、衍生的“子子孙孙”越来越多,各自拥有一批习用者,解决问题更困难了。对这个词应该怎样统一,个人意见认为“矢量”比“向量”较好。定名时应该尽量选用内涵丰富,构词能力强,概念清楚的字。这样既可达到构词简洁,又不易误解。这方面,“矢”显然比“向”更佳。(“向”是普通多义项字。比较“态矢空间”与“状态向量空间”;“风矢”与“风向”;“矢径”与“向量径”;“位矢”与“位向量”等)。但是不论如何定,还是以统一为重,以多数人接受为准。我们还有一个“退一步”的想法,即全国委员会决定一个倾向性的意见,各学科只要不是特别不能接受,都依此统一,教科书、工具书以此为准,这样我们对三十年后也好交待了。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典籍,流传将近3000年。长期以来,《周易》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用来观察和解释世界的理论依据,在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的古代智慧的宝藏之一。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毛泽东:《矛盾论》)在中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自成系统的哲学著作是《周易》,它蕴涵着古代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本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涌入中国,关于《周易》的研究一直是处于被冷落的处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当前我国哲学界正在进行着一場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問題的大論战。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无論什么事物,总是一分为二。”而楊献珍等同志却說什么:“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到人类社会、思維等等,沒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而他們的所謂“合二而一”,指的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是矛盾的对立面双方的“求同存异”、“共同要求”。因此“合二而一”論的实质是否认矛盾的斗爭和轉化,企图調和矛盾。用这种观点来研究社会现象,就必然会得出阶級調和的結論,用这种观点来研究自然现象,也必然会歪曲自然界的本来面目,从而引导出錯誤的結論。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究竟是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本文以信息过程作为例子,来談談对这个問題的几点看法。信息过程是自然界中一种相当普遍的过程,它不仅与很多自然科学有較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过程有关。为了使討論比較具体起见,不妨从几个典型的信息过程的例子开始。  相似文献   

17.
要辩证地看问题 三峡工程现在不能上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是一个超巨型的改造大自然的工程,涉及到防洪、发电、航空、集资、移民等等方面,特别关系到生态环境、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亿万人民、子孙后代的安危祸福。关于三峡工程是否上马,何时上马,国内国外,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意见,有些重大问题迄今仍未取得共识。所以,在决策之前,必须进一步认真研究,倾听各种不同意见,反复论证。恩格斯曾告诫人们:要学会“去认识在自然界的惯常行程中我们的干涉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要警惕“自然界对我们进行报复”。为此,本刊特发表李锐同志的这篇文章以供关心这一工程的人士和有关部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唯科学主义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的现代过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始终在扮演着意识形态的创造者,传播者和维护者的社会角色。这其中乃是悲喜剧交加。七十年前,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请出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可是,几年之后,人们就遗忘了“德先生”;然而,“赛先生”却吉星高照,中国社会不仅接受了他,而且还对他崇敬有加。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张灏曾戏称这种现象是“赛先生”变成了“赛菩萨”。这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是一个极其独特的现象。在中国知识分子放眼看世界,向西方寻  相似文献   

19.
1996年5月3日,我在中国太平洋学会召开的“太平洋与中国国际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文明的亚洲和亚洲的文明》的发言。这个发言超越会议的主题。讲了一个从社会经济制度的角度看时代问题。我这个发言有两个部分:“书面发言提要”和“口头说明和补充”。在“书面发言”中,一开头就宣布“我们来这里讨论的是时代性的问题”,紧接的是提出问题:“什么是当前时代的质的规定性”。然后从19世纪说起,概括叙述近二百年世界历史的演变:19世纪是古典的资本主义在征服世界的道路上取得辉煌胜利。也是它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从而作为学说的社会主义兴起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要灵学,还是要自然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体特异功能”问题,一个多钟头里是不可能讲清楚的。我已做了“广告”,要写一篇长文章,在《知识就是力量》上陆续发表。估计有六、七万字。总的题目叫“评两年多来耳朵认字的宣传”。文章写出来,是对还是不对,请大家再来评论。今天我想专门讲讲: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就是灵学的一个变种;灵学是一门伪科学;灵学是同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严肃批判过的,它同自然辩证法是不能同时并存的;我们这个研究会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参加我们这个会的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应有明确的立场,要在灵学和自然辩证法之间给出一个明确的选择:要灵学还是要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